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公仗节守冯翊,毅然可杀不可辱。
往年敌来如破竹,九州泛若浮海粟。
郑公仗节守冯翊,毅然可杀不可辱。
飘流南浮适兹里,平生行事耳目熟。
几回下马过其坟,溪水洄洄抱山足。
季孙甚才耻为吏,哦诗欲效云台谷。
四篇赠我劳我行,入手为之三过读。
君家泾县亦工此,知者尚稀凡眼肉。
会看入洛似机云,不应如我但碌碌。
郑公仗节守冯翊,毅然可杀不可辱。
飘流南浮适兹里,平生行事耳目熟。
几回下马过其坟,溪水洄洄抱山足。
季孙甚才耻为吏,哦诗欲效云台谷。
四篇赠我劳我行,入手为之三过读。
君家泾县亦工此,知者尚稀凡眼肉。
会看入洛似机云,不应如我但碌碌。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郑 ( 鄭 ) zhèng
郑 [ zhèng ]
- 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南省新郑县一带:~人买履(讽喻那些只相信教条,不顾客观实际的人)。
- 姓。
公 gōng《國語辭典》
公 [ gōng ]
动- 平分。《说文解字·八部》:「公,平分也。」
- 使多数人得知或分享。如:「公诸世人」、「公诸同好」。
- 一种古代的爵位,位居五等之首。《礼记·王制》:「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
- 称谓:➊ 对祖父的称呼。如:「外公」。➋ 对年长或有地位者的尊称。如:「主公」、「老公公」。➌ 妇人称丈夫的父亲为「公」。如:「公公」、「公婆」。
- 对同辈的敬称。《史记·卷七六·平原君传》:「公等录录,所谓因人成事者也。」
- 平正无私。如:「因公忘私」。《书经·周官》:「以公灭私,民其允怀。」《韩非子·五蠹》:「自环者谓之私,背私者谓之公。」
- 有关众人的事物。如:「办公」。
- 姓。如汉代有公俭。
- 属于大众的。如:「公费」、「公物」、「公筷」、「公海」。
- 雄性的。如:「公鸡」。
- 不掩饰、不隐藏的。如:「公然」。《隋书·卷七○·杨玄感传》:「朋党相扇,货贿公行。」
- 国家负责的。如:「公营」、「公告地价」。
仗节(仗節)zhàng jié
(1).手执符节。古代大臣出使或大将出师,皇帝授予符节,作为凭证及权力的象征。《汉书·叙传下》:“ 博望 仗节,收功 大夏 ;贰师秉鉞,身衅 胡 社。” 唐 裴铏 《赵合》:“但当时时相使余不得仗节出此城,空加一貂蝉耳。” 唐 康骈 《剧谈录·凤翔府举兵讨贼》:“相国仗节训兵,援旗誓众。”
(2).坚守节操。《后汉书·吴汉传》:“贼众虽多,非有仗节死谊者也。” 宋 曾巩 《与孙司封书》:“比见朝廷所宠赠南兵以来仗节死难之臣, 宗旦 乃独不与。”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献三·马文肃家书》:“慷慨仗节易,从容就义难。吾辈将为其难乎?抑为其易乎?” ——《漢語大詞典》
(2).坚守节操。《后汉书·吴汉传》:“贼众虽多,非有仗节死谊者也。” 宋 曾巩 《与孙司封书》:“比见朝廷所宠赠南兵以来仗节死难之臣, 宗旦 乃独不与。”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献三·马文肃家书》:“慷慨仗节易,从容就义难。吾辈将为其难乎?抑为其易乎?” ——《漢語大詞典》
守 shǒu《國語辭典》
守 [ shǒu ]
名- 官职、职责。《汉书·卷三○·艺文志》:「墨家者流,盖出于清庙之守。」元·关汉卿《谢天香·第四折》:「官守所拘,功名在念,岂饮酒。」
- 职官名。古代一郡的行政长官。如:「郡守」、「太守」。
- 节操、品性。如:「操守」。《礼记·儒行》:「劫之以众,沮之以兵,见死不更其守。」
- 姓。如宋代有守恭。
- 防卫、保护。如:「防守」、「驻守」、「坚守」。
- 保持、坚持。如:「守信」、「守节」、「墨守成规」、「守身如玉」。
- 遵行。如:「恪守」、「守法」、「遵守」、「守规律」。
- 等待。如:「守候」、「独守」、「守岁」、「空守一夜」。
- 依赖、依傍。《水浒传·第一八回》:「自和他父亲宋太公在村中务农,守些田园过活。」
守 [ shòu ]
- 通「狩」。
冯翊(馮翊)féng yì
(1).浑沌。 元 王冕 《题申屠子迪篆刻卷》诗:“我昔闻诸太古初,冯翊窅窅安可摹。”参见“ 冯冯翼翼 ”。
(2).郡名。 唐 贾岛 《送殷侍御起同州》诗:“ 冯翊 蒲西 郡,沙冈拥地形。” 元 王逢 《后无题》诗之二:“ 吐蕃 回紇 使何如? 冯翊 扶风 守太疏。” ——《漢語大詞典》
