恁心情、风儿吹断。
丁澎〔清代〕《凤衔杯 旧恨和柳七韵》
屏前私结今生愿。忆不了、当初欢怨。正生小俱痴,寻花遂蝶争闲玩。
只避得、人前眼。
到如今,全不管。恁心情、风儿吹断。将抆泪冰绡,断肠一纸交伊看。
怎推得、无人见。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恁 nèn/nín《國語辭典》
恁 [ rèn ]
动- 思、念。《文选·班固·典引》:「若然受之,宜亦懃恁旅力。」宋·王安石〈酬王伯虎〉诗:「徂年幸未暮,此意可勤恁。」
- 哪。如:「恁时」。元·马致远《汉宫秋·第三折》:「若是他不恋恁春风画堂,我便官封你一字王。」
- 什么、何。《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一》:「我歇之后,有恁人在此房中安歇?」
- 如此、这样。如:「恁的」、「恁般」。宋·欧阳修〈玉楼春·酒美春浓花世界〉词:「已去少年无计奈,且愿芳心长恁在。」明·汤显祖《牡丹亭·第七出》:「昔氏贤文,把人禁杀,恁时节则好教鹦哥唤茶。」
- 怎么。如:「恁么」。《水浒传·第三回》:「你也须认的洒家,却恁地教甚么人在间壁吱吱的哭,搅俺弟兄们吃酒?」
恁 [ nín ]
代- 第二人称。《董西厢·卷四》:「说恁心聪,算来有分咱家共。」明·王世贞《鸣凤记·第一四出》:「纵然恁哀鸣千状,我此心断易不转。」通「你」、「您」。
心情 xīn qíng
(1).心神;情绪。《隋书·恭帝纪》:“悯予小子,奄逮丕愆,哀号承感,心情糜溃。” 宋 史达祖 《玉楼春·梨花》词:“玉容寂寞谁为主?寒食心情愁几许。”《儒林外史》第一回:“功名富贵无凭据,费尽心情,总把流光误。” 李广田 《没有名字的人们》:“生活虽然十分苦,心情却并不太恶。”
(2).兴致,情趣。 唐 元稹 《酬乐天叹穷愁》诗:“老去心情随日减,远来书信隔年闻。” 宋 陆游 《春晚书怀》诗之二:“老向轩裳增力量,病於风月减心情。” ——《漢語大詞典》
(2).兴致,情趣。 唐 元稹 《酬乐天叹穷愁》诗:“老去心情随日减,远来书信隔年闻。” 宋 陆游 《春晚书怀》诗之二:“老向轩裳增力量,病於风月减心情。” ——《漢語大詞典》
风 ( 風 ) fēng/fěng
风 [ fēng ]
◎ 古同“讽”,讽刺。
- 空气流动的现象。气象学特指空气在水平方向的流动:~向。~速。~级。~险。~波(喻纠纷或乱子)。~雨如磐(a.指风雨不断,天色黑暗,给人以重压的感觉;b.喻社会黑暗或境地艰难)。~花雪月(喻堆砌词藻,内容贫乏的的诗文)。
- 像风那样迅速、普遍的:~潮。~靡一时。~驰电掣。
- 社会上长期形成的礼节、习俗:~气。~习。~物(某地特有的景物)。~尚(在一定时期中社会上流行的风气和习惯)。
- 消息,传闻:~传(chuán )(传闻)。闻~而动。
- 表现在外的景象、态度、举止:~景。~度。~格(a.气度,作风;b.文艺作品表现出的思想、艺术特色)。~骨(a.刚强的气概;b.诗文书画雄健有力的风格)。~致。~采(a.人美好的礼仪举止,亦作“丰采”;b.文采;c.旧时指某些官吏的刚正风格)。~骚(a.指举止轻佻,如“卖弄~~”,一般指妇女;b.中国的《诗经》和《楚辞》的并称)。
- 指民歌、歌谣:国~(《诗经》中古代十五国的民歌)。采~。
- 中医学指某些疾病:~瘫。~湿。
- 姓。
◎ 古同“讽”,讽刺。
儿 ( 兒 ) ér《國語辭典》
儿 [ rén ]
名- 同「人 」。《說文解字·儿部》:「儿,古文奇字人也。」元·戴侗《六書故·卷八·人》:「按人、儿非二字,特因所合而稍變其勢。合於左者,若『伯』若『仲』,則不變其本文而為人;合於下者,若『兒』若『見』則微變其本文為儿。」
- 二一四部首之一。
吹 chuī《國語辭典》
吹 [ chuī ]
动- 噘著嘴将气体用力从口中呼出来。如:「吹奏」、「吹口哨」。《诗经·小雅·鹿鸣》:「鼓瑟吹笙。」
- 气流顺著某方向流动。如:「风吹雨打」。唐·杜甫〈绝句漫兴〉诗九首之二:「恰似春风相欺得,夜来吹折数枝花。」
- 夸口、说大话。如:「吹牛」、「吹嘘」。
- 事情作罢或关系断绝。如:「他们的婚事,早就吹了。」
吹 [ chuì ]
- 参见「鼓吹」(一)条。
断 ( 斷 ) duàn
断 [ duàn ]
- 长形的东西从中间分开:~裂。~层。~面。截~。~肠。~魂。~线风筝。
- 不继续,禁绝:~粮。~水。~炊。~奶。~档。~流。~种(zhóng )。~交。~片。~续。~子绝孙。
- 判定,决定:判~。诊~。~狱(审理和判决罪案)。
- 一定,绝对:~乎不可。~然施行。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