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人贱章甫,不以易文身。

陈恭尹清代〕《赠余鸿客

蜀犬不识日,群吠声狺狺。越人贱章甫,不以易文身。

中原龙战二十载,万事反覆如朝昏。我行惊惧伏草莽,举国大笑为愚人。

何来年少金陵子,肯道相思满人耳。三年觅我二樵间,一夕逢君五羊市。

倾山倒海见胸臆,白日照耀肝肠里。羁贫无酒留君欢,对坐江楼饥不起。

是时积雨江上晴,丹枫乱落寒蝉鸣。长风驾浪作丘壑,蜃楼海市相峥嵘。

赵佗朽骨为黄土,陆贾诗书亦何补。朝台空有汉家名,浩叹今人不如古。

今人古人间容发,举足之分邈燕越。眼前得丧等烟云,身后是非悬日月。

怪君茂龄怀抱奇,严君风义兼能诗。曾窥一二每心折,安得天马无龙驹。

荒城气黑落日短,强为吾子停斯须。如君意气复何道,所愿故心终不渝。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越人章甫不以文身

越人 yuè rén
(1).疏远的人。《商君书·修权》:“故 尧 舜 之位天下也,非私天下之利也,为天下位天下也。论贤举能而传焉,非疏父子亲越人也,明於治乱之道也。” 宋 苏洵 《兵制》:“及於 五代 , 燕 帅 刘守光 又从而为之,黥面湼手之制,天下遂以为常法,使之判然不得与齐民齿,故其人益復自弃,视齐民如越人矣。” 清 昭梿 《啸亭杂录·癸酉之变》:“以天潢贵胄之近,而漠然如越人之视,亦可谓无心肝人矣。”
(2). 战国 时名医 扁鹊 名。《史记·扁鹊仓公列传》:“ 扁鹊 ……姓 秦 氏,名 越人 。” 晋 葛洪 《抱朴子·广譬》:“故 越人 见 齐桓 不振之徵於未觉之疾, 箕子 识 殷 人 鹿臺 之祸,於象箸之初。” 宋 苏轼 《和刘道原咏史》:“ 吴 客漫陈《豪士赋》, 桓侯 初笑 越人 方。”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刘海石》:“久不晤,岂精 越人 术耶?”  ——《漢語大詞典》
贱 ( 賤 ) jiàn
贱 [ jiàn ]
  1. 价钱低,与“”相对:~卖。~价。
  2. 旧时指地位卑下:~民。贫~。卑~。微~。
  3. 谦辞,旧称与自己有关的:~姓。~躯。~内(妻子)。
  4. 骂人的话:~人。
  5. 指撒娇或不尊重、不知好歹:这孩子又和妈~。犯~。
  6. 轻视:“常人贵远~近,向声背实”。
章甫 zhāng fǔ
亦作“ 章父 ”。
(1). 商 代的一种冠。《礼记·儒行》:“ 丘 少居 鲁 ,衣逢掖之衣;长居 宋 ,冠章甫之冠。” 孙希旦 集解:“章甫, 殷 玄冠之名, 宋 人冠之。”《庄子·逍遥游》:“ 宋 人资章甫而适诸 越 , 越 人断髮文身,无所用之。”《汉书·贾谊传》:“章父荐屨,渐不可久兮。” 颜师古 注:“章父, 殷 冠名也……父读曰甫。”
(2).称儒者之冠。 宋 梅尧臣 《杨畋赴官荆州》诗:“ 吴 钩皆尚壮,章甫几为儒?”
(3).指仕宦。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正始寺》:“輙以山水为富,不以章甫为贵,任性浮沉,若淡兮无味。”  ——《漢語大詞典》
不以 bù yǐ
(1).不为,不因。《礼记·表记》:“故君子不以小言受大禄,不以大言受小禄。”《左传·僖公三十三年》:“大夫何罪,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
(2).不用;不靠。《孟子·离娄上》:“ 离娄 之明, 公输子 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宋 曾巩 《上欧蔡书》:“故其言无不信听,卒能成 贞观 太平,刑置不以,居 成 康 上。” 洪深 《戏剧导演的初步知识》下篇:“合作完成演出,而不以自身取胜,不独立吸引注意。”
(3).无论;不管。《资治通鉴·后唐潞王清泰二年》:“或事应严密,不以其日;或异日听於閤门奏牓子,当尽屏侍臣,於便殿相待。”《元史·刑法志一》:“虽有牙符而无织成圣旨者,不以何人,并勿啟,违者处死。”  ——《漢語大詞典》
易 yì《國語辭典》

易 [ yì ]

  1. 簡單、不困難。如:「容易」、「得來不易」。
  2. 平和、和藹。如:「平易近人」。《詩經·小雅·何人斯》:「爾還而入,我心易也。」
  1. 交換。如:「交易」、「貿易」、「以物易物」。《史記·卷八一·廉頗藺相如傳 》 :「秦昭王聞之,使人遺趙王書,願以十五城請易璧。」
  2. 改變。如:「變易」、「易容」、「移風易俗」。《易經·繫辭下》:「上古結繩而治,後世聖人易之以書契。」
  3. 輕視、輕慢。《左傳·襄公四年》:「戎狄荐居,貴貨易土。」《漢書·卷八六·王嘉傳》:「二千石益輕賤,吏民慢易之。」
  4. 治理。《孟子·盡心上》:「易其田疇,薄其稅斂,民可使富也。」
  1. 《易經》的簡稱。《論語·述而》:「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矣。」《漢書·卷八八·儒林傳·丁寬傳》:「梁項生從田何受《易》,時寬為項生從者。」
  2. 姓。如春秋時代齊國有易牙。
文身 wén shēn
(1).在身体上刺画有色的花纹或图案。《礼记·王制》:“东方曰夷,被髮文身,有不火食者矣。” 孔颖达 疏:“ 越 俗断髮文身,以辟蛟龙之害,故刻其肌,以丹青湼之。”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驾回仪卫》:“有三五文身恶少年控马,谓之‘花褪马’。”《新编五代史平话·汉史》:“ 刘知远 出去将钱雇倩针笔匠文身,左手刺个仙女,右手刺一条抢寳青龙,背脊上刺一个笑天夜叉。” 清 洪颐煊 《读书丛录》卷十八:“断髮谓剪其髮,文身谓文饰其身。” 蔡元培 《民族学上之进化观》:“例如未开化的民族,最初都有文身的习惯,有人说文身是一种图腾的标记;有人说文身是纯为装饰……文身之法,或在身体各部涂上颜色,或先用针刺然后用色。”
(2).犹修身。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渠水》:“余谓俊者所以智胜羣情,辨者所以文身祛惑。”《北史·常爽传》:“六经者,先王之遗烈,圣人之盛事也,安可不游心寓目习性文身哉!”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