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岂 ( 豈 ) qǐ/kǎi
岂 [ qǐ ]
- 助词,表示反诘(➊哪里,如何,怎么,如“~敢”,“~堪”,“~可”,“~有此理”;➋难道,如“~非”,“~不”,“~有意乎”)。
- 古同“恺”,快乐。
- 古同“凯”,胜利的。
知 zhī/zhì《國語辭典》
知 [ zhī ]
动- 明白、了解、察觉。如:「相知相许」。唐·李绅〈古风〉诗二首之二:「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 识别、区别。《礼记·乐记》:「知乐则几于礼矣。」《淮南子·修务》:「孪子之相似者,唯其母能知之。」
- 相交、交往。《左传·昭公四年》:「公孙明知叔孙于齐。」《荀子·不苟》:「君子易知而难狎。」
- 招待、礼遇、赏识。《南史·卷一九·谢灵运传》:「自谓才能宜参权要,既不见知,常怀慎惋。」唐·岑参〈北庭西郊候封大夫受降回军献上〉诗:「何幸一书生,忽蒙国士知。」
- 掌管、主持。《国语·越语》:「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新唐书·卷八五·王世充传》:「帝爱昵之,拜江都通守,兼知宫监事。」
- 识见、学问。如:「求知」、「真知灼见」。《论语·子罕》:「吾有知乎哉?无知也。」
- 意识、感觉。《荀子·王制》:「草木有生而无知。」汉·范缜〈神灭论〉:「手等亦应能有痛痒之知。」
- 知己、朋友。如:「故知」、「旧雨新知」。
知 [ zhì ]
名- 智慧。《论语·里仁》:「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礼记·中庸》:「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同「智 」。
- 姓。如春秋时晋国有知䓨。
一夜 yī yè
(1).一个夜晚;一整夜。《穀梁传·定公四年》:“以众不如 吴 ,以必死不如 楚 ,相与击之,一夜而三败 吴 人。” 南朝 梁 江淹 《哀千里赋》:“魂终朝以三夺,心一夜而九摧。” 唐 李白 《子夜吴歌》之四:“明朝驛使发,一夜絮征袍。” 老舍 《正红旗下》一:“有时候,他们会在一个地方转来转去,一直转一夜。”
(2).指某夜。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 越王 乃使木工千餘人入山伐木,一夜天生神木一双,大二十围,长五十寻。”《南史·吕僧珍传》:“一夜, 僧珍 忽头痛壮热,及明而顙骨益大。” 唐 李商隐 《无题》诗之二:“岂知一夜秦楼客,偷看 吴王 苑内花。” ——《漢語大詞典》
(2).指某夜。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 越王 乃使木工千餘人入山伐木,一夜天生神木一双,大二十围,长五十寻。”《南史·吕僧珍传》:“一夜, 僧珍 忽头痛壮热,及明而顙骨益大。” 唐 李商隐 《无题》诗之二:“岂知一夜秦楼客,偷看 吴王 苑内花。” ——《漢語大詞典》
秦楼(秦樓)qín lóu
(1). 秦穆公 为其女 弄玉 所建之楼。亦名 凤楼 。相传 秦穆公 女 弄玉 ,好乐。 萧史 善吹箫作凤鸣。 秦穆公 以 弄玉 妻之,为之作 凤楼 。二人吹箫,凤凰来集,后乘凤,飞升而去。事见 汉 刘向 《列仙传》。 南朝 梁 沈约 《修竹弹甘蕉文》:“ 巫岫 敛云, 秦楼 开照。” 唐 杜甫 《郑驸马宅宴洞中》诗:“自是 秦楼 压 郑 谷,时闻杂佩声珊珊。” 南唐 李煜 《谢新恩》词:“ 秦楼 不见吹簫女,空餘上苑风光。”《二刻拍案惊奇》卷九:“ 凤生 以为可动,朗吟一诗道:‘几回空度可怜宵,谁道 秦楼 有玉簫?’” 郑泽 《横塘》诗:“江渚琵琶音已断, 秦楼 簫凤去无端。”
(2).指妓院。 明 朱有炖 《香囊怨》第三折:“ 秦 楼中阑珊了翠袖红裙。 章臺 上空闲了玉斚金樽。” 清 陆以湉 《冷庐杂识·顾横波小像》:“ 秦 楼应被东南误,未遣 罗敷 嫁使君。” ——《漢語大詞典》
(2).指妓院。 明 朱有炖 《香囊怨》第三折:“ 秦 楼中阑珊了翠袖红裙。 章臺 上空闲了玉斚金樽。” 清 陆以湉 《冷庐杂识·顾横波小像》:“ 秦 楼应被东南误,未遣 罗敷 嫁使君。” ——《漢語大詞典》
客 kè《國語辭典》
客 [ kè ]
