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玉版 yù bǎn
亦作“ 玉板 ”。
(1).古代用以刻字的玉片。亦泛指珍贵的典籍。《韩非子·喻老》:“ 周 有玉版, 紂 令 胶鬲 索之, 文王 不予; 费仲 来求,因予之。”《史记·太史公自序》:“ 周 道废, 秦 拨去古文,焚灭《诗》《书》,故明堂石室金匱玉版图籍散乱。” 裴駰 集解引 如淳 曰:“刻玉版以为文字。”
(2).特指上有图形或文字,象征祥瑞、盛德或预示休咎的玉片。 晋 王嘉 《拾遗记·唐尧》:“帝 尧 在位,盛德光洽, 河 洛 之滨,得玉版方尺,图天地之形。”《晋书·慕容儁载记》:“初, 石季龙 使人探策於 华山 ,得玉版,文曰:‘岁在申酉,不絶如綫。岁在壬子,真人乃见。’及此, 燕 人咸以为 儁 之应也。” 唐 李商隐 《为河南卢尹贺上尊号表》:“至化潜融,事光於玉版,元机独运,理溢於瑶编。”
(3).一种光洁坚致的宣纸。 宋 苏轼 《孙莘老寄墨四首》诗:“谿石琢马肝, 剡 藤开玉版。” 元 朱庭玉 《行香子·寄情》曲:“会语应难,修书问候,铺玉版写银钩,寄与娇羞。”《文明小史》第六十回:“原来一个 唐六如 的‘地狱变相图’的手卷……上面贴着旧 宣州 玉版的衬纸。”参见“ 玉版纸 ”。
(4).笋的别名。 宋 惠洪 《冷斋夜话·东坡作偈戏慈云长老》:“﹝ 苏軾 ﹞尝要 刘器之 同参玉版和尚……至 廉泉寺 烧笋而食, 器之 觉笋味胜,问此笋何名, 东坡 曰:‘即玉版也。此老师善説法,要能令人得禪悦之味。’于是 器之 乃悟其戏。” 宋 陆游 《村舍小酌》诗:“玉版烹雪笋,金苞擘双柑。” 清 汪懋麟 《张杞园自安丘来访赋四诗为赠》之四:“饱尝玉版惊雷笋,细斫银丝出水鳞。”
(5).鳣的别名。 宋 李石 《续博物志》卷二:“鱣,黄鱼,口在頷下,无鳞,长鼻软骨,俗谓玉板,长二三丈, 江 东呼为黄鱼。” 清 方文 《品鱼四十首·鳣》:“玉版浸金膏,允为盘中最。”参见“ 玉版鱼 ”。
(6).美称击节的拍板。 明 陈海樵 《锦缠道·惜别》曲:“殢杀人荡秋波含情两眸,哄杀人绽樱桃生香小口,玉板按鶯喉。”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马介甫》:“恨煞‘池水清’,空按红牙玉板;怜尔妾命薄,独支永夜寒更。”
(7).喻冰块。 宋 范成大 《爱雪歌》:“长篙斲冰阴火迸,玉板破碎凝不流。” ——《漢語大詞典》
(1).古代用以刻字的玉片。亦泛指珍贵的典籍。《韩非子·喻老》:“ 周 有玉版, 紂 令 胶鬲 索之, 文王 不予; 费仲 来求,因予之。”《史记·太史公自序》:“ 周 道废, 秦 拨去古文,焚灭《诗》《书》,故明堂石室金匱玉版图籍散乱。” 裴駰 集解引 如淳 曰:“刻玉版以为文字。”
(2).特指上有图形或文字,象征祥瑞、盛德或预示休咎的玉片。 晋 王嘉 《拾遗记·唐尧》:“帝 尧 在位,盛德光洽, 河 洛 之滨,得玉版方尺,图天地之形。”《晋书·慕容儁载记》:“初, 石季龙 使人探策於 华山 ,得玉版,文曰:‘岁在申酉,不絶如綫。岁在壬子,真人乃见。’及此, 燕 人咸以为 儁 之应也。” 唐 李商隐 《为河南卢尹贺上尊号表》:“至化潜融,事光於玉版,元机独运,理溢於瑶编。”
