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华肯信当年事,仪制空留后世恩。

周端臣宋代〕《刘寺坟园

万竹苍寒拥寺门,寺牌金字御书存。
荣华肯信当年事,仪制空留后世恩。
影阁有灯尘网暗,殡宫无月土花昏。
见梅不敢轻攀折,恐是春风水际魂。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荣华当年仪制后世

荣华(榮華)róng huá
(1).草木茂盛、开花。《荀子·王制》:“草木荣华滋硕之时,则斧斤不入山林。”《淮南子·原道训》:“是故春风至则甘雨降,生育万物,羽者嫗伏,毛者孕育,草木荣华,鸟兽卵胎。”《二刻拍案惊奇》卷六:“况且在此溪山秀丽,草木荣华,又与 金郎 同栖一处。”
(2).指茂盛的花。 闻一多 《花儿开过了》诗:“一夏底荣华被一秋的馋风扫尽了。”
(3).朝菌的别名。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文章》:“君辈辞藻,譬若荣华,须臾之翫,非宏才也。” 王利器 集解:“荣华,朝菌,一物而异名。”
(1).喻美好的容颜或年华。《楚辞·离骚》:“及荣华之未落兮,相下女之可詒。” 三国 魏 曹植 《杂诗》之五:“南国有佳人,荣华若桃李。” 唐 李白 《古风》之三九:“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 王琦 注:“言年华日去,如水之东流。”
(2).荣耀;显贵。《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冠我玄冕,要我朱紱。朱紱光大,使我荣华。” 宋 苏轼 《赐韩绛乞致仕不允诏》:“元老在位,邦之荣华。”《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专候夫人到京,共享荣华。” 郁达夫 《沉沦》二:“他们留了五个月学回去的人,岂不在那里享荣华安乐么?”
(3).谓以为荣显。《庄子·田子方》:“子三为令尹而不荣华,三去之而无忧色。”
(4).指华美的辞藻。《庄子·齐物论》:“道隐於小成,言隐於荣华。” 成玄英 疏:“荣华者,谓浮辩之辞,华美之言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附会》:“若首唱荣华,而媵句憔悴,则遗势鬱湮,餘风不畅。”
(5).中医指旺盛的血气。《灵枢经·天年》:“荣华頽落,髮颇斑白。”  ——《漢語大詞典》
肯 kěn《國語辭典》

肯 [ kěn ]

  1. 許可、答應。如:「首肯」、「他不肯讓我辭職。」《國語·晉語四》:「楚眾欲止,子玉不肯。」
  2. 願意、樂意。《詩經·邶風·終風》:「終風且霾,惠然肯來。」唐·杜甫〈哀王孫〉詩:「問之不肯道姓名,但道困苦乞為奴。」
  1. 那裡、怎麼。表示反問的語氣,相當於「豈」。唐·岑參〈梁園歌送河南王說判官〉詩:「當時置酒延枚叟,肯料平臺狐兔走。」唐·李白〈流夜郎贈辛判官〉詩:「氣岸遙凌豪士前,風流肯落他人後!」

肯 [ ​kěng ]

  1. (一)​之又音。
信 xìn/shēn《國語辭典》

信 [ xìn ]

  1. 誠實不欺。如:「講信修睦」。《論語·為政》:「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2. 書札、書簡。如:「書信」、「平信」、「掛號信」。
  3. 消息、音訊。如:「音信」、「凶信」、「口信」。
  4. 使者、送信件的人。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司空鄭沖馳遣信就阮籍求文。」
  5. 符契、憑證。如:「印信」。《後漢書·卷九○·烏桓鮮卑傳》:「大人有所召呼,則刻木為信,雖無文字,而部眾不敢違犯。」
  6. 姓。如宋代有信世昌。
  1. 聽從、不懷疑。如:「相信」、「深信不疑」、「不可置信」。
  2. 敬仰、崇奉。如:「信奉」、「信教」。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正緯》:「至於光武之世,篤信斯術。」
  3. 知曉、知道。宋·晏殊〈漁家傲·畫鼓聲中昏又曉〉詞:「須信道,人間萬事何時了?」《聊齋志異·卷七·青蛾》:「我父母皆仙人,何可以貌信其年歲乎?」
  4. 連宿兩晚。如:「信宿」。《左傳·襄公十八年》:「信于城下而還。」晉·杜預·注:「信,再宿也。」
  1. 確實、的確、果真。《孟子·公孫丑上》:「信能行此五者,則鄰國之民,仰之若父母矣。」唐·柳宗元〈遊石角過小嶺至長烏村〉詩:「為農信可樂,居寵真虛榮。」
  2. 隨意、任憑。如:「信口開河」、「信手拈來」。唐·白居易〈琵琶行〉:「低眉信手續續彈,說盡心中無限事。」

