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炼比治兵,爬梳类折狱。

李慈铭清代〕《题岘樵枌东老屋校韵图

古人取韵缓,清浊限方域。世儒泥章句,音义遂烦数。

长短齐人言,轻重汉儒读。后出益纷拿,圈发逞私欲。

梁陈讲声病,强以四声束。高贵暨梁武,卓识独破俗。

奈此风会趋,浮华斫其朴。颠倒言下上,虚实昧秀宿。

鲖乃切纣红,顼改翻许绿。燕说谁为刊,天籁返遭梏。

北宋家法存,近守唐代躅。丁贾皆经儒,同志有洙淑。

十卷十二凡,部别慎通独。悂缪偶貤孙,典刑未祧陆。

字不取类隔,文亦参篇玉。别体务荟萃,一音自联属。

虽病雅俗殽,尤多形体复。观过宜知仁,多文在富蓄。

谁欤妄兼并,画部成百六。疵议丛刘渊,创始实文郁。

国朝勇复古,亭林首张目。十部至廿一,研析递繁缛。

经子务博证,集矢遍吴棫。入声互割配,头脯强接续。

其意或过通,往往见违触。之脂支必分,元魂痕当副。

无锡与仪徵,雅冀古骚复。昌言终未行,习非徒娽娽。

蒙尝发狂论,吹万贵抱蜀。双声本天机,造化具宫角。

六书半形声,偏旁不相黩。持此两大端,如宗合其族。

一扫尘径芜,兼通绝津轴,霓蜺枉分别,颇陂免点辱。

屡欲勒一书,私以诏家塾,病懒辍觚翰,家贫艰毕牍。

羡君勤著述,榆阴掩深屋。朝夕罗丹铅,雅话尽籑录。

简炼比治兵,爬梳类折狱。即觇经济优,岂为盘错衄。

此图便千秋,雕虫等奴仆。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简炼治兵爬梳折狱

简炼(簡煉)jiǎn liàn
简要精练。 冰心 《三寄小读者》四:“借鉴前人的文章诗词,至少可以丰富我们的词汇,使得我们在写情写境的时候,可以写得更简炼些,更鲜明些,更生动些。” 袁鹰 《十月长安街》:“在那段日子里,战友相逢,知心倾诉,总是用最简炼的语言,含蓄地然而坚定地表达彼此的心情。”  ——《漢語大詞典》
比 bǐ《國語辭典》

比 [ bǐ ]

  1. 較量。《文選·張華·鷦鷯賦》:「將以上方不足,而下比有餘。」《文選·賈誼·過秦論》:「試使山東之國與陳涉度長絜大,比權量力,則不可同年而語矣。」
  2. 媲美。《三國演義·第三六回》:「此人每嘗自比管仲、樂毅。」
  3. 依照、仿照。如:「比著葫蘆畫瓢」。《戰國策·齊策四》:「食之,比門下之客。」
  4. 用手勢摹擬動作。《紅樓夢·第二九回》:「因為寶姐姐要看獃雁,我比給他看,不想失了手。」
  5. 打譬喻。《紅樓夢·第三四回》:「別說多了,只拿前兒琪官的事比給你們聽。」
  6. 表示勝負結果的對比。如:「競賽結果為五比一。」
  7. 同類的兩量相除,求出前量為後量的幾倍或幾分之幾,以A:B或A/B表示。
  1. 《詩經》六義之一。即譬喻。《詩經·大序》:「《詩》有六義焉,一曰風,二曰賦,三曰比,四曰興,五曰雅,六曰頌。」
  2. 事例。《禮記·王制》:「眾疑赦之,必察小大之比以成之。」漢·鄭玄·注:「已行故事曰比。」
  3. 比利時的簡稱。
  4. 二一四部首之一。
  1. 比較程度、性狀的差別。如:「你有很多地方比我強。」

比 [ pí ]

  1. 參見「皋比 」條。

比 [ bì ]

  1. 親近。《周禮·夏官·形方氏》:「使小國事大國,大國比小國。」漢·鄭玄·注:「比,猶親也。」
  2. 緊靠、相並。如:「比肩而行」、「比鄰而居」、「櫛次鱗比」。
  3. 結黨營私。如:「朋比為奸」。《論語·為政》:「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1. 最近、近來。唐·韓愈〈祭十二郎文〉:「比得軟腳病,往往而劇。」
  2. 及、等到。宋·岳飛〈良馬對〉:「比行百里,始奮迅。」《聊齋志異·卷二·陸判》:「比醒,則殘燭昏黃,鬼客已去。」
  3. 連連、屢屢。《史記·卷九·呂太后本紀》:「又比殺三趙王。」《漢書·卷五·景帝紀 》:「間者歲比不登,民多乏食。」
  1. 《易經》卦名。六十四卦之一。坤(☷)​下坎(☵)​上。《易經·比卦·彖曰》:「比,吉也;比,輔也。」
  2. 古代地方組織名稱。五家為「比」。《周禮·地官·族師》:「五家為比,十家為聯。……使之相保相受。」
治兵 zhì bīng
(1).古指在秋季进行的练兵仪式。后泛指练兵或治军。《周礼·夏官·大司马》:“中秋,教治兵,如振旅之陈。” 孙诒让 正义:“中秋教治兵者,秋习兵之法也。”《三国志·魏志·辛毗传》:“窃闻 诸葛亮 讲武治兵,而 孙权 市马 辽东 ,量其意指,似欲相左右。” 清 顾炎武 《菰中随笔·官人久于其职》:“古之治兵者,必治赋;古之治民者,必筹兵。” 郭沫若 《集外·蒐苗的检阅》:“例如我们 中国 的 周 代,在一年四季里也都是有军事上的操练的,春天的叫作振旅,夏天的叫着拔舍,秋天的叫着治兵,冬天的叫着大阅。”
(2).出兵作战。《国语·晋语四》:“ 晋 楚 治兵,会于中原,其避君三舍。” 韦昭 注:“治兵,谓征伐。”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汾水》:“ 春秋 宣公 十五年, 秦桓公 伐 晋 , 晋侯 治兵于 稷 ,以略 狄 土是也。”  ——《漢語大詞典》
爬梳 pá shū
(1).抓搔梳理。 宋 陆游 《行东山下至南岩》诗:“坐觉尘襟真一洗,正如头垢得爬梳。”
(2).谓整治繁乱而使之有条理。 唐 韩愈 《送郑尚书序》:“蜂屯蚁杂,不可爬梳。” 宋 苏轼 《次韵子由送蒋夔赴代州学官》:“ 代 北诸生渐狂简,牀头杂説为爬梳。” 清 恽敬 《答吴白厂书》:“ 敬 回县后,诸事如蝟毛,不可爬梳。” 杨树达 《积微居小学述林·〈尚书易解〉序》:“先儒所称詰詘聱牙号为不易读者,得君爬梳而整比之,庶几乎人人可读矣。”  ——《漢語大詞典》
类 ( 類 ) lèi
类 [ lèi ]
  1. 很多相似事物的综合:种~。~群。~别。~书。分~。人~。
  2. 相似,好像:~似。~同。
折狱(折獄)shé yù
判决诉讼案件。《易·丰》:“君子以折狱致刑。” 孔颖达 疏:“断决狱讼。” 唐 许浑 《新兴道中》诗:“芙蓉村步失官金,折狱无功不可寻。” 明 沈鲸 《双珠记·刑逼成招》:“可信片言能折狱,莫将王法等閒看。” 章炳麟 《复仇是非论》:“明知听讼折狱之制不能至周,故作法者亦常歉然自愧,而有所假借宽贷於人。”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