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手不把犁与锄,请君卷却春社图。
彭兆荪〔清代〕《题钱舜举春社图和子白作》
黄鸦谷谷鸠雨晴,十家五家挈队行。神钱花鼓各沾醉,纸上一片酣嬉声。
斜阳万条翠陇明,前后人影交欹倾。桃花如云拦路迎,千红笑与酡颜争。
社公酒足神应享,禾黍今春定丰穰。归来稳卧三重茅,不怕催租打门响。
玉潭画人兼画神,一一想见羲皇民。如金王度不可仿,绘此熙皞尧天春。
不隔南阡与东亩,太和盎盎歌盈阜。须知天子万年觞,只视春农一杯酒。
鄙人家住东吴东,桑柘亦有蓬蒿宫。三升治聋看人醉,醒眼妒煞鸡皮翁。
姜棱瓜区都卖却,牛王庙前乡梦恶。无田无酒我不惜,惜此身当太平日。
不然摹取先生笔,身入图添我一。有手不把犁与锄,请君卷却春社图。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有 yǒu/yòu《國語辭典》
有 [ yǒu ]
動- 表事實、狀況的正面存在,與「無」相對。如:「有困難」、「有利有弊」、「有學問」、「有錢」、「擁有」、「面有飢色」。
- 豐足、富裕。如:「他是個非常富有的人。」《詩經·大雅·公劉》:「止基迺理,爰眾爰有。」
- 多,表示時間久或年齡大。如:「本店開設有年。」、「母親已有了年紀。」
- 故意。如:「有心犯錯應嚴懲,無心疏忽可原諒。」
- 置於名詞前,作音節的襯字。如:「有夏」、「有清」。《韓非子·五蠹》:「當舜之時,有苗不服,禹將伐之。」
- 某,表示不確定。如:「有一天晚上」、「有人說你做人很講義氣。」
- 姓。如漢代有有祿。
有 [ yòu ]
副- 表示重複、反複、連續。唐·裴守真〈請重耕織表〉:「奸偽由此而生,黎庶緣斯而苦,此有國之大患也。」通「又」。
- 用於整數與餘數之間,表示數目的附加。如:「七十有七人」。《論語·為政》:「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
手 shǒu《國語辭典》
手 [ shǒu ]
名- 人体的上肢。如:「右手」、「手脑并用」。
- 从事某种事情或擅长某种技艺的人。如:「水手」、「选手」、「国手」、「高手」。
- 做事的人。如:「助手」、「帮手」、「人手不足」。
- 技能、本领。如:「在运动方面,他真有一手。」
- 作法。如:「眼高手低」、「心狠手辣」。
- 二一四部首之一。
- 亲手写的。如:「手谕」、「手书」、「手抄」。
- 与手有关的。如:「手杖」、「手榴弹」。
- 小巧的、便于携带的。如:「手册」。
不 bù/fǒu《國語辭典》
不 [ bù ]
副- 否定詞。有不是、未、非等義。如:「不能」、「不法」、「不久」、「不容易」、「不好吃」、「拿不動」。
- 與「就」連用,表示有所選擇的意思。如:「晚上回到家的消遣,不是看書,就是聽音樂。」
- 用於句末,表示疑問的語氣。如:「醫生,請問他的身體狀況好不?」
- 用來加強語氣,往往與「好」字連用。如:「這齣戲好不精彩!」、「誤會澄清了,心情好不輕鬆!」
- 置於句中,用來調整音節,沒有特殊含義。《詩經·小雅·車攻》:「徒御不驚,大庖不盈。」漢·毛亨·傳:「不驚,驚也;不盈,盈也。」《楚辭·宋玉·招魂》:「被文服 纖,麗而不奇些。」漢·王逸·注:「不奇,奇也。」
- (「不」字在去聲字之前,變讀為陽平。)
不 [ fōu ]
名- 姓。如晉朝有不準。
不 [ fǒu ]
助- 表示否定。《史記·卷一○一·袁盎鼂錯傳》:「上問曰:『道軍所來,聞鼂錯死,吳楚罷不?』」同「否 」。
