屹屹金城唐砥柱,如何流落向蓬州。
屹屹金城唐砥柱,如何流落向蓬州。
一时名节犹山重,千古魂忠与水流。
不待遗文垂纪录,自存生气沮奸谋。
当时谁挽浯溪水,为洗离堆一段愁。
一时名节犹山重,千古魂忠与水流。
不待遗文垂纪录,自存生气沮奸谋。
当时谁挽浯溪水,为洗离堆一段愁。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屹屹 yì yì
(1).高大挺立貌。《文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屹山峙以紆鬱” 晋 张载 注:“《诗》云:‘临衝弗弗,崇墉屹屹。’” 唐 欧阳詹 《吊九江驿碑材文》:“屹屹子碑,如神如祇。” 明 刘基 《通天台赋》:“屹屹兮似 不周 之天柱,挺挺兮若 閬风 之瑶圃。”
(2).形容性气豪放。 明 归有光 《陆子诚墓志铭》:“至述其从母,为人慷慨好施予,平生屹屹无女子态。”《明史·岳正传》:“ 正 博学能文章,高自期许,气屹屹不能下人。”
(3).犹矻矻。勤奋不懈貌。 明 高明 《琵琶记·才俊登程》:“小子坐则读,行则吟,穷年屹屹苦搜寻。” 清 唐甄 《潜书·宗孟》:“寂寂焉主静不动,屹屹焉屏慾如贼。” ——《漢語大詞典》
(2).形容性气豪放。 明 归有光 《陆子诚墓志铭》:“至述其从母,为人慷慨好施予,平生屹屹无女子态。”《明史·岳正传》:“ 正 博学能文章,高自期许,气屹屹不能下人。”
(3).犹矻矻。勤奋不懈貌。 明 高明 《琵琶记·才俊登程》:“小子坐则读,行则吟,穷年屹屹苦搜寻。” 清 唐甄 《潜书·宗孟》:“寂寂焉主静不动,屹屹焉屏慾如贼。” ——《漢語大詞典》
金城 jīn chéng
(1).指坚固的城。《管子·度地》:“城外为之郭,郭外为之閬。地高则沟之,下则隄之,命之曰金城,树以荆棘,上相穡著者,所以为固也。”《后汉书·班固传上》:“建金城其万雉,呀周池而成渊。” 李贤 注:“金城,言坚固也。”《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説起 燕都 的形势,北倚雄关,南压区夏,真乃金城天府,万年不拔之基。” 清 郑燮 《念奴娇·金陵怀古·石头城》词:“千里金城迴不尽,万里洪涛喷薄。”
(2).京城。《文选·张协〈咏史〉》:“朱轩曜金城,供帐临长衢。” 刘良 注:“金城, 长安城 也。”《旧唐书·东夷传·新罗》:“王之所居曰金城,周七八里。”
(3).城内牙城;城中之城。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五》:“ 漯水 又北逕 聊城县 故城西,城内有金城,周匝有水,南门有驰道。”《资治通鉴·晋安帝义熙八年》:“ 镇恶 与城内兵鬭,且攻其金城,自食时至中晡,城内人败散。 镇恶 穴其金城而入。” 胡三省 注:“凡城内牙城, 晋 宋 时谓之金城。”《资治通鉴·陈宣帝太建五年》:“ 齐 兵退据 相国城 及金城。”注:“二城皆在 寿阳城 中……金城、 寿阳 中城也。自 晋 以来,率谓中城为金城。”
(4).地名。古郡。在今 甘肃 兰州 之西北。 汉 陈琳 《檄吴将校部曲文》:“ 超 之妻孥,焚首 金城 。” 清 吴伟业 《赠家侍御雪航》诗:“自古於 金城 ,互市有深意。”
(5).地名。 东晋 时 丹阳郡 江乘县 地名。参见“ 金城柳 ”。
