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卷十二凡,部别慎通独。
李慈铭〔清代〕《题岘樵枌东老屋校韵图》
古人取韵缓,清浊限方域。世儒泥章句,音义遂烦数。
长短齐人言,轻重汉儒读。后出益纷拿,圈发逞私欲。
梁陈讲声病,强以四声束。高贵暨梁武,卓识独破俗。
奈此风会趋,浮华斫其朴。颠倒言下上,虚实昧秀宿。
鲖乃切纣红,顼改翻许绿。燕说谁为刊,天籁返遭梏。
北宋家法存,近守唐代躅。丁贾皆经儒,同志有洙淑。
十卷十二凡,部别慎通独。悂缪偶貤孙,典刑未祧陆。
字不取类隔,文亦参篇玉。别体务荟萃,一音自联属。
虽病雅俗殽,尤多形体复。观过宜知仁,多文在富蓄。
谁欤妄兼并,画部成百六。疵议丛刘渊,创始实文郁。
国朝勇复古,亭林首张目。十部至廿一,研析递繁缛。
经子务博证,集矢遍吴棫。入声互割配,头脯强接续。
其意或过通,往往见违触。之脂支必分,元魂痕当副。
无锡与仪徵,雅冀古骚复。昌言终未行,习非徒娽娽。
蒙尝发狂论,吹万贵抱蜀。双声本天机,造化具宫角。
六书半形声,偏旁不相黩。持此两大端,如宗合其族。
一扫尘径芜,兼通绝津轴,霓蜺枉分别,颇陂免点辱。
屡欲勒一书,私以诏家塾,病懒辍觚翰,家贫艰毕牍。
羡君勤著述,榆阴掩深屋。朝夕罗丹铅,雅话尽籑录。
简炼比治兵,爬梳类折狱。即觇经济优,岂为盘错衄。
此图便千秋,雕虫等奴仆。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十卷
唐书艺文志易部有连山十卷思云笈七签琅琊葛元字孝先入天台山学道精 遐彻未周一年感通太上遣三圣真人下降以灵宝经授之三真未降之前太上又命徐来勒为孝先作三洞法师孝先凡所受经二十三卷拜语禀请门十卷合三十三卷 ——《骈字类编》
十二 shí èr
(1).十分之二。《史记·高祖本纪》:“地方二千里,持戟百万,县隔千里之外, 齐 得十二焉。” 裴骃 集解引 苏林 曰:“十二,得十中之二。”
(2).特指税率或利率十分之二。《周礼·地官·载师》:“凡任地……甸稍县都,皆无过十二。” 贾公彦 疏:“皆无过十二者……皆无过十而税二。”《汉书·贡禹传》:“商贾求利,东西南北各用智巧,好衣美食,岁有十二之利,而不出租税。” 颜师古 注:“若有万钱为贾,则获二千之利。”
(3).形容数量多或程度深。 南朝 齐 王融 《望成行》:“金城十二重,云气出表里。”参见“十二分。” ——《漢語大詞典》
(2).特指税率或利率十分之二。《周礼·地官·载师》:“凡任地……甸稍县都,皆无过十二。” 贾公彦 疏:“皆无过十二者……皆无过十而税二。”《汉书·贡禹传》:“商贾求利,东西南北各用智巧,好衣美食,岁有十二之利,而不出租税。” 颜师古 注:“若有万钱为贾,则获二千之利。”
(3).形容数量多或程度深。 南朝 齐 王融 《望成行》:“金城十二重,云气出表里。”参见“十二分。” ——《漢語大詞典》
凡 fán《國語辭典》
凡 [ fán ]
形- 平庸、平常。如:「平凡」、「非凡」、「自命不凡」。清·洪升《长生殿·第三八出》:「我听你这琵琶,非同凡手。」
- 尘世的、世俗的。如:「凡间」。唐·李中〈寄庐山简寂观重道者〉诗:「似醒一梦归凡世,空向彤霞寄梦频。」《西游记·第二回》:「去时凡骨凡胎重,得道身轻体亦轻。」