- 表示疑問、未定。晉·陶淵明〈遊斜川〉詩:「未知從今去,當復如此不?」唐·李白〈秋浦歌〉一七首之一:「寄言向江水,汝意憶儂不?」同「否 」。
不 [ fū ]
名- 花萼上的蒂。《詩經·小雅·常棣》:「常棣之華,鄂不韡韡。」
把 bǎ/bà《國語辭典》
把 [ bǎ ]
动- 握住、拿著。如:「把手言欢」、「把住栏干」。《说文解字·手部》:「把,握也。」唐·孟浩然〈过故人庄〉诗:「开筵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 看守。如:「把守」、「把关」。唐·贯休〈古塞下曲〉七首之一:「下营依遁甲,分帅把河隍。」《水浒传·第六一回》:「守门的左右约有四五十军士,簇捧著一个把门的官人在那里坐定。」
- 给与。《儒林外史·第四七回》:「虞家小厮又悄悄的从后门叫了一个卖草的,把他四个钱。」
- 抱著小孩大小便。如:「把屎」、「把尿」。
- 量词:➊ 计算有柄、有把手器物的单位。如:「一把刀」、「两把伞」。➋ 计算成束的长条状物品的单位。如:「一把葱」、「两把筷子」、「三把火把」。➌ 计算手所能盈握数量的单位。如:「一把盐」、「两把花生米」。➍ 计算手部动作的单位。如:「推他一把」、「拉你一把」。➎ 计算火的单位。如:「放一把火」、「一把怒火」、「一把无名火」。
- 表示约数。如:「丈把长」、「个把钟头」。《儒林外史·第二回》:「李老爹这几年在新任老爷手里著实跑起来了,怕不一年要寻千把银子。」
- 将:➊ 表示处理、处置的意思。如:「把门关上」、「把脸洗净」。➋ 表示致使、导致的意思。如:「把他惹恼了」、「把你气哭了」、「把我急疯了」。
- 被。元·萧德祥《杀狗劝夫·第二折》:「这明明是天赐我两个横财,不取了他的,倒把别人取了去。」
把 [ bǎi ]
介- (一)1.之又音。
把 [ bà ]
名- 柄,器具上便于手拿的部分。如:「枪把」、「刀把」。唐·陆德明《经典释文·卷一一·礼记音义之一》:「把中,音霸,手执处也。」也称为「把儿」、「把子」。
- 花、叶或果实等的梗子。如:「花把儿」、「叶把儿」。
犁 lí《國語辭典》
犁 [ lí ]
名- 耕翻土地所用的農具。《廣韻·平聲·齊韻》:「犁,墾田器。」
- 姓。如春秋時齊國有犁彌。
- 耕土、翻土。《文選·古詩十九首·去者日以疏》:「古墓犁為田,松柏摧為薪。」宋·蘇舜欽〈城南感懷呈永叔〉詩:「去年水後旱,田畝不及犁。」
- 摧毀。《漢書·卷九四·匈奴傳下》:「固已犁其庭,掃其閭。」《明史·卷一三五·葉兌傳》:「然後進攻平江,犁其心腹。」
- 黑色的。《戰國策·秦策一》:「形容枯槁,面目犁黑。」唐·李白〈魯郡堯祠送竇明府薄華還西京〉詩:「朝策犁眉騧,舉鞭力不堪。」
与 ( 與 ) yǔ/yù/yú
与 [ yǔ ]
- 给:赠~。~人方便。
- 交往,友好:相~。~国(相互交好的国家)。
- 赞助,赞许:~人为善。
- 〈书〉等待:时不我~。
- 〈连〉和:我~你。山~水。
- 〈介〉跟;向:~虎谋皮。生死~共。
- 参加:参~。~会。
- 同“欤”。
锄 ( 鋤 ) chú
锄 [ chú ]
- 弄松土地及除草的工具:~头。铁~。
- 耪,弄松土地及除草:~草。~耘。~地。
- 铲除:~奸。
请 ( 請 ) qǐng
请 [ qǐng ]
- 求:~求。~示。~假(jiǎ )。~命。~战。~教(jiào )。~愿。~君入瓮。~缨(喻请战杀敌)。
- 敬辞,用于希望对方做某事:~进。~坐。~安。~便。
- 延聘、邀、约人来:~客。~柬。邀~。
