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汉江(汉江)
宋 苏轼 次韵送徐大正 千首新诗一竿竹,不应空钓汉江槎。 ——《骈字类编》
为 ( 為 爲 ) wéi/wèi
为 [ wéi ]
- 做,行,做事:~人。~时。~难。不~己甚(不做得太过分)。
- 当做,认做:以~。认~。习以~常。
- 变成:成~。
- 是:十两~一斤。
- 治理,处理:~政。
- 被:~天下笑。
- 表示强调:大~恼火。
- 助词,表示反诘或感叹:敌未灭,何以家~?
- 姓。
- 替,给:~民请命。~虎作伥。~国捐躯。
- 表目的:~了。~何。
- 对,向:不足~外人道。
- 帮助,卫护。
带 ( 帶 ) dài
带 [ dài ]
- 用皮、布或线等做成的长条物:~子。皮~。领~。一衣~水。
- 像带子的长条物:~钢。~鱼。声~。
- 车轮胎:车~。外~。
- 区域:地~。温~。
- 佩戴,披挂:~孝。~剑。
- 随身拿着:携~。~挈。~着钱。
- 捎,连着,顺便做:连~。~职。~累(lěi )(连累)。话中~刺。
- 含有,呈现:~电。~伤。
- 率领,引导:~领。~头。~动。以点~面。
- 女子阴道分泌的白色黏液:白~。
楚山 chǔ shān
(1).山名。即 荆山 。在 湖北省 西部, 武当山 东南, 汉江 西岸。有 抱玉岩 ,相传 春秋 楚 人 卞和 得璞玉于此。《文选·颜延之〈北使洛〉诗》:“振檝发 吴州 ,秣马陵 楚山 。” 李善 注:“ 韩子 曰:‘ 楚 和氏 得璞玉於 楚山 之中。’”
(2).山名。即 商山 。在 陕西省 商县 境。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丹水》:“ 楚水 注之,水源出 上洛县 西南 楚山 。昔四皓隐於 楚山 ,即此山也。”
(3).泛指 楚 地之山。 唐 张说 《对酒行巴陵作》诗:“鸟哭 楚 山外,猿啼 湘 水阴。” 宋 张孝祥 《满江红·于湖怀古》词:“凝望眼, 吴 波不动, 楚 山丛碧。” 明 高启 《送王助教归临川》诗:“梦中 燕 月冷,望里 楚 山微。” ——《漢語大詞典》
(2).山名。即 商山 。在 陕西省 商县 境。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丹水》:“ 楚水 注之,水源出 上洛县 西南 楚山 。昔四皓隐於 楚山 ,即此山也。”
(3).泛指 楚 地之山。 唐 张说 《对酒行巴陵作》诗:“鸟哭 楚 山外,猿啼 湘 水阴。” 宋 张孝祥 《满江红·于湖怀古》词:“凝望眼, 吴 波不动, 楚 山丛碧。” 明 高启 《送王助教归临川》诗:“梦中 燕 月冷,望里 楚 山微。” ——《漢語大詞典》
维 ( 維 ) wéi
维 [ wéi ]
- 系,连结:~系。~絷。
- 保持:~持。~护。~修。~生素。
- 纲:纲~(总纲,亦指法度)。
- 数学名词,几何学及空间理论的基本概念,通常的空间有“三维”,平面是“二维”,直线只有“一维”。
- 思考:思~(亦作“思惟”)。
- 以,因为:“~子之故,使我不能餐兮”。
- 文言助词,用于句首或句中:~新。~妙~肖。
- 姓。
多少 duō shǎo
(1).指数量的大小。《管子·七法》:“刚柔也,轻重也,大小也,实虚也,远近也,多少也,谓之计数。”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政事》:“ 陶公 性检厉,勤於事。作 荆州 时,敕船官悉録锯木屑,不限多少。”《新唐书·东夷传·日本》:“至 煬帝 ,赐其民锦綫冠,饰以金玉,文布为衣,左右佩银蘤,长八寸,以多少明贵贱。” 明 郎瑛 《七修类稿·辩证上·屠苏酒》:“正月朔旦,出药置酒中煎,数沸,於东向户中饮之,先从少起,多少任意。”《三侠五义》第二回:“有此三不教,束修不拘多少。故此无人敢请。”
