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郎君 láng jūn
(1). 汉 制,二千石以上官员得任其子为郎,后来门生故吏因称长官或师门子弟为郎君。《文选·应璩〈与满公琰书〉》:“外嘉郎君谦下之德,内幸顽才见诚知己。” 张铣 注:“郎君为 炳 也…… 炳 父 宠 为大尉, 璩 尝事之,故呼曰郎君。”《后汉书·西南夷传·邛都》:“天子以 张翕 有遗爱,乃拜其子 湍 为太守。夷人懽喜,奉迎道路。曰:‘郎君仪貌类我府君。’”
(2).通称贵家子弟为郎君。《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阿母白媒人:‘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不堪吏人妇,岂合令郎君。’” 唐 杜甫 《题柏大兄弟山居》诗之一:“叔父朱门贵,郎君玉树高。”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婴宁》:“忽一老媪扶杖出,顾生曰:‘何处郎君,闻自辰刻来,以至于今。’”
(3).称尚书郎。 唐 李商隐 《留赠畏之》诗之一:“郎君下笔惊鸚鵡,侍女吹笙弄凤凰。” 冯浩 注引《汉官仪》:“尚书郎主作文书起草。”
(4). 唐 代宫中内臣对太子的称谓。《资治通鉴·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 玄宗 ﹞自念春秋浸高,三子同日诛死,继嗣未定,常忽忽不乐,寝膳为之减…… 力士 曰:‘得非以郎君未定邪?’上曰:‘然。’对曰:‘大家何必如此虚劳圣心,但推长而立,谁敢復争!’”
(5). 金 宗室及贵臣的称谓。《宋史·吴璘传》:“ 璘 以书遗 金 将约战, 金 鶻眼 郎君以三千骑衝 璘 军, 璘 使 李师颜 以驍骑击走之。”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四:“ 靖康 初,﹝ 秦檜 ﹞为御史中丞…… 洪忠宣 自虏回,戏谓 檜 曰‘ 挞辣 郎君致意。’ 檜 大恨之。”
(6). 唐 代新进士的别称。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慈恩寺题名游赏赋咏杂记》:“﹝ 薛逢 ﹞尝策羸赴朝,值新进士榜下,缀行而出。时进士团所由辈数十人,见 逢 行李萧条,前导曰:‘迴避新郎君!’”
(7).称自己的儿子或女婿。 唐 杨汝士 《贺筵占赠营妓》诗:“郎君得意及青春, 蜀 国将军又不贫。一曲高歌红一疋,两头娘子谢夫人。”原题注:“《北里志》: 汝士 镇 东川 ,其子 知温 及第,开家宴相贺,营妓咸集,命人与红綾一疋。”《剪灯新话·金凤钗记》:“防御谓生曰:‘郎君父母既殁,道途又远,今既来此,可便于吾家宿食。’”
(8).妇女称夫或所爱恋的人。《乐府诗集·清商曲辞一·子夜四时歌夏歌》:“郎君未可前,待我整容仪。”京剧《孔雀东南飞》第四场:“[ 刘兰芝 :](走近 焦仲卿 ,温存地问他)郎君好容易请假回来,适才还是欢天喜地,忽然闷闷不乐,所为何来?” ——《漢語大詞典》
(2).通称贵家子弟为郎君。《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阿母白媒人:‘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不堪吏人妇,岂合令郎君。’” 唐 杜甫 《题柏大兄弟山居》诗之一:“叔父朱门贵,郎君玉树高。”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婴宁》:“忽一老媪扶杖出,顾生曰:‘何处郎君,闻自辰刻来,以至于今。’”
(3).称尚书郎。 唐 李商隐 《留赠畏之》诗之一:“郎君下笔惊鸚鵡,侍女吹笙弄凤凰。” 冯浩 注引《汉官仪》:“尚书郎主作文书起草。”
(4). 唐 代宫中内臣对太子的称谓。《资治通鉴·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 玄宗 ﹞自念春秋浸高,三子同日诛死,继嗣未定,常忽忽不乐,寝膳为之减…… 力士 曰:‘得非以郎君未定邪?’上曰:‘然。’对曰:‘大家何必如此虚劳圣心,但推长而立,谁敢復争!’”
(5). 金 宗室及贵臣的称谓。《宋史·吴璘传》:“ 璘 以书遗 金 将约战, 金 鶻眼 郎君以三千骑衝 璘 军, 璘 使 李师颜 以驍骑击走之。”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四:“ 靖康 初,﹝ 秦檜 ﹞为御史中丞…… 洪忠宣 自虏回,戏谓 檜 曰‘ 挞辣 郎君致意。’ 檜 大恨之。”
(6). 唐 代新进士的别称。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慈恩寺题名游赏赋咏杂记》:“﹝ 薛逢 ﹞尝策羸赴朝,值新进士榜下,缀行而出。时进士团所由辈数十人,见 逢 行李萧条,前导曰:‘迴避新郎君!’”