(6).地名。 五代 时 应州 县名。《资治通鉴·后晋高祖天福二年》:“ 应州 马军都指挥使 金城 郭崇威 亦耻臣 契丹 ,挺身南归。” 胡三省 注:“按此非 兰州 之 金城 ,乃 应州 之 金城县 也。” ——《漢語大詞典》
(2).京城。《文选·张协〈咏史〉》:“朱轩曜金城,供帐临长衢。” 刘良 注:“金城, 长安城 也。”《旧唐书·东夷传·新罗》:“王之所居曰金城,周七八里。”
(3).城内牙城;城中之城。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五》:“ 漯水 又北逕 聊城县 故城西,城内有金城,周匝有水,南门有驰道。”《资治通鉴·晋安帝义熙八年》:“ 镇恶 与城内兵鬭,且攻其金城,自食时至中晡,城内人败散。 镇恶 穴其金城而入。” 胡三省 注:“凡城内牙城, 晋 宋 时谓之金城。”《资治通鉴·陈宣帝太建五年》:“ 齐 兵退据 相国城 及金城。”注:“二城皆在 寿阳城 中……金城、 寿阳 中城也。自 晋 以来,率谓中城为金城。”
(4).地名。古郡。在今 甘肃 兰州 之西北。 汉 陈琳 《檄吴将校部曲文》:“ 超 之妻孥,焚首 金城 。” 清 吴伟业 《赠家侍御雪航》诗:“自古於 金城 ,互市有深意。”
(5).地名。 东晋 时 丹阳郡 江乘县 地名。参见“ 金城柳 ”。
(6).地名。 五代 时 应州 县名。《资治通鉴·后晋高祖天福二年》:“ 应州 马军都指挥使 金城 郭崇威 亦耻臣 契丹 ,挺身南归。” 胡三省 注:“按此非 兰州 之 金城 ,乃 应州 之 金城县 也。” ——《漢語大詞典》
唐 táng《國語辭典》
唐 [ táng ]
名- 朝代名:➊ 传说中帝尧的时代。➋ 参见「唐朝 」条。➌ 参见「[[后唐]]」条。➍ 参见「[[南唐]]」条。
- 中国的别称。如:「唐装」、「唐人街」。
- 庭院中的道路。《诗经·陈风·防有鹊巢》:「中唐有甓。」《文选·张衡·东京赋》:「植华平于春圃,丰朱草于中唐。」
- 姓。如明代有唐顺之。
- 广大。《文选·枚乘·七发》:「浩唐之心,遁佚之志,其奚由至哉?」
- 参见「[[荒唐]]」条。
- 参见「唐突 」条。
- 虚、空。如:「功不唐捐」。
砥柱 dǐ zhù
亦作“ 砥砫 ”。
(1).山名。又称 厎柱山 、 三门山 。在今 河南省 三门峡市 ,当 黄河 中流。以山在激流中矗立如柱,故名。今因整治河道,山已炸毁。《文选·宋玉〈高唐赋〉》:“交加累积,重迭增益,状若 砥柱 ,在 巫山 下。” 李善 注:“ 砥柱 ,山名。”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四》:“ 砥柱 ,山名也,昔 禹 治洪水,山陵当水者凿之,故破山以通 河 , 河 水分流,包山而过,山见水中若柱然,故曰 砥柱 也。” 明 何景明 《渡河》诗:“洪源下积石, 砥柱 屹嵯峨。” 清 金农 《东冈望砥柱山》诗:“ 砥柱 高峰儼帝囷,每于檐隙挹鲜新。”
(2).比喻能负重任、支危局的人或力量。 宋 陈亮 《〈三国纪年〉序》:“《春秋》,事几之衡石、世变之砥柱也。” 明 徐渭 《季先生入祠祭文》:“当其仕也,为砥柱於风波之中,有举世所难言者而独言之,举世所难行者而独行之。”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射策》:“有是父,有是子,咸知家学之渊源;难为弟,难为兄,足壮朝端之砥柱。” 清 杨棨 《感事》诗:“方倚隻身为砥砫,枉遭众口毁长城。” 清 方文 《都昌怀古·陶桓公侃》诗:“清谈能误国,砥柱在陶 公 。” 邹韬奋 《中国对反侵略阵线应有的态度》:“ 中国 二十二个月来的英勇抗战的光荣历史,已使她成为国际上反侵略的一个砥柱。” ——《漢語大詞典》
