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北甄神贶,河西濯锦文。

苏味道唐代〕《咏石

济北甄神贶,河西濯锦文。声应天池雨,影触岱宗云。
燕归犹可候,羊起自成群。何当握灵髓,高枕绝嚣氛。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济北甄神河西濯锦

济北(济北)
诗曹谱疏见汶南下为战国策楚攻南阳魏攻平陆齐无南面之心以 亡南阳之害不若得济北之利故定计而坚守之当史记留侯世家五日良夜未半往有顷父亦来喜曰 如是出一编书曰读此则为王者师矣后十年兴十三年孺子见我济北榖城山下黄石即我矣遂去无他言不复见旦日视其书乃太公兵法也景又淮南王传吴使者至衡山衡山王坚守无二心孝 四年吴楚已破衡山王朝上以为贞信乃劳苦之曰南方卑湿徙衡山王王济北所以褒之济后汉书和帝纪永元元年夏五月庚戌分太山为北 国分乐城涿郡勃海为河间国丙辰封皇弟寿为济北王开为河间王淑为城阳王故淮阳王炳子侧为常山王唐书地理志同州冯翊郡有府曰济北子庾信谢滕王集序启济北颜渊关西孔  ——《骈字类编》
甄神 zhēn shén
旧说 三国 魏 曹植 感念 甄后 作《洛神赋》,因称 洛神 为 甄神 。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弹丝》:“那些个《阳春白雪》调偏高,赋写 甄神 醉里迷,风流难过 五陵 豪。”参见“ 洛神 ”。  ——《漢語大詞典》
贶 ( 貺 ) kuàng
贶 [ kuàng ]
     ◎ 赠,赐:厚~。嘉~。
河西 hé xī
春秋 、 战国 时指今 山西 、 陕西 两省间 黄河 南段之西。《左传·文公十三年》:“ 秦伯 师于 河西 。” 汉 唐 时指今 甘肃 、 青海 两省 黄河 以西,即 河西走廊 与 湟水 流域。《汉书·霍去病传》:“ 浑邪王 以众降数万,开 河西 酒泉 之地。” 唐 韩愈 《论捕贼行赏表》:“ 两河 之地,太半未收; 陇右 、 河西 ,皆没戎狄。”  ——《漢語大詞典》
濯锦(濯錦)zhuó jǐn
(1). 成都 一带所产的织锦,以华美著称。亦指漂洗这种织锦。 唐 元稹 《感石榴二十韵》:“暗虹走缴绕,濯锦莫周遮。”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广知》:“ 歷城 北二里有 莲子湖 ,周环二十里,湖中多莲花,红緑间明,乍疑濯锦。” 清 吴伟业 《闻撤织造志喜》诗:“尚方玉帛年来盛,早见 西川 濯锦多。” 靳荣藩 注引《文选·蜀都赋》注:“ 譙周 《益州志》云: 成都 织锦既成,濯於江水,其文分明,胜於初成,他水濯之不如 江 水也。”
(2).江名。参见“ 濯锦江 ”。  ——《漢語大詞典》
文 wén《國語辭典》

文 [ wén ]

  1. 線條交錯的圖案、花紋。《禮記·樂記》:「五色成文而不亂,八風從律而不姦。」漢·王充《論衡·言毒》:「蝮蛇多文。」
  2. 文字。如:「中文」、「英文」、「甲骨文」。《孟子·萬章上》:「故說詩者不以文害辭,不以辭害志。」
  3. 文章。如:「撰文」、「散文」。《後漢書·卷八○·文苑傳下·禰衡傳》:「衡攬筆而作,文無加點,辭采甚麗。」
  4. 有關文學方面的才能。如:「文武雙全」。《國語·周語中》:「武不可覿,文不可匿。」
  5. 華麗有文采的外表。與「質」相對。參見「文質彬彬 」條。
  6. 禮節、儀式。如:「繁文縟節」。《論語·子罕》:「文王既沒,文不在茲乎!」
  7. 法令、典章。《國語·周語上》:「有不祀則修言,有不享則修文。」三國吳·韋昭·注:「文,典法也。」《史記·卷一二九·貨殖傳》:「吏士舞文弄法,刻章偽書。」
  8. 現象。如:「天文」、「人文地理」。《莊子·應帝王》:「壺子曰:『鄉吾示之以地文。』」
  9. 量詞。古代計算銅幣的單位。如:「三文錢」、「分文不取」。《儒林外史·第一三回》:「這箱子能值幾文?」
  10. 姓。如宋代有文彥博。
  11. 二一四部首之一。
  1. 溫和、優雅、不猛烈。如:「文雅」、「斯文」、「文火」。《禮記·文王世子》:「是故其成也懌,恭敬而溫文。」
  2. 有文彩的。《史記·卷四七·孔子世家》:「衣文衣而舞康樂。」
  1. 刺染花紋圖案。如:「文身」。《水滸傳·第一一回》:「誰想今日被高俅這賊坑陷了我這一場,文了面,直斷送到這里。」

文 [ wèn ]

  1. 掩飾。如:「文過飾非」。《論語·子張》:「小人之過也,必文。」
  2. 修飾。如:「文飾」。《荀子·儒效》:「小雅之所以為小雅者,取是而文之也。」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