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时草木香,异类果蔌腴。

叶适宋代〕《冯公岭

冯公此山民,昔开此山居。
屈盘五十里,陟降皆林庐。
公今去不存,耕凿自有余。
凤篁生谷隧,雨旆来岩虚。
人随乱云入,咫尺声相呼。
四时草木香,异类果蔌腴。
棌薪得崖花,结缀成襟裾。
此亦佳窟宅,可对幽人娱。
何必种桃源,始入仙者图。
瓯闽两邦士,汹汹日夜趋。
辛勤起芒屩,邂逅乘轮车。
山人老白首,名氏不见书。
我独何为者,拊身念居诸。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四时草木异类

四时(四時)sì shí
(1).四季。《易·恒》:“四时变化而能久成。”《礼记·孔子闲居》:“天有四时,春秋冬夏。” 前蜀 韦庄 《晚春》诗:“万物不如酒,四时唯爱春。”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二:“ 靖康 初,京师织帛及妇人首饰衣服,皆备四时。”
(2).指一年四季的农时。《逸周书·文传》:“无杀夭胎,无伐不成材,无墯四时,如此十年,有十年之积者王。”《淮南子·本经训》:“四时者,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取予有节,出入有时,开闔张歙,不失其叙,喜怒刚柔,不离其理。”
(3).指一日的朝、昼、夕、夜。《左传·昭公元年》:“君子有四时,朝以听政,昼以访问,夕以修令,夜以安身。”
(4).乐舞名。 汉文帝 作。《汉书·礼乐志》:“ 孝文庙 奏《昭德》《文始》《四时》《五行》之舞。”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乐府》:“《武德》兴乎 高祖 ,《四时》广於 孝文 。”参见“ 四时舞 ”。  ——《漢語大詞典》
草木 cǎo mù
(1).指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易·坤》:“天地变化,草木蕃。” 唐 韩愈 《送李愿归盘谷序》:“ 太行 之阳有 盘谷 , 盘谷 之閒,泉甘而土肥,草木藂茂,居民鲜少。” 明 刘基 《〈悦茂堂诗〉序》:“故人不得其性则痛,鸟兽不得其性则瘏,草木不得其性则萎以枯。”
(2).指荒野。《韩非子·说疑》:“此十二人者,或伏死於窟穴,或槁死於草木,或飢饿於山谷,或沉溺於水泉。”
(3).比喻卑贱。多用作自谦之词。 唐 陈子昂 《谏刑书》:“臣草木微品,天恩降休,伏刻肌骨,不敢忘捨。” 宋 苏轼 《笏记》之一:“徒倾艸木之心,莫报乾坤之施。”  ——《漢語大詞典》
香 xiāng《國語辭典》

香 [ xiāng ]