(7).称自己的儿子或女婿。 唐 杨汝士 《贺筵占赠营妓》诗:“郎君得意及青春, 蜀 国将军又不贫。一曲高歌红一疋,两头娘子谢夫人。”原题注:“《北里志》: 汝士 镇 东川 ,其子 知温 及第,开家宴相贺,营妓咸集,命人与红綾一疋。”《剪灯新话·金凤钗记》:“防御谓生曰:‘郎君父母既殁,道途又远,今既来此,可便于吾家宿食。’”
(8).妇女称夫或所爱恋的人。《乐府诗集·清商曲辞一·子夜四时歌夏歌》:“郎君未可前,待我整容仪。”京剧《孔雀东南飞》第四场:“[ 刘兰芝 :](走近 焦仲卿 ,温存地问他)郎君好容易请假回来,适才还是欢天喜地,忽然闷闷不乐,所为何来?” ——《漢語大詞典》
心念 xīn niàn
(1).心中思念。 三国 魏 曹操 《短歌行》:“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晋 陶潜 《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诗:“目倦修涂异,心念山泽居。”
(2).意念;思想。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一》:“ 乌萇国 即是 北天竺 ,佛所到国也。佛遗足跡于此,其跡长短,在人心念。至今犹尔。” 夏丏尊 叶圣陶 《文心》二九:“平时读书或独坐,会起各种各样的心念和情感。” ——《漢語大詞典》
(2).意念;思想。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一》:“ 乌萇国 即是 北天竺 ,佛所到国也。佛遗足跡于此,其跡长短,在人心念。至今犹尔。” 夏丏尊 叶圣陶 《文心》二九:“平时读书或独坐,会起各种各样的心念和情感。” ——《漢語大詞典》
和平(龢平)hé píng
(1).政局安定,没有战乱。《易·咸》:“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汉书·王商传》:“今政治和平,世无兵革。” 老舍 《四世同堂》二七:“ 中国 人是喜欢和平的。”
(2).温和;和顺。《荀子·君道》:“血气和平,志意广大。” 唐 韩愈 《与祠部陆员外书》:“其为人温良诚信……和平而有立。” 宋 曾巩 《洪渥传》:“为人和平,与人游,初不甚欢,久而有味。” 沙汀 《还乡记》七:“﹝ 冯大生 ﹞外表和平老实,一惹毛了,气性可并不小。”
(3).和谐;和睦。 汉 焦赣 《易林·蒙之小畜》:“阴阳顺叙,以成和平。”《魏书·高宗纪》:“上下和平,民无怨谤。” 清 吴伟业 《赠文园公》诗:“君臣朋友尽和平,四海熙熙致清晏。”
(4).谓乐声平和,和顺。《国语·周语下》:“夫有和平之声,则有蕃殖之财。” 唐 韩愈 《荆潭唱和诗序》:“夫和平之音淡薄,而愁思之声要妙。”《老残游记》第十回:“凡箜篌所奏,无和平之音。”
(5).平静安定。 郁达夫 《迷羊》:“我的稍稍恢复了一点和平的心里,这时候又起起波浪来了。” 巴金 《春》八:“ 海臣 正和平地酣睡着。”
谓乐声平和,和顺。《国语·周语下》:“夫有龢平之声,则有蕃殖之财。” ——《漢語大詞典》
(2).温和;和顺。《荀子·君道》:“血气和平,志意广大。” 唐 韩愈 《与祠部陆员外书》:“其为人温良诚信……和平而有立。” 宋 曾巩 《洪渥传》:“为人和平,与人游,初不甚欢,久而有味。” 沙汀 《还乡记》七:“﹝ 冯大生 ﹞外表和平老实,一惹毛了,气性可并不小。”
(3).和谐;和睦。 汉 焦赣 《易林·蒙之小畜》:“阴阳顺叙,以成和平。”《魏书·高宗纪》:“上下和平,民无怨谤。” 清 吴伟业 《赠文园公》诗:“君臣朋友尽和平,四海熙熙致清晏。”
(4).谓乐声平和,和顺。《国语·周语下》:“夫有和平之声,则有蕃殖之财。” 唐 韩愈 《荆潭唱和诗序》:“夫和平之音淡薄,而愁思之声要妙。”《老残游记》第十回:“凡箜篌所奏,无和平之音。”
(5).平静安定。 郁达夫 《迷羊》:“我的稍稍恢复了一点和平的心里,这时候又起起波浪来了。” 巴金 《春》八:“ 海臣 正和平地酣睡着。”
谓乐声平和,和顺。《国语·周语下》:“夫有龢平之声,则有蕃殖之财。” ——《漢語大詞典》
处 ( 處 ) chǔ/chù
处 [ chǔ ]
- 居住:穴居野~。
- 存在,置身:设身~地。~心积虑。~世。
- 跟别人一起生活,交往:融洽相~。
- 决定,决断:~理。
- 对犯错误或有罪的人给予相当的惩戒:~罚。~决。
- 止,隐退:~暑。
