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旁青童传帝宣,文华宫中呼谪仙。

高似孙宋代〕《纪梦

翠峰嵯峨三十六,寒泉落空响哀玉。
岩花石路势萦纡,玉兰干护修筠绿。
雪髯老人负紫瓢,金丝尘尾遥相招。
红螺酌酒湛湛碧,坐倚苍石吹洞箫。
孤鹤来传天上诏,老人挽予偕一到。
飘飘高举凌青冥,直过罡风履黄道。
祥光楼阁倚峥嵘,神虎守阙森卫兵。
双阖朱扉忽微启,中有灵官来远迎。
绛衣持斧立丹陛,玉皇手中玉如意。
云璈风瑟自宫商,天声清越非人世。
帝旁青童传帝宣,文华宫中呼谪仙。
谪仙顾余笑且言,子宜亟返来他年。
探怀赠我五色笔,子当宝这慎勿失。
浓香氤氲迷帝所,长揖老人下西庑。
身从日月上头行,俯视斗杓分子午。
云气相随步武生,过耳但觉松风鸣。
觉来握笔纪佳梦,月明楼鼓挝三更。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青童帝宣文华宫中谪仙

帝 dì《國語辭典》

帝 [ dì ]

  1. 天子、君主。如:「称帝」、「先帝」、「三皇五帝」。《战国策·赵策三》:「秦所以急围赵者,前与齐湣王争强为帝。」
  2. 天神,宇宙的主宰。如:「上帝」、「天帝」、「玉皇大帝」。《左传·僖公十年》:「夷吾无礼,余得请于帝矣。」
  3. 泛指其他尊贵的神。《汉书·卷一·高帝纪上》:「吾子,白帝子也,化为蛇,当道,今者赤帝子斩之。」
旁 páng/bàng《國語辭典》

旁 [ páng ]

  1. 侧、边。如:「两旁」、「路旁」。唐·杜甫〈兵车行〉:「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
  2. 辅佐、帮助。《楚辞·屈原·九章·惜诵》:「吾使厉神占之兮,曰有志极而无旁。」汉·王逸·注:「旁,辅也。」
  3. 汉字的偏旁。如:「立人旁」、「竖心旁」、「『张』是弓字旁的张,而非立早章。」
  4. 姓。如秦末有旁君。
  1. 侧面的。如:「旁边」。《史记·卷八·高祖本纪》:「老父已去,高祖适从旁舍来。」
  2. 别的、其他的。如:「旁人」、「没旁的话」。
  3. 歧出的。如:「主干旁枝」。
  4. 不正的、偏邪的。如:「旁门左道」。《荀子·议兵》:「旁辟曲私之属为之化而公,矜纠收缭之属为之化而调。」唐·杨倞·注:「旁,偏颇也。」
  1. 边侧的。表方位。如:「旁观」、「旁听」。《文选·张衡·西京赋》:「徒观其城郭之制,则旁开三门。」
  2. 广泛、普遍的。如:「旁征博引」。《书经·太甲上》:「旁求俊彦,启迪后人。」《三国志·卷一·魏书·武帝纪》:「旁施勤教,恤慎刑狱。」

旁 [ bàng ]

