傥来节物知寒暖,泛应宾貊任去留。

曹彦约宋代〕《九日遣兴

散诞平生百不忧,未应摇落学悲秋。
傥来节物知寒暖,泛应宾貊任去留。
落帽粗豪非宿好,插花姿媚怯英游。
不如只把茱萸看,免叹尊前岁月流。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傥来节物寒暖泛应去留

傥来(儻來)tǎng lái
(1).意外得来,偶然得到。《庄子·缮性》:“轩冕在身,非性命也。物之儻来,寄者也。” 成玄英 疏:“儻者,意外忽来者耳。”《晋书·王坦之传》:“帝曰:‘天下,儻来之运,卿何所有!’” 唐 张九龄 《南还湘水言怀》:“归去田园老,儻来轩冕轻。”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云梦公主》:“生得意自詡,告以秋捷,意主必喜。女愀然曰:‘乌用是儻来者为!无足荣辱,止折人寿数耳。’”如:无义钱财汤泼雪,傥来田地水推沙。参见“ 儻来物 ”。
(2).自来。 宋 王安石 《游章义寺》诗:“阴岭有佳客,儻来不须招。”  ——《漢語大詞典》
节物(節物)jié wù
(1).作为;行事。《吕氏春秋·士容》:“今日君民而欲服海外,节物甚高而细利弗赖。” 高诱 注:“节物,事也。行事甚高,细小之利不恃赖之也。”
(2).各个季节的风物景色。 晋 陆机 《拟明月何皎皎》诗:“踟蹰感节物,我行永已久。” 宋 苏舜钦 《秋夕怀南中故人》诗:“向夕依阑念昔游,萧条节物更他州。” 清 吴伟业 《矾清湖》诗:“生还爱节物,高会逢茱萸。” 沈尹默 《五月五日》诗:“节物忺人角黍香,榴花到眼益清狂。”
(3).应节的物品。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二:“ 靖康 初,京师织帛及妇人首饰衣服皆备四时,如节物则春旛、灯毬、竞渡、艾虎、云月之类。” 明 何良俊 《四友斋丛说摘抄·史二》:“中城兵马司前食盒塞道,至不得行,余怪问之,曰:‘此中城各大家至兵马处送节物也。’”《警世通言·金令史美婢酬秀童》:“ 金满 正在家中喫利市饭,忽见老门子 陆有恩 来拜年,叫道:‘ 金阿叔 恭喜了!有利市酒,请我吃碗!’ 金令史 道:‘兄弟,总是节物,不好特地来请得。今日来得极妙,且喫三盃。’”  ——《漢語大詞典》
知 zhī/zhì《國語辭典》

知 [ zhī ]

  1. 明白、了解、察觉。如:「相知相许」。唐·李绅〈古风〉诗二首之二:「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2. 识别、区别。《礼记·乐记》:「知乐则几于礼矣。」《淮南子·修务》:「孪子之相似者,唯其母能知之。」
  3. 相交、交往。《左传·昭公四年》:「公孙明知叔孙于齐。」《荀子·不苟》:「君子易知而难狎。」
  4. 招待、礼遇、赏识。《南史·卷一九·谢灵运传》:「自谓才能宜参权要,既不见知,常怀慎惋。」唐·岑参〈北庭西郊候封大夫受降回军献上〉诗:「何幸一书生,忽蒙国士知。」
  5. 掌管、主持。《国语·越语》:「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新唐书·卷八五·王世充传》:「帝爱昵之,拜江都通守,兼知宫监事。」
  1. 识见、学问。如:「求知」、「真知灼见」。《论语·子罕》:「吾有知乎哉?无知也。」
  2. 意识、感觉。《荀子·王制》:「草木有生而无知。」汉·范缜〈神灭论〉:「手等亦应能有痛痒之知。」
  3. 知己、朋友。如:「故知」、「旧雨新知」。

知 [ zhì ]