(1).山名。又称 厎柱山 、 三门山 。在今 河南省 三门峡市 ,当 黄河 中流。以山在激流中矗立如柱,故名。今因整治河道,山已炸毁。《文选·宋玉〈高唐赋〉》:“交加累积,重迭增益,状若 砥柱 ,在 巫山 下。” 李善 注:“ 砥柱 ,山名。”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四》:“ 砥柱 ,山名也,昔 禹 治洪水,山陵当水者凿之,故破山以通 河 , 河 水分流,包山而过,山见水中若柱然,故曰 砥柱 也。” 明 何景明 《渡河》诗:“洪源下积石, 砥柱 屹嵯峨。” 清 金农 《东冈望砥柱山》诗:“ 砥柱 高峰儼帝囷,每于檐隙挹鲜新。”
(2).比喻能负重任、支危局的人或力量。 宋 陈亮 《〈三国纪年〉序》:“《春秋》,事几之衡石、世变之砥柱也。” 明 徐渭 《季先生入祠祭文》:“当其仕也,为砥柱於风波之中,有举世所难言者而独言之,举世所难行者而独行之。”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射策》:“有是父,有是子,咸知家学之渊源;难为弟,难为兄,足壮朝端之砥柱。” 清 杨棨 《感事》诗:“方倚隻身为砥砫,枉遭众口毁长城。” 清 方文 《都昌怀古·陶桓公侃》诗:“清谈能误国,砥柱在陶 公 。” 邹韬奋 《中国对反侵略阵线应有的态度》:“ 中国 二十二个月来的英勇抗战的光荣历史,已使她成为国际上反侵略的一个砥柱。” ——《漢語大詞典》
如何 rú hé
(1).怎样。《书·尧典》:“帝曰:‘俞,予闻,如何?’” 宋 苏轼 《赠包安静先生》诗之二:“ 建 茶三十斤,不审味如何。” 明 唐顺之 《游塘侯巡公》诗:“ 禰生 狂态復如何?一刺怀中半灭磨。” 刘大白 《割麦插禾》诗:“插禾虽多,割禾如何?”
(2).奈何。怎么办。《诗·秦风·晨风》:“如何如何,忘我实多。”《汉书·霍光传》:“ 光 曰:‘ 昌邑王 行昏乱,恐危社稷,如何?’” 唐 白居易 《上阳白发人》诗:“ 上阳 人,苦最多:少亦苦,老亦苦。少苦老苦两如何?”
(3).奈何。对付,处置。《易·小过》:“‘飞鸟以凶’,不可如何也。” 高亨 注:“不可如何,无可奈何。” 郭沫若 《如何研究诗歌与文艺》:“母亲要这样教我们,当然不是我们主观上所能如何的事。”
(4).奈何。亦指对付、处置的办法。《汉书·曹参传》:“相舍后园近吏舍,吏舍日饮歌呼。从吏患之,无如何,乃请 参 游后园。”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六:“ 阮惠 自为 泰德王 , 郑栋 自为 郑靖王 ,两竝抗, 黎王 无如何也。”
(5).怎么;为什么。《左传·僖公二十二年》:“伤未及死,如何勿重?若爱重伤,则如勿伤。” 唐 韩愈 《宿龙宫滩》诗:“如何连晓语,一半是思乡?” 宋 欧阳修 《荷叶》诗:“如何江上思,偏动 越 人悲?”
(6).表反诘。犹言那又是什么。《左传·襄公二十三年》:“夫鼠昼伏夜动,不穴於寝庙,畏人故也。今君闻 晋 之乱而后作焉。寧将事之,非鼠如何?”《公羊传·宣公六年》:“尔为仁为义,人弑尔君,而復国不讨贼,此非弑君如何?”