信 [ shēn ]

  1. 伸直、舒展。《易經·繫辭下》:「往者屈也,來者信也。」《漢書·卷六二·司馬遷傳》:「乃欲卬首信眉,論列是非。」通「伸」。
  2. 陳述表白。《穀梁傳·隱公元年》:「春秋貴義而不貴惠,信道而不信邪。」通「申」。
当年(當年)dāng nián
(1).壮年。指身强力壮的时期。《墨子·非乐上》:“将必使当年,因其耳目之聪明,股肱之毕强,声之和调,眉之转朴。” 孙诒让 间诂:“ 王 云:‘当年,壮年也。’当有盛壮之义。”《吕氏春秋·爱类》:“士有当年而不耕者,则天下或受其饥矣。” 许维遹 集释引 王念孙 曰:“丁、当语之转,‘当年’犹‘丁年’耳。”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四:“薄情业种,咱两箇彼各当年。” 清 李渔 《巧团圆·原梦》:“登楼胜似登仙,登仙如今即是当年。”如:他正当年,身强力壮。
(2).指果树开花结子最多的一年。 周立波 《山乡巨变》上二二:“‘明年的茶子,不是当年吗?’‘是呀,’ 符癞子 答白:‘今年是背年。’”自注:“茶子树,跟别的果树一样,开花结子最多的一年,叫做当年,少的一年,叫做背年。”
(3).往年;昔年。《晋书·文苑传序》:“《翰林》总其菁华,《典论》详其藻绚,彬蔚之美,竞爽当年。” 唐 郑谷 《赠下第举公》诗:“见君失意我惆悵,记得当年落第情。” 清 纳兰性德 《渌水亭杂识》卷一:“当年必有丰碑,今无片石,盖为人所踣矣。” 赵树理 《小二黑结婚》一:“ 二诸葛 原来叫 刘修德 ,当年作过生意。”
就在本年;同一年。《韩诗外传》卷六:“故先生者,当年而霸, 楚庄王 是也;后生者,三年而復, 宋昭公 是也。”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养鱼》:“种藕法:春初,掘藕根节头,著鱼池泥中种之。当年即有莲花。”  ——《漢語大詞典》
事 shì《國語辭典》

事 [ shì ]

  1. 工作、职务。《论语·子路》:「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礼记·祭法》:「以死勤事则祀之。」
  2. 人类所作所为及自然界的一切现象、活动,都称为「事」。如:「人事」、「国事」。《礼记·大学》:「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3. 变故。如:「多事之秋」、「平安无事」。
  1. 侍奉。《论语·学而》:「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
  2. 做、为。《论语·颜渊》:「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3. 插入。《汉书·卷四五·蒯通传》:「慈父孝子所以不敢事刃于公之腹者,畏秦法也。」通「剚」。
仪制(儀制)yí zhì
(1).礼仪制度及其具体规定。《汉书·郊祀志下》:“ 汉 兴之初,仪制未及定,即且因 秦 故祠,復立 北 畤。” 唐 元稹 《五品女乐判》:“荣沾五命,始用判悬;僭越三人,终乖仪制。”《事物纪原·库务职局·仪制令》引 宋 孔平仲 《谈苑》:“ 太平兴国 中, 孔承恭 为大理正,上言仪制,令贱避贵,少避长,轻避重,去避来,望令於两京诸州要害处刻榜以揭之。” 清 钮琇 《觚賸续编·预草典礼》:“ 康熙 二十六年十月, 文皇后 宾天,上询仪制於宗伯,仓促无以应。”
(2).仪态,形制。 宋 苏轼 《应梦罗汉记》:“明日至 岐亭 ,过一庙中,有阿罗汉像,左龙右虎,仪制甚古,而面为人所坏。”
(3).官名。 明 清 属礼部。《明史·职官志一》:“仪制分掌诸礼文、宗封、贡举、学校之事。”《清史稿·职官志一》:“ 天聪 五年,设礼部。 顺治 元年,置尚书、侍郎各官……仪制、祠祭、主客、精膳四司。”参见“ 仪部 ”。  ——《漢語大詞典》
空 kōng/kòng/kǒng《國語辭典》