  1. 智慧。《论语·里仁》:「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礼记·中庸》:「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同「智 」。
  2. 姓。如春秋时晋国有知䓨。
寒暖(寒煖)hán nuǎn
冷热;寒冷和温暖。 《礼记·王制》:“凡居民材,必因天地寒煖燥湿。” 《宋书·律历志上》:“以六十律分一朞之日,黄钟自冬至始,及冬至而復,阴阳寒煖风雨之占於是生焉。”  沈从文 《从文自传·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按照天气寒暖,想到河中的鳜鱼被钓起离水以后拨剌的情形,想到天上飞满风筝的情形。”  ——《漢語大詞典》
泛应(汎應)fàn yìng
亦作“泛应”。
(1).犹敷衍。 宋 陈亮 《勉强行道大有功论》:“不操其心,而从容乎声色货利之境,以泛应乎一日万几之繁,而责事之不效,亦可谓失其本矣。”
(2).多方应酬。  ——《漢語大詞典》
宾 ( 賓 ) bīn
宾 [ bīn ]
  1. 客人:~客。来~。~馆。~主。贵~。~至如归。
  2. 同“傧”,傧相。
  3. 服从,归顺:~服。~附。
  4. 姓。
貊 mò《國語辭典》

貊 [ mò ]

  1. 古代中国北方的一支民族。《书经·武成》:「华夏蛮貊,冈不率俾。」《文选·李陵·答苏武书》:「蛮貊之人尚犹嘉子之节,况为天下之主乎!」
任 rèn/rén《國語辭典》

任 [ rèn ]

  1. 职责、职务。如:「责任」、「任务」、「任重道远」。
  2. 职位。如:「就任」、「赴任」、「卸任」。
  3. 量词。计算担任某种职务或具有某种身分期间的单位。如:「他连续当选三任会长。」
  1. 委派。如:「派任」、「任免」。《书经·大禹谟》:「任贤勿贰」。
  2. 听凭。如:「任意」、「任其自然」。
  3. 担当、承受。如:「担任」、「任职」、「任教」、「任劳任怨」。
  4. 相信。如:「信任」。《战国策·魏策二》:「王闻之而弗任也。」
  5. 怀孕。《汉书·卷一○○·叙传上》:「刘媪任高祖而梦与神遇。」唐·颜师古·注:「任谓怀任也。」通「妊」。
  1. 无论。如:「任你怎么解释,他都不听。」

任 [ rén ]

  1. 奸佞。《书经·舜典》:「惇德允元,而难任人。」唐·孔颖达·正义:「任,佞也。」
  1. 姓。如汉代有任尚。
去留 qù liú
(1).离去或留下。《后汉书·皇后纪上·和熹邓皇后》:“其宫人有宗室同族若羸老不任使者……咨其去留。” 唐 杜甫 《送韦十六评事充同谷判官》诗:“今归行在所,王事有去留。” 李英儒 《野火春风斗古城》第九章二:“ 高大成 并不关心她们的去留。”
(2).指离去者或留下者。 元 刘忠之 《太常引·送郭复斋》词:“春风满路,堤边杨柳,难繫去留情。”
(3).取舍。 晋 陆机 《文赋》:“考殿最於錙銖,定去留於毫芒。”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五:“本朝进士……一切以程文为去留。” 清 吴敏树 《〈归震川文别钞〉序》:“盖余心之所私喜者,而非以是为去留也。”
(4).犹成败。《史记·范雎蔡泽列传》:“ 秦 相 张 君……天下之事皆决於相君。今吾事之去留在 张 君,孺子岂有客习於相君者哉?”
(5).犹生死。 三国 魏 嵇康 《琴赋》:“齐万物兮超自得,委性命兮任去留。” 晋 陶潜 《归去来兮辞》:“寓形宇内復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南史·隐逸传上·顾欢》:“达生任去留,善死均日夜。”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