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清王令来调琴,四事未畏先畏心。

叶适宋代〕《题五畏斋

曹滕亦据南面权,坐衙吏贴群趋先。
敢云威福自我出,下有赤子高苍天。
圣人鬼兴建皇极,付祝长管尤恻恻。
前碑特立示铭诚,后榜七条垂训释。
冰清王令来调琴,四事未畏先畏心。
常净方寸勤管摄,不与外物相亏侵。
情防骄粗意防满,万事须还畏为本。
君不见匹夫胆大气如山,风浪只在须臾间。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冰清来调四事

冰清 bīng qīng
(1).比喻德行高洁。《东观汉记·樊準传》:“ 樊準 字 幼陵 ,为别驾从事,临职公正,不发私书,世称冰清。”《艺文类聚》卷十八引 晋 左九嫔 《狂接舆妻赞》:“ 接舆 高絜,怀道行謡,妻亦冰清,同味玄昭,遗俗荣津,志远神辽。” 明 叶盛 《水东日记》卷二引无名氏《题秋胡图诗》:“郎恩叶薄妾冰清,郎説黄金妾不譍。”《天雨花》第一回:“克遵祖训多礼法,闺门整肃是冰清。”
(2).形容诗句清新。 宋 梅尧臣 《乐掾自淮南回示新诗》:“ 淮南 歷览还 宣城 ,囊多佳句何冰清。”  ——《漢語大詞典》
王 wáng/wàng《國語辭典》

王 [ wáng ]

  1. 古代稱統治天下的君主。如:「君王」、「帝王」、「國王」。《書經·洪範》:「天子作民父母,以為天下王。」
  2. 古代封建社會中地位在公侯之上的爵位。秦漢以後,天子的伯叔兄弟及異姓藩王均稱為「王」。如:「淮南王」。《漢書·卷一九·百官公卿表上》:「諸侯王,高帝初置,金璽盭綬,掌治其國。」
  3. 泛稱同類中的首領。如:「萬獸之王」。唐·杜甫〈前出塞〉詩九首之六:「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西遊記·第一回》:「那一個有本事的,鑽進去尋個源頭出來,不傷身體者,我等即拜他為王。」
  4. 技藝超群的人。如:「歌王」、「拳王」。
  5. 古代對祖父母輩的尊稱。參見「王父」、「王母」等條。
  6. 姓。如宋代有王安石。
  1. 古代諸侯朝見天子。《詩經·商頌·殷武》:「莫敢不來享,莫敢不來王。」《史記·卷四·周本紀》:「要服者貢,荒服者王。」
  1. 大。參見「王虺」、「王鮪」等條。

王 [ yù ]

  1. 《廣韻·入聲·燭韻》:「玉,說文本作王,隸加點以別王字。」同「玉 」。

王 [ wàng ]

  1. 統治天下、稱王。《詩經·大雅·皇矣》:「王此大邦,克順克比。」《史記·卷七·項羽本紀》:「懷王與諸將約曰:『先破秦入咸陽者王之』。」
  1. 興盛、旺盛。《莊子·養生主》:「澤雉十步一啄,百步一飲,不蘄畜乎樊中,神雖王,不善也。」唐·李白〈贈張相鎬〉詩二首之二:「英烈遺厥孫,百代神猶王。」通「旺」。
令 líng/lǐng/lìng《國語辭典》

令 [ lìng ]

  1. 命令、法令。如:「军令」、「人事命令」。《孟子·梁惠王下》:「王速出令,反其旄倪。」
  2. 时节。如:「节令」、「夏令」。《镜花缘·第三九回》:「喜得正是小阳春当令,还不甚冷。」
  3. 词、曲中小令的简称。
  4. 姓。如汉代有令勉。
  1. 发布命令。《论语·子路》:「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2. 使、让。《战国策·赵策四》:「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文选·李陵·答苏武书》:「令先君之嗣,更成戎狄之族,又自悲矣。」
  1. 好的、善的。如:「令德」、「令誉」。《诗经·大雅·卷阿》:「如圭如璋,令闻令望。」汉·郑玄·笺:「令,善也。」
  2. 敬辞。用以尊称他人的亲属或有关系的人,今人都只限用于尊称对方之亲属或有关系的人。如:「令尊」、「令郎」、「令堂」、「令婿」。
来调(来调)
唐书屈突通传魏徵曰今号清白死不变者屈突通张道源通二子来调共一马道源子不能自存  ——《韵府拾遗 啸韵》
琴 qín《國語辭典》

琴 [ qín ]