(3).一种光洁坚致的宣纸。 宋 苏轼 《孙莘老寄墨四首》诗:“谿石琢马肝, 剡 藤开玉版。” 元 朱庭玉 《行香子·寄情》曲:“会语应难,修书问候,铺玉版写银钩,寄与娇羞。”《文明小史》第六十回:“原来一个 唐六如 的‘地狱变相图’的手卷……上面贴着旧 宣州 玉版的衬纸。”参见“ 玉版纸 ”。
(4).笋的别名。 宋 惠洪 《冷斋夜话·东坡作偈戏慈云长老》:“﹝ 苏軾 ﹞尝要 刘器之 同参玉版和尚……至 廉泉寺 烧笋而食, 器之 觉笋味胜,问此笋何名, 东坡 曰:‘即玉版也。此老师善説法,要能令人得禪悦之味。’于是 器之 乃悟其戏。” 宋 陆游 《村舍小酌》诗:“玉版烹雪笋,金苞擘双柑。” 清 汪懋麟 《张杞园自安丘来访赋四诗为赠》之四:“饱尝玉版惊雷笋,细斫银丝出水鳞。”
(5).鳣的别名。 宋 李石 《续博物志》卷二:“鱣,黄鱼,口在頷下,无鳞,长鼻软骨,俗谓玉板,长二三丈, 江 东呼为黄鱼。” 清 方文 《品鱼四十首·鳣》:“玉版浸金膏,允为盘中最。”参见“ 玉版鱼 ”。
(6).美称击节的拍板。 明 陈海樵 《锦缠道·惜别》曲:“殢杀人荡秋波含情两眸,哄杀人绽樱桃生香小口,玉板按鶯喉。”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马介甫》:“恨煞‘池水清’,空按红牙玉板;怜尔妾命薄,独支永夜寒更。”
(7).喻冰块。 宋 范成大 《爱雪歌》:“长篙斲冰阴火迸,玉板破碎凝不流。” ——《漢語大詞典》
征书(徵書)zhēng shū
(1).古代记载灾异征兆的纬书。《后汉书·千乘贞王伉传》:“初,迎立 灵帝 ,道路流言 悝 恨不得立,欲钞徵书。”
(2).指征召或征调的文书。《后汉书·郎顗传》:“闻徵书到,夜县印綬於县廷而遁去。”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贤媛》:“汝父昔罢 豫章 ,徵书朝发夕至。” 唐 白居易 《策林三·议井田阡陌》:“於是生业相固,食力相济,其出财征也不待徵书而已平矣。” 明 刘基 《送李子庚之金陵》:“也知使者徵书急,莫厌轻舟出郭频。” ——《漢語大詞典》
(2).指征召或征调的文书。《后汉书·郎顗传》:“闻徵书到,夜县印綬於县廷而遁去。”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贤媛》:“汝父昔罢 豫章 ,徵书朝发夕至。” 唐 白居易 《策林三·议井田阡陌》:“於是生业相固,食力相济,其出财征也不待徵书而已平矣。” 明 刘基 《送李子庚之金陵》:“也知使者徵书急,莫厌轻舟出郭频。” ——《漢語大詞典》
洞里(洞里)
唐 卢纶 过楼观李尊师 犬吠松间月,人行洞里花。
唐 姚合 送林使君赴邵州 江头斑竹寻应遍,洞里丹砂自采还。
唐 司空图 贺翰林侍郎二首 其二 玉版徵书洞里看,沈羲新拜侍郎官。
唐 曹唐 仙子洞中有怀刘阮 洞里有天春寂寂,人间无路月茫茫。
唐 张乔 送何道士归山 樵客若能随洞里,回归人世始应悲。
唐 皮日休 江南道中怀茅山广文南阳博士三首 其二 堂扃洞里千秋燕,厨盖岩根数斗泉。 ——《骈字类编》
唐 姚合 送林使君赴邵州 江头斑竹寻应遍,洞里丹砂自采还。
唐 司空图 贺翰林侍郎二首 其二 玉版徵书洞里看,沈羲新拜侍郎官。
唐 曹唐 仙子洞中有怀刘阮 洞里有天春寂寂,人间无路月茫茫。
唐 张乔 送何道士归山 樵客若能随洞里,回归人世始应悲。
唐 皮日休 江南道中怀茅山广文南阳博士三首 其二 堂扃洞里千秋燕,厨盖岩根数斗泉。 ——《骈字类编》