  1. 芬芳美好的气味。如:「花香」、「书香」、「粉香」。
  2. 用香料制成棒、线、球、饼的东西,可供拜祭鬼神或驱除蚊虫。如:「线香」、「檀香」、「烧香」、「蚊香」、「焚香操琴」。
  3. 比喻女子。如:「怜香惜玉」、「香消玉殒」。
  4. 姓。如战国时齐国有香居。
  5. 二一四部首之一。
  1. 亲吻。如:「香一香脸」、「香一下好吗?」
  1. 气味美好。如:「香茗」、「香泉」、「这饭很香。」唐·杜甫〈古柏行〉:「香叶曾经宿鸾凤。」
  2. 与女性有关的。如:「香闺」、「香魂」、「香汗淋漓」。元·王德信〈十二月过尧民歌·自别后遥山隐隐〉曲:「今春,香肌瘦几分,搂带宽三寸。」
  1. 酣畅。如:「吃得很香」、「睡得很香」。
异类(異類)yì lèi
亦作“异类”。
(1).不同种类。《庄子·人间世》:“虎之与人异类而媚养己者,顺也。” 汉 桓宽 《盐铁论·刺议》:“葶歷似菜而味殊,玉石相似而异类。”《说岳全传》第七三回:“盖贤愚之异类,若幽显之殊途。”
(2).指不同种类的事物。 汉 班固 《西都赋》:“ 九真 之麟, 大宛 之马……殊方异类,至於三万里。” 晋 左思 《蜀都赋》:“百药灌丛,寒卉冬馥,异类众伙,於何不育?”
(3).指禽兽神鬼之类。《列子·黄帝》:“ 梁鸯 者,能养野禽兽,委食於园庭之内……异类杂居,不相搏噬也。” 宋 梅尧臣 《送许当职方通判泉州》诗:“异类尚有悲,人独安所求!”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二》:“狐侃侃辩曰:‘其父不以异类视我,与我交至厚。’” 鲁迅 《呐喊·兔和猫》:“这一对白兔,似乎离娘并不久,虽然是异类,也可以看出他们的天真烂熳来。”
(4).旧时称外族。旧题 汉 李陵 《答苏武书》:“终日无覩,但见异类。”《孔子家语·好生》:“ 舜 之为君也……德若天地而静虚,化若四时而变物也。是以四海承风,畅於异类。” 王肃 注:“异类,四方之夷狄也。” 清 陈梦雷 《绝交书》:“隻手回天,孤立无辅;举目异类,莫输肺腑。”  ——《漢語大詞典》
果 guǒ《國語辭典》

果 [ guǒ ]

  1. 植物所结的实。如:「水果」、「干果」。《韩非子·五蠹》:「民食果、蓏、蚌、蛤,腥、臊、恶、臭,而伤害腹胃,民多疾病。」
  2. 事情的成效或结局。如:「成果」、「恶果」、「自食其果」、「前因后果」。
  3. 姓。如明代有果琳。
  1. 饱、充实。如:「果腹」。
  2. 实现。晋·陶渊明〈桃花源记〉:「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亲往。未果,寻病终。」《聊斋志异·卷一·娇娜》:「又虑翁媪不肯离幼子,终日言义不果。」
  1. 坚决。《论语·子路》:「言必信,行必果。」《三国志·卷一○·魏书·荀彧传》:「审配专而无谋,逢纪果而自用。」
  1. 确实、的确。《战国策·楚策一》:「齐之反赵、魏之后,而楚果弗与地,则五国之事困也。」《礼记·中庸》:「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1. 假若、若是。《史记·卷四三·赵世家》:「是以圣人果可以利其国,不一其用。」
蔌 sù《國語辭典》

蔌 [ sù ]

  1. 蔬菜。《诗经·大雅·韩奕》:「其蔌维何?维笋及蒲。」汉·毛亨·传:「蔌,菜殽也。」宋·欧阳修〈醉翁亭记〉:「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腴 yú《國語辭典》

腴 [ yú ]

  1. 肥沃。如:「膏腴之地」。《金史·卷四七·食货志二》:「腴地尽入富家,瘠者乃付贫户。」
  2. 丰满。如:「丰腴」。唐·白行简《李娃传》:「未数月,肌肤稍腴,卒岁,平愈如初。」
  1. 肥肉。《文选·枚乘·七发》:「犓牛之腴,菜以笋蒲。」《南史·卷七·梁武帝本纪下》:「膳无鲜腴,惟豆羮粝饭而已。」
  2. 猪狗的肠胃。《礼记·少仪》:「君子不食圂腴,小子走而不趋,举爵则坐立饮。」唐·孔颖达·正义:「腴,猪犬肠也。」
  3. 油脂。汉·王充《论衡·艺增》:「稻粱之味,甘而多腴。」宋·苏轼〈送乔仝寄贺君〉诗六首之一:「结茅穷山啖松腴,路逢逃秦博士卢。」
  4. 富裕之境。《晋书·卷六九·周𫖮传》:「伯仁凝正,处腴能约。」唐·孟浩然〈赠萧少府〉诗:「处腴能不润,居剧体常闲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