- 谒见、会见:“造~诸公,不避寒暑”。
君 jūn《國語辭典》
君 [ jūn ]
名- 封建时代一国之主。如:「君王」、「国君」。《左传·成公二年》:「人不难以死免其君。」
- 主宰者。《老子·第七○章》:「言有宗,事有君。」三国魏·王弼·注:「君,万物之主也。」
- 封号。如战国时代齐国的孟尝君,魏国的信陵君,赵国的平原君,楚国的春申君。
- 称谓:➊ 用以尊称父祖辈。如:「家君」、「严君」。汉·孔安国〈书经序〉:「先君孔子生于周末。」➋ 妻妾称自己的丈夫为「君」。如:「夫君」、「郎君」。《礼记·内则》:「君已食,彻焉。」汉·郑玄·注:「凡妾称夫曰君。」➌ 对人的尊称。如:「诸君」、「胡君」。《史记·卷九六·张丞相传》:「君勿言,吾私之。」➍ 对他人母亲或妻子的尊称。如:「太君」、「细君」。
- 姓。如明代有君助。
- 统治。《韩非子·五蠹》:「鲁哀公,下主也,南面君国,境内之民,莫敢不臣。」
卷 juàn/juǎn《國語辭典》
卷 [ juàn ]
名- 古時書籍寫在絹帛或紙上,捲起來收藏,因此通稱書籍為「卷」。如:「手不釋卷」、「開卷有益」。
- 指書有分卷的每一單獨部分。如:「卷一」、「卷二」、「第一卷」、「第二卷」。
- 可以捲起來的書、畫。如:「經卷」、「手卷」、「畫卷」、「山水長卷」。
- 公私機構的公事文件。如:「卷宗」、「案卷」、「文卷」、「調卷」。
- 考試測驗的題紙。如:「試卷」、「考卷」。
- 量詞。計算字畫書籍的單位。如:「藏書三萬卷。」唐·杜甫〈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卷 [ quán ]
形- 彎曲的。如:「卷枝」、「卷雲」、「卷曲」。
- 好。《詩經·陳風·澤陂》:「有美一人,碩大且卷。」漢·毛亨·傳:「卷,好貌。」
卷 [ juǎn ]
動- 把質地軟的物品裹曲。如:「卷起袖子幹活。」、「把這畫卷起來。」通「捲」。
- 收藏。如:「卷藏」。唐·柳宗元〈梓人傳〉:「則卷其術,默其智,悠爾而去。」通「捲」。
- 形狀卷曲的東西。如:「花卷」、「麻花卷」、「銀絲卷」。通「捲」。
- 可產生卷曲效果的器物。如:「髮卷」。
- 量詞。計算成卷物品的單位。如:「兩卷底片」、「三卷衛生紙」。
却 ( 卻 ) què
却 [ què ]
- 退:~步(因畏惧或厌恶而后退,如“望而~~”)。退~。
- 退还,不受:盛情难~。
- 表示转折:我来了,他~走了。
- 去掉:失~。了(liǎo)~。
春社 chūn shè
古时于春耕前( 周 用甲日,后多于立春后第五个戊日)祭祀土神,以祈丰收,谓之春社。《礼记·明堂位》:“是故,夏礿、秋甞、冬烝、春社、秋省,而遂大蜡,天子之祭也。” 郑玄 注:“春田祭社。” 唐 王驾 《社日》诗:“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宋 史达祖 《双双燕·咏燕》词:“过春社了,度帘幕中间,去年尘冷。” 张素 《得利寺》诗:“柘柳阴浓春社罢,牛羊日夕牧童来。” ——《漢語大詞典》
图 ( 圖 ) tú
图 [ tú ]
- 用绘画表现出来的形象:~画。~案。~谱。~鉴。
- 指地图:《亚洲略~》。~穷匕见。
- 画:画影~形。
- 计谋,计划:宏~(亦作“弘图”、“鸿图”)。良~。
- 谋取,希望得到:~谋。~利。企~。妄~。励精~治。唯利是~。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