(7).传说中的树名。《神异经·南方经》:“南方大荒有树焉,名曰如何,三百岁作华,九百岁作实……金刀剖之则酸,籚刀剖之则辛。”《太平御览》卷九六一引 晋 顾恺之 《启蒙记》:“如何随刀而改味。” ——《漢語大詞典》
(2).奈何。怎么办。《诗·秦风·晨风》:“如何如何,忘我实多。”《汉书·霍光传》:“ 光 曰:‘ 昌邑王 行昏乱,恐危社稷,如何?’” 唐 白居易 《上阳白发人》诗:“ 上阳 人,苦最多:少亦苦,老亦苦。少苦老苦两如何?”
(3).奈何。对付,处置。《易·小过》:“‘飞鸟以凶’,不可如何也。” 高亨 注:“不可如何,无可奈何。” 郭沫若 《如何研究诗歌与文艺》:“母亲要这样教我们,当然不是我们主观上所能如何的事。”
(4).奈何。亦指对付、处置的办法。《汉书·曹参传》:“相舍后园近吏舍,吏舍日饮歌呼。从吏患之,无如何,乃请 参 游后园。”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六:“ 阮惠 自为 泰德王 , 郑栋 自为 郑靖王 ,两竝抗, 黎王 无如何也。”
(5).怎么;为什么。《左传·僖公二十二年》:“伤未及死,如何勿重?若爱重伤,则如勿伤。” 唐 韩愈 《宿龙宫滩》诗:“如何连晓语,一半是思乡?” 宋 欧阳修 《荷叶》诗:“如何江上思,偏动 越 人悲?”
(6).表反诘。犹言那又是什么。《左传·襄公二十三年》:“夫鼠昼伏夜动,不穴於寝庙,畏人故也。今君闻 晋 之乱而后作焉。寧将事之,非鼠如何?”《公羊传·宣公六年》:“尔为仁为义,人弑尔君,而復国不讨贼,此非弑君如何?”
(7).传说中的树名。《神异经·南方经》:“南方大荒有树焉,名曰如何,三百岁作华,九百岁作实……金刀剖之则酸,籚刀剖之则辛。”《太平御览》卷九六一引 晋 顾恺之 《启蒙记》:“如何随刀而改味。” ——《漢語大詞典》
流落 liú luò
(1).漂泊外地,穷困失意。 唐 钱起 《秋夜作》诗:“流落四海间,辛勤百年半。”《醒世恒言·两县令竞义婚孤女》:“ 潘华 流落他乡,不知下落。” 郭沫若 《蔡文姬》第一幕:“我们是 兴平 二年一同流落到这里来的,在这里同住了十二年了。”
(2).流失在外。 宋 张世南 《游宦纪闻》卷六:“二砚今亦流落,不知所在,良可嘆惜。”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斠书·城东掌录》:“稿甫成而得疾奄逝,其书竟不知流落何所。” 孙犁 《秀露集·耕堂读书记(三)》:“命令 两江 总督、 江苏 浙江 巡抚,向各书贾客书船,探索各大藏书家书籍流落何方。”
(3).犹沦落。《二刻拍案惊奇》卷六:“妻子诉道:‘丈夫薄倖,宠娼弃妻,若留女儿与他,日后也要流落为娼了。’”《老残游记》第十七回:“又想到自己好好一个良家女子,怎样流落得这等下贱形状,倒不如死了的乾浄。”
(4).衰落。 宋 苏轼 《司马温公行状》:“今乃母子离析,家事流落。” 卫种 《〈二十世纪之支那〉初言》:“昔 西班牙 民族,尝雄飞於世界,其后不竞, 美 西 之战,遂蒙失败,论者究其教育衰頽,故国势流落。”
(5).犹留落。际遇不好,无所遇合。 唐 刘长卿 《送李中丞之襄州》诗:“流落征南将,曾驱十万师。” 宋 沈作哲 《寓简》卷六:“﹝ 郑顾道 ﹞在馆阁,十年不迁,人皆叹其流落,而 顾道 晏然无求进之意。”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四:“ 下石钟山 有阁……游览之地,于斯为最,乃其地为公所,荒芜不治,北牖下有槽櫪,马矢堆积,令人叹絶,此与才士流落不偶者何异。” ——《漢語大詞典》
