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欲乘风发长啸,扁舟直过湘妃庙。

李昱明代〕《王子约双钩竹歌

王君金华人,画竹誇当代。此竹乃是钩勒之所为,坐上千人万人爱。

令祖蓝田王右丞,盛唐诗格称其能。将诗变竹寄馀趣,传与衣冠不乏千载之云礽。

王君为人清拔俗,兴来踏遍筼筜谷。笼籦桃枝纷入眼,𥲊𥴡笆篻常经目。

往来曾见吴门道士张溪云,归晚轩中事幽独。有时不作山水图,戏拈银毫书此竹。

王君笔法乃过之,翠筱双钩出林麓。耳根但觉风泠泠,比似张生但神速。

王君写竹能写形,真成标格非冥冥。翛然独立太素始,脱略粉墨辞丹青。

或如金错刀,或如铁钩锁。或如折戟沉吴沙,或如碎璧逃秦火。

或如银幡宝胜之飘飖,或若金节羽衣之婀娜。或如沧江风曳之水衣,或如黄河半解不解之冰澌。

或如白凤尾,或如苍龙漦。钱刀剪碎波心月,丹汞炼就炉中雪。

初疑荆轲图穷见匕首,又惊毛遂颖脱呈锥末。天机逞其妙,形状何骈阗。

后生学子竞观看,但悟书法如针悬。唐时亦有萧协律,所至清风起萧瑟。

眼昏手颤艺转工,一十五叶称绝笔。宋时亦有文湖州,画竹人推第一流。

能令万箨起崖谷,出墙之梢为最优。东坡作竹短而积,别试瑰奇在林僻。

玉堂多暇图一枝,复有小坡能画石。前元作者李仲宾,琅玕卓立无纤尘。

蓟丘家世不易得,父子相传俱绝伦。吴兴学士赵公子,飞白之石谁能比。

水晶宫中春日长,移得蓝枝落窗几。后来又有柯丹丘,大叶长梢动冕旒。

天颜有喜频赐予,晚节衰飒江湖秋。诸公画竹工画影,隔帘彷佛潇湘景。

风景虚无终渺茫,野迥漠漠烟光暝。钩勒写形才逼真,宛如高阁图麒麟。

褒公鄂公毛发动,俨然生面开功臣。我欲题诗寄淇澳,瞻彼涟漪散晴绿。

底为猗猗兴不忘,有斐君子劳心曲。我欲鼓枻游潇湘,碧云万顷浮天光。

美人娟娟隔秋水,欲来不来空断肠。我欲从猎誇云梦,万骑纷纭翠蕤送。

胸中八九吞不辞,文章要比相如重。我欲富如千户侯,家居渭川之上游。

玉版邻人许同吃,始知熊掌非珍羞。我欲乘风发长啸,扁舟直过湘妃庙。

中流鼓瑟声铿锵,和取湖南竹枝调。何如曩昔行李游京都,故人为我共作翠竹红梅图。

原父写梅君画竹,价重已压青珊瑚。挂在成均之左庑,交游轩冕观如堵。

须叟尽作王子猷,六月清风生肺腑。天上归来十二年,柴扉草阁荒山田。

浮花浪蕊纷过眼,此君风节还依然。王君王君听我语,我歌长歌君起舞。

郫筒酤酒满眼酤,与君歌尽幽篁谱。或栽长竿横斗高,下拂东海之波涛。

巨丝一钩连六鳌,任公见之颜色劳。或招葳蕤凤凰宿,阴阳各应雌雄六。

伶伦制律工有馀,一声吹裂昆崙玉。或作仙人手中杖,此日携来葛陂上。

见水犹能化作龙,铮然飞入桃花浪。或充奉使手中节,节旄落尽竿难折。

卧起操持十九年,谁谓虚心却如铁。乡来陈者皆此君,与人一生成异勋。

杀青汗简更殊绝,蝌蚪篆籀皆人文。此君由来材不器,用舍行藏随所至。

愿得岁寒同此心,故托霜毫写君意。花溪水接双溪长,与君百里遥相望。

不如坐君西郊之草堂,胸中一吐千亩强。歙坑旧砚椭而苍,鹅溪素练雪色光。

风情老嫩任君写,无使古人专擅场,吁嗟无使古人专擅场。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乘风长啸扁舟湘妃庙