(2).郡名。 唐 贾岛 《送殷侍御起同州》诗:“ 冯翊 蒲西 郡,沙冈拥地形。” 元 王逢 《后无题》诗之二:“ 吐蕃 回紇 使何如? 冯翊 扶风 守太疏。” ——《漢語大詞典》
毅然 yì rán
刚强坚韧而果断的样子。《三国志·吴志·甘宁传》:“ 寧 厉声问鼓吹何以不作,壮气毅然。”《新唐书·李光弼传》:“赏信罚明,士卒争奋,毅然有古良将风。” 清 曾国藩 《圣哲画像记》:“吾读其(指 顾炎武 )书,言及礼俗教化,则毅然有守先待后、舍我其谁之志。” 陈其通 《万水千山》第七幕:“ 韩勇 紧紧地握了握 李有国 的手,含着热泪,带着通讯员 小于 毅然离去。” ——《漢語大詞典》
可杀(可殺)kě shā
见“ 可煞 ”。 ——《漢語大詞典》
不可 bù kě
(1).不可以;不可能。《公羊传·文公九年》:“缘民臣之心,不可一日无君;缘终始之义,一年不二君。” 三国 魏 嵇康 《释私论》:“或谗言似信,不可谓有诚;激盗似忠,不可谓无私。” 前蜀 韦庄 《章台夜思》诗:“乡书不可寄,秋雁又南迴。” 沈从文 《从文自传·我的家庭》:“爸爸十岁的时候,家中就为他请了个武术教师同老塾师,学习作将军所不可少的技术与学识。”
(2).不答应;不准许。《穀梁传·昭公三十一年》:“ 晋侯 使 荀櫟 唁公於 乾侯 。唁公不得入於 鲁 也,曰:‘既为君言之矣,不可者 意如 也。’” 范宁 注:“言己已告 鲁 求纳君,唯 意如 不肯。”《史记·刺客列传》:“诚得劫 秦王 ,使悉反诸侯侵地,若 曹沫 之与 齐桓公 ,则大善矣;则不可,因而刺杀之。”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四:“﹝大驾﹞幸 明州 时, 吕相 欲并从官听自便, 高宗 不可,乃止。”
(3).不轻易赞同或遵奉。 宋 无名氏 《儒林公议》卷下:“臣窃谓 仲淹 秉朴忠之心,怀直谅之节……观其临事不可,言必忤上,竭忠奉国,夫岂私其身哉?”
(4).谓不符合,不称。 元 尚仲贤 《柳毅传书·楔子》:“早是我受不过狠毒的儿夫气,更那堪不可公婆意!”
(5).犹不堪。 宋 苏轼 《九日黄楼作》诗:“去年重阳不可説,南城夜半千謳发。水穿城下作雷鸣,泥满城头飞雨滑。”
(6).指缺点、过错。 宋 王安石 《别少述》诗:“子今此去来何时,后有不可谁予规?”
(7).与“非”连用,“非……不可”,表示必须或一定。 郭小川 《昆仑行》诗三:“我却有个不解的难题,非问问他们不可。” ——《漢語大詞典》
(2).不答应;不准许。《穀梁传·昭公三十一年》:“ 晋侯 使 荀櫟 唁公於 乾侯 。唁公不得入於 鲁 也,曰:‘既为君言之矣,不可者 意如 也。’” 范宁 注:“言己已告 鲁 求纳君,唯 意如 不肯。”《史记·刺客列传》:“诚得劫 秦王 ,使悉反诸侯侵地,若 曹沫 之与 齐桓公 ,则大善矣;则不可,因而刺杀之。”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四:“﹝大驾﹞幸 明州 时, 吕相 欲并从官听自便, 高宗 不可,乃止。”
(3).不轻易赞同或遵奉。 宋 无名氏 《儒林公议》卷下:“臣窃谓 仲淹 秉朴忠之心,怀直谅之节……观其临事不可,言必忤上,竭忠奉国,夫岂私其身哉?”
(4).谓不符合,不称。 元 尚仲贤 《柳毅传书·楔子》:“早是我受不过狠毒的儿夫气,更那堪不可公婆意!”
(5).犹不堪。 宋 苏轼 《九日黄楼作》诗:“去年重阳不可説,南城夜半千謳发。水穿城下作雷鸣,泥满城头飞雨滑。”
(6).指缺点、过错。 宋 王安石 《别少述》诗:“子今此去来何时,后有不可谁予规?”
(7).与“非”连用,“非……不可”,表示必须或一定。 郭小川 《昆仑行》诗三:“我却有个不解的难题,非问问他们不可。” ——《漢語大詞典》
辱 rǔ《國語辭典》
辱 [ rù ]
名- 羞恥。如:「恥辱」。《說文解字·辰部》:「辱,恥也。」《左傳·襄公十八年》:「子殿國師,齊之辱也。」宋·范仲淹〈岳陽樓記〉:「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皆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 謙辭,有承蒙之意。如:「辱臨」、「辱蒙惠顧」。《左傳·僖公四年》:「君惠徼福於敝邑之社稷,辱收寡君,寡君之願也。」
- 辜負、玷汙。如:「辱沒」、「辱命」。《史記·卷八八·蒙恬傳》:「然自知必死而守義者,不敢辱先人之教。」
- 羞辱。如:「喪權辱國」。《左傳·昭公五年》:「若吾以韓起為閽,以羊舌肸為司宮,足以辱晉。」
辱 [ rǔ ]
- (一)之又音。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