(2).犹多、许多。《汉书·刑法志》:“今郡国被刑而死者岁以万数,天下狱二千餘所,其冤死者多少相覆,狱不减一人,此和气所以未洽者也。” 唐 杜牧 《江南春》诗:“ 南朝 四百八十寺,多少楼臺烟雨中。”《朱子语类》卷一一七:“且人一日间此心是多少私意,起多少计较都不会略略回心转意去看,把圣贤思量,不知是天地间做甚么也!”《二刻拍案惊奇》卷九:“毕竟歷过多少间阻,无限风波,然后到手,方为希罕。” 曹禺 《雷雨》第二幕:“你看这些家具都是你从前顶喜欢的东西,多少年我总是留着,为着纪念你。”
(3).犹少、少许。《三国志·魏志·夏侯玄传》“徙 乐浪 ,道死” 裴松之 注引 晋 孙盛 《魏氏春秋》:“汝等虽佳,才具不多,率胸怀与 会 ( 钟会 ),语便自无忧,不须极哀, 会 止便止。又可多少问朝事。”
(4).几何,若干。《南史·蔡撙传》:“ 武帝 尝谓曰:‘卿门旧尚有堪事者多少?’” 宋 苏轼 《策别十五》:“今夫一户之赋,官知其为赋之多少,而不知其为地之几何也。”《武王伐纣平话》卷上:“ 紂王 曰:‘用多少人夫?’ 费仲 曰:‘用人夫五百万。’” 茅盾 《子夜》七:“你自己想想,你的实力比起 钱葆生 来差多少?”
(5).或多或少;稍微。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七:“ 张掖 太守 焦胜 上言:‘以留郡本国图校今石文,文字多少不同。’” 朱自清 《中国歌谣·歌谣的历史》:“他们对于歌谣,多少有一点随便的态度。”
(6).高下,优劣。《三国志·魏志·胡质传》“ 辽 感言,復与 周 平” 裴松之 注引 晋 虞预 《晋书》:“﹝ 周 ﹞子 陔 ,字 元夏 。 陔 及二弟 韶 茂 ,皆总角见称,并有器望,虽乡人诸父,未能觉其多少。”按《晋书·武陔传》作:“虽诸父兄弟及乡閭宿望,莫能觉其优劣。”
(7).叹词。多么。 唐 费冠卿 《久居京师感怀诗》:“上国无交亲,请謁多少难。”《朱子语类》卷一三五:“ 颜子 不是一箇衰善底人,看他是多少聪明!”《秦併六国平话》卷上:“且将刺客 周光 放回 楚 军,令它回报 楚王 ,使它早早退兵,免得二国干戈,多少省事!” ——《漢語大詞典》
(2).犹多、许多。《汉书·刑法志》:“今郡国被刑而死者岁以万数,天下狱二千餘所,其冤死者多少相覆,狱不减一人,此和气所以未洽者也。” 唐 杜牧 《江南春》诗:“ 南朝 四百八十寺,多少楼臺烟雨中。”《朱子语类》卷一一七:“且人一日间此心是多少私意,起多少计较都不会略略回心转意去看,把圣贤思量,不知是天地间做甚么也!”《二刻拍案惊奇》卷九:“毕竟歷过多少间阻,无限风波,然后到手,方为希罕。” 曹禺 《雷雨》第二幕:“你看这些家具都是你从前顶喜欢的东西,多少年我总是留着,为着纪念你。”
(3).犹少、少许。《三国志·魏志·夏侯玄传》“徙 乐浪 ,道死” 裴松之 注引 晋 孙盛 《魏氏春秋》:“汝等虽佳,才具不多,率胸怀与 会 ( 钟会 ),语便自无忧,不须极哀, 会 止便止。又可多少问朝事。”
(4).几何,若干。《南史·蔡撙传》:“ 武帝 尝谓曰:‘卿门旧尚有堪事者多少?’” 宋 苏轼 《策别十五》:“今夫一户之赋,官知其为赋之多少,而不知其为地之几何也。”《武王伐纣平话》卷上:“ 紂王 曰:‘用多少人夫?’ 费仲 曰:‘用人夫五百万。’” 茅盾 《子夜》七:“你自己想想,你的实力比起 钱葆生 来差多少?”