看 kàn/kān《國語辭典》
看 [ kàn ]
動- 視、瞧。如:「看見」、「收看」、「偷看」。唐·李白〈清平調〉三首之三:「名花傾國兩相歡,長得君王帶笑看。」
- 觀賞。唐·杜甫〈宿府〉詩:「永夜角聲悲自語,中天月色好誰看?」唐·王建〈醉後憶山中故人〉詩:「遇晴須看月,鬥健且登樓。」(詩文中亦讀平聲)
- 拜訪、探望。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德行》:「荀巨伯遠看友人疾。」
- 對待。如:「另眼看待」、「刮目相看」。唐·高適〈詠史〉詩:「不知天下士,猶作布衣看。」(詩文中亦讀平聲)
- 估量、觀察判斷。如:「你看這法子行得通嗎?」、「看來他真是被冤枉的!」
- 診治。《儒林外史·第一五回》:「請醫生看你尊翁的病。」
- 拿取。《醒世姻緣傳·第六四回》:「我流水叫徒弟看茶與他吃了。」
- 用在動詞之後,表示姑且試試的語氣。如:「想想看」、「等等看」、「試試看」。《水滸傳·第四二回》:「說的是。再仔細搜一搜看。」
看 [ kān ]
動- (一)2.4.之讀音。
- 看守。如:「看門」、「看護」、「看守」。
沈羲 shěn xī
传说中的仙人名。 晋 葛洪 《神仙传·沈羲》:“ 沈羲 者, 吴郡 人也。学道於 蜀 中,但能消灾除病,救济百姓,不知服食药物。功德感天、天神识之……有三仙人著羽持节,以白玉板、青玉界、丹玉字授 羲 , 羲 不能读,遂载昇天。” 北周 庾信 《谢赵王赉犀带等启》:“昔 沈羲 将尽,逢司命而还生; 士燮 行埋,值仙人而更活。” ——《漢語大詞典》
新 xīn《國語辭典》
新 [ xīn ]
形- 沒有使用過的。與「舊」相對。如:「新辦法」、「新衣」、「新筆」。
- 剛開始的、始出現的。如:「新芽」、「新生兒」、「新品種」。
- 泛指一切新的人、事、物、知識等。如:「履新」、「汰舊換新」、「溫故知新」。
- 剛收成的農作物。《禮記·月令》:「是月也,農乃登穀,天子嘗新。」《新唐書·卷一一八·宋務光傳》:「家無接新之儲,國乏俟荒之蓄。」
- 朝代名。參見「新莽 」條。
- 大陸地區新疆省的簡稱。
- 姓。如春秋時晉國有新穆子。
- 改進或使改變,而成為新的、好的。如:「改過自新」、「一新耳目」。《書經·胤征》:「舊染汙俗,咸與惟新。」《禮記·大學》:「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 不久前、剛才。如:「新寫的字」、「新買的衣服」。《荀子·不苟》:「新浴者振其衣,新沐者彈其冠。」
拜 bài《國語辭典》
拜 [ bài ]
動- 一種禮節行為:➊ 對人低頭拱手行禮,或兩手扶地跪下磕頭。如:「交拜」、「叩拜」。《左傳·僖公三十二年》:「卜偃使大夫拜曰:『君命大事,將有西師過軼我,擊之必大捷焉。』」➋ 對神明的行禮。有時合掌,有時執香。如:「大拜拜」、「拜佛吃素」。
- 為訪問人或看望人的客氣語法。如:「回拜」、「拜見」。
- 引申為祝賀的意思。如:「拜壽」。
- 任官、授職。《文選·李密·陳情表》:「臣以供養無主,辭不赴命,詔書特下,拜臣郎中,尋蒙國恩,除臣洗馬。」《三國演義·第四回》:「卓見邕大喜,一月三遷其官,拜為侍中,甚見親厚。」
- 姓。如宋代有拜瑚。
- 電腦上八個位元合成的一組,稱為「拜」(byte)。如:「在倚天中文系統中,一個中文字元占了兩個拜。」
侍郎 shì láng
