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体用(體用)tǐ yòng
(1).本体和作用。语本《参同契》卷下:“春夏据内体……秋冬当外用。” 唐 元稹 《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策一道》:“是用发恳惻之诚,咨体用之要。” 宋 周必大 《二老堂杂志·告词用上语》:“制云:朕自东朝之归,方知南面之乐,宜时懿戚,同此体用。” 严复 《原强》:“且一羣一国之成之立,其间体用功能,实无异于生物之一体,大小虽殊,而官治相准。”
(2). 中国 古代哲学亦以“体用”指事物的本体、本质和现象。 ——《漢語大詞典》
(2). 中国 古代哲学亦以“体用”指事物的本体、本质和现象。 ——《漢語大詞典》
夫 fū/fú《國語辭典》
夫 [ fū ]
名- 古代稱成年男子為「夫」,後泛稱男子。如:「征夫」、「懦夫」。《說文解字·夫部》:「夫,丈夫也。」清·徐灝·箋:「男子已冠之偁也。」《孟子·萬章下》:「耕者之所獲,一夫百畝。」
- 泛指一般人。如:「千夫所指」、「萬夫莫敵」、「匹夫」。
- 夫婿。如:「姊夫」、「前夫」、「亡夫」。《樂府詩集·卷二十八·相和歌辭三·無名氏·陌上桑詩》:「使君自有婦,羅敷自有夫。」
- 從事某種勞動的人。如:「漁夫」、「農夫」、「車夫」、「挑夫」、「樵夫」。
夫 [ fú ]
助- 文言文中的發語詞,表提示作用。《論語·季氏》:「夫顓臾,昔者先王以為東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孟子·離婁上》:「夫國君好仁,天下無敵。」
- 文言文中用於句末,表示感嘆或疑問。《論語·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史記·卷四七·孔子世家》:「孔子曰:『吾歌,可夫?』」
- 文言文中用於句中,無義。《禮記·檀弓下》:「穆公曰:『仁夫公子重耳。』」
- 文言文中指示代名詞。《左傳·襄公二十六年》:「子木曰:『夫獨無族姻乎?』」《漢書·卷四八·賈誼傳》:「彼且為我亡,故吾得與之俱存;夫將為我危,故吾得與之皆安。」
- 文言文中指示形容詞。相當於「此」、「彼」。《左傳·成公十六年》:「夫二人者,魯國社稷之臣也。」《論語·先進》:「夫人不言,言必有中。」
何如 hé rú
(1).如何,怎么样。用于询问。《左传·襄公二十七年》:“ 子木 问於 赵孟 曰:‘ 范武子 之德何如?’”《新唐书·哥舒翰传》:“ 禄山 见 翰 责曰:‘汝常易我,今何如?’” 鲁迅 《书信集·致郑振铎》:“先生如南来,就印 陈老莲 画集何如?”
(2).如何,怎么样。又指怎么办。《左传·僖公九年》:“及 里克 将杀 奚齐 ,先告 荀息 曰:‘三怨将作, 秦 晋 辅之,子将何如?’”《汉书·叔孙通传》:“数岁, 陈胜 起, 二世 召博士诸儒生问曰:‘ 楚 戍卒攻 蘄 入 陈 ,於公何如?’”
(3).如何,怎么样。用于陈述或设问。《史记·儒林列传》:“为治者不在多言,顾力行何如耳。” 金 王若虚 《送彭子升之任冀州序》:“凡得一职,必先审问其同僚者何如人。”《老残游记》第十回:“单弹没有什么意味。我看时候何如,再请一个客来,就行了。” 鲁迅 《书信集补遗·致江绍原》:“闻 广东 中大英语系主任为 刘奇峰 ,不知何如人也。”
(4).何似,比……怎么样。 晋 葛洪 《抱朴子·逸民》:“子谓 吕尚 何如 周公 乎?” 唐 王昌龄 《采莲》诗:“摘取芙蓉花,莫摘芙蓉叶。将归问夫婿,颜色何如妾?”《新唐书·李石传》:“ 石 曰:‘陛下罪己当然,然责治太早……今自视何如即位时?’”
