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诗杂精粗,有味胜大嚼。

赵蕃宋代〕《中秋无月呈审知

前年中秋月,痁鬼方见虐。
彻曙不得眠,搘炉亲煮药。
子时过桥来,劳我非赴约。
评诗杂精粗,有味胜大嚼。
去年中秋月,应候痁复作。
少休塘下寺,欲进悲足弱。
乔松接修竹,听雨仍落落。
徘徊亦忘寐,孤咏同纬络。
漂流到今年,高兴属快阁。
何期悼亡归,舟并南山泊。
前年呻吟地,追随恍如昨。
天公似怜我,为遣云垂幕。
那知千家墀,惨澹对杯酌。
不然适与值,用趣则相各。
人世夫何常,明年定忧乐。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精粗有味胜大

评 ( 評 ) píng
评 [ píng ]
  1. 议论,评论:~议。~语。~改。~点。~估。~审。~述。短~。
  2. 判出高下:~比。~定。~理。~判。
诗 ( 詩 ) shī
诗 [ shī ]
  1. 文学体裁的一种,通过有节奏和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抒发情感:~歌。~话(❶评论诗人、诗歌、诗派以及记录诗人议论、行事的著作;❷古代说唱艺术的一种)。~集。~剧。~篇。~人。~章。~史。吟~。
  2. 中国古书名,《诗经》的简称。
杂 ( 雜 ) zá
杂 [ zá ]
  1. 多种多样的,不单纯的:~乱。~沓。~感。~志。~货。~居。~务。~品。错综复~。私心~念。
  2. 混合:夹~。混~。~交。
精粗 jīng cū
亦作“ 精麄 ”。亦作“ 精麤 ”。
(1).细微和粗大。《礼记·乐记》:“礼乐偩天地之情,达神明之德,降兴上下之神,而凝是精粗之体,领父子君臣之节。” 郑玄 注:“精粗,谓万物大小也。”《庄子·秋水》:“夫精粗者,期於有形者也……可以言论者,物之粗也,可以意致者,物之精也。言之所不能论,意之所不能察致者,不期精粗焉。”《史记·天官书》:“终始古今,深观时变,察其精粗,则天官备矣。”
(2).精密和粗疏。《礼记·王制》:“布帛精麤不中数,幅广狭不中量,不粥於市。” 唐 韩愈 《示儿》诗:“来过亦无事,考评道精麤。”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上:“道无精粗,人之所见有精粗。”
(3).精良和粗劣。《管子·地图》:“人之众寡,士之精麤,器之功苦尽知之,此乃知形者也。” 晋 葛洪 《抱朴子·吴失》:“不辨人物之精粗,而委以品藻之政。” 宋 俞文豹 《吹剑录》:“木石精麄,随宜而已。”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六》:“选择精粗,揣量肥瘠,若屠肆之鬻羊豕。”  ——《漢語大詞典》
有味 yǒu wèi
(1).有意味;有情趣。《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论》:“ 张季 之言长者,守法不阿意; 冯公 之论将率,有味哉!” 唐 杜牧 《将赴吴兴登乐游原》诗:“清时有味是无能,闲爱孤云静爱僧。” 宋 曾巩 《洪渥传》:“﹝ 渥 ﹞为人和平,与人游,初不甚欢,久而有味。” 巴金 《家》十一:“后来母亲养蚕,我们给她帮忙……那种日子过得真有味。”
(2).有兴头;有兴致。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夫差内传》:“夫黄雀但知伺螳蜋之有味,不知臣挟弹危掷蹭蹬飞丸而集其背。”《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七:“美人谦谢,两个谈话有味,不觉夜已二鼓。”
(3).有利益,得益。《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二:“这两个一鼓一板,只要公子出脱得些,大家有味。”
(4).指食品滋味好。如:他做的菜真有味,越吃越爱吃。  ——《漢語大詞典》
胜大(胜大)
管子家小害以小胜大注祭祀之费家虽有小损因此小损以胜大灾  ——《骈字类编》
嚼 jiáo/jué/jiào《國語辭典》

嚼 [ jué ]

  1. 用牙齒咬碎食物。如:「咀嚼」、「細嚼慢嚥」。《淮南子·說林》:「嚼而無味者,弗能內於喉。」
  2. 剝蝕、侵蝕。宋·真山民〈朱溪澗〉詩:「雪融山背嵐生翠,水嚼沙洲樹出根。」
  3. 玩味。宋·王令〈寄滿執中子權〉詩:「吾愛子權詩,苦嚼味不盡。」

嚼 [ jiào ]

  1. 牛、駱駝等動物的反芻。如:「反嚼」、「回嚼」。

嚼 [ jiáo ]

  1. (一)​
  2. 之語音。
  3. 絮絮不休的說話,有厭惡的意思。如:「整晚盡聽他一個人窮嚼,真無聊!」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