- 地方:~~。~所。
- 点,部分:长(cháng )~。好~。
- 机关,或机关、团体、单位里的部门:办事~。筹备~。
似 sì/shì《國語辭典》
似 [ sì ]
动- 相像、相类。如:「相似」、「类似」。五代十国南唐·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词:「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 继嗣。如:「似嗣」。《诗经·小雅·斯干》:「无相犹矣,似续妣祖。」汉·毛亨·传:「似,嗣。」
- 奉赠、给予。唐·贾岛〈剑客〉诗:「今日把似君,谁为不平事。」宋·欧阳修〈紫石屏歌〉:「呼工画石持寄似,幸子留意其无谦。」
- 好像。如:「似乎」、「似有不同」。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品藻》:「论王霸之余策,览倚伏之要害,吾似有一日之长。」
- 表示比较、差等之词。如:「一个高似一个」、「一天好似一天」。宋·贺铸〈浣溪沙·楼角初消一缕霞〉词:「更垂帘幕护窗纱,东风寒似夜来些。」
得 dé/děi/de《國語辭典》
得 [ dé ]
动- 获、取。与「失」相对而言。如:「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孟子·告子上》:「求则得之,舍则失之。」
- 演算产生结果。如:「三三得九。」
- 遇。如:「得便」、「得空即前往拜访。」
- 契合、适宜。如:「得体」、「得法」。汉·王襃〈圣主得贤臣颂〉:「聚精会神,相得益章。」
- 快意、满足。《史记·卷六二·管晏传》:「意气扬扬,甚自得也。」
- 可以、能够。如:「得过且过」、「不得抽烟!」、「得饶人处且饶人」、「所有员工均得摸彩。」
- 用于谈话终了之时,表反对、禁止或同意。如:「得了,别再出馊主意了!」、「得,我们就照你的方法去做。」
- 相当于「何」、「岂」、「那」、「怎」、「难道」等,表示反诘的语气。唐·杜甫〈后苦寒行〉二首之二:「巴东之峡生凌澌,彼苍回斡人得知。」
- 置于动词之后,无义。唐·杜甫〈绝句漫兴〉诗九首之二:「恰似春风相欺得,夜来吹折数枝花。」
得 [ de ]
介- 用在动词、形容词后面,表示结果或性状。如:「跑得快」、「觉得很好」、「美得冒泡」。
得 [ děi ]
副- 应该、必须、需要。如:「你总得让我把话说完。」《红楼梦·第六六回》:「出了月就起身,得半个工夫才回来。」
得 [ dǎi ]
动- 遭受。如:「他作恶多端,得了报应也是应该的。」
十 shí《國語辭典》
十 [ shí ]
名- 数目字,为九加一的总和。大写为「拾」,阿拉伯数字作「10」。
- 二一四部首之一。
- 满足、完满。如:「十足」、「十全十美」。
分家 fēn jiā
(1).亲属析产,分居各自过活。《红楼梦》第一○五回:“回王爷: 贾赦 、 贾政 并未分家……不得不尽行查抄。” 吴组缃 《山洪》二四:“在开战以前,他们弟兄就已经分家,各起锅灶。” 管桦 《清风店》二:“ 王德贵 早在二十年前就同他叔伯二叔 王福 分家另过了。”
(2).彼此分离,各行其是。 冯玉祥 《我的生活·武穴停兵》:“到后来, 冯国璋 借口检看军队,特意南下,要和 李纯 等商议 直 皖 系分家。” 柳亚子 《南社纪略·我和南社的关系》:“但旧南社的旧朋友,除了少数先我觉悟的外,其余抱着十八世纪遗老式的头脑,反对新文化的竟居大多数。那末,我们就不能不和他们分家,另行组织,和一般新朋友携手合作起来,这新南社便应运而生,呱呱堕地了。” 徐铸成 《报海旧闻·〈大公报〉三“巨头”》:“等到 张季鸾 先后领导 汉口 版及 重庆 版后,《大公报》显然已变相分家了。” ——《漢語大詞典》
(2).彼此分离,各行其是。 冯玉祥 《我的生活·武穴停兵》:“到后来, 冯国璋 借口检看军队,特意南下,要和 李纯 等商议 直 皖 系分家。” 柳亚子 《南社纪略·我和南社的关系》:“但旧南社的旧朋友,除了少数先我觉悟的外,其余抱着十八世纪遗老式的头脑,反对新文化的竟居大多数。那末,我们就不能不和他们分家,另行组织,和一般新朋友携手合作起来,这新南社便应运而生,呱呱堕地了。” 徐铸成 《报海旧闻·〈大公报〉三“巨头”》:“等到 张季鸾 先后领导 汉口 版及 重庆 版后,《大公报》显然已变相分家了。”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