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臣承宠赐新庄,栀子园东柳岸傍。

花蕊夫人徐氏唐代〕《宫词 其一三五

大臣承宠赐新庄,栀子园东柳岸傍。今日圣恩亲幸到,板桥头是读书堂。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大臣承宠栀子柳岸

大臣 dà chén
(1).官职尊贵之臣。《左传·昭公元年》:“ 和 闻之,国之大臣,荣其宠禄,任其大节。”《史记·吕太后本纪》:“ 如意 立为 赵王 后,几代太子者数矣,赖大臣争之,及 留侯 策,太子得毋废。” 宋 欧阳修 《归田录》卷一:“大臣执政,不当收恩避怨。”
(2). 清 代用为官号。如内官有总管大臣、军机大臣等,外官有参赞大臣、领队大臣等,特遣的称钦差大臣。至 清 末尽改各部尚书为大臣,侍郎为副大臣。现亦用作君主国家高级官吏之称。  ——《漢語大詞典》
承宠(承寵)chéng chǒng
承受恩宠。《后汉书·袁安传赞》:“惟德不忘,延世承宠。” 唐 王昌龄 《春宫曲》:“ 平阳 歌舞新承宠,帘外春寒赐锦袍。”  ——《漢語大詞典》
赐 ( 賜 ) cì
赐 [ cì ]
  1. 给,旧时指上级给下级或长辈给小辈:~予。~死。赏~。恩~。
  2. 敬辞:请~教。希~函。
  3. 赏给的东西,给予的好处:厚~。受~良多。
新 xīn《國語辭典》

新 [ xīn ]

  1. 沒有使用過的。與「舊」相對。如:「新辦法」、「新衣」、「新筆」。
  2. 剛開始的、始出現的。如:「新芽」、「新生兒」、「新品種」。
  1. 泛指一切新的人、事、物、知識等。如:「履新」、「汰舊換新」、「溫故知新」。
  2. 剛收成的農作物。《禮記·月令》:「是月也,農乃登穀,天子嘗新。」《新唐書·卷一一八·宋務光傳》:「家無接新之儲,國乏俟荒之蓄。」
  3. 朝代名。參見「新莽 」條。
  4. 大陸地區新疆省的簡稱。
  5. 姓。如春秋時晉國有新穆子。
  1. 改進或使改變,而成為新的、好的。如:「改過自新」、「一新耳目」。《書經·胤征》:「舊染汙俗,咸與惟新。」《禮記·大學》:「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1. 不久前、剛才。如:「新寫的字」、「新買的衣服」。《荀子·不苟》:「新浴者振其衣,新沐者彈其冠。」
庄 ( 莊 ) zhuāng《國語辭典》
  1. 「莊 」的異體字。
栀子(梔子)zhī zǐ
亦作“栀子”。
(1).木名。常绿灌木或小乔木。叶子对生,长椭圆形,有光泽。春夏开白花,香气浓烈,可供观赏。夏秋结果实,生青熟黄,可做黄色染料。也可入药,性寒味苦,为解热消炎剂。 唐 杜甫 《栀子》诗:“梔子比众木,人间诚未多。”一本作“ 栀 ”。 唐 唐彦谦 《离鸾》诗:“庭前佳树名梔子,试结同心寄 谢娘 。” 邵瑞彭 《北行杂诗》之五:“心如梔子难言实,身似浮云未是閒。”
(2).指栀子花。 唐 李商隐 《效徐陵体赠更衣》诗:“结带悬梔子,绣领刺鸳鸯。” 宋 范成大 《初秋闲记园池草木》诗之二:“旱地莲花娇小,水盆梔子幽芳。”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二五○:“去时梔子压犀簪,次第寒花掐到今。”
(3).指栀子的果实。 明 周履靖 《锦笺记·进香》:“呀!梔子抹屁股,--黄孔!黄孔!果然是我浑家换了粧饰,一时不认得了。”按,“黄孔”为“惶恐”的谐音。  ——《漢語大詞典》
园 ( 園 ) yuán
园 [ yuán ]
  1. 种植果蔬花木的地方:~子。~丁。~艺。~圃。
  2. 原指别墅游息之所,现指供人游玩、娱乐的公共场所:圆明~。公~。
  3. 旧指历代帝王以及亲王、妃嫔、公主之墓:~庙(帝王墓地所建之宗庙)。~陵(帝王的墓地)。
东 ( 東 ) dōng
东 [ dōng ]
  1. 方位词,日出的方向,与“西”相对:~方。~经(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或经线)。~山再起(喻失势之后,重新恢复地位)。付诸~流。
  2. 主人(古代主位在东,宾位在西):房~。股~。~道主(泛指请客的主人,亦称“东道”、“作东”)。
  3. 请客出钱的人:作~。
  4. 姓。
柳岸 liǔ àn
植柳的水岸。 宋 苏轼 《好事近·黄州送君猷》词:“明年春水漾桃花,柳岸隘舟楫。”  ——《漢語大詞典》
傍 bàng《國語辭典》

傍 [ bàng ]

  1. 靠近、依附。如:「依山傍水」、「傍柳而眠」。唐·柳宗元〈渔翁〉诗:「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傍 [ bāng ]

  1. 临近。如:「傍午」、「傍晚」。

傍 [ páng ]

  1. 侧、边。《史记·卷一二六·滑稽传·淳于髡传》:「赐酒大王之前,执法在傍。」通「旁」。
  2. 汉字的偏旁。《水浒传·第二回》:「后来发迹,便将气毬那字去了毛傍,添作立人,便改作姓高名俅。」
  3. 姓。如唐代有傍企本。
  1. 别的、其他的。《后汉书·卷一三·隗嚣传》:「自今以后,手书相闻,勿用傍人解构之言。」通「旁」。
  2. 不正的。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风操》:「偏傍之书,死有归杀。」通「旁」。
  1. 广泛、普遍的。《墨子·尚同中》:「己有善,傍荐之。」通「旁」。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