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翘思(翹思)qiào sī
悬想。《文选·曹植〈杂诗〉之一》:“过庭长哀吟,翘思慕远人。” 李善 注:“翘,犹悬也。” ——《漢語大詞典》
慕远(慕遠)mù yuǎn
向往远方。 汉 张衡 《思玄赋》:“愁鬱鬱以慕远兮,越 卬州 而游遨。” 晋 陆机 《演连珠》:“臣闻览影偶质,不能解独;指迹慕远,无救於迟。” 宋 陈傅良 《次沉俭夫求花木韵》:“慕远失之近,求多得常鲜。” ——《漢語大詞典》
人 rén《國語辭典》
人 [ rén ]
名- 具有高度智慧和靈性,且能製造並使用工具以進行勞動的高等動物。如:「男人」、「女人」、「人類」。
- 別人、他人。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 每人。如:「人盡皆知」、「人手一冊」。《後漢書·卷一八·吳漢傳》:「若能同心一力,人自為戰,大功可立。」
- 某種類型、身分的人。如:「軍人」、「主持人」、「介紹人」、「臺北人」。
- 人的品格和性情。如:「文如其人」。《孟子·萬章下》:「頌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宋·王安石〈祭歐陽文忠公文〉:「世之學者,無問乎識與不識,而讀其文,則其人可知。」
- 姓。如明代有人杰。
- 二一四部首之一。
愿欲(願欲)yuàn yù
志愿,欲念。《荀子·富国》:“使天下生民之属,皆知己之所愿欲之举在是于也,故其赏行。” 杨倞 注:“举,皆也,是于,犹言于是。言生民所愿欲皆在于是也。” 三国 魏 曹植 《杂诗》之五:“愿欲一轻济,惜哉无方舟。” 明 方孝孺 《送石君永常赴河南佥事序》:“人有不得其愿欲者,必赴愬焉。” ——《漢語大詞典》
托 tuō《國語辭典》
托 [ tuō ]
动- 用手掌承举。如:「托著茶盘」、「托腮」。《水浒传·第二回》:「没多时,就厅上放开条卓子,庄客托出一桶盘,四样菜蔬,一盘牛肉。」
- 用手上下推举。如:「排球一次你可托几下?」
- 衬、垫。如:「下面托一层毛毯。」
- 陪衬。如:「衬托」、「烘云托月」、「红花虽好,也要有绿叶的烘托。」
- 寄托。如:「托儿所」。宋·辛弃疾〈瑞鹤仙·雁霜寒透幕〉词:「瑶池旧约,鳞鸿更仗谁托?」通「托」。
- 借故推辞。如:「推托」、「假托」。通「托」。
- 依靠。如:「托福」。通「托」。
- 承受东西的座子。如:「枪托」、「花托」、「茶托儿」。《水浒传·第四回》:「真长老与赵员外众人茶罢,收了盏托。」
- 量词。计算真空压力的单位。为英语torr的音译。一毫米水银柱的压力为一托。
- 姓。如清代有托津。
遗音(遺音)yí yīn
(1).谓留下声音。 宋 苏轼 《雷州》诗之三:“终日数椽间,但闻鸟遗音。” 宋 陈师道 《次韵苏公西湖观月听琴并涉颖》之二:“路暗鸟遗音,江清鱼弄姿。”
(2).指留下的声音。 宋 秦观 《韩枢密夫人挽词》之一:“旧像瞻揄闕,遗音想佩环。” 清 涂大酉 《杂诗》:“飞鸿迟迟来,掉入青烟路。遗音落风中,适与歌声过。”
(3).不绝之馀音。形容音乐或诗歌极其美好。《礼记·乐记》:“《清庙》之瑟,朱弦而疏越,壹倡而三叹,有遗音者矣。”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之三十:“簫管有遗音, 梁王 安在哉。” 宋 苏轼 《送俞节推》诗:“ 吴兴 有君子,淡如朱丝琴。一唱三太息,至今有遗音。” 明 唐龙 《〈大复集〉序》:“凡得若干首,洋洋纚纚,一唱一嘆而有遗音焉。”
(4).前代留传下来的音乐。 三国 魏 嵇康 《琴赋》:“情舒放而远览,接 轩辕 之遗音。” 戴明扬 注引 梁章鉅 曰:“ 黄帝 使 伶伦 截竹,乐律起於 黄帝 ,故云‘接 轩辕 之遗音’。” 唐 陈季 《湘灵鼓瑟》诗:“遗音如可赏,试奏为君听。” 郭沫若 《今昔集·钓鱼台访古》:“ 翰笙 ( 阳翰笙 )言: 花苗 人甚忧抑,其音乐亦甚凄凉……我听了这话,联想到《楚辞》,《楚辞》的悲抑或不无 苗 民的遗音吧?”