(1).古代官名。 秦 汉 郎中令的属官之一。《汉书·百官公卿表上》:“郎中令, 秦 官,掌官殿掖门户,有丞。 武帝 太初 元年更名光禄勋。属官有大夫、郎、謁者……郎掌守门户,出充车骑、有议郎、中郎、侍郎、郎中,皆无员,多至千人。”《后汉书·百官志二》:“五官侍郎,比四百石。本注曰:无员……凡郎官皆主更直执戟,宿卫诸殿门,出充车骑。” 清 赵翼 《陔馀丛考·侍郎郎中》:“葢本执兵侍卫者。侍郎之官,至 汉 始有。”
(2).古代官名。 汉 制,郎官入臺省,三年后称侍郎。 隋 唐 以后,中书、门下及尚书省所属各部皆以侍郎为长官之副。至 清 雍正 时,递升至正二品,与尚书同为各部的堂官。《后汉书·百官志三》:“侍郎三十六人,四百石……主作文书起草。” 刘昭 注引 蔡质 《汉仪》:“尚书郎初从三署诣臺试,初上臺称守尚书郎,中岁满称尚书郎,三年称侍郎。” 唐 韩愈 《赠刑部马侍郎》诗:“红旗照海压南荒,徵入中臺作侍郎。”《宋史·胡铨传》:“近者礼部侍郎 曾开 等引古谊以折之, 檜 乃厉声责曰:‘侍郎知故事,我独不知!’” 郑观应 《盛世危言·书吏》:“自大学士、尚书、侍郎及百司尹,唯诺成风,皆听命於书吏。”
(3).古代官名。 晋 制,诸王国皆置侍郎,大国四人,小国二人,专司赞相及通传教令。 ——《漢語大詞典》
(2).古代官名。 汉 制,郎官入臺省,三年后称侍郎。 隋 唐 以后,中书、门下及尚书省所属各部皆以侍郎为长官之副。至 清 雍正 时,递升至正二品,与尚书同为各部的堂官。《后汉书·百官志三》:“侍郎三十六人,四百石……主作文书起草。” 刘昭 注引 蔡质 《汉仪》:“尚书郎初从三署诣臺试,初上臺称守尚书郎,中岁满称尚书郎,三年称侍郎。” 唐 韩愈 《赠刑部马侍郎》诗:“红旗照海压南荒,徵入中臺作侍郎。”《宋史·胡铨传》:“近者礼部侍郎 曾开 等引古谊以折之, 檜 乃厉声责曰:‘侍郎知故事,我独不知!’” 郑观应 《盛世危言·书吏》:“自大学士、尚书、侍郎及百司尹,唯诺成风,皆听命於书吏。”
(3).古代官名。 晋 制,诸王国皆置侍郎,大国四人,小国二人,专司赞相及通传教令。 ——《漢語大詞典》
官 guān《國語辭典》
官 [ guān ]
名- 在政府机关担任公职的人。如:「县官」、「法官」、「贪官污吏」。《字汇·宀部》:「官,宦也。」《书经·咸有一德》:「任官惟贤材,左右惟其人。」
- 宦吏的居处。《论语·子张》:「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
- 职位、官职。如:「辞官归隐」。汉·王充《论衡·命禄》:「智虑深而无财,才能高而无官。」
- 对人的尊称。如:「看官」、「客官」。
- 生物体中负责某种独立机能的组织。如:「器官」、「感官」、「五官」。《孟子·告子上》:「耳目之官不思而蔽于物,物交物则引之而已矣。」
- 姓。如宋代有官熙。
- 任命、授职。《礼记·学记》:「君子大德不官,大道不器。」汉·曹操〈论吏士行能令〉:「故明君不官无功之臣,不赏不战之士。」
- 任职。《礼记·杂记下》:「管仲死,桓公使为之服。官于大夫者之为之服也,自管仲始也。」
- 国家的、政府的。如:「官费」、「官仓」、「官方说法」。《文选·任昉·王文宪集 序》:「春秋三十有八七年五月三日,薨于建康官舍。」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