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瑟梅花垅,豪华不复还。

叶适宋代〕《致政通直钱公挽歌词

萧瑟梅花垅,豪华不复还。
好儿须万石,广厦剩千间。
尽与诗书癖,勿令纫绮攀。
传家自翁始,留笔纪池山。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萧瑟梅花豪华复还

萧瑟(蕭瑟)xiāo sè
(1).形容风吹树木的声音。 宋 苏轼 《仙都山鹿》诗:“长松千树风萧瑟,仙宫去人无咫尺。” 元 许有壬 《太常引》词:“红衣縹緲,清风萧瑟,半醉岸乌巾。” 曹禺 《原野》第三幕:“靠左偏前是一棵直挺挺的白杨,树叶在上面萧瑟作响。”
(2).凋零;冷落;凄凉。《楚辞·九辩》:“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唐 杜甫 《北征》诗:“靡靡踰阡陌,人烟眇萧瑟。” 明 杨珽 《龙膏记·传情》:“你秋色将临,能无萧瑟之感。” 老舍 《四世同堂》四三:“秋给 北平 的城郊带来萧瑟,使它变成触目都是秋色,一点也不像一个大都市的外围了。”
(3).稀疏。 唐 唐扶 《使南海道长沙题道林岳麓寺》诗:“萧瑟两鬢吾能髡,逢迎侯伯转觉贵。”  ——《漢語大詞典》
梅花 méi huā
(1).梅树的花。早春先叶开放,花瓣五片,有粉红、白、红等颜色。是有名的观赏植物。《乐府诗集·清商曲辞一·子夜四时歌春歌六》:“杜鹃竹里鸣,梅花落满道。” 唐 骆宾王 《西行别东台详正学士》诗:“上苑梅花早,御沟杨柳新。” 杨朔 《茶花赋》:“这是梅花,有红梅、白梅、绿梅、还有朱砂梅,一树一树的,每一树梅花都是一树诗。”
(2).雪花名色的一种。因形似梅花,故称。《水浒传》第九三回:“这雪有数般名色:一片的是蜂儿,二片的是鹅毛,三片的是攒三,四片的是聚四,五片唤做梅花,六片唤做六出。”
(3).指梅花纸帐。 元 谢宗可 《纸帐》诗:“清悬四壁 剡溪 霜,高卧梅花月半牀。”参见“ 梅花纸帐 ”。
(4).《梅花落》的省称。 唐 李白 《观胡人吹笛》诗:“十月 吴 山晓,《梅花》落 敬亭 。” 宋徽宗 《眼儿媚》词:“家山何处,忍听 羌 笛,吹彻《梅花》!”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四:“鐘声渐罢,又戍楼寒角奏《梅花》。”参见“ 梅花落 ”。
(5). 扬州 梅花岭 的省称。 清 赵翼 《叶保堂明经多购抄本异书偶有感触辄韵之》:“生嫌棣萼枝偏暖,死葬 梅花 土亦香。”自注:“葬 梅花岭 。”参见“ 梅花岭 ”。
(6).扑克牌的四种花色之一。 周立波 《山乡巨变》上三:“擤擤鼻子,就是要梅花;眨眨眼睛,是要黑桃。”  ——《漢語大詞典》
垅 ( 壠 ) lǒng
垅 [ lǒng ]
     ◎ 同“”。
豪华(豪華)háo huá
(1).犹言铺张奢侈。《南史·鲍泉传》:“﹝ 鲍泉 ﹞后为通直侍郎。常乘高幰车,从数十左右,繖盖服玩甚精……都下少年遂为口实,见尚豪华人,相戏曰:‘ 鲍通直 復是何许人,而得如此。’” 宋 王安石 《金陵怀古》诗之一:“豪华尽出成功后,逸乐安知与祸双。”《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九:“此时 万氏 又富又贵,又与皇亲国戚联姻,豪华无比,势焰非常。” 毛泽东 《农业合作化的一场辩论和当前的阶级斗争》:“我们的国家一要勤,二要俭,不要懒,不要豪华。”
(2).指富贵人家。 南朝 宋 谢灵运 《昙隆法师诔》:“慧心朗识,发于髫辫,生自豪华,家赢金帛。”《元典章·刑部十·禁例》:“窃恐见任官吏,或拜识豪华,以为亲戚或接引殷富,以为交友。”
(3).指昌盛显耀。《旧唐书·韦陟传》:“ 陟 门地豪华,早践清列。” 清 张景崧 《弄潮儿歌》:“豪华如电不可恃,东升红日西山巔。”
(4).犹言盛大华美。 唐 孟浩然 《高阳池送朱二》诗:“意气豪华何处在?空餘草露湿罗衣。” 郭沫若 《历史人物·论曹植》:“ 曹植 在 中国 文学史上曾获得极豪华的声名。”
(5).引申为浮华不实。《旧唐书·高锴传》:“帝又曰:‘近日诸侯章奏,语太浮华,有乖典实,宜罚掌书记,以诫其流。’……乃以 鍇 为礼部侍郎……然 鍇 选擢虽多,颇得实才,抑豪华,擢孤进,至今称之。” 金 元好问 《论诗》诗:“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  ——《漢語大詞典》
不 bù/fǒu《國語辭典》

不 [ bù ]

  1. 否定詞。有不是、未、非等義。如:「不能」、「不法」、「不久」、「不容易」、「不好吃」、「拿不動」。
  2. 與「就」連用,表示有所選擇的意思。如:「晚上回到家的消遣,不是看書,就是聽音樂。」
  1. 用於句末,表示疑問的語氣。如:「醫生,請問他的身體狀況好不?」
  2. 用來加強語氣,往往與「好」字連用。如:「這齣戲好不精彩!」、「誤會澄清了,心情好不輕鬆!」
  3. 置於句中,用來調整音節,沒有特殊含義。《詩經·小雅·車攻》:「徒御不驚,大庖不盈。」漢·毛亨·傳:「不驚,驚也;不盈,盈也。」《楚辭·宋玉·招魂》:「被文服 纖,麗而不奇些。」漢·王逸·注:「不奇,奇也。」
  1. (「不」字在去聲字之前,變讀為陽平。)​

不 [ fōu ]

  1. 姓。如晉朝有不準。

不 [ fǒu ]

  1. 表示否定。《史記·卷一○一·袁盎鼂錯傳》:「上問曰:『道軍所來,聞鼂錯死,吳楚罷不?』」同「否 」。
  2. 表示疑問、未定。晉·陶淵明〈遊斜川〉詩:「未知從今去,當復如此不?」唐·李白〈秋浦歌〉一七首之一:「寄言向江水,汝意憶儂不?」同「否 」。

不 [ fū ]

  1. 花萼上的蒂。《詩經·小雅·常棣》:「常棣之華,鄂不韡韡。」
复还(復還)fù huán
(1).回返。 刘大白 《西风》诗五:“难道一去不复还吗?”
(2).恢复,归还。闽剧《炼印》第五场:“本院今日当堂开释你等,并复还功名,你等回去吧。”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