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他那想赴京师关本时,受官差在旅途。

刘时中元代〕《【正宫】端正好_上高监司众

  前套

  众生灵遭磨障,正值着时岁饥荒。谢恩光,拯济皆无恙,编做本词儿唱。

  〔滚绣球〕去年时正插秧,天反常,那里取若时雨降?旱魃生四野灾伤。谷不登,麦不长,因此万民失望,一日日物价高涨。十分料钞加三倒,一斗粗粮折四量,煞是凄凉。

  〔倘秀才〕殷实户欺心不良,停塌户瞒天不当,吞象心肠歹伎俩。谷中添秕屑,米内插粗糠,怎指望他儿孙久长。

  〔滚绣球〕甑生尘老弱饥,米如珠少壮荒。有金银那里每典当?尽枵腹高卧斜阳。剥榆树餐,挑野菜尝。吃黄不老胜如熊掌,蕨根粉以代糇粮。鹅肠苦菜连根煮,荻笋芦莴带叶噇,则留下杞柳株樟。

  〔倘秀才〕或是捶麻柘稠调豆浆,或是煮麦麸稀和细糠,他每早合掌擎拳谢上苍。一个个黄如经纸,一个个瘦似豺狼,填街卧巷。

  〔滚绣球〕偷宰了些阔角牛,盗斫了些大叶桑。遭时疫无棺活葬,贱卖了些家业田庄。嫡亲儿共女,等闲参与商。痛分离是何情况!乳哺儿没人要撇入长江。那里取厨中剩饭杯中酒,看了些河里孩儿岸上娘,不由我不哽咽悲伤!

  〔倘秀才〕私牙子船湾外港,行过河中宵月郎,则发迹了些无徒米麦行。牙钱加倍解,卖面处两般装,昏钞早先除了四两。

  〔滚绣球〕江乡相,有义仓,积年系税户掌。借贷数补答得十分停当,都侵用过将官府行唐。那近日劝粜到江乡,按户口给月粮。富户都用钱买放,无实惠尽是虚桩。充饥画饼诚堪笑,印信凭由却是谎,快活了些社长知房。

  〔伴读书〕磨灭尽诸豪壮,断送了些闲浮浪。抱子携男扶筇杖,尫羸伛偻如虾样。一丝好气沿途创,阁泪汪汪。

  〔货郎儿〕见饿莩成行街上,乞出拦门斗抢,便财主每也怀金鹄立待其亡。感谢这监司主张,似汲黯开仓。披星带月热中肠,济与粜亲临发放。见孤孀疾病无皈向,差医煮粥分厢巷。更把脏输钱分例米,多般儿区处的最优长。众饥民共仰,似枯木逢春,萌芽再长。

  〔叨叨令〕有钱的贩米谷置田庄添生放,无钱的少过活分骨肉无承望;有钱的纳宠妾买人口偏兴旺,无钱的受饥馁填沟壑遭灾障。小民好苦也么哥!小民好苦也么哥!便秋收鬻妻卖子家私丧。

  〔三煞〕这相公爱民忧国无偏党,发政施仁有激昂。恤老怜贫,视民如子,起死回生,扶弱摧强。万万人感恩知德,刻骨铭心,恨不得展草垂缰。覆盆之下,同受太阳光。

  〔二〕天生社稷真卿相,才称朝廷作栋梁。这相公主见宏深,秉心仁恕,治政公平,莅事慈祥。可与萧曹比并,伊傅齐肩,周召班行。紫泥宣诏,花衬马蹄忙。

  〔一〕愿得早居玉笋朝班上,伫看金瓯姓字香。入阙朝京,攀龙附凤,和鼎调羹,论道兴邦。受用取貂蝉济楚,衮绣峥嵘,珂佩丁当。普天下万民乐业,都知是前任绣衣郎。

  〔尾〕相门出相前人奖,官上加官后代昌。活被生灵恩不忘,粒我丞民德怎偿?父老儿童细较量,樵叟渔夫曹论讲。共说东湖柳岸旁,那里清幽更舒畅。靠着云卿苏圃场,与徐孺子流芳挹清况。盖一座祠堂人供养,立一统碑碣字数行。将德政因由都载上,使万万代官民见时节想。既官府甚清明,采舆论听分诉。据江西剧郡洪都,正该省宪亲临处,愿英俊开言路。