  1. 乐器名:➊ ​ 国乐器中的古琴、七弦琴、月琴等。➋ ​ 西洋乐器中的钢琴、口琴、手风琴、管风琴等。
  2. 姓。如明代有琴彭。
  1. 弹琴。《孟子·万章上》:「象往入舜宫,舜在床琴。」
四事
周易正义上系云易有圣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辞以动者尚其变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此之四事皆在六爻之后艾诗国虽靡止或圣或否民虽靡膴或哲或谋或肃或 疏于国言圣贤于民言哲谋肃艾以圣贤此四事为优故属之诸侯耳其实互相明也
又奕奕寝庙君子作之秩秩大猷圣人莫之他人有心予忖度之跃跃毚兔遇犬获之笺此四事者言各有所能也 礼记曲礼道德仁义非礼不成疏道者通物之名德者得理之称仁是施恩及物义是裁断合宜言人欲行四事不用礼无由得成故云非礼不成也朱孟子见三王下休元史选举志见一等下为列子杨 曰生民之不得 息为四事故一为寿二名三为位四为货有此四者畏鬼畏人畏威畏刑此谓之遁人也 宝如来三昧经佛言菩萨以四事可知有劳何谓四事可知有劳闻无央数人其心恐怖是为一劳闻不可度生死其心恐怖是为二劳闻不可限诸佛智其心恐怖是为三劳闻无央数功德而成一相其心恐怖是为四劳 梁简文帝为人造丈八夹纻金薄像疏薄离五家微捐四事建苏轼首夏官舍书事诗见一樽下
又宋史舆服志 隆三年十月近臣军校增给锦衬袍有翠毛宜男云雁细锦师子练鹊宝照大锦宝照中锦凡七等应给锦袍者惟五事大将军少卿监郎中以上枢密诸房副承旨以上诸司使皇亲承制崇班皆四事
又泉志四事钱径九分重三铢六黍面文二人相向一立一坐上有飞禽下一走犬背文夷漫  ——《骈字类编》
未 wèi《國語辭典》

未 [ wèi ]

  1. 地支的第八位。
  2. 时辰名。约当下午一点到三点。
  3. 姓。如汉代有未央。
  1. 不。表示否定的意思。如:「火车误点了,所以未能准时到达。」唐·温庭筠〈杨柳〉诗八首之八:「塞门三月犹萧索,纵有垂杨未觉春。」
  2. 没有。如:「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文选·诸葛亮·出师表》:「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聊斋志异·卷六·萧七》:「有幼女未字,欲充下陈,幸垂援拾。」
  3. 放于句末,表示疑问的意思。相当于「否」。唐·王维〈杂诗〉三首之二:「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宋·陆游〈剑门道中遇微雨〉诗:「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
畏 wèi《國語辭典》

畏 [ wèi ]

  1. 恐惧、害怕。如:「人言可畏」。《易经·震卦·象曰》:「虽凶无咎,畏邻戒也。」《老子·第七四章》:「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2. 敬服。《论语·子罕》:「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汉书·卷三四·黥布传》:「布善用兵,民素畏之。」
  1. 可怕的。《庄子·达生》:「夫畏涂者,十杀一人,则父子兄弟相戒也。」
先 xiān《國語辭典》

先 [ xiān ]

  1. 祖先。《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行莫丑于辱先,诟莫大于宫刑。」
  2. 首要的事务。《礼记·学记》:「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3. 原先、先前。《红楼梦·第七二回》:「这两日比先又添了些病,所以支持不住。」
  4. 先生的简称。《汉书·卷六七·梅福传》:「夫叔孙先非不忠也。」
  5. 姓。如春秋时晋国有先轸。
  1. 对已去世者的尊称。如:「先父」、「先人」、「先圣先贤」、「革命先烈」。
  1. 时间或次序在前。如:「先发制人」、「近水楼台先得月」。《论语·卫灵公》:「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诗二首之一:「春江水暖鸭先 知。」
  2. 暂时。如:「你先不要慌,我们慢慢想办法来解决。」
  1. 倡导、先行。《论语·子路》:「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文选·曹植·求自试表》:「突刃触锋,为士卒先。」
  2. 时间居前。唐·韩愈〈师说〉:「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3. 事前联系、介绍。《汉书·卷四三·郦食其传》:「此真吾所愿从游,莫为我先。」

先 [ xiàn ]

  1. 不当超前而超前。《孟子·告子下》:「徐行后长者谓之弟,疾行先长者谓之不弟。」
  2. 领导、率导。《礼记·郊特牲》:「天先乎地,君先乎臣。」
心 xīn《國語辭典》

心 [ xīn ]

  1. 內臟之一。參見「心臟 」條。
  2. 我國古代認為心主管思維,故相沿以為腦的代稱。如:「用心」、「勞心勞力」。《孟子·告子上》:「心之官則思。」
  3. 思想、意念、感情。如:「傷心」、「心中不安」、「心情煩悶」。《文選·曹丕·與吳質書》:「東望於邑,裁書敘心。」唐·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記〉:「心凝形釋。」
  4. 思慮、謀畫。如:「有心人」、「有口無心」。《呂氏春秋·審應覽·精諭》:「紂雖 多心,弗能知矣。」
  5. 性情。如:「心性」。《韓非子·觀行》:「西門豹之性急,故佩韋以自緩,董安于之心緩,故佩弦以自急。」
  6. 平面或物體的中央或內部。如:「江心」、「掌心」、「圓心」。唐·劉禹錫〈洞庭秋月行〉:「洞庭秋月生湖心,層波萬頃如鎔金。」
  7. 植物的花蕊或苗尖。如:「花心」。南朝梁·簡文帝〈上巳侍宴林光殿曲水詩〉:「林花初墮蔕,池荷欲吐心。」
  8. 星座名。二十八星宿之一。東方蒼龍七宿的第五宿,有三顆星。《詩經·唐風·綢繆》:「三星在天。」漢·鄭玄·箋:「三星,謂心星也。」
  9. 二一四部首之一。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