我 wǒ《國語辭典》

我 [ ​wǒ ]

語音
  1. 自稱。《易經·中孚卦·九二》:「我有好爵,吾與爾靡之。」《詩經·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2. 自稱己方。《左傳·莊公十年》:「春,齊師伐我。」《漢書·卷五四·李廣傳》:「我軍雖煩擾,虜亦不得犯我。」
  1. 表示親切之意的語詞。《論語·述而》:「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竊比於我老彭。」漢·曹操〈步出夏門行〉:「經過至我碣石,心惆悵我東海。」
  1. 私心、私意。如:「大公無我」。《論語·子罕》:「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2. 姓。如戰國時有我子。

我 [ ​ě ]

讀音
  1. (一)​之讀音。
欲 yù《國語辭典》

欲 [ yù ]

  1. 愿望,想得到满足的意念。如:「食欲」、「欲望」。《易经·损卦·象曰》:「山下有泽损,君子以惩忿窒欲。」
  2. 情欲。《礼记·乐记》:「君子乐得其道;小人乐得其欲。」汉·郑玄·注:「欲,谓淫邪也。」同「欲 」。
  1. 期望、希求。《孟子·告子上》:「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唐·韩愈〈师说〉:「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1. 想要。如:「欲哭无泪」、「畅所欲言」。《论语·卫灵公》:「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2. 将要。如:「摇摇欲坠」。唐·许浑〈咸阳城东楼〉诗:「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乘风(乘風)chéng fēng
(1).驾着风;凭借风力。《列子·黄帝》:“ 列子 师 老商氏 ,友 伯高子 ,进二子之道,乘风而归。” 宋 苏轼 《潮州修韩文公庙记》:“天孙为织云锦裳,飘然乘风来帝旁。” 陈毅 《六国之行》诗:“万里西行急,乘风御太空。”
(2).犹趁势。《后汉书·宗室四王三侯传赞》:“ 齐武 沉雄,义戈乘风。”《晋书·桓彝传》:“一举乘风,扫清氛秽。”
(3).海鸟名。古时悬钟的架子多作此鸟形,故亦借指悬钟的架子。《急就篇》卷二:“乘风县鐘华洞乐。” 颜师古 注:“乘风一名爰居,一名杂县,盖海鸟也。言为乘风之状,作簨簴以悬鐘。”《文选·潘岳〈西征赋〉》:“洪鐘顿於毁庙,乘风废而弗县。” 吕延济 注:“乘风,悬鐘格。”  ——《漢語大詞典》
发 ( 發 髮 ) fā/fà
发 [ fā ]
  1. 交付,送出:分~。~放。~行(批发)。
  2. 放,射:~射。百~百中。焕~。
  3. 表达,阐述:~表。~凡(陈述某一学科或一本书的要旨)。阐~。
  4. 散开,分散:~散。
  5. 开展,张大,扩大:~展。~扬。
  6. 打开,揭露:~现。~掘。
  7. 产生,出现:~生。~愤。奋~。
  8. 食物因发酵或水浸而膨涨:~面。
  9. 显现,显出:~病。~抖。~憷。
  10. 开始动作:~动。
  11. 引起,开启:启~。~人深省。
  12. 公布,宣布:~布。~号施令。
  13. 量词,用于枪弹、炮弹。
发 [ fà ]
◎ 人的前额、双耳和头颈部以上生长的毛:头~。鬓~。怒~冲冠。
    长啸(長嘯)cháng xiào
    (1).大声呼叫。 汉 司马相如 《上林赋》:“长啸哀鸣,翩幡互经。” 宋 岳飞 《满江红·写怀》词:“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许地山 《空山灵雨·生》:“它在竹林里长着的时候,许多好鸟歌唱给它听,许多猛兽长啸给它听。”
    (2).撮口发出悠长清越的声音。古人常以此述志。 三国 魏 曹植 《美女篇》:“顾盼遗光采,长啸气若兰。” 唐 牛僧孺 《玄怪录·张左》:“向闻长啸月下,韵甚清激,私心奉慕,愿接清论。” 宋 苏轼 《和林子中待制》:“早晚 渊明 赋《归去》,浩歌长啸老 斜川 。”《群音类选·四节记·复游赤壁》:“长啸若轻狂,振山林谷应如璜。”
    (3).钟之别名。 唐 冯贽 《南部烟花记·乐器名》:“鐘,一名为长啸。”  ——《漢語大詞典》
    扁舟 piān zhōu
    小船。《史记·货殖列传》:“ 范蠡 既雪 会稽 之耻,乃喟然而叹曰:‘ 计然 之策七, 越 用其五而得意。既已施於国,吾欲用之家。’乃乘扁舟浮於江湖。” 唐 王昌龄 《卢溪主人》诗:“ 武陵 溪口驻扁舟,溪水随君向北流。” 宋 苏轼 《前赤壁赋》:“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听稗》:“俺们一叶扁舟桃源路,这才是江湖满地,几个渔翁。” 刘大白 《秋之泪·西湖秋泛(二)》诗:“叶叶扁舟叶叶篷,掩映著一叶叶的斜阳,摇曳著一叶叶的西风。”
    编列众舟为一舟。犹方舟、维舟。 汉 徐干 《中论·修本》:“乘扁舟而济者,其身也安;粹大道而动者,其业也美。”参阅 清 俞樾 《曲园杂纂·读〈中论〉》。  ——《漢語大詞典》
    直 zhí《國語辭典》