  后套

  既官府甚清明,采舆论听分诉。据江西剧郡洪都,正该省宪亲临处,愿英俊开言路。

  〔滚绣球〕库藏中钞本多,贴库每弊怎除?纵关防任谁不顾,坏钞法恣意强图。都是无廉耻卖买人,有过犯驵侩徒,倚仗着几文钱百般胡做,将官府觑得如无。则这素无行止乔男女,都整扮衣冠学士夫,一个个胆大心粗。

  〔倘秀才〕堪笑这没见识街市匹夫,好打那好顽劣江湖伴侣,旋将表德官名相体呼。声音多厮称,字样不寻俗,听我一个个细数。

  〔滚绣球〕粜米的唤子良,卖肉的呼仲甫,做皮的是仲才邦辅,唤清之必定开沽,卖油的唤仲明,卖盐的称士鲁。号从简是采帛行铺,字敬先是鱼鲊之徒,开张卖饭的呼君宝,磨面登罗底叫德夫,何足云乎?

  〔倘秀才〕都结义过如手足,但聚会分张耳目,探听司县何人可共处。那问他无根脚,只要肯出头颅,扛扶着便补。

  〔滚绣球〕三二百锭费本钱,七八下里去干取,诈捏作曾编卷假如名目,偷俸钱表里相符。这一个图小倒,那一个苟俸禄,把官钱视同已物,更狠如盗跖之徒。官攒库子均摊着要,弓手门军那一个无,试说这厮每贪污。

  〔倘秀才〕提调官非无法度,争奈蠹国贼操心太毒,从出本处先将科钞除。高低还分例,上下没言语,贴库每他便做了钞主。

  〔滚绣球〕且说一季中事例钱,开作时各自与,库子每随高低预先除去,军百户十锭无虚。攒司五五拿,官人六六除,四牌头每一名是两封足数,更有合干人把门军弓手殊途。那里取官民两便通行法,赤紧地贿赂单宜左道术,于汝安乎?

  〔倘秀才〕为甚但开库诸人不伏,倒筹单先须计咒,苗子钱高低随着钞数。放小民三二百,报花户一千余,将官钱陪出。

  〔滚绣球〕一任你叫得昏,等到午,佯呆着不瞅不觑,他却整块价卷在包袱。着纤如晃库门,兴贩的论百价数,都是真扬州武昌客旅,窝藏着家里安居。排的文语呼为绣,假钞公然唤做殊,这等儿三七价明估。

  〔倘秀才〕有揭字驼字衬数,有背心剜心异呼,有钞脚频成印上字模。半边子兀自可,捶作钞甚胡突,这等儿四六分价唤取。

  〔滚绣球〕赴解时弊更多,作下人就做夫,检块数几曾详数,止不过得南新吏贴相符。那问他料不齐、数不足?连柜子一时扛去,怎教人心悦诚服?自古道人存政举思他前辈,到今日法出奸生笑煞老夫,公道也私乎?