(5).用反问的语气表示胜过或不如。《北史·卢昶传》:“卿若杀身成名,貽之竹素,何如甘彼芻菽,以辱君父?” 宋 苏轼 《谏买浙灯状》:“如知其无用,何以更索?恶其厚费,何如勿买?”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十二:“吾贵为尚书,何如 秀水 朱十 ,以七品官归田,饭疏饮水,多读万卷书也?” 刘大白 《旧梦》诗:“与其向梦里寻诗做,何如向诗中寻梦做呢?”
(6).犹何故。《史记·魏公子列传》:“今吾拥十万之众,屯於境上,国之重任,今单车来代之,何如哉?” 元 无名氏 《桃花女》楔子:“待孩儿去问他,要这个银子何如?” 元 刘祁 《归潜志》卷八:“久闻先生作诗,不喜 苏 黄 ,何如?” ——《漢語大詞典》
(2).如何,怎么样。又指怎么办。《左传·僖公九年》:“及 里克 将杀 奚齐 ,先告 荀息 曰:‘三怨将作, 秦 晋 辅之,子将何如?’”《汉书·叔孙通传》:“数岁, 陈胜 起, 二世 召博士诸儒生问曰:‘ 楚 戍卒攻 蘄 入 陈 ,於公何如?’”
(3).如何,怎么样。用于陈述或设问。《史记·儒林列传》:“为治者不在多言,顾力行何如耳。” 金 王若虚 《送彭子升之任冀州序》:“凡得一职,必先审问其同僚者何如人。”《老残游记》第十回:“单弹没有什么意味。我看时候何如,再请一个客来,就行了。” 鲁迅 《书信集补遗·致江绍原》:“闻 广东 中大英语系主任为 刘奇峰 ,不知何如人也。”
(4).何似,比……怎么样。 晋 葛洪 《抱朴子·逸民》:“子谓 吕尚 何如 周公 乎?” 唐 王昌龄 《采莲》诗:“摘取芙蓉花,莫摘芙蓉叶。将归问夫婿,颜色何如妾?”《新唐书·李石传》:“ 石 曰:‘陛下罪己当然,然责治太早……今自视何如即位时?’”
(5).用反问的语气表示胜过或不如。《北史·卢昶传》:“卿若杀身成名,貽之竹素,何如甘彼芻菽,以辱君父?” 宋 苏轼 《谏买浙灯状》:“如知其无用,何以更索?恶其厚费,何如勿买?”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十二:“吾贵为尚书,何如 秀水 朱十 ,以七品官归田,饭疏饮水,多读万卷书也?” 刘大白 《旧梦》诗:“与其向梦里寻诗做,何如向诗中寻梦做呢?”
(6).犹何故。《史记·魏公子列传》:“今吾拥十万之众,屯於境上,国之重任,今单车来代之,何如哉?” 元 无名氏 《桃花女》楔子:“待孩儿去问他,要这个银子何如?” 元 刘祁 《归潜志》卷八:“久闻先生作诗,不喜 苏 黄 ,何如?” ——《漢語大詞典》
动静(動静)dòng jìng
(1).运动与静止;行动与止息。《易·艮》:“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时,其道光明。” 晋 葛洪 《抱朴子·行品》:“动静无宜,出处莫可。” 宋 陆游 《雷》诗:“吾闻阴阳有常数,非时动静皆为灾。” 明 黄绾 《明道篇》卷六:“动静者,天地之气质也。”
(2).偏指行动;动作;举止。 唐 苏鹗 《杜阳杂编》卷中:“﹝ 韩志和 ﹞善彫木,作鸞鹤鵶鹊之状,饮啄动静,与真无累。” 元 无名氏 《货郎旦》第四折:“他那模样动静,好似俺孩儿 春郎 。” 柳青 《铜墙铁壁》第一章:“快动静啊,不要卖呆了!”
