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阳谩识榴皮字,南郭曾偕柳树游。
负瓮城边閒日月,翻环门上几春秋。
东阳谩识榴皮字,南郭曾偕柳树游。
踏雪飞鸿痕偶在,寒潭过雁影无留。
至人御气无今古,妙处疑同上下流。
东阳谩识榴皮字,南郭曾偕柳树游。
踏雪飞鸿痕偶在,寒潭过雁影无留。
至人御气无今古,妙处疑同上下流。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东阳(東陽)dōng yáng
(1).古邑名。 春秋 鲁 地。在今 山东省 费县 境。《左传·哀公八年》:“ 吴 师克 东阳 而进,舍於 五梧 。”
(2).古邑名。 春秋 齐 地。在今 山东省 临胊县 境。《左传·襄公六年》:“四月, 晏弱 城 东阳 而遂围 莱 。” 杜预 注:“ 东阳 , 齐 竟上邑。”
(3).古邑名。 战国 楚 地。在今 江苏省 盱眙县 境。《国语·楚语上》:“若资 东阳 之盗使杀之,其可乎?” 韦昭 注:“ 东阳 , 楚 北邑。”
(4).古地区名。 春秋 晋 地。相当今 河北省 太行山 以东 邢台 、 邯郸 一带。《左传·昭公二十二年》:“六月, 荀吴 略 东阳 。” 杜预 注:“ 东阳 , 晋 之 山 东邑, 魏郡 广平 以北。”
(5).古地区名。 战国 赵 地。《韩非子·初见秦》:“以 代 、 上党 不战而毕为 秦 矣, 东阳 、 河 外不战而毕反为 齐 矣。” 陈奇猷 集释引 鲍彪 曰:“ 东阳 属 清河 ;河外, 滹沱河 之外。”
(6).指 汉 东阳侯 张相如 。《汉书·贾谊传》:“於是天子议以 谊 任公卿之位。 絳 、 灌 、 东阳侯 、 冯敬 之属尽害之。” 颜师古 注:“ 东阳侯 , 张相如 也。” 唐 皮日休 《悼贾》:“上既悦而欲大用兮,遭 絳 灌 与 东阳 ,道既摈兮何明,乃出傅於 沅 湘 。”
(7).指 南朝 梁 沈约 。因其曾为 东阳 守,故称。 宋 曹组 《蓦山溪·梅》词:“孤芳一世,供断有情愁,消瘦损, 东阳 也,试问花知否?” 元 袁易 《台城路》词:“风流渐懒,但诗恼 东阳 ,病添 中散 。”参见“ 东阳销瘦 ”。
(8).复姓。 南朝 宋 有 东阳无疑 。 ——《漢語大詞典》
(2).古邑名。 春秋 齐 地。在今 山东省 临胊县 境。《左传·襄公六年》:“四月, 晏弱 城 东阳 而遂围 莱 。” 杜预 注:“ 东阳 , 齐 竟上邑。”
(3).古邑名。 战国 楚 地。在今 江苏省 盱眙县 境。《国语·楚语上》:“若资 东阳 之盗使杀之,其可乎?” 韦昭 注:“ 东阳 , 楚 北邑。”
(4).古地区名。 春秋 晋 地。相当今 河北省 太行山 以东 邢台 、 邯郸 一带。《左传·昭公二十二年》:“六月, 荀吴 略 东阳 。” 杜预 注:“ 东阳 , 晋 之 山 东邑, 魏郡 广平 以北。”
(5).古地区名。 战国 赵 地。《韩非子·初见秦》:“以 代 、 上党 不战而毕为 秦 矣, 东阳 、 河 外不战而毕反为 齐 矣。” 陈奇猷 集释引 鲍彪 曰:“ 东阳 属 清河 ;河外, 滹沱河 之外。”
(6).指 汉 东阳侯 张相如 。《汉书·贾谊传》:“於是天子议以 谊 任公卿之位。 絳 、 灌 、 东阳侯 、 冯敬 之属尽害之。” 颜师古 注:“ 东阳侯 , 张相如 也。” 唐 皮日休 《悼贾》:“上既悦而欲大用兮,遭 絳 灌 与 东阳 ,道既摈兮何明,乃出傅於 沅 湘 。”
(7).指 南朝 梁 沈约 。因其曾为 东阳 守,故称。 宋 曹组 《蓦山溪·梅》词:“孤芳一世,供断有情愁,消瘦损, 东阳 也,试问花知否?” 元 袁易 《台城路》词:“风流渐懒,但诗恼 东阳 ,病添 中散 。”参见“ 东阳销瘦 ”。
(8).复姓。 南朝 宋 有 东阳无疑 。 ——《漢語大詞典》
谩 ( 謾 ) mán
谩 [ mán ]
- ◎ 欺骗,欺诳,蒙蔽:~欺。~语。~诞。~天~地。
识 ( 識 ) shí/zhì
识 [ shí ]
- 知道,认得,能辨别:~辨。~破。~相(xiàng )。~途老马。
- 所知道的道理:知~。常~。
- 辨别是非的能力:见~。远见卓~。
- 记住:博闻强~。
- 标志,记号。
榴皮字 liú pí zì
指 宋 时 回道人 以石榴皮题诗于 湖州 归安 东林 隐士 沈思 (即 沈东老 )庵壁事。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一:“ 绍兴 中 秦少傅 伯阳 ,有诗送其舅 王亨道 知 湖州 ……‘饱闻 回老 榴皮字,试问溪头鹤髮翁。’” 元 杨维桢 《玄霜台为吕希颜赋》:“道人醉写榴皮字,仙客饥分寳屑粮。” ——《漢語大詞典》
南郭 nán guō
(1).南面的外城。《左传·襄公十八年》:“己亥,焚 雍门 及西郭、南郭。” 宋 苏轼 《泛舟城南会者五人分韵赋诗》之四:“南郭清游继 颜 谢 ,北窗归卧等 羲 炎 。” 清 宋琬 《张幼量话金陵赋赠》之二:“名园南郭外,公子命扁舟。” 谢无量 《己酉岁未尽七日自芜湖溯江还蜀》诗:“东皋淹旅食,南郭竟狂酲。”
