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君主 jūn zhǔ
(1).国君。《韩非子·爱臣》:“是故诸侯之博大,天子之害也;羣臣之太富,君主之败也。” 清 邹容 《革命军》:“诛杀 满洲 人所立之皇帝,以儆万世不復有专制之君主。” 巴金 《秋》十二:“他们象疯狂的专制君主,凭着个人一时的好恶,任意屠戮没有抵抗力的臣民。”
(2).国君之女。犹公主。《史记·六国年表》:“﹝ 秦灵公 八年﹞初以君主妻 河 。” 司马贞 索隐:“君主,犹公主也。”
(3).犹君临;主宰。 晋 袁宏 《后汉纪·灵帝纪下》:“朕以眇身,君主海内。夙夜忧惧,靡知所济。”
(4).君为主宰。指君主制。 郑观应 《盛世危言·议院上[附录]》:“君主者,权偏於上;民主者,权偏於下;君民共主者,权得其平。” ——《漢語大詞典》
(2).国君之女。犹公主。《史记·六国年表》:“﹝ 秦灵公 八年﹞初以君主妻 河 。” 司马贞 索隐:“君主,犹公主也。”
(3).犹君临;主宰。 晋 袁宏 《后汉纪·灵帝纪下》:“朕以眇身,君主海内。夙夜忧惧,靡知所济。”
(4).君为主宰。指君主制。 郑观应 《盛世危言·议院上[附录]》:“君主者,权偏於上;民主者,权偏於下;君民共主者,权得其平。” ——《漢語大詞典》
定 dìng《國語辭典》
定 [ dìng ]
形- 确切的、不改变的。如:「定理」、「定义」、「定律」、「定局」、「定论」。
- 不动的。如:「定产」、「定业」。
- 规定的。如:「定量」、「定时」、「定期」。
- 固定、使固定。如:「定住」、「定影」。
- 使平静、使稳固。如:「平定」、「安邦定国」。
- 使确定、不更改。如:「底定」、「决定」、「否定」、「裁定」。
- 约定、订立。如:「定约」、「制定」、「订定」。
- 究竟、到底。表疑问。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卿云艾艾,定是几艾?」唐·李白〈答族姪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诗:「举世未见之,其名定谁传?」
- 必然。如:「定能成功」、「定死无疑」。唐·杜甫〈寄高适〉诗:「定知相见日,烂漫倒芳樽。」
- 姓。如明代有定伯安。
许 ( 許 ) xǔ/hǔ
许 [ xǔ ]
- 应允,认可:~可。允~。特~。
- 承认其优点:赞~。嘉~。
- 预先答应给与:~诺。
- 女方接受男方求亲:~配。~嫁。以身相~。
- 或者,可能:也~。或~。
- 处,地方:何~人。
- 表示约略估计的词:几~。少~。
- 这样:如~。
- 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南省许昌市东。
- 姓。
- 〔~~〕众人共同用力的声音。
整顿(整頓)zhěng dùn
(1).整饬,整治。《史记·张耳陈馀列传》:“今 范阳 令宜整顿其士卒以守战者也。” 宋 杨万里 《圣笔石湖大字歌》:“ 石湖 仙人补天手,整顿乾坤屈伸肘。” 明 杨慎 《升庵诗话·箕仙诗》:“好将大手整顿乾坤了,归来一笑,拂云看剑重会沧溟东。” 毛泽东 《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整风就是整顿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
(2).整齐;端庄。《后汉书·仇览传》:“吾近日过舍,庐落整顿,耕耘以时。”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下:“且为师者问志於羣弟子,三子皆整顿以对。”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湘裙》:“ 仲 大悲,随之而入,见庐落亦復整顿。”
(3).整理。《东观汉记·光武纪》:“先到 雒阳 ,整顿官府文书。” 唐 白居易 《琵琶行》:“沉吟放拨插絃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郭沫若 《保路运动》:“应该在目前赶紧把那行将散佚或已经散佚了的材料尽量的收集起来,加以合理的整顿。”
(4).收拾;安排。 宋 辛弃疾 《水龙吟·甲辰岁寿韩南涧尚书》词:“待他年、整顿乾坤事了,为先生寿。”《水浒传》第四三回:“此计大妙。事不宜迟,可以整顿,及早便去。”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四》:“乃至瓶插花,砚池注水,亦整顿如法。” ——《漢語大詞典》
(2).整齐;端庄。《后汉书·仇览传》:“吾近日过舍,庐落整顿,耕耘以时。”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下:“且为师者问志於羣弟子,三子皆整顿以对。”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湘裙》:“ 仲 大悲,随之而入,见庐落亦復整顿。”
(3).整理。《东观汉记·光武纪》:“先到 雒阳 ,整顿官府文书。” 唐 白居易 《琵琶行》:“沉吟放拨插絃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郭沫若 《保路运动》:“应该在目前赶紧把那行将散佚或已经散佚了的材料尽量的收集起来,加以合理的整顿。”
