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腹江边八阵图,嶙峋於此岂良谟。

王柏宋代〕《题长江图三绝

鱼腹江边八阵图,嶙峋於此岂良谟。
后来浪道长蛇势,用势还须烈丈夫。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鱼腹江边八阵图嶙峋良谟

鱼腹(魚腹)yú fù
(1).鱼的腹腔。《史记·陈涉世家》:“ 陈胜 、 吴广 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 陈胜 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南朝 梁 吴筠 《檄江神责周穆王璧》:“藏玉泥中,匿珪鱼腹。”
(2).谓葬身鱼腹,淹死。语本《楚辞·渔父》:“寧赴 湘 流葬於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明 夏完淳 《大哀赋》序:“三军鱼腹,云横 歇浦 之帆。”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阮龙光》:“迄今髑髏载土,念鱼腹而心酸。”  ——《漢語大詞典》
江边(江边)
唐 李嘉祐 伤吴中 舞袖朝欺陌上春,歌声夜怨江边月。
唐 戴叔伦 宿灌阳滩 十月江边芦叶飞,灌阳滩冷上舟迟。
唐 王涯 琴曲歌辞 蔡氏五弄 游春曲二首 其一 万树江边杏,新开一夜风。
唐 姚合 送崔约下第归扬州 江边道路多苔藓,尘土无由得上衣。
唐 王建 道中寄杜书记 西南东北暮天斜,巴字江边楚树花。
唐 李商隐 饮席代官妓赠两从事 新人桥上著春衫,旧主江边侧帽檐。
唐 李咸用 寄修睦上人 江边月色到岩前,此际心情必相似。
唐 司空图 自郧乡北归 回避江边同去雁,莫教惊起错南飞。
唐 郑谷 慈恩寺偶题 林下听经秋苑鹿,江边扫叶夕阳僧。
唐 张乔 七松亭 已比子真耕谷口,岂同陶令卧江边。
唐 罗隐 巫山高 暮洒朝行何所之,江边日月情无尽。  ——《骈字类编》
八阵图(八陣圖)bā zhèn tú
古代用兵的一种阵法。《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推演兵法,作八阵图。”《晋书·桓温传》:“初, 诸葛亮 造八阵图於 鱼腹 平沙之下,纍石为八行,行相去二丈。 温 见之,谓‘此常山蛇势也’。文武皆莫能识之。” 唐 杜甫 《八阵图》诗:“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八阵图遗址传说不一:(1)《水经注·沔水》谓在 陕西 沔县 东南 诸葛亮 墓东。(2)《水经注·江水》《太平寰宇记》谓在 四川 奉节县 南江边。(3)《太平寰宇记》《明一统志》谓在 四川 新都县 北三十里 牟弥镇 。后以比喻巧妙难测的谋略。 明 王錂 《春芜记·诉怨》:“纵是那八阵图怎施灵异,六出计漫夸奇诡。俺呵,到如今一诺敢辞也。” 克非 《春潮急》四:“只要你的八阵图摆的高明,还怕他不闹个焦头烂额,而后一步一步地走进圈圈吗?”  ——《漢語大詞典》
嶙峋 lín xún
(1).形容沟壑、山崖、建筑物等重迭幽深。 唐 韩愈 《送惠师》诗:“遂登 天台 望,众壑皆嶙峋。” 清 刘大櫆 《游黄山记》:“登 始信 之峰,峰忽中断,两壁崭然,相去可寻丈,下视嶙峋千仞。”
(2).形容山峰、岩石、建筑物等突兀高耸。 宋 李纲 《登钟山谒宝公塔》诗:“我登 钟山 顶,白塔高嶙峋。”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四》:“坞口石峯东峙,嶙峋飞舞。”
(3).形容人体瘦削露骨。 清 梁章钜 《归田琐记·北东园日记诗》:“病入膏肓岂易甦,嶙峋虎骨起长吁。”
(4).形容气节高尚;气概不凡。 明 无名氏 《四贤记·解绶》:“[净]狂夫气概鬱嶙峋,[丑小生]括目相看转怒嗔。”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三:“太史敦尚风义,气节嶙峋。” 郭沫若 《芍药与其它·银杏》:“那是多么的嶙峋而又洒脱呀,恐怕自有佛法以来,再也不曾产生过象你这样的高僧。”  ——《漢語大詞典》
於 yú/wū《國語辭典》