  〔倘秀才〕比及烧昏钞先行摆布,散夫钱僻静处表与,暗号儿在烧饼中间觑有无。一名夫半锭,社长总收贮,烧得过便吹笛擂鼓。

  〔塞鸿秋〕一家家倾银注玉多豪富,一个个烹羊挟妓夸风度。撇摽手到处称人物,妆旦色取去为媳妇。朝朝寒食春,夜夜元宵暮。吃筵席唤做赛堂食,受用尽人间福。

  〔呆骨朵〕这贼每也有难堪处,怎禁他强盗每追逐。要饭钱排日支持,索赍发无时横取。奈表里通同做,有上下交征去。真乃是源清流亦清,休今后人除弊不除。

  〔脱布衫〕有聪明正直嘉谟,安得不剪其繁芜。成就了闾阎小夫,坏尽了国家法度。

  〔小梁州〕这厮每玩法欺公胆气粗,恰便似饿虎当途。二十五等则例尽皆无,难着目,他道陪钞待何如。

  〔幺〕一等无辜被害这羞辱,厮攀指一地里胡突。自有他,通神物,见如今虚其府库,好教他鞭背出虫蛆。

  〔十二月〕不是我论黄数黑,怎禁他恶紫夺朱。争奈何人心不古,出落着马牛襟裾。口将言而嗫嚅,足欲进而趑趄。

  〔尧民歌〕想商鞅徙木意何如?汉国萧何断其初?法则有准使民服,期于无刑佐皇图。说与当途:无毒不丈夫,为如如把平生误。

  〔耍孩儿十三煞〕天开地辟由盘古,人物才分下土。传之三代币方行,有刀圭帛布从初。九府圜法俱周制,三品堆金乃汉图,止不过作贸易通财物。这的是黎民命脉,朝世权术。

  〔十二〕蜀冠城交子行,宋真宗会子举。都不如当今钞法通商贾,配成五对为官本,工墨三分任倒除。设制久无更故,民如按堵,法比通衢。

  〔十一〕已自六十秋楮币行,则这两三年法度沮。被无知贼子为奸蠹,私更彻镘心无愧。那想官有严刑罪必诛,忒无忌惮无忧惧。你道是成家大宝,怎想是取命官符。

  〔十〕穷汉每将绰号称,把头每表德呼。巴不得登时事了干回付,向库中钻刺真强盗,却不财上分明大丈夫。坏尽今时务,怕不你人心奸巧,争念有造物乘除。

  〔九〕靦乘孛模样哏,扭蛮腰礼仪疏,不疼钱一地里胡分付。宰头羊日日羔儿会,没手盏朝朝仕女图。怯薛回家去,一个个欺凌亲戚,吵视乡闾。

  〔八〕没高低妾与妻,无分限儿共女,及时打扮炫珠玉。鸡头般珠子缘鞋口,火炭似真金裹脑梳。服色例休题取,打扮得怕不赛夫人样子,脱不了市辈规模。

  〔七〕他那想赴京师关本时,受官差在旅途。耽惊受怕过朝暮,受了五十四站风波苦。亏杀数百千程递运夫,哏生受哏搭负。广费了些首思分例,倒换了些沿路文书。

  〔六〕至省库中将官本收得无疏虞,朱钞足那时才得安心绪。常想着半江春水翻风浪,愁得一夜秋霜染鬓须,历重难博得个根基固。少甚命不快遭逢贼寇,霎时间送了身躯。

  〔五〕论宣差清如酌贪泉吴隐之,廉似还桑椹赵判府。则为忒慈仁,反被相欺侮。每持大体诸人服,若说私心半点无。本栋梁材若早使居朝辅,肯苏民瘼,不事苞苴。

  〔四〕急宜将法变更,但因循弊若初,严刑峻法休轻恕。则这二攒司过似蛇吞象,再差十大户犹如插翅虎。一半儿弓手先芟去,合干人同知数目,把门军切禁科需。

  〔三〕提调官免罪名,钞法房选吏胥,攒典俸多的路吏差着做。廉能州吏从新点,贪滥军官合减除,住仓库无升补。从今倒钞,各分行铺,明写坊隅。

  〔二〕逐户儿编褙成料例来,各分旬将勘合书。逐张儿背印拘钤住,即时支料还原主。本日交昏入库府,另有细说直至起解时才方取。免得他撑船小倒,提调官封锁无虞。

  〔一〕紧拘收在库官,切关防起解夫,钞面上与官攒俱各亲标署。库官但该一贯须黥配,库子折莫三钱便断除,满百锭皆抄估。捶钞的揭剥的不怕他人心似铁,小倒的兴贩的明放着官法如炉。

  〔尾〕忽青天开眼觑,这红巾合命殂。且举其纲,若不怕伤时务,他日陈言终细数。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京师官差旅途

七 qī《國語辭典》

七 [ qī ]

  1. 介于六与八之间的自然数。大写作「柒」,阿拉伯数字作「7」。
  2. 文体名。参见「七体 」条。
  3. 民俗称丧事每七日设奠一次为「作七」,由头七到尾七共需进行七次,称为「七七」。《北史·卷八一·儒林传上·孙惠蔚传》:「从绰死后,每至七日至百日,灵晖恒为绰请僧设斋行道。」《喻世明言·卷一○·滕大尹鬼断家私》:「善继只是点名应客,全无哀痛之意,七中便择日安葬。」
  1. (「七」字通常读为阴平,惟口语中连用在去声字及轻声字之前时读为阳平,如:「七月」、「七个」。)​
他 tā《國語辭典》