(4).收拾;安排。 宋 辛弃疾 《水龙吟·甲辰岁寿韩南涧尚书》词:“待他年、整顿乾坤事了,为先生寿。”《水浒传》第四三回:“此计大妙。事不宜迟,可以整顿,及早便去。”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四》:“乃至瓶插花,砚池注水,亦整顿如法。” ——《漢語大詞典》
江头(江頭)jiāng tóu
江边,江岸。 隋炀帝 《凤艒歌》:“三月三日向江头,正见鲤鱼波上游。” 唐 姚合 《送林使君赴邵州》诗:“江头斑竹寻应遍,洞里丹砂自採还。” 元 沈禧 《一枝花·咏雪景》套曲:“这其间江头有客寻归艇,我这里醉里题诗漫送程。” 苏曼殊 《碎簪记》:“又明日为十八日,友人要余赴江头观潮。” ——《漢語大詞典》
行李 xíng lǐ
(1).使者。《左传·僖公三十年》:“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杜预 注:“行李,使人。”《北史·贺兰祥传》:“既与 梁 通好,行李往来,公私赠遗,一无所受。” 明 刘基 《春秋明经·卫人立晋》:“奈之何讨贼之后,遽尔相率自置其君,而不使一介行李告于天子,视 周 室如无人焉。” 清 郝懿行 《证俗文》卷六:“古者行人谓之‘行李’,本当作‘行理’,理,治也。作‘李’者,古字假借通用。”参见“ 行理 ”。
(2).出使。《魏书·宗钦传》:“顷因行李,承足下高问,延佇之劳,为日久矣。” 宋 叶适 《送戴料院》诗:“世路岂云极,念子行李频。”《明史·刘宗周传》:“ 贵州 巡按 苏琰 以行李被訐於监司。”
(3). 唐 时称官府导从人员。《旧唐书·温造传》:“臣闻 元和 、 长庆 中,中丞行李,不过半坊,今乃远至两坊,谓之‘笼街喝道’,但以崇高自大,不思僭拟之嫌,若不纠绳,实亏彝典。”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慈恩寺题名游赏赋咏杂记》:“ 薛 ( 薛逢 )监晚年厄於宦途,尝策羸赴朝,值新进士榜下,缀行而出。时进士团所由辈数十人,见 逢 行李萧条,前导曰:‘迴避新郎君!’ 逢 囅然。”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四:“ 青城县 弥勒会妖人……乃伪作 陈僕射 行李,云 山 东盗起,车驾必谋幸 蜀 ,先以 陈公 走马赴任。”
(4).行旅。亦指行旅的人。 汉 蔡琰 《胡笳十八拍》:“追思往日兮行李难,六拍悲来兮欲罢弹。” 唐 杜甫 《赠苏四徯》诗:“别离已五年,尚在行李中。” 元 傅若金 《送张秀才北上时将赴海》诗:“身逐征帆赴海涯,道逢行李问京华。” 惕微 《光复汤邑小史》:“舟行两日,遂抵 兰溪 ,行李往还,此为通道。”
(5).引申为行程、行踪。《古尊宿语录·佛眼普说语录》:“到者里须是行李正当,日久月深,淹浸得熟,便会去。” 唐 杜牧 《闻范秀才自蜀游江湖》诗:“归时慎行李,莫到 石城 西。”
(6).出行所带的东西。 明 冯惟敏 《南锁南枝·盹妓》曲:“半夜三更路儿又蹺蹊,东倒西欹顾不的行李。” 朱自清 《背影》:“我买票,他忙着照看行李。”
(7).比喻负担。 柳青 《创业史》第二部第十章:“当初建社的开头,我看得没这么清楚,我光看见革命,没看见复杂, 增福 同志,咱俩的行李可不轻啊!” ——《漢語大詞典》
(2).出使。《魏书·宗钦传》:“顷因行李,承足下高问,延佇之劳,为日久矣。” 宋 叶适 《送戴料院》诗:“世路岂云极,念子行李频。”《明史·刘宗周传》:“ 贵州 巡按 苏琰 以行李被訐於监司。”
(3). 唐 时称官府导从人员。《旧唐书·温造传》:“臣闻 元和 、 长庆 中,中丞行李,不过半坊,今乃远至两坊,谓之‘笼街喝道’,但以崇高自大,不思僭拟之嫌,若不纠绳,实亏彝典。”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慈恩寺题名游赏赋咏杂记》:“ 薛 ( 薛逢 )监晚年厄於宦途,尝策羸赴朝,值新进士榜下,缀行而出。时进士团所由辈数十人,见 逢 行李萧条,前导曰:‘迴避新郎君!’ 逢 囅然。”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四:“ 青城县 弥勒会妖人……乃伪作 陈僕射 行李,云 山 东盗起,车驾必谋幸 蜀 ,先以 陈公 走马赴任。”
(4).行旅。亦指行旅的人。 汉 蔡琰 《胡笳十八拍》:“追思往日兮行李难,六拍悲来兮欲罢弹。” 唐 杜甫 《赠苏四徯》诗:“别离已五年,尚在行李中。” 元 傅若金 《送张秀才北上时将赴海》诗:“身逐征帆赴海涯,道逢行李问京华。” 惕微 《光复汤邑小史》:“舟行两日,遂抵 兰溪 ,行李往还,此为通道。”
(5).引申为行程、行踪。《古尊宿语录·佛眼普说语录》:“到者里须是行李正当,日久月深,淹浸得熟,便会去。” 唐 杜牧 《闻范秀才自蜀游江湖》诗:“归时慎行李,莫到 石城 西。”
(6).出行所带的东西。 明 冯惟敏 《南锁南枝·盹妓》曲:“半夜三更路儿又蹺蹊,东倒西欹顾不的行李。” 朱自清 《背影》:“我买票,他忙着照看行李。”
(7).比喻负担。 柳青 《创业史》第二部第十章:“当初建社的开头,我看得没这么清楚,我光看见革命,没看见复杂, 增福 同志,咱俩的行李可不轻啊!”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