(3).动作或说话的声音。《敦煌变文集·汉将王陵变》:“二将第四队插身 楚 下,并无知觉,唯有 季布 奉 霸王 巡营,营内并无动静。” 元 无名氏 《硃砂担》第一折:“这堝儿里无动静,昏惨惨月半明,莫不要亏图咱性命?” 老舍 《四世同堂》十三:“她分明听见院中有动静,又听到一个女子的声音嘁嘁喳喳的。”
(4).情况;消息。《六韬·动静》:“先战五日,发我远候往视其动静,审候其来,设伏而待之。”《明史·王崇古传》:“敌情不可得,而军中动静敌輒知。” 吴组缃 《山洪》三四:“这人嫌疑重大,他在各处探听虚实和军队动静。”
(5).特指起居作息。《隋书·元亨传》:“ 亨 以篤疾,重请还京,上令使者致医药,问动静,相望於道。”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民俗》:“更有提茶瓶之人,每日邻里,互相支茶,相问动静。”《古今小说·史弘肇龙虎君臣会》:“ 史弘肇 认得是他结拜的哥哥,扑翻身便拜。拜毕,相问动静了。”
(6).指动物与植物。《史记·五帝本纪》:“动静之物,小大之神。” 张守节 正义:“动物谓鸟兽之类,静物谓草木之类。” ——《漢語大詞典》
(2).偏指行动;动作;举止。 唐 苏鹗 《杜阳杂编》卷中:“﹝ 韩志和 ﹞善彫木,作鸞鹤鵶鹊之状,饮啄动静,与真无累。” 元 无名氏 《货郎旦》第四折:“他那模样动静,好似俺孩儿 春郎 。” 柳青 《铜墙铁壁》第一章:“快动静啊,不要卖呆了!”
(3).动作或说话的声音。《敦煌变文集·汉将王陵变》:“二将第四队插身 楚 下,并无知觉,唯有 季布 奉 霸王 巡营,营内并无动静。” 元 无名氏 《硃砂担》第一折:“这堝儿里无动静,昏惨惨月半明,莫不要亏图咱性命?” 老舍 《四世同堂》十三:“她分明听见院中有动静,又听到一个女子的声音嘁嘁喳喳的。”
(4).情况;消息。《六韬·动静》:“先战五日,发我远候往视其动静,审候其来,设伏而待之。”《明史·王崇古传》:“敌情不可得,而军中动静敌輒知。” 吴组缃 《山洪》三四:“这人嫌疑重大,他在各处探听虚实和军队动静。”
(5).特指起居作息。《隋书·元亨传》:“ 亨 以篤疾,重请还京,上令使者致医药,问动静,相望於道。”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民俗》:“更有提茶瓶之人,每日邻里,互相支茶,相问动静。”《古今小说·史弘肇龙虎君臣会》:“ 史弘肇 认得是他结拜的哥哥,扑翻身便拜。拜毕,相问动静了。”
(6).指动物与植物。《史记·五帝本纪》:“动静之物,小大之神。” 张守节 正义:“动物谓鸟兽之类,静物谓草木之类。” ——《漢語大詞典》
惟 wéi《國語辭典》
惟 [ wéi ]
动- 思考、思量。《说文解字·心部》:「惟,凡思也。」《史记·卷一三○·太史公自序》:「退而深惟曰:『夫诗书隐约者,欲遂其志之思也。』」《文选·杨恽·报孙会宗书》:「窃恨足下不深惟其终始,而猥随俗之毁誉也。」
- 是、为。《书经·益稷》:「万邦黎献,共惟帝臣。」
- 有。《礼记·缁衣》:「自周有终,相亦惟终。」《文选·张衡·东京赋》:「召伯相宅,卜惟洛食。」
- 仅、独、只有。《孟子·梁惠王上》:「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
- 但是、只是。如:「病已治好,惟身体仍然虚弱无力。」
- 希望、祈使。《孟子·梁惠王下》:「先王无流连之乐,荒亡之行,惟君所行也。」《新唐书·卷一一五·郝处俊传》:「处俊言可从,惟陛下不疑。」
- 发语词,无义。《书经·泰誓上》:「惟十有一年,武王伐殷。」《孟子·滕文公下》:「惟士无田,则亦不祭。」通「唯」、「维」。
- 用于句中,无义。《书经·皋陶谟》:「百僚师师,百工惟时。」
