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公卿 gōng qīng
(1).三公九卿的简称。《仪礼·丧服》:“公卿大夫室老士贵臣。”《论语·子罕》:“出则事公卿,入则事父兄。”《后汉书·陈宠传》:“及 竇宪 为大将军征 匈奴 ,公卿以下及郡国无不遣吏子弟奉献遗者。” 刘师培 《悲佃篇》:“试徵之 周代 天子立官,自公卿至胥徒,约五万九千四百餘人。”
(2).泛指高官。 汉 荀悦 《汉纪·昭帝纪》:“ 始元 元年,春二月。黄鵠下 建章宫 太液池中,公卿上寿。” 唐 元稹 《祭礼部庾侍郎太夫人文》:“公卿委累,贤彦駢繁。” 明 方孝孺 《君子斋记》:“为君子矣,虽不为公卿,无害也;为公卿而不足为君子,其如公卿何。” 严复 《和荆公〈贾生〉》诗:“赋鹏深情人不解,祇言未得作公卿。”
(3).指丈夫。《敦煌曲子词·凤归云》:“待公卿迴故日,容颜憔悴,彼此何如。” 蒋礼鸿 曰:“‘公卿’指丈夫,这和阿曹婆词称丈夫为‘君王’相同。俗文学里的所谓‘官人’,实际和公卿的意义也相同。”见《敦煌变文字义通释》。 ——《漢語大詞典》
(2).泛指高官。 汉 荀悦 《汉纪·昭帝纪》:“ 始元 元年,春二月。黄鵠下 建章宫 太液池中,公卿上寿。” 唐 元稹 《祭礼部庾侍郎太夫人文》:“公卿委累,贤彦駢繁。” 明 方孝孺 《君子斋记》:“为君子矣,虽不为公卿,无害也;为公卿而不足为君子,其如公卿何。” 严复 《和荆公〈贾生〉》诗:“赋鹏深情人不解,祇言未得作公卿。”
(3).指丈夫。《敦煌曲子词·凤归云》:“待公卿迴故日,容颜憔悴,彼此何如。” 蒋礼鸿 曰:“‘公卿’指丈夫,这和阿曹婆词称丈夫为‘君王’相同。俗文学里的所谓‘官人’,实际和公卿的意义也相同。”见《敦煌变文字义通释》。 ——《漢語大詞典》
奏疏 zòu shū
(1).奏章。《宋史·朱倬传》:“每上疏,輒夙兴露告,若上帝鉴临。奏疏凡数十。” 明 徐师曾 《文体明辨序说·奏疏》:“按奏疏者,羣臣论諫之总名也。奏御之文,其名不一,故以奏疏括之也。” 清 龚自珍 《饮少宰王定九丈宅命赋诗》:“公之奏疏祕中禁,海内但见力力持朝纲。”
(2).向帝王上书言事。 宋 欧阳修 《上范司谏书》:“当时之事,岂无急於沮 延龄 论 陆贄 两事也。谓宜朝拜官而夕奏疏也。”《宋史·虞策传》:“入为吏部尚书,奏疏 徽宗 ,请均节财用。” ——《漢語大詞典》
(2).向帝王上书言事。 宋 欧阳修 《上范司谏书》:“当时之事,岂无急於沮 延龄 论 陆贄 两事也。谓宜朝拜官而夕奏疏也。”《宋史·虞策传》:“入为吏部尚书,奏疏 徽宗 ,请均节财用。” ——《漢語大詞典》
谩 ( 謾 ) mán
谩 [ mán ]
- ◎ 欺骗,欺诳,蒙蔽:~欺。~语。~诞。~天~地。
琅琅 láng láng
(1).象声词。形容清朗、响亮的声音。 汉 司马相如 《子虚赋》:“礧石相击,琅琅礚礚。” 唐 韩愈 《祭柳子厚文》:“嗟嗟 子厚 ,今也则亡。临絶之音,一何琅琅。” 宋 苏舜钦 《秀州通越门外》诗:“密树重萝覆水光,珍禽无数语琅琅。” 明 高启 《送高二文学游钱塘》诗:“读书闭阁人罕识,明月夜照声琅琅。” 赵光荣 《里湖纪游》诗:“天风一以吹,戛玉音琅琅。”
(2).形容人品坚贞,高洁。《文选·潘岳〈马汧督诔〉》:“慨慨 马生 ,琅琅高致,发愤囹圄,没而犹眡。” 李善 注:“《广雅》曰:‘琅琅,坚也。’” 晋 袁宏 《三国名臣序赞》:“琅琅先生,雅杖名节,虽遇尘雾,犹振霜雪。”《晋书·庾阐传》:“质清浮磬,声若孤桐,琅琅其璞,巖巖其峯。”
(3).明朗,清朗。 晋 殷晋安 《文殊像赞》:“琅琅三达,如日之明;亹亹神通,在变伊形。” 清 姚鼐 《寄王禹卿》诗:“无因闻玉笛,烟月夜琅琅。” ——《漢語大詞典》
(2).形容人品坚贞,高洁。《文选·潘岳〈马汧督诔〉》:“慨慨 马生 ,琅琅高致,发愤囹圄,没而犹眡。” 李善 注:“《广雅》曰:‘琅琅,坚也。’” 晋 袁宏 《三国名臣序赞》:“琅琅先生,雅杖名节,虽遇尘雾,犹振霜雪。”《晋书·庾阐传》:“质清浮磬,声若孤桐,琅琅其璞,巖巖其峯。”