空 [ kōng ]

  1. 没有东西的。如:「空屋」、「空手而回」、「赤手空拳」。
  2. 不切实际的。如:「空言」、「空论」。《史记·卷六三·老子韩非传》:「畏累虚、亢桑子之属,皆空语无事实。」
  3. 广阔、高旷。如:「海阔天空」。《诗经·小雅·白驹》:「皎皎白驹,在彼空谷。」汉·毛亨·传:「空,大也。」
  1. 徒然、白白的。如:「空想」、「空欢喜一场」。唐·王勃〈滕王阁序〉:「孟尝高洁,空怀报国之情。」宋·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词:「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2. 只、仅仅。唐·李颀〈古从军行〉:「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
  1. 天、天际。如:「高空」、「晴空」、「星空」、「领空」、「皓月当空」。宋·苏轼〈赤壁赋〉:「舳舻千里,旌旗蔽空。」
  2. 虚无所有。如:「扑空」、「买空」、「卖空」。唐·白居易〈庐山草堂记〉:「堂西倚北崖右趾,以剖竹架空,引崖上泉。」
  3. 佛教认为一切事物的现象都有各自的因缘,并无实体的概念。如:「空门」、「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空 [ kòng ]

  1. 闲暇时间。如:「拨空」、「没空」、「抽空」。
  2. 间隙、可乘之机。元·马致远《汉宫秋·第二折》:「不想皇帝亲幸,问出端的,要将我加刑,我得空逃走了。」《喻世明言·卷一·蒋兴哥重会珍珠衫》:「这里婆子捉个空,招著陈大郎一溜溜进门来。」
  1. 腾出。如:「文章开头须空两格。」、「空出一点时间。」
  2. 缺乏、短少。如:「亏空」。唐·白居易〈春忆二林寺旧游因寄朗满晦三上人〉诗:「最惭僧社题桥处,十八人名空一人。」
  1. 尚未利用的,或缺少东西的。如:「空地」、「机舱内空得很。」
留 liú《國語辭典》

留 [ liú ]

  1. 停止。《史记·卷四一·越王句践世家》:「可疾去矣,慎毋留!」《汉书·卷三一·陈胜项籍传》:「北救赵,至安阳,留不进。」
  2. 不使离开。如:「慰留」。《孟子·公孙丑下》:「孟子去齐宿于昼,有欲为王留行者。」《三国演义·第八二回》:「昔子瑜在柴桑时,孔明来吴,孤欲使子瑜留之。」
  3. 保存、保留。如:「留余地」、「留胡子」。《墨子·非儒下》:「于是厚其礼,留其封,敬见而不问其道。」
  4. 遗下。如:「遗留」、「祖先留下丰富的遗产。」
  5. 注意。如:「留心」、「留意」、「留神」。
后世(後世)hòu shì
(1).某一时代以后的时代。《易·击辞下》:“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 唐 韩愈 《送高闲上人序》:“故 旭 之书,变动犹鬼神,不可端倪,以此终其身而名后世。” 范文澜 《中国通史简编》第一编第五章第七节:“后世 孔子 庙中没有 荀子 的位置,虽然专制主义是他倡导的。”
(2).指后裔。《荀子·强国》:“无僇乎族党而抑卑其后世。”《后汉书·袁閎传》:“吾先公福祚,后世不能以德守之。”《红楼梦》第八八回:“人説二奶奶利害,果然利害。一点儿不漏缝,真正斩钉截铁,怪不得没有后世。”
(3).佛教语。谓来世。《无量寿经》卷下:“寿终后世尤深尤剧。”参见“ 来世 ”。  ——《漢語大詞典》
恩 ēn《國語辭典》

恩 [ ēn ]

  1. 他人给我或我给他人的帮助。如:「感恩」、「大恩大德」。
  2. 情爱。唐·白居易〈后宫词〉:「红颜未老恩先断,斜倚薰笼坐到明。」清·洪升《长生殿·第三七出》:「记盒钗初赐,种下这恩深厚。」
  1. 有德泽的。如:「恩师」、「救命恩人」。
  2. 国家有特殊庆典而特别举办的。如:「恩诏」、「恩科」。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