(2).指 南郭子綦 。 宋 朱熹 《假山焚香作烟云掬水为瀑布》诗之一:“独往但凭 南郭 几,远游休剪 北山 莱。” 明 何景明 《愚庵王公瓖》诗:“早投 南郭 隐,不待《北山文》。” 宁调元 《燕京杂诗》:“ 东方 玩世成飢饿, 南郭 仰天似槁枯。”参见“ 南郭子綦 ”。
(3).指 南郭处士 。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声律》:“若长风之过籟, 南郭 之吹竽耳。” 范文澜 注引 刘寔 《崇让论》:“ 南郭先生 不知吹竽者也。”参见“ 南郭处士 ”。
(4).复姓。 春秋 有 南郭偃 。见《左传·宣公十七年》。 ——《漢語大詞典》
(2).指 南郭子綦 。 宋 朱熹 《假山焚香作烟云掬水为瀑布》诗之一:“独往但凭 南郭 几,远游休剪 北山 莱。” 明 何景明 《愚庵王公瓖》诗:“早投 南郭 隐,不待《北山文》。” 宁调元 《燕京杂诗》:“ 东方 玩世成飢饿, 南郭 仰天似槁枯。”参见“ 南郭子綦 ”。
(3).指 南郭处士 。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声律》:“若长风之过籟, 南郭 之吹竽耳。” 范文澜 注引 刘寔 《崇让论》:“ 南郭先生 不知吹竽者也。”参见“ 南郭处士 ”。
(4).复姓。 春秋 有 南郭偃 。见《左传·宣公十七年》。 ——《漢語大詞典》
曾 zēng/céng《國語辭典》
曾 [ zēng ]
副- 乃、竟然。《论语·为政》:「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 尚且。《列子·汤问》:「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 重叠的,中间隔两代亲属关系的。如:「曾祖父」、「曾孙」。
- 加多。《孟子·告子下》:「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同「增 」。
- 姓。如春秋时鲁国有曾参。
曾 [ céng ]
副- 尝、已经。表示行为、动作已经发生、进行过。如:「似曾相识」。《公羊传·闵公元年》:「庄公存之时,乐曾淫于宫中。」《史记·卷一○一·爰盎鼌错传》:「梁王以此怨盎,曾使人刺盎。」
- 重叠的、一重一重的。唐·杜甫〈成都府〉诗:「曾城填华屋,季冬树木苍。」通「层」。
- 深。《文选·郭璞·江赋》:「若乃曾潭之府,灵湖之渊,澄澹汪洸,㲿滉渊泫。」
偕 xié《國語辭典》
偕 [ xié ]
副- 共同、一起。如:「偕行」、「偕入」。《诗经·邶风·击鼓》:「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孟子·梁惠王上》:「古之人,与民偕乐,故能乐也。」
- 皆、全部。宋·范仲淹〈岳阳楼记〉:「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 划一、使整齐。《管子·幼官》:「修道路,偕度量,一称数。」
- 比、并。唐·柳宗元〈衡山中院大律师塔铭·序〉:「受学之众,他莫能偕也。」《太平广记·卷五三·金可记》:「精勤为事,人不可偕也。」
偕 [ jiē ]
- (一)之又音。
柳树(柳树)
唐 王建 长安春游 桃花红粉醉,柳树白云狂。
宋 杨万里 望楚州新城 人家四面皆临水,柳树双垂便是门。
宋 杨万里 过平望 柳树行中分港汊,竹林多处聚人家。
元 陈基 自淮安使江南舟次通州寄同幕诸公 南锁堰头官柳树,春风相约系骅骝。 ——《骈字类编》
宋 杨万里 望楚州新城 人家四面皆临水,柳树双垂便是门。
宋 杨万里 过平望 柳树行中分港汊,竹林多处聚人家。
元 陈基 自淮安使江南舟次通州寄同幕诸公 南锁堰头官柳树,春风相约系骅骝。 ——《骈字类编》
游 yóu《國語辭典》
游 [ yóu ]
動- 在水中行動。如:「游泳」。《詩經·邶風·谷風》:「就其淺矣,泳之游之。」《淮南子·墬形》:「食水者善游能寒,食士者無心而慧。」
- 遨遊。《墨子·貴義》:「子墨子南游於楚,見楚獻惠王。」通「遊」。
- 交往。《左傳·隱公三年》:「其子厚與州吁游,禁之不可。」通「遊」。
- 飄蕩不定。如:「游民」、「游資」、「氣若游絲」。《新唐書·卷九五·竇威傳》:「周洛間,因隋亂,人不土著,軌下令諸縣,有游手末作者按之,由是威信大行,民皆趨本。」
- 河流、江河的段落。如:「上游」、「中游」、「下游」。《詩經·秦風·蒹葭》:「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史記·卷七·項羽本紀》:「古之帝者地方千里,必居上游。」
- 姓。如清代有游士鳳。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