(3).明朗,清朗。 晋 殷晋安 《文殊像赞》:“琅琅三达,如日之明;亹亹神通,在变伊形。” 清 姚鼐 《寄王禹卿》诗:“无因闻玉笛,烟月夜琅琅。” ——《漢語大詞典》
谁 ( 誰 ) shuí
谁 [ shuí ]
- 疑问人称代词:你是~?~何(a.哪一个人;b.诘问,呵问)。~们。~人。~个。
- 任何人,无论什么人:这件事~都不知道。
刃 rèn《國語辭典》
刃 [ rèn ]
名- 兵器銳利的部分。如:「刀刃」、「鋒刃」、「迎刃而解」。俗稱為「刀口」。
- 泛稱具有鋒刃的兵器。唐·柳宗元〈童區寄傳〉:「因取刃殺之。」
- 殺。《韓非子·姦劫弒臣》:「公請自刃於廟。」《史記·卷八一·廉頗藺相如傳》:「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張目叱之,左右皆靡。」
楼兰(樓蘭)lóu lán
古西域国名, 汉 元封 三年内附。王居 扜泥城 ,遗址在今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若羌县 境, 罗布泊 西,处 汉 代通西域南道上。因居 汉 与 匈奴 之间,常持两端,或杀 汉 使,阻通道。 元凤 四年, 汉 遣 傅介子 斩其王 安归 ,另立 尉屠耆 为王,更名为 鄯善 。 傅介子 以立功封侯。事见《汉书·西域传上》及《傅介子传》。后亦借用为杀敌立功的事典。 唐 张九龄 《送赵都护赴安西》诗:“他日文兼武,而今栗且宽,自然来月窟,何用刺 楼兰 ?” 宋 张元干 《贺新郎·寄李伯纪丞相》词:“倚高寒、愁生故国,气吞骄虏。要斩 楼兰 三尺剑,遗恨琵琶旧语。” 明 姚茂良 《精忠记·应诏》:“出匣龙泉血未乾,平生志气斩 楼兰 。” 陈毅 《卫冈初战》诗:“ 镇江 城下初遭遇,脱手斩得小 楼兰 。” ——《漢語大詞典》
槛 ( 檻 ) jiàn/kǎn
槛 [ jiàn ]
- 栏杆:“阁中帝子今何在?~外长江空自流”。
- 圈(juàn )兽类的栅栏:~车(a.运兽用的有栏杆的车;b.古代押运囚犯的车)。~阱。~圈(juàn )。
- 〔门~〕门下的横木。亦作“门坎”;亦称“门限”。
鬼 guǐ《國語辭典》
鬼 [ guǐ ]
名- 人死後的靈魂。如:「鬼魂」、「鬼怪」、「鬼使神差」、「有錢能使鬼推磨」。
- 有某種嗜好、行為或癖性不好的人。如:「酒鬼」、「賭鬼」、「小氣鬼」、「冒失鬼」。
- 詭計、噱頭。如:「搞鬼」、「搗鬼」。《紅樓夢·第五三回》:「那又是你鳳姑娘的鬼,那裡就窮到如此。」
- 星座名。二十八星宿之一。南方朱雀七星的第二宿,有四顆星。
- 姓。如黃帝時有鬼臾區。
- 二一四部首之一。
- 狡詐的、陰險的、不光明的。如:「鬼主意」、「鬼計多端」。
- 機靈的、靈巧的。如:「鬼靈精」。
- 惡劣的、糟糕的。如:「鬼天氣」、「這是什麼鬼地方啊?」
- 胡亂的、隨便的。如:「鬼混」、「鬼畫符」。
章 zhāng《國語辭典》
章 [ zhāng ]
名- 成篇的文字。如:「文章」、「出口成章」、「下筆成章」。
- 文體名。古代臣子上奏國君的文書。漢·蔡邕《獨斷·卷上》:「凡群臣尚書於天子者有四名:一曰章,二曰奏,三曰表,四曰駁議。」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章表》:「章以謝恩,奏以按劾,表以陳請,議以執異。」
- 量詞。計算書、文等段落的單位。如:「全書共分二十五章。」
- 文采、花彩。《左傳·僖公二十四年》:「目不別五色之章為昧,心不則德義之經為頑。」唐·柳宗元〈捕蛇者說〉:「永州之野,產異蛇,黑質而白章。」
- 條理、次序。如:「雜亂無章」。唐·韓愈〈送孟東野序〉:「其為言也,亂雜而無章。」
- 法規、條例。如:「規章」。《史記·卷八·高祖本紀》:「與父老約法三章。」
- 印信。如:「私章」、「圖章」。
- 標識、標記。如:「徽章」、「勛章」、「臂章」。
- 姓。如漢代有章明。
- 表揚、顯揚。《禮記·緇衣》:「有國者章善𤺺惡,以示民厚,則民情不貳。」《史記·卷三七·衛康叔世家》:「舉康叔為周司寇,賜衛寶祭器,以章有德。」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