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才需教育,还业立镃基。

王迈宋代〕《送张能父天定赴瑞州教二首

孟子称三乐,广文兼有之。
寿椿齐百岁,常棣秀连枝。
初筮筠江都,尊为芹泮师。
英才需教育,还业立镃基。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英才教育还业镃基

英才 yīng cái
(1).杰出的才智。 汉 孔融 《荐祢衡疏》:“淑质贞亮,英才卓砾。” 唐 李白 《赠何判官昌浩》诗:“夫子今 管乐 ,英才冠三军。” 郑观应 《盛世危言·游历附录》:“并遣英才子弟,诣彼读书,久之,必有驾西国而上之势。”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鎌田诚一墓记》:“越三三年七月,因病归国休养,方期再造,展其英才。”
(2).指才智杰出的人。《孟子·尽心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晋 葛洪 《抱朴子·辞义》:“众书无限,非英才不能收膏腴。”《再生缘》第二回:“不许喧哗和吵闹,好生观看二英才。” 朱德 《感时》诗:“多少英才一时见,诸君爱国应开颜。”  ——《漢語大詞典》
需 xū《國語辭典》

需 [ xū ]

  1. 等待。《说文解字·雨部》:「需,䇓也。」清·段玉裁·注:「䇓者,待也。」《易经·需卦·象曰》:「需于郊,不犯难行也。」
  2. 有所欲求。如:「需求」、「需索」、「需要」。
  1. 迟疑。《左传·哀公十四年》:「需,事之贼也。」晋·杜预·注:「言需疑则害事。」
  2. 费用、给用。如:「不时之需」、「军需」、「一日之所需,百工斯为备。」
  3. 《易经》卦名。六十四卦之一。干(☰)​下坎(☵)​上。象有险在前,需待乃进之义。

需 [ rú ]

  1. 柔滑的样子。《战国策·秦策二》:「其需弱者来使,则王必听之。」
教育 jiào yù
(1).教诲培育;教导。《孟子·尽心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宋 无名氏 《儒林公议》卷下:“今朕建学兴善,以尊士大夫之行,而更制革弊,以尽学者之才,其於教育之方,勤亦至矣。”《醒世恒言·三孝廉让产立高名》:“我当初教育两个兄弟,原要他立身修道,扬名显亲。” 沈从文 《从文自传·我所生长的地方》:“拿起我这支笔来,想写点我在这地面上二十年所过的日子……也就是说我真真实实所受的人生教育。”
(2).培养新生一代准备从事社会生活的整个过程,主要是指学校对儿童、少年、青年进行培养的过程。  ——《漢語大詞典》
还业(還業)huán yè
返回就其本业。《后汉书·杨津传》:“及 津 之至, 略 举家逃走, 津 乃下教慰喻,令其还业。”《宋史·兵志十》:“今 睦 贼讨平之后,胁从叛亡者方始还业。”《续资治通鉴·宋哲宗绍圣元年》:“癸巳,詔賑 京东 、 河北 流民,贷以穀麦种,諭使还业,蠲今年租税。”  ——《漢語大詞典》
立 lì《國語辭典》

立 [ lì ]

  1. 直身站著。如:「站立」、「立正」。《孟子·梁惠王上》:「王立于沼上。」
  2. 竖起。如:「竖立」、「立竿见影」。《水浒传·第三一回》:「又将两扇门立在墙边,先去吹灭了灯火。」
  3. 设置。如:「立庙」、「私立小学」。《书经·周官》:「立太师、太傅、太保。」
  4. 制定、订定。如:「立法」、「立案」、「立宪」。
  5. 建树、成就。如:「立威」、「三十而立」。《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
  6. 存在。如:「独立」、「誓不两立」。
  1. 即刻。如:「立刻」。《史记·卷八六·刺客传·荆轲传》:「剑坚,故不可立拔。」
  1. 姓。如春秋时鲁国有立如子。
  2. 二一四部首之一。
镃基(鎡基)zī jī
亦作“ 鎡錤 ”。
(1).农具名。大锄。《孟子·公孙丑上》:“虽有鎡基,不如待时。”《礼记·月令》“﹝季冬之月﹞脩耒耜” 汉 郑玄 注:“耜者耒之金也,广五寸,田器,鎡錤之属。” 清 曹寅 《贺新郎·不寐忆冶堂埭北粜麦六迭前韵》词:“且有鎡基知善稼,亿则抨弓而射,产岂在膏腴洼下。”
(2).基业;家业。《旧唐书·高祖二十二子传论》:“若明异重离,道非出震,虽居嫡长,寧固鎡錤。”《朱子语类》卷一三七:“又如説:‘安我所以安天下,存我所以厚苍生’,都是为自张本,做杂霸鎡基。” 明 郑若庸 《玉玦记·博奕》:“京华游侠儿,由来富鎡基。”
(3).才略。《北史·司马休之萧祗等传论》:“ 祗 、 退 、 泰 、 撝 、 圆肃 、 大圜 等虽羈旅异国,而终享荣名,非素有鎡基,怀文抱质,亦何能至於此也。” 明 王玉峰 《焚香记·赴试》:“忆昔 洛阳 才空年少,未得 长门 价,千金调,秉鎡基须要乘时,终不负十年劳扰。”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