料孤眠、正忆早朝人,欹山枕。

顾贞观清代〕《满江红 甲辰七夕后一日陛见

曙色天街,衣半湿,露华凉沁。何处是,双星一水,碧空遥浸。

夹道纱笼趋画省,几枝银箭传清禁。赋春城,批敕与韩翃,题宫锦。

初日耀,龙墀荫。罘罳角,鱼鳞淰。向御炉烟里,瞻天无任。

只觉上清尘土绝,那知玉宇高寒甚。料孤眠、正忆早朝人,欹山枕。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早朝山枕

料 liào《國語辭典》

料 [ liào ]

  1. 可供制造、使用或参考的事物。如:「材料」、「原料」、「香料」、「颜料」、「史料」、「资料」。
  2. 诗文、讲话的题材。如:「笑料」、「诗料」。
  3. 禽畜所食用或供给植物养分的物品。如:「肥料」、「草料」、「饲料」。
  4. 人的材质。如:「他不是块读书的料。」
  5. 量词。计算中药一定剂量的单位。《红楼梦·第三回》:「我这里正配丸药呢,叫他们多配一料就是了。」
  1. 估量、猜度。如:「预料」、「不出所料」、「料事如神」。宋·辛弃疾〈贺新郎 ·甚笑吾衰矣〉词:「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2. 称量、计算、清点。《国语·周语上》:「宣王既丧南国之师,乃料民于太原。」三国吴·韦昭·注:「料,数也。」
  3. 照顾、处理。如:「照料」、「料理」。《三国志·卷三七·蜀书·庞统传》:「使 天下太平,当与卿共料四海之士。」
  4. 丢掉、扔下。元·无名氏《抱妆盒·第二折》:「别人家的哇哇,料在金水桥河下便了。」《醒世恒言·卷三七·杜子春三入长安》:「我何不把这银子料在水里,也砰地响一声?」通「撂」。
孤 gū《國語辭典》

孤 [ gū ]

  1. 幼年丧父或无父母。如:「孤儿」。《管子·轻重》:「民生而无父母,谓之孤子。」《礼记·王制》:「少而无父者谓之孤。」
  2. 单独。如:「孤雁」、「孤身前往」。唐·王维〈使至塞上〉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3. 特出、怪异。如:「孤僻」。《乐府诗集·卷四一·相和歌辞十六·南朝宋·鲍照·东武吟行》:「时事一朝异,孤绩谁复论。」
  1. 戏剧中扮演官吏的脚色。如:「净扮孤」。宋·吴自牧《梦粱录·卷二○·妓乐》:「副净色发乔,副末色打诨。或添一人,名曰『装孤』。」
  2. 姓。如明代有孤启。
  1. 古代王侯的自称。《左传·僖公三十三年》:「秦伯……曰:『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 孤之罪也。』」《礼记·曲礼下》:「庶方小侯,入天子之国曰某人,于外曰子,自称曰孤。」
  1. 背弃、辜负。《文选·李陵·答苏武书》:「陵虽孤恩,汉亦负德。」《三国演义·第三○回》:「一则不孤他仰望之心,二来也不负我远来之意。」同「辜 」。
眠 mián《國語辭典》

眠 [ mián ]

  1. 睡。如:「安眠」。唐·韦应物〈秋夜寄丘二十二员外〉诗:「山空松子落,幽人应未眠。」
  2. 昆虫因蜕皮或入冬后藏伏不动不食。如:「蚕眠」、「冬眠」。
  3. 装死。《山海经·东山经》:「有兽焉,其状如菟而鸟喙,鸱目蛇尾,见人则眠。」
  1. 偃伏的。如:「眠柳」。
  2. 横摆的、平放的。如:「眠琴」。
正 zhèng/zhēng《國語辭典》

正 [ zhèng ]

  1. 合于规范的、合于法则的。如:「正道」、「正路」。
  2. 不偏斜。如:「正中」、「正午」。《论语·宪问》:「晋文公谲而不正,齐桓公正而不谲。」
  3. 精纯不杂的。如:「纯正」、「正红色」。《韩非子·难四》:「屈到嗜芰,文王嗜菖蒲菹,非正味也,而二贤尚之,所味不必美。」
  4. 与「反」相对。如:「正面」、「正方」。
  5. 与「副」相对。如:「正本」、「正刊」。
  6. 与「偏」相对。如:「正门」、「正厅」。
  7. 与「负」相对。如:「正数」、「正电」。
  1. 修改错误。如:「修正」、「订正」、「纠正」。《论语·学而》:「就有道而正焉。」
  2. 整理。《论语·尧曰》:「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隋书·卷五八·李文博传》:「夫清其流者必洁其源,正其末者须端其本。」
  3. 分析、明辨。《论语·子路》:「必也正名乎!」
  1. 恰巧、刚好。如:「正好」、「正是」、「正中下怀」。《北史·卷七○·刘璠传》:「行本怒其不能调护,每谓三人曰:『乡等正解读书耳。』」
  2. 表示动作在进行的状态。如:「外面正下著倾盆大雨。」《文选·曹植·七哀诗》:「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
  1. 长官、主事者。如:「里正」、「村正」。《礼记·王制》:「成狱辞,史以狱成告于正,正听之。」
  2. 姓。如春秋时鲁国有正常。

正 [ zhēng ]

  1. 参见「正月 」条。
忆 ( 憶 ) yì
忆 [ yì ]
  1. 回想,想念:回~。追~。~苦思甜。
  2. 记得,记住:记~。记~犹新。
早朝 zǎo cháo
(1).早晨;早上。 南朝 梁 任昉 《奏弹曹景宗》:“早朝永嘆,载怀矜惻。” 潘漠华 《雨点》:“阳光射到院中枣树的梢头的第二天的早朝,C公寓前有三辆人力车停下了。”
(2).指早饭。 陈残云 《山谷风烟》第一章:“子母俩吃完早朝, 二柱 准备出门,一个人缓缓地走了进来。”
早上朝会或朝参。 唐 白居易 《长恨歌》:“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清 俞樾 《茶香室续钞·明代皇太子日课》:“每日早朝退后,皇太子出阁陞座。”  ——《漢語大詞典》
人 rén《國語辭典》

人 [ rén ]

  1. 具有高度智慧和靈性,且能製造並使用工具以進行勞動的高等動物。如:「男人」、「女人」、「人類」。
  2. 別人、他人。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3. 每人。如:「人盡皆知」、「人手一冊」。《後漢書·卷一八·吳漢傳》:「若能同心一力,人自為戰,大功可立。」
  4. 某種類型、身分的人。如:「軍人」、「主持人」、「介紹人」、「臺北人」。
  5. 人的品格和性情。如:「文如其人」。《孟子·萬章下》:「頌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宋·王安石〈祭歐陽文忠公文〉:「世之學者,無問乎識與不識,而讀其文,則其人可知。」
  6. 姓。如明代有人杰。
  7. 二一四部首之一。
欹 qī《國語辭典》

欹 [ yī ]

  1. 倾斜不正。《荀子·宥坐》:「吾闻宥坐之器者,虚则欹,中则正,满则覆。」
  1. 表示赞叹。通「猗」。
山枕 shān zhěn
枕头。古代枕头多用木、瓷等制作,中凹,两端突起,其形如山,故名。 唐 温庭筠 《更漏子》词:“山枕腻,锦衾寒,觉来更漏残。” 明 无名氏 《鸣凤记·邹慰夏孤》:“寳猊烟未冷,山枕梦成空。” 清 纳兰性德 《虞美人》词:“羊生已分孤眠过,山枕檀痕涴。”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