- 虽然、即使。《史记·卷九二·淮阴侯传》:「惟信亦为大王不如也。然臣尝事之,请言项王之为人也。」
- 与、和。《书经·多方》:「告尔四国多方,惟尔殷侯尹民。」
- 则。《书经·吕刑》:「德威惟畏,德明惟明。」
- 以、因为。《书经·盘庚中》:「亦惟汝故,以丕从厥志。」
以 yǐ《國語辭典》
以 [ yǐ ]
动- 用。如:「以礼待之」、「以身作则」。《左传·襄公十年》:「我辞礼矣,彼则以之。」汉·王充《论衡·程材》:「洗洿泥者以水,燔腥者用火。」
- 仰赖、凭借。《韩非子·五蠹》:「富国以农,距敌恃卒。」汉·王充《论衡·卜筮》:「欲知天,以人事。」
- 认为。如:「以为」。《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告臧孙,臧孙以难;告郈孙,郈孙以可劝。」唐·柳宗元〈为裴中丞上裴相贺破东平状〉:「窃以自古中兴之主,必有命代之臣。」
- 可、能够。《诗经·齐风·猗嗟》:「四矢反兮,以御乱兮。」《孟子·滕文公下》:「大则以王,小则以霸。」
- 令、使。《战国策·秦策一》:「向欲以齐事王,使攻宋也。」
- 因为、由于。《论语·卫灵公》:「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韩非子·喻老》:「千丈之隄,以蚁蝼之穴溃。」
- 按、依。《孟子·梁惠王上》:「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商君书·更法》:「礼法以时而定,制令各顺其宜。」
- 在、于。《左传·桓公二年》:「其弟以千亩之战生,命之曰成师。」唐·柳宗元〈断刑论〉:「赏以春夏而刑以秋冬。」
- 加在前、后、左、右、上、下、往、来、东、西、南、北等字之前,表时空和方位的界限。如:「自古以来」、「长安东路以西」、「价格在一千元以上」。
- 连及。《易经·小畜·九五》:「有孚挛如,富以其邻。」《论语·尧曰》:「朕躬有罪,无以万方。」
- 而、且。《诗经·邶风·燕燕》:「瞻望弗及,伫立以泣。」《礼记·乐记》:「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
- 因此。《汉书·卷二九·沟洫志》:「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彊。」《文选·诸葛亮·出师表》:「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 目的在于。如:「以免」、「以致于」。《书经·泰誓下》:「郊社不修,宗庙不享。作奇技淫巧以悦妇人。」
- 与、和。《仪礼·乡射礼》:「各以其耦进,反于射位。」
- 置动词后,无义。如:「得以」、「能以」。《论语·泰伯》:「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
- 太、甚。《孟子·滕文公下》:「三月无君则吊,不以急乎?」《史记·卷六六·伍子胥传》:「子之报仇,其以甚乎?」
- 既、已经。《三国志·卷二三·魏书·杜袭传》:「吾计以定,卿勿复言。」通「已」。
- 愈益、更加。《吕氏春秋·恃君览·观表》:「魏日以削,秦日益大。」《史记·卷五·秦本纪》:「及其后世,日以骄淫。」
- 缘故、理由。《诗经·邶风·旄丘》:「何其久也,必有以也。」《列子·周穆王》:「宋人执而问其以,华子曰:『曩吾忘也。』」
- 以色列的简称。如:「以阿战争」。
- 姓。如汉代有以彤。
诚 ( 誠 ) chéng
诚 [ chéng ]
- 真心:~恳。~朴。~实。~挚。忠~。心悦~服。
- 实在,的确:~然。~有此事。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