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愎从来蹈祸机,管生聪悟更知微。

王翰唐代〕《咏史五首 其三 邴原

刚愎从来蹈祸机,管生聪悟更知微。若非太守能容物,亦叹秋风鹦鹉飞。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刚愎从来蹈祸聪悟知微

刚愎(剛愎)gāng bì
倔强固执。《左传·宣公十二年》:“其佐 先縠 ,刚愎不仁,未肯用命。”《宋书·何承天传》:“ 承天 为性刚愎,不能屈意朝右,颇以所长侮同列,不为僕射 殷景仁 所平,出为 衡阳 内史。” 宋 苏轼 《荀卿论》:“由是观之,意其为人,必也刚愎不逊,而自许太过。” 茅盾 《子夜》十:“他说 荪甫 那样的刚愎自信是祸根。”  ——《漢語大詞典》
从来(從來)cóng lái
(1).亦作“ 从徠 ”。来路;由来;来源。《逸周书·大武》:“五虞:一鼓走疑,二备从来,三佐车举旗,四采虞人谋,五后动捻之。” 朱右曾 注:“备从来,防其断我归路。” 唐 牛僧孺 《玄怪录·张佐》:“ 佐 甚异之。试问所从来,叟但笑而不答。至再三,叟忽怒叱曰:‘年少子,乃敢相逼!吾岂盗贼椎埋者耶?何必知从来!’” 明 蒋一葵 《长安客话·香山寺》:“ 来青轩 在佛殿东,所从来久,其匾额则今上宸翰也。” 鲁迅 《而已集·略论中国人的脸》:“一到 广州 ,我觉得比我所从来的 厦门 丰富得多的,是电影,而且大半是‘国片’,有古装的,有时装的。”
(2).历来;向来。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勉学》:“ 元氏 之世,在 洛京 时,有一才学重臣,新得《史记音》,而颇紕谬,误反‘顓頊’字,頊当为许録反,错作许缘反,遂为朝士言:‘从来谬音“专旭”,当音“专翾”耳。’” 明 张居正 《文华殿论奏》:“此地从来多荒少熟。”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四》:“至于两妻并立,则从来无一相得者,亦从来无一相安者。” 张天翼 《温柔制造者》:“我从来没对你随便过。”
(3).从前;原来。 唐 贾岛 《过京索先生坟》诗:“从来有恨君多哭,今日何人更哭君” 唐 归仁 《题楚庙》诗:“羞容难更返 江 东,谁问从来百战功?” 宋 王安石 《金陵怀古》诗之一:“《黍离》《麦秀》从来事,且置兴亡近酒缸。” 明 高明 《琵琶记·乞丐寻夫》:“奴深谢公公,便相允诺,从来的深恩怎敢忘却?”  ——《漢語大詞典》
蹈祸(蹈禍)dǎo huò
犹言陷入灾祸。《警世通言·旌阳宫铁树镇妖》:“可速徙居他处,毋自蹈祸。”  ——《漢語大詞典》
机 ( 機 ) jī《國語辭典》

机 [ jī ]

  1. 一種似榆樹的樹木。焚燒後可做稻田的肥料。《廣韻·平聲·脂韻》:「机,木名,似榆。」《山海經·北山經》:「〈北山經〉之首,曰單狐之山,多机木,其上多華草。」晉·郭璞·注:「机木似榆,可燒以糞稻田,出蜀中。」→機」的異體字(05324)​「几」的異體字(05291)​

机 [ ​jǐ ]

  1. (一)​之又音。→「几」的異體字(05398)​
管 guǎn《國語辭典》

管 [ guǎn ]

  1. 乐器名。以竹制成,上有六孔,可吹气发声。《说文解字·竹部》:「管,如篪,六孔,十二月之音,物开地牙,故谓之管。」
  2. 管乐器的通称。《孟子·梁惠王下》:「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籥之音,举疾首蹙頞而相告。」《文选·陆机·文赋》:「被金石而德广,流管弦而日新。」
  3. 中空的圆柱形物体。如:「水管」、「灯管」、「橡皮管」。
  4. 借指笔。南朝梁·刘孝标〈答刘之遴借类苑书〉:「搦管联册,纂兹奇英。」
  5. 钥匙。《左传·僖公三十二年》:「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北史·卷三三·李灵传》:「元等入城,收管籥。」
  6. 姓。如春秋时齐国有管仲。
  1. 主持、办理。如:「管理」、「管辖」。《史记·卷八七·李斯传》:「管事二十余年。」
  2. 约束、教导。如:「管教」、「看管」。《红楼梦·第五九回》:「干的我管不得,你是我肚里掉出来的,难道也不敢管你不成?」
  3. 理会、顾虑。如:「别管他,我们先走。」《红楼梦·第五九回》:「姑娘你不知道,别管我们闲事。」
  4. 关系、干涉。《红楼梦·第二○回》:「去不去,管我什么事?」
  5. 担任、负责。如:「我管招呼,你管收礼。」
  6. 负责供给。如:「管吃管住」。
  1. 保证、铁定。如:「包管你会满意。」《西游记·第一一回》:「陛下宽心,微臣管送陛下还阳,重登玉关。」
  1. 将、把,与「叫」合用。如:「我管祖母叫奶奶。」、「大家都管他叫大哥。」
生 shēng《國語辭典》