他 [ tā ]

  1. 第三人称。指你我以外的第三人。
  1. 另外的、别的。如:「他人」、「他日」、「他家的事」。
  1. 其它方面的。如:「早已他去,不知所终。」
  1. 别的方面或其余的事。《诗经·小雅·小旻》:「人知其一,莫知其他。」《孟子·梁惠王下》:「王顾左右而言他。」
  1. 用于句中当衬字,无所指。如:「唱他几句」、「喝他几杯」。有时缀以「这」、「那」。如:「投宿于他这旅舍」、「看他那天气好像要下雨」。亦可缀「这个」。如:「我恨就恨他这个冰天雪地」。

他 [ ​tuō ]

  1. (一)​之又音。
那 nà/nǎ/nèi/nā《國語辭典》

那 [ nà ]

  1. 指示词。指比较远的人、事、物。相对于「这」。如:「我很喜欢那个人。」、「那件东西你要不要?」宋·辛弃疾〈丑奴儿·千峰云起〉词:「山那畔,别有人间。」
  1. 表承接、转折的语气。如:「你要是没空,那我找别人陪我去。」

那 [ nǎ ]

  1. 表示疑问。如:「他去那里了?」唐·王建〈寒食行〉:「纸钱那得到黄泉?」
  1. 怎。宋·辛弃疾〈瑞鹧鸪·胶胶扰扰几时休〉词:「那堪愁上更添愁。」

那 [ nèi ]

  1. 指示词。单数用法,指比较远的人、事、物。为「那(ㄋㄚˋ)​一」合音成ㄋㄞˋ,再转成ㄋㄟˋ。如:「我很欣赏那个人。」

那 [ nā ]

  1. 姓。如明代有那鉴。

那 [ nuó ]

  1. 移动。《清平山堂话本·快嘴李翠莲记》:「新人那步过高堂。」同「挪 」。
  1. 多。《诗经·小雅·桑扈》:「受福不那。」汉·郑玄·笺:「那,多也。」
  2. 安定。《诗经·小雅·鱼藻》:「有那其居。」汉·郑玄·笺:「那,安貌。」
  1. 如何、奈何。《左传·宣公二年》:「弃甲则那?」晋·杜预·注:「那犹何也。」唐·杜甫 〈夜归〉诗:「白头老罢舞复歌,杖藜不睡谁能那?」
  1. 《诗经·商颂》的篇名。共一章。根据〈诗序〉:「〈那〉,祀成汤也。」指颂扬祭祀汤王典礼的音乐和谐美盛之诗。本章二句为:「猗与那与,置我鼗鼓。」猗那二字连用,美盛之貌。与,兮也。置,树立也。鞉鼓,有柄的小鼓。

那 [ něi ]

  1. 表示疑问。通「哪」。为「那(ㄋㄚˇ)​一」合音成ㄋㄞˇ,再转成ㄋㄟˇ。如:「王维是那朝代的人?」《儒林外史·第一回》:「县里人那个不晓得?」
想 xiǎng《國語辭典》

想 [ xiǎng ]

  1. 思索、思考。如:「想办法」、「想不出所以然」。元·马致远〈夜行船·酒病花愁何日彻套·离亭宴煞〉:「煮酒烧红叶,想人生有限杯,浑几个重阳节。」
  2. 欲、要、打算、希望。如:「想结婚」、「想出国」。《文选·刘琨·劝进表》:「四海想中兴之美,群生怀来苏之望。」
  3. 推测、猜度。如:「料想」、「推想」、「猜想」。《后汉书·卷七○·孔融传》:「以今度之,想当然耳。」
  4. 认为、觉得。如:「你想这样对不对?」、「我想你应该回家一趟。」
  5. 思念、怀念。如:「想念」。《文选·李陵·答苏武书》:「望风怀想,能不依依?」唐·杜甫〈客居〉诗:「览物想故国,十年别荒村。」
  6. 似、像。唐·李白〈清平调〉三首之一:「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唐·杜甫〈东屯月夜〉诗:「数惊闻雀噪,暂睡想猿蹲。」
  1. 念头、意念。如:「梦想」、「理想」、「不作此想」。《文选·孔稚珪·北山移文》:「萧洒出尘之想。」
赴 fù《國語辭典》