(5).或多或少;稍微。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七:“ 张掖 太守 焦胜 上言:‘以留郡本国图校今石文,文字多少不同。’” 朱自清 《中国歌谣·歌谣的历史》:“他们对于歌谣,多少有一点随便的态度。”
(6).高下,优劣。《三国志·魏志·胡质传》“ 辽 感言,復与 周 平” 裴松之 注引 晋 虞预 《晋书》:“﹝ 周 ﹞子 陔 ,字 元夏 。 陔 及二弟 韶 茂 ,皆总角见称,并有器望,虽乡人诸父,未能觉其多少。”按《晋书·武陔传》作:“虽诸父兄弟及乡閭宿望,莫能觉其优劣。”
(7).叹词。多么。 唐 费冠卿 《久居京师感怀诗》:“上国无交亲,请謁多少难。”《朱子语类》卷一三五:“ 颜子 不是一箇衰善底人,看他是多少聪明!”《秦併六国平话》卷上:“且将刺客 周光 放回 楚 军,令它回报 楚王 ,使它早早退兵,免得二国干戈,多少省事!” ——《漢語大詞典》
兴亡(興亡)xīng wáng
(1).兴盛和衰亡。多指国家局势的变迁。《书·太甲下》:“与治同道罔不兴,与乱同事罔不亡。”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精华》:“故吾按《春秋》而观成败,乃切悁悁於前世之兴亡也。” 唐 刘知几 《史通·载文》:“夫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观乎国风以察兴亡。”《东周列国志》第一回:“英雄五霸闹 春秋 ,顷刻兴亡过手!”
(2).专指衰亡。 唐 杜甫 《壮游》诗:“国马竭粟豆,官鸡输稻粱。举隅见烦费,引古惜兴亡。” 唐 罗邺 《登凌歊台》诗:“高臺今日竟长閒,因想兴亡自惨颜。” 清 秋瑾 《宝剑歌》:“世无平权祗强权,话到兴亡眦欲裂。” ——《漢語大詞典》
(2).专指衰亡。 唐 杜甫 《壮游》诗:“国马竭粟豆,官鸡输稻粱。举隅见烦费,引古惜兴亡。” 唐 罗邺 《登凌歊台》诗:“高臺今日竟长閒,因想兴亡自惨颜。” 清 秋瑾 《宝剑歌》:“世无平权祗强权,话到兴亡眦欲裂。” ——《漢語大詞典》
此地 cǐ dì
这里,这个地方。 唐 骆宾王 《于易水送人》诗:“此地别 燕丹 ,壮士髮衝冠。”《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回:“我初到此地,并不曾认得一个人。” 洪深 《抗战十年来中国的戏剧运动与教育》:“集合在此地的都是青年。” ——《漢語大詞典》
知 zhī/zhì《國語辭典》
知 [ zhī ]
动- 明白、了解、察觉。如:「相知相许」。唐·李绅〈古风〉诗二首之二:「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 识别、区别。《礼记·乐记》:「知乐则几于礼矣。」《淮南子·修务》:「孪子之相似者,唯其母能知之。」
- 相交、交往。《左传·昭公四年》:「公孙明知叔孙于齐。」《荀子·不苟》:「君子易知而难狎。」
- 招待、礼遇、赏识。《南史·卷一九·谢灵运传》:「自谓才能宜参权要,既不见知,常怀慎惋。」唐·岑参〈北庭西郊候封大夫受降回军献上〉诗:「何幸一书生,忽蒙国士知。」
- 掌管、主持。《国语·越语》:「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新唐书·卷八五·王世充传》:「帝爱昵之,拜江都通守,兼知宫监事。」
- 识见、学问。如:「求知」、「真知灼见」。《论语·子罕》:「吾有知乎哉?无知也。」
- 意识、感觉。《荀子·王制》:「草木有生而无知。」汉·范缜〈神灭论〉:「手等亦应能有痛痒之知。」
- 知己、朋友。如:「故知」、「旧雨新知」。
知 [ zhì ]
名- 智慧。《论语·里仁》:「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礼记·中庸》:「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同「智 」。
- 姓。如春秋时晋国有知䓨。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