於 [ yú ]

  1. 在。如:「生於某年」、「舟行於海」、「生於斯,長於斯。」
  2. 給。《論語·衛靈公》:「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3. 向。《論語·學而》:「子禽問於子貢。」《明史·卷二·太祖本紀二》:「丙子,頒即位詔於天下。」
  4. 對。如:「於心不忍」、「於事無補」。《論語·公冶長》:「始吾於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
  5. 到、至。《史記·卷二九·河渠書》:「於吳,則通渠三江、五湖;於齊,則通菑濟之閒。」唐·柳宗元〈捕蛇者說〉:「自吾氏三世居是鄉,積於今六十歲矣。」
  6. 從、由。《老子·第六四章》:「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雅量》:「褚公於章安令遷太尉記室參軍。」
  7. 被,置於動詞之後,表示被動。《左傳·成公二年》:「郤克傷於矢,流血及屨。」《史記·卷六八·商君傳》:「魏惠王兵數破於齊、秦,國內空,日以削,恐。」
  8. 為、為了。《史記·卷三二·齊太公世家》:「齊使管仲平戎於周。」
  9. 比,置於形容詞之後,表示比較。《禮記·檀弓下》:「苛政猛於虎也。」唐·李白〈蜀道難〉:「噫吁戲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
  10. 和、與、跟。《論語·子路》:「吾黨之直者異於是,父為子隱,子為父隱,直在其中矣。」宋·蘇軾〈日喻〉:「而人之未達也,無以異於眇。」
  1. 與、和,表示並列。《戰國策·齊策一》:「今趙之與秦,猶齊之於魯也。」《漢書·卷六○·杜周傳》:「況將軍之於主上,主上之與將軍哉!」
  1. 依靠。三國魏·曹植〈當來日大難〉詩:「廣情故,心相於。」唐·劉得仁〈贈敬晊助教〉詩二首之一:「便欲去隨為弟子,片雲孤鶴可相於。」
  1. 位於句首的語氣詞,無義。《易經·繫辭下》:「於稽其類,其衰世之意邪。」唐·盧肇〈漢堤〉詩:「於惟餘甿,飢傷喘呼。」
  1. 姓。如宋代有於清言。

於 [ wū ]

  1. 「烏」的本字。《穆天子傳·卷三》:「徂彼西土,爰居其野。虎豹為群,於鵲與處。」晉·郭璞·注:「於,讀曰烏。」
  1. 表示感嘆、讚美的語氣。《詩經·周頌·清廟》:「於穆清廟,肅雝顯相。」《史記·卷二·夏本紀》:「皋陶曰:『於!慎其身脩。』」
此 cǐ《國語辭典》

此 [ cǐ ]

  1. 这个。与「彼」相对。如:「此人」、「特此公告」、「不分彼此」。
  1. 如此、这样。北周·庾信〈哀江南赋〉:「惜天下之一家,遭东南之反气,以鹑首而赐秦,天何为而此醉!」
  1. 斯、乃、则。《礼记·大学》:「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
岂 ( 豈 ) qǐ/kǎi
岂 [ qǐ ]
  1. 助词,表示反诘(➊哪里,如何,怎么,如“~敢”,“~堪”,“~可”,“~有此理”;➋难道,如“~非”,“~不”,“~有意乎”)。
岂 [ kǎi ]
  1. 古同“恺”,快乐。
  2. 古同“凯”,胜利的。
良谟(良謨)liáng mó
良谋。 晋 卢谌 《赠刘琨》诗:“弼谐靡成,良謨莫陈。”謨,《文选》作“谋”。 清 冯桂芬 《滩上有纪》诗:“屈小伸自大,达人有良謨。”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