赴 [ fù ]

  1. 前往、投向、奔向。如:「单刀赴会」、「共赴国难」。《文选·曹植·白马篇》:「捐驱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2. 告丧。《左传·文公十四年》:「凡崩、薨,不赴则不书;祸、福,不告亦不书。」《礼记·檀弓上》:「伯高死于卫,赴于孔子。」同「讣 」。
  3. 游泳。《庄子·秋水》:「赴水则接腋持颐。」唐·成玄英·疏:「游泳则接腋持颐。」《水浒传·第三八回》:「张顺再跳下水里,赴将开去。」同「洑 」。
京师(京師)jīng shī
(1).《诗·大雅·公刘》:“ 京师 之野,于时处处。” 马瑞辰 通释:“ 京 为 豳国 之地名…… 吴斗南 曰:‘ 京 者,地名;师者,都邑之称,如 洛邑 亦称 洛师 之类。’其説是也。”“京师”之称始此。后世因以泛称国都。《公羊传·桓公九年》:“京师者何?天子之居也。”《史记·儒林列传》:“教化之行也,建首善自京师始,由内及外。” 唐 韩愈 《御史台上论天旱人饥状》:“京师者,四方之腹心,国家之根本。”一说, 陕西 凤翔 有山曰 京 ,有水曰 师 , 周文 、 武 建都于此,统名之曰“京师”。见 清 顾炎武 《肇域志》
(2).天子的军队。《左传·庄公十一年》:“京师败,曰王师败绩于某。”
(3).指朝廷。《史记·吴王濞列传》:“京师知其以子故称病不朝,验问实不病,诸 吴 使来,輒繫责治之。”  ——《漢語大詞典》
关 ( 關 ) guān
关 [ guān ]
  1. 闭,合拢:~门。~闭。~张。~停并转(zhǎn)。
  2. 拘禁:~押。~禁。
  3. 古代在险要地方或国界设立的守卫处所:~口。~隘。~卡(qiǎ)。~塞(sài)。~津。嘉峪~。
  4. 征收进出口货税的机构:海~。~税。
  5. 重要的转折点,不易度过的时机:~节。难~。年~。
  6. 牵连,联属:~连。~联。~心。~涉。~乎。~注。~于。有~。
  7. 旧指发给或支领薪饷:~饷。
  8. 姓。
本 běn《國語辭典》

本 [ běn ]

  1. 草木的根幹。《說文解字·木部》:「木下曰本。」《呂氏春秋·士容論·辯士》:「是以畝廣以平,則不喪本。」漢·高誘·注:「本,根也。」
  2. 事物的本原、根源。如:「本末倒置」、「變本加厲」。《論語·學而》:「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
  3. 母金、資金。如:「成本」、「股本」、「夠本」、「賠本」、「將本圖利」、「一本萬利」。
  4. 書籍、字畫、碑帖等。如:「讀本」、「版本」、「刻本」、「拓本」、「手抄本」、「精裝本」。
  5. 演出的底本。如:「腳本」、「話本」、「劇本」。
  6. 古代奏達皇帝的文書。如:「奏本」、「修本」。
  7. 量詞:➊ ​ 計算書籍、簿冊等的單位。如:「五本書」、「三本帳簿」。➋ ​ 計算戲曲分段的單位。如:「西廂記第四本」。➌ ​ 計算影片攝製成的膠卷的單位。如:「這部影片長達八大本。」
  8. 姓。如明代有本高。
  1. 根據、依憑。如:「一本初衷」。唐·柳宗元〈答韋中立論師道書〉:「本之春秋以求其斷。」
  1. 主要的、中心的。如:「本體」、「本位」、「校本部」。
  2. 起初的、原來的。如:「本能」、「本名」、「江山易改,本性難移」。
  3. 現在的、目前的。如:「本月」、「本年度」。
  1. 本來、原來。《史記·卷八·高祖本紀》:「本定天下,諸將及(項)​籍也。」《文選·李密·陳情表》:「本圖宦達,不矜名節。」
  1. 稱自己或自己這方。如:「本人」、「本庭」、「本籍」、「本報訊」。《淮南子·氾論》:「立之于本朝之上,倚之于三公之位。」
时 ( 時 ) shí
时 [ shí ]
  1. 一切事物不断发展变化所经历的过程:~间。~不我与。
  2. 较长的时间:~代。古~。
  3. 泛指一段时间:~光。~令。~分。
  4. 现在的,当前的:当~。~下。~务。~宜。
  5. 常常:~常。学而~习之。
  6. 一年中的一季:~序。四~如春。
  7. 旧时的记时单位,一昼夜十二分之一为一“时辰”,深夜十一点至次日凌晨一点为“子时”,中午十一点至一点为“午时”。
  8. 现在的记时单位,一昼夜的二十四分之一:~钟。~差(chā)。
  9. 某一时刻:按~上班。
  10. 不定时,有时候:~而。~阴~晴。
  11. 机会:~机。待~而动。
  12. 姓。
受 shòu《國語辭典》