  1. 依靠、临近。《汉书·卷六九·赵充国传》:「匈奴大发十余万骑,南旁塞,至符奚庐山,欲入为寇。」唐·颜师古·注:「旁,依也。」
青童 qīng tóng
(1).神话传说中的仙童。 南朝 梁 任昉 《述异记》卷上:“﹝ 洞庭山 ﹞昔有 青童 秉烛飇飞轮之车至此,其迹存焉。”《太平广记》卷十一引 宋 曾慥 《集仙传·大茅君》:“ 汉 元寿 二年,八月己酉, 南岳真人赤君 、 西城王君 及诸 青童 并从 王母 降於 盈 室。”
(2).引申为修炼有素的道士。 唐 李白 《访道安陵遇盖寰为予造真箓临别留赠》诗:“清水见白石,仙人识青童。”
(3).即 青童君 。 唐 顾况 《短歌行》之六:“ 轩辕 弓箭无人识, 东海 青童 寄消息。” 唐 李白 《至陵阳山登天柱石酬韩侍御见招隐黄山》:“步网绕碧落,倚树招 青童 。” 王琦 注:“《真灵位业图》:‘ 龚仲阳 、 幼阳 兄弟二人,受道於 青童君 。’” 宋 苏轼 《行琼儋间肩舆坐睡梦中得句戏作此数句》诗:“喜我归有期,举酒属 青童 。” 王十朋 注引 赵次公 曰:“ 青童 ,神仙 青童君 也。” 陈三立 《榘林五十生日赋赠》之三:“神丹受得 青童 祕,散落人间只等閒。”参见“ 青童君 ”。
(4).指少年。 唐 于鹄 《古挽歌》:“青童抱何物,明月与香囊。” 清 郑燮 《止足》诗:“闺中少妇,好乐无猜;花下青童,慧黠适怀。” 续范亭 《总部观平剧》诗:“丰衣足食好榜样,两个青童四百磅。”  ——《漢語大詞典》
传 ( 傳 ) chuán/zhuàn
传 [ chuán ]
  1. 转(zhuǎn )授,递:~递。~输。~戒。~统。言~身教。
  2. 推广,散布:宣~。流~。~名。~奇(➊中国唐代兴起的短篇小说;➋中国明、清两代盛行的长篇戏曲;➌指情节离奇或人物行为超乎寻常的故事)。
传 [ zhuàn ]
  1. 解说经义的文字:经~。《左~》。
  2. 记载某人一生事迹的文字:小~。自~。纪~。~记。~略。树碑立~。
  3. 以演述历史和人物故事为中心的文学作品:《水浒~》。
  4. 古代设于驿站的房舍,亦指驿站上所备的马车:~舍(供来往行人居住的旅舍)。
帝宣 dì xuān
(1).指 少昊氏 。又称 朱宣 。《后汉书·贾逵传》:“《左氏》以为 少昊 代 黄帝 ,即图讖所谓 帝宣 也。” 李贤 注引《河图》曰:“大星如虹,下流 华渚 ,女节意感,生 白帝 朱宣 。”
(2).指皇帝的敕令。 元 关汉卿 《新水令》套曲:“玉兔鶻牌悬,怀揣着帝宣,称了俺男儿深愿。”  ——《漢語大詞典》
文华(文華)wén huá
(1).文章的华采。《后汉书·班彪传论》:“ 班彪 以通儒之才,倾侧危乱之閒……敷文华以纬国典,守贱薄而无闷容。” 唐 刘得仁 《上翰林丁学士》诗:“官自文华重,恩因顾问生。” 元 刘祁 《归潜志》卷十三:“ 宋 、 齐 、 梁 、 陈 惟以文华相尚,门第相夸,亦不足观。”
(2).才华,文才。 唐 张鷟 《朝野佥载》卷二:“ 周 补闕 乔知之 有婢 碧玉 ,姝艷能歌舞,有文华。” 宋 苏轼 《谢曹子方惠新茶》:“ 陈植 文华斗石高, 景公 诗句復称豪。” 王闿运 《祭常都尉文》:“虽怀武志,实藴文华。”
(3).指有才华的人。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名声》:“有一士族,读书不过二三百卷……朝廷以为文华。”
(4).文化昌盛。 唐 韦应物 《寄皎然上人》诗:“ 茂苑 文华地,流水古僧居。”
(5).指文华殿。 明 唐顺之 《请皇太子受朝疏》:“ 文华 受朝之仪缺而未讲,臣民稽首之敬抑而未伸。”  ——《漢語大詞典》
宫中(宫中)
唐 杜甫 紫宸殿退朝口号 宫中每出归东省,会送夔龙集凤池。
唐 戴叔伦 白苧词 馆娃宫中露华冷,月落啼鸦散金井。
唐 王建 织锦曲 锦江水涸贡转多,宫中尽著单丝罗。
唐 王建 赠郭将军 天下表章经院过,宫中语笑隔墙闻。
唐 温庭筠 郭处士击瓯歌 宫中近臣抱扇立,侍女低鬟落翠花。  ——《骈字类编》
呼 hū《國語辭典》

呼 [ hū ]

  1. 吐气。与「吸」相对。如:「呼气」。《庄子·刻意》:「吹呴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申,为寿而已矣。」唐·柳宗元〈捕蛇者说〉:「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籍也。」
  2. 大声呐喊。《诗经·大雅·荡》:「式号式呼,俾昼作夜。」《文选·李陵·答苏武书》:「振臂一呼,创病皆起。」
  3. 招、唤。如:「呼朋引伴」、「呼风唤雨」。《史记·卷四十八·陈涉世家》:「陈王出,遮道而呼涉。」唐·颜仁郁〈农家〉诗:「夜半呼儿趁晓耕,羸牛无力渐艰行。」
  4. 称、谓。唐·白居易·寄明州于驸马使君三绝句之三:「何郎小妓歌喉好,严老呼为一串珠。」《浮生六记·卷一·闺房记乐》:「自幼姊弟相呼,故仍呼之曰淑姊。」
  1. 表感叹的语气。《论语·八佾》:「呜呼!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
  1. 形容风吹动的声音。如:「北风呼呼的吹。」
  1. 姓。如汉代有呼子先。
谪仙(謫僊)zhé xiān
亦作“ 謫僊 ”。
(1).谪居世间的仙人。常用以称誉才学优异的人。《南齐书·高逸传·杜京产》:“ 永明 中 会稽 钟山 有人姓 蔡 ,不知名。山中养鼠数十头,呼来即来,遣去便去。言语狂易。时谓之‘謫仙’。” 唐 李白 《玉壶吟》:“世人不识 东方朔 ,大隐 金门 是謫仙。” 清 俞樾 《茶香室续钞·吴彩鸾所写之书》:“ 吴彩鸞 ,世传謫仙也。”
(2).专指 李白 。 唐 孟棨 《本事诗·高逸》:“ 李太白 初自 蜀 至京师,舍於逆旅。 贺监 知章 闻其名,首访之。既奇其姿,復请所为文。出《蜀道难》以示之。读未竟,称叹者数四,号为‘謫仙’。” 唐 韩愈 《石鼓歌》:“ 少陵 无人 謫僊 死,才薄将奈石鼓何!”一本作“ 謫仙 ”。 宋 胡仔 《苕溪渔隐丛话后集·李太白》:“故 李謫仙 《吹笛》诗:‘ 黄鹤楼 中吹玉笛, 江城 五月《落梅花》。’”
(3).借指被谪降的官吏。 唐 刘禹锡 《寄唐州杨八归厚》诗:“謫仙年月今应满,戇諫声名众所知。”
见“ 謫仙 ”。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