    直 [ zhí ]

    1. 不弯曲的。如:「笔直」、「直线」。
    2. 不邪曲,没有私心的。如:「正直」、「耿直」。
    3. 纵的、竖的。如:「直行书写」、「铅直线」。
    4. 行为或性格坦白爽快。如:「心直口快」、「直性子」。
    5. 呆板、僵硬。如:「两眼发直」、「双腿僵直」。
    1. 但、只、不过。《孟子·梁惠王上》:「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2. 竟然、居然。金·元好问〈水调歌头·恨人闲〉词:「恨人闲、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水浒传·第一回》:「我直如此有眼不识真师,当面错过。」
    3. 没有间隔的。参见「直达 」条。
    1. 抵得上。《史记·卷三○·平准书》:「乃以白鹿皮方尺,缘以藻缋,为皮币,直四十万。」通「值」。
    2. 抵挡。《汉书·卷二三·刑法志》:「魏之武卒不可以直秦之锐士。」
    3. 当班、站勤。《金史·卷一七·哀宗本纪上》:「日二人直,备顾问。」通「值」。
    1. 报酬、酬金。《后汉书·卷四七·班超传》:「为官写书,受直以养老母。」
    2. 姓。如汉代有直不疑。
    过 ( 過 ) guò/guo/guō
    过 [ guò ]
    1. 从这儿到那儿,从此时到彼时:~江。~账。~程。~渡。~从(交往)。经~。
    2. 经过某种处理方法:~秤。~磅。~目。
    3. 超出:~于。~度()。~甚。~奖(谦辞)。~量(liàng)。~剩。~犹不及。
    4. 重新回忆过去的事情:~电影。
    5. 从头到尾重新审视:把这篇文章再~一~。
    6. 次,回,遍:把文件看了好几~儿。
    7. 错误:~错。记~。
    过 [ guo ]
    1. 用在动词后表示曾经或已经:看~。用~。
    2. 用在动词后,与“”、“”连用,表示趋向:拿~来。走~去。
    过 [ guō ]
    1. 姓。
    湘妃庙(湘妃廟)xiāng fēi miào
    即 湘山祠 。 唐 白居易 《画竹歌》:“东丛八茎疎且寒,忆曾 湘妃庙 里雨中看。” 宋 孙光宪 《河渎神》词之二:“江上草芊芊,春晚 湘妃庙 前。”参见“ 湘山祠 ”。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