生 [ shēng ]

  1. 長出、生長。如:「生出一對角。」《詩經·大雅·卷阿》:「梧桐生矣,于彼朝陽。」
  2. 生產、生育。《詩經·大雅·生民》:「不康禋祀,居然生子。」唐·白居易〈長恨歌〉:「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3. 發生、產生。如:「生病」、「生效」、「橫生枝節」。《左傳·成公二年》:「義以生利,利以平民。」唐·杜甫〈愁〉詩:「江草日日喚愁生,巫峽泠泠非世情。」
  4. 生存、活存。如:「置之死地而後生」。
  5. 製造、新創。如:「惹事生非」、「你又生出新花樣來了。」
  1. 生存、生活。如:「起死回生」、「忍辱偷生」。《論語·顏淵》:「死生有命,富貴在天。」
  2. 量詞。計算一輩子的單位。如:「三生三世」、「緣定三生」、「三生姻緣」。
  3. 生命。如:「輕生」、「餘生」。
  4. 泛指生物。如:「眾生」、「群生」、「放生」。
  5. 生計。如:「謀生」、「無以為生」。
  6. 讀書人稱為「生」。如:「書生」、「儒生」。
  7. 學習者、門徒。如:「生徒」、「門生」、「師生」、「學生」。
  8. 戲劇裡的腳色名稱。如:「小生」、「老生」、「武生」。
  9. 姓。如明代有生用和。
  10. 二一四部首之一。
  1. 果實尚未成熟。如:「這個番石榴太生了,不能吃。」
  2. 沒有煮熟的。如:「生肉」、「生飯」。
  3. 罕見、不熟悉。如:「生人」、「面生」、「生手」、「生字」。
  4. 沒有加工或鍛鍊過的。如:「生鐵」。
  1. 很、甚。如:「生怕」、「生恐」。唐·劉采春〈囉嗊曲〉六首之一:「不喜秦淮水,生憎江上船。」
  2. 強迫。如:「生拉硬扯」。元·關漢卿《蝴蝶夢·第二折》:「把三個未發跡小秀士,生扭做吃勘問死囚徒。」
  1. 語助詞,無義。《儒林外史·第七回》:「況我看見你不喜我這煩劇的事,怎生是好?」
聪悟(聰悟)cōng wù
聪明颖悟。《周书·儒林传·沈重》:“性聪悟,有异常童。”《旧唐书·郑畋传》:“﹝ 郑亚 ﹞聪悟絶伦,文章秀发。” 宋 王禹偁 《鞠君墓碣铭》:“幼聪悟,善属文。” 明 陈继儒 《珍珠船》卷一:“ 陈摶 隐 华山 ,幼时戏 淐水 ,一青衣媪抱置怀中乳之曰:‘令女更无嗜欲,聪悟过人。’”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艺三·啸》:“﹝ 王与盛 ﹞美如冠玉,性聪悟,诗文伎艺寓目即工。”  ——《漢語大詞典》
更 gēng/gèng《國語辭典》

更 [ gēng ]

  1. 改换、变换。如:「变更」、「更改」。唐·王维〈秋夜曲〉:「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唐·元稹〈估客乐〉诗:「自兹相将去,誓死意不更。」
  2. 代替。《吕氏春秋·仲春纪·仲春》:「用圭璧,更皮币。」
  1. 古代表示夜间计时的用语。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如:「三更灯火五更鸡」。五代十国南唐·李煜〈浪淘沙·帘外雨潺潺〉词:「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
  2. 古代徭役的名称。参见「更赋 」条。
  3. 姓。如战国时魏国有更羸。

更 [ gèng ]

  1. 愈甚、越发。表示加重一层的语气。如:「更好」、「更加努力」。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诗:「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清·龚自珍〈己亥杂诗〉三一五首之五:「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2. 再、复。唐·王之涣〈登鹳雀楼〉诗:「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红楼梦·第一二○回》:「雨村听著却不明白,知仙机也不便更问。」
  3. 竟然、终于。《全唐诗·卷七九八·花蕊夫人·述国亡诗》:「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
  4. 岂、难道、那里。唐·杜甫〈春日梓州登楼〉诗二首之二:「战场今始定,移柳更能存。」《水浒传·第一一○回》:「此是人之常情,更待多说?」
  5. 纵使、即使、不论怎样。五代十国南唐·李煜〈清平乐·别来春半〉词:「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宋·柳永〈如鱼水·轻霭浮空〉词:「更归去,偏历銮坡凤沼,此景也难忘。」
  6. 反而。汉·王充《论衡·奇怪》:「儒者称圣人之生,不因人气,更禀精于天。」

更 [ jīng ]

  1. 经历、经过。如:「少不更事」。《史记·卷一二三·大宛传》:「汉方欲事灭胡,……因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乃募能使者。」
知微 zhī wēi
犹知几。《国语·晋语二》:“ 縶 敏且知礼,敬以知微。”《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使圣人预知微,能使良医得蚤从事,则疾可已,身可活也。” 晋 袁宏 《三国名臣序赞》:“应变知微,探賾赏要。”参见“ 知几 ”。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