(2).流失在外。 宋 张世南 《游宦纪闻》卷六:“二砚今亦流落,不知所在,良可嘆惜。”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斠书·城东掌录》:“稿甫成而得疾奄逝,其书竟不知流落何所。” 孙犁 《秀露集·耕堂读书记(三)》:“命令 两江 总督、 江苏 浙江 巡抚,向各书贾客书船,探索各大藏书家书籍流落何方。”
(3).犹沦落。《二刻拍案惊奇》卷六:“妻子诉道:‘丈夫薄倖,宠娼弃妻,若留女儿与他,日后也要流落为娼了。’”《老残游记》第十七回:“又想到自己好好一个良家女子,怎样流落得这等下贱形状,倒不如死了的乾浄。”
(4).衰落。 宋 苏轼 《司马温公行状》:“今乃母子离析,家事流落。” 卫种 《〈二十世纪之支那〉初言》:“昔 西班牙 民族,尝雄飞於世界,其后不竞, 美 西 之战,遂蒙失败,论者究其教育衰頽,故国势流落。”
(5).犹留落。际遇不好,无所遇合。 唐 刘长卿 《送李中丞之襄州》诗:“流落征南将,曾驱十万师。” 宋 沈作哲 《寓简》卷六:“﹝ 郑顾道 ﹞在馆阁,十年不迁,人皆叹其流落,而 顾道 晏然无求进之意。”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四:“ 下石钟山 有阁……游览之地,于斯为最,乃其地为公所,荒芜不治,北牖下有槽櫪,马矢堆积,令人叹絶,此与才士流落不偶者何异。” ——《漢語大詞典》
向 ( 曏 ) xiàng《國語辭典》
向 [ xiàng ]
名- 北面的窗户。《说文解字·宀部》:「向,北出牖也。」《诗经·豳风·七月》:「穹窒熏鼠,塞向墐户。」
- 方位。如:「方向」、「晕头转向」。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卷四下·黔游日记》:「南北向皆有脊中亘。」
- 意志之归趋。如:「志向」、「意向」。
- 国名。周代诸侯国之一。故址约在今大陆地区山东省莒县南。
- 姓。如晋代有向秀。
- 对著、朝著。如:「向阳」、「相向」。唐·刘长卿〈饯别王十一南游〉诗:「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
- 崇尚、景仰。如:「人心向背」。《史记·卷一二○·汲黯传》:「上方向儒术,尊公孙弘。」《新唐书·卷一九七·循吏传·贾敦颐传》:「咸亨初,敦实为洛州长史,亦宽惠,人心怀向。」
- 偏袒、偏爱。如:「爸爸总是向著小妹。」
- 临近、接近。如:「向晚」。唐·白居易〈东坡种花〉诗二首之二:「东坡春向暮,树木今何如?」
- 昔日、从前。晋·陶渊明〈桃花源记〉:「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唐·白居易〈琵琶行〉:「凄凄不似向前声。」
- 一直以来、从来。如:「向来」、「向有研究」。《三国演义·第一四回》:「臣向蒙国恩,刻思图报。」
- 方才、刚才。《金史·卷八五·世宗诸子传·永功传》:「向见年少妇人自水边小径去矣。」
- 表动作的方向、对象。如:「向前看」、「向人请教」。
蓬 péng《國語辭典》
蓬 [ péng ]
名- 植物名。菊科飞蓬属,多年生草本。茎多分枝,叶形似柳而小,有刚毛,花色白。秋枯根拔,风卷而飞,故也称为「飞蓬」。
- 姓。如汉代有蓬球。
- 散乱的样子。如:「蓬头垢面」。《文选·扬雄·长杨赋》:「头蓬不暇梳,饥不及餐。 」
州 zhōu《國語辭典》
州 [ zhōu ]
名- 水面上的陆块。《汉书·卷二八·地理志下》:「自合浦徐闻南入海,得大州,东西南北方千里。」同「洲 」。
- 行政区域划分的名称。如:「苏州」、「加州」。唐·白居易〈琵琶行〉:「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 姓。如春秋时晋国有州绰。
- 稳固。《国语·齐语》:「令夫士,群萃而州处。」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