名- 宾,相对于主人而言。如:「宾客」、「请客」、「寒夜客来茶当酒」。《礼记·曲礼下》:「主人敬客,则先拜客;客敬主人,则先拜主人。」《文选·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 做生意、买卖等的人对顾主的称呼。如:「顾客」、「乘客」、「客满」。《韩非子·外储说右上》:「宋人有酤酒者,升概既平,愈客甚谨。」《老残游记·第五回》:「渐渐的打尖的客陆续都到店里。」
- 泛称从事某种活动或具有某类特长的人。如:「镖客」、「掮客」、「说客」、「 政客」、「珠宝客」。
- 寄食贵族豪门的人。如:「食客」、「门客」。《战国策·齐策四》:「后孟尝君出记,问门下诸客谁习计会。」《晋书·卷六九·刁协传》:「刁氏素殷富,奴客纵横。」
- 寄旅于外的人。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唐·杜甫〈中夜〉诗:「长为万里客,有愧百年身。」
- 泛称人。如:「旅人过客」。《史记·卷七七·魏公子传》:「然嬴欲就公子之名,故久立公子车骑市中,过客以观公子,公子愈恭。」《儒林外史·第三四回》:「一个人占了几个妇人,天下必有几个无妻之客。」
- 量词。计算定量出售食品的单位。如:「他点了一客八分熟的牛排。」
- 姓。如汉代有客孙。
- 寄居、旅居。《三国志·卷一六·魏书·杜畿传》:「会天下之乱,遂弃官客荆州,建安中乃还。」
- 以客礼相待。《史记·卷三一·吴太伯世家》:「五年,楚之亡臣伍子胥来奔,公子光客之。」唐·司马贞·索隐:「是谓客礼以接待也。」
- 次要的。清·顾炎武《日知录·卷一·朱子周易本义》:「传为主,经为客。」
- 在人类意识外独立存在的。如:「客观」。
偷看 tōu kàn
从缝隙中窥测。例如:在幕后偷看。 ——《漢語大詞典》
吴王 wú wáng
(1).指 春秋 吴国 之主。亦特指 吴王 夫差 。《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吴王 勇而轻,若启之,将亲门。”《国语·吴语》:“ 吴王 夫差 起师伐 越 。”《韩非子·喻老》:“ 句践 入宦於 吴 ,身执干戈,为 吴王 洗马。” 唐 李白 《乌栖曲》诗:“ 姑苏臺 上乌栖时, 吴王 宫里醉 西施 。” 清 鹅湖逸士 《老狐谈历代丽人记》:“ 苏州 灵巖山 ,为 吴王 旧宫。”
(2). 明太祖 朱元璋 初期建立政权时的称号。《明史·太祖纪一》:“二十四年春正月丙寅朔。 李善长 等率羣臣劝进,不允。固请,乃即 吴王 位。”
(3). 元 末起义军首领 张士诚 ,据有 吴中 ,号 吴王 。《明史·太祖纪一》:“是月, 张士诚 自称 吴王 。”
(4). 清 乾隆 间 苗 民起义军领袖 吴八月 的称号。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七:“而 吴八月 据 平陇 ,遂称 吴王 。” ——《漢語大詞典》
(2). 明太祖 朱元璋 初期建立政权时的称号。《明史·太祖纪一》:“二十四年春正月丙寅朔。 李善长 等率羣臣劝进,不允。固请,乃即 吴王 位。”
(3). 元 末起义军首领 张士诚 ,据有 吴中 ,号 吴王 。《明史·太祖纪一》:“是月, 张士诚 自称 吴王 。”
(4). 清 乾隆 间 苗 民起义军领袖 吴八月 的称号。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七:“而 吴八月 据 平陇 ,遂称 吴王 。” ——《漢語大詞典》
苑内
大业杂记苑内造山为海周十馀里水深数丈其中有方丈蓬莱瀛洲诸山相去各三百步山高出水有百馀尺 ——《骈字类编》
花 huā《國語辭典》
花 [ huā ]
名- 被子植物的生殖器官,由許多變形的葉集生而成。包括花萼、花冠、花蕊、花托。可供人觀賞。如:「菊花」、「梅花」、「玫瑰花」。唐·崔護〈題都城南莊〉詩:「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
- 形狀像花的物體。如:「雪花」、「水花」、「浪花」、「爆米花」。
- 比喻美女。如:「姊妹花」、「解語花」、「交際花」、「尋花問柳」。唐·白居易〈霓裳羽衣歌〉:「嬌花巧笑久寂寥,娃館苧蘿空處所。」
- 姓。如唐代有花敬定。
- 有花的。如:「花季」。
- 有花紋的、雜色的。如:「花布」、「花貓」、「花邊」。
- 式樣、種類繁多的。如:「花式游泳」。
- 虛假的、巧妙的。如:「耍花招」、「花言巧語」。
- 模糊不清。如:「眼睛都花了。」
- 人心性不定、好玩樂稱為「花」。如:「花心大少」、「這個人很花,你最好不要和他交往。」
- 開花。唐·杜甫〈偪仄行〉:「辛夷始花亦已落,況我與子非壯年。」
- 耗費。如:「花錢」、「花時間」、「這些錢夠他花的了。」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