受 [ shòu ]

  1. 收得、接获。如:「受到优待」、「受之有愧」。唐·李白〈闻李太尉大举秦兵百万出征东南懦夫请缨冀申一割之用半道病还留别金陵崔侍御十九韵〉:「三军受号令,千里肃雷霆。」
  2. 容纳、容忍。如:「承受」、「受不了」。《易经·咸卦·象曰》:「山上有泽,咸君子以虚受人。」唐·杜甫〈南邻〉诗:「秋水才深四五尺,野航恰受两三人。」
  3. 被、遭到。如:「受挫」、「受冻」、「受批评」、「受惊吓」。
  1. 中、适合。如:「他说的话很受听。」
官差 guān chāi
(1).在衙门当差的人。 唐 王建 《射虎行》诗:“自去射虎得虎归,官差射虎得虎迟。”
(2).官府的差事。 宋 范成大 《陈老道人自云梦被召戏赠小颂》诗:“野人何苦赴官差,符使追呼挠道怀。”《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自从 拗相公 当权,创立新法,伤财害民,户口逃散。虽留下几户穷民,只好奔走官差,那有空役等雇?”《三侠五义》第六回:“咱家奉旨带领此位 包先生 前到 王宸宫 镇邪。此乃奉旨官差。”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二部三:“从打 白玉山 成了公家人以后, 白大嫂子 对官差都分外卖力,公家定做的什么,落到她手,她做得分外精致。”
(3).在官府里担任的职务。 元 马致远 《汉宫秋》第二折:“虽然似 昭君 般成败都皆有,谁似这做天子的官差不自由。” 元 无名氏 《百花亭》第二折:“正是一家儿女百家求,休也波休,也是官差不自由,泪揾湿春衫袖。”  ——《漢語大詞典》
在 zài《國語辭典》

在 [ zài ]

  1. 存、存活。如:「健在」、「精神永在」。《论语·学而》:「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
  2. 居于、处于。如:「在任」、「在位」、「在职进修」。《易经·乾卦·九三》:「是故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
  3. 决定、依靠。如:「事在人为」、「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4. 观察。《书经·舜典》:「在璿玑玉衡,以齐七政。」《礼记·文王世子》:「食上必在视寒暖之节。」
  1. 表示动作正在进行。如:「我在听音乐。」、「妹妹在唱歌。」
  1. 表示时间。如:「他喜欢在晚上看书。」
  2. 表示处所、位置。如:「人生在世」、「他不在家」。
  3. 表示范畴。如:「在心理学方面的研究,他是个杰出的专家。」
  1. 居所、处所。《汉书·卷六·武帝纪》:「举独行之君子,征诣行在所。」《辽史·卷三一·营卫志上》:「无日不营,无在不卫。」
  2. 姓。如晋代有在育。
旅途 lǚ tú
亦作“ 旅涂 ”。
(1).旅行途中。 唐 刘沧 《秋日寓怀》:“旅涂谁见客青眼,故国几多人白头。” 唐 张乔 《吴江旅次》诗:“旅途归计晚,乡树别年深。” 胡也频 《到莫斯科去》:“在他的脸上,从疲惫于旅途的脸上,隐隐地浮泛着最天真的表情。”
(2).喻人生的历程。《新华文摘》1981年第5期:“一个人能有他内心所崇拜的对象,总比无所寄托要幸运得多,从这一点上说,能够在生命的旅途中遇到你,就是生活给他的最大的恩赐了。”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