- 大旨、纲要。如:「发凡起例」。《汉书·卷八七·扬雄传下》:「仆尝倦谈,不能一二其详,请略举凡,而客自览其切焉。」
- 尘世间。如:「仙凡路隔」、「天仙下凡」。
- 概括之词。如:「凡是有生命之物,都称生物。」
- 总共。如:「全书凡二十章。」《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凡百三十篇。」唐·柳宗元〈愚溪诗序〉:「愚泉凡六穴,皆出山下平地。」
部别 bù bié
犹部首。 叶圣陶 《穷愁·旅窗心影》:“乃从 隶青 架上取出(词典),按其部别捡之。” ——《漢語大詞典》
慎 shèn《國語辭典》
慎 [ shèn ]
动- 小心。如:「谨慎」。《论语·学而》:「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晋文王称阮嗣宗至慎,每与之言,言皆玄远,未尝臧否人物。」
- 重视。《荀子·彊国》:「必将慎礼义、务忠信然后可。」
- 与「勿」、「无」、「毋」等连用,表示吩咐告诫的话。《史记·卷七·项羽本纪》:「谨守成皋,则汉欲挑战,慎勿与战。」
- 姓。如晋代有慎修。
通 tōng《國語辭典》
通 [ tōng ]
形- 没有堵塞,可以穿过的。如:「水管不通了。」
- 流畅、畅达。如:「畅通」、「四通八达」、「你的作文写得不够通顺。」宋·范仲淹〈岳阳楼记〉:「政通人和,百废具兴。」《老残游记·第一回》:「当年也曾读过几句诗书,因八股文章做得不通,所以学也未曾进得一个。」
- 顺利。如:「星运亨通」。
- 灵活、不闭塞。如:「圆通」、「开通」。
- 渊博。如:「通人」、「博学通儒」。
- 共同的。如:「好逸恶劳是一般人的通病。」《孟子·滕文公上》:「天下之通义也。」
- 整个、全部。如:「通宵」、「通盘考量」。《孟子·离娄下》:「匡章通国皆称不孝焉,夫子与之游,又从而礼貌之,敢问何也?」
- 全、都。如:「通通上去」。《红楼梦·第二八回》:「他说的我通不懂,怎么不该罚!」
- 到达。如:「通到」、「通往」。《国语·晋语二》:「道远难通,望大难走。」
- 往来、交往。如:「通商」、「通航」、「互通有无」。《汉书·卷三七·季布传》:「吾闻曹丘生非长者,勿与通。」
- 报告、通晓。如:「通知」、「通报」。《史记·卷四八·陈涉世家》:「自辩数,乃置,不肯为通。」
- 明白、了解。如:「通晓」、「精通」。《汉书·卷七二·王吉传》:「今使俗吏得任子弟,率多骄骜,不通古今。」
- 男女间发生不正常的关系。如:「私通」、「通奸」。《左传·桓公十八年》:「公会齐侯于泺,遂及文姜如齐,齐侯通焉。」《汉书·卷五五·卫青传》:「(郑)季与主家僮卫媪通,生青。」
- 熟悉某种事物的人。如:「中国通」、「万事通」、「数学通」。
- 量词:➊ 计算文书、电讯的单位。如:「一通电话」、「三通电报」。➋ 计算敲击钟鼓次数的单位。如:「擂鼓三通」。
独 ( 獨 ) dú
独 [ dú ]
- 单一,只有一个:~唱。~立。~霸。~裁。~创。~特。~辟蹊径(喻独创新风格或新方法)。~具慧眼(形容眼光敏锐,见解高超)。
- 老而无子:鳏寡孤~。
- 难道,岂:“君~不见夫趣(趋)市者乎?”
- 〔~孤〕复姓。
- 语助词,犹“其”:“弃君之命,,~谁受之?”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