(5).哀声。《易·小过》“飞鸟遗之音” 唐 孔颖达 疏:“遗,失也。鸟之失声,必是穷迫未得安处。《论语》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故知遗音即哀声也。” 唐 李商隐 《哭遂州萧侍郎二十四韵》:“遗音和 蜀 魄,易簀对 巴 猿。”
(6).死者生前所说的话。《文选·潘岳〈悼亡诗〉之二》:“寝兴目存形,遗音犹在耳。” 李善 注:“《左氏传》: 晋 穆嬴 曰:今君虽终,言犹在耳。”《文选·卢谌〈赠刘琨一首并书〉诗》:“畴曩伊何,逝者弥踈,温温恭人,慎终如初。览彼遗音,恤此穷孤。” 李善 注:“遗音,谓 諶 父之言也。” 明 李东阳 《明故资政大夫谥文僖董公墓志铭》:“比有哭子之戚,公屡致吊慰,讣至之后,盖犹有遗音焉。”
(7).留下音信。 唐 刘禹锡 《伤往赋》:“ 龙门 风霜苦,别鹤哀鸣夜衔羽; 吴江 波浪深,雌剑一去无遗音。” ——《漢語大詞典》
(2).指留下的声音。 宋 秦观 《韩枢密夫人挽词》之一:“旧像瞻揄闕,遗音想佩环。” 清 涂大酉 《杂诗》:“飞鸿迟迟来,掉入青烟路。遗音落风中,适与歌声过。”
(3).不绝之馀音。形容音乐或诗歌极其美好。《礼记·乐记》:“《清庙》之瑟,朱弦而疏越,壹倡而三叹,有遗音者矣。”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之三十:“簫管有遗音, 梁王 安在哉。” 宋 苏轼 《送俞节推》诗:“ 吴兴 有君子,淡如朱丝琴。一唱三太息,至今有遗音。” 明 唐龙 《〈大复集〉序》:“凡得若干首,洋洋纚纚,一唱一嘆而有遗音焉。”
(4).前代留传下来的音乐。 三国 魏 嵇康 《琴赋》:“情舒放而远览,接 轩辕 之遗音。” 戴明扬 注引 梁章鉅 曰:“ 黄帝 使 伶伦 截竹,乐律起於 黄帝 ,故云‘接 轩辕 之遗音’。” 唐 陈季 《湘灵鼓瑟》诗:“遗音如可赏,试奏为君听。” 郭沫若 《今昔集·钓鱼台访古》:“ 翰笙 ( 阳翰笙 )言: 花苗 人甚忧抑,其音乐亦甚凄凉……我听了这话,联想到《楚辞》,《楚辞》的悲抑或不无 苗 民的遗音吧?”
(5).哀声。《易·小过》“飞鸟遗之音” 唐 孔颖达 疏:“遗,失也。鸟之失声,必是穷迫未得安处。《论语》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故知遗音即哀声也。” 唐 李商隐 《哭遂州萧侍郎二十四韵》:“遗音和 蜀 魄,易簀对 巴 猿。”
(6).死者生前所说的话。《文选·潘岳〈悼亡诗〉之二》:“寝兴目存形,遗音犹在耳。” 李善 注:“《左氏传》: 晋 穆嬴 曰:今君虽终,言犹在耳。”《文选·卢谌〈赠刘琨一首并书〉诗》:“畴曩伊何,逝者弥踈,温温恭人,慎终如初。览彼遗音,恤此穷孤。” 李善 注:“遗音,谓 諶 父之言也。” 明 李东阳 《明故资政大夫谥文僖董公墓志铭》:“比有哭子之戚,公屡致吊慰,讣至之后,盖犹有遗音焉。”
(7).留下音信。 唐 刘禹锡 《伤往赋》:“ 龙门 风霜苦,别鹤哀鸣夜衔羽; 吴江 波浪深,雌剑一去无遗音。”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