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阳佳节竞繁华,角黍堆盘映醽醁。

于谦明代〕《夏日忆故乡风景

石榴树底红巾蹙,薝卜枝头露香玉。薰风拂拂自南来,时向高堂埽炎燠。

湘帘半捲日迟迟,竹阴参差柳阴绿。红绡焕烂蜀葵开,金弹累垂卢橘熟。

端阳佳节竞繁华,角黍堆盘映醽醁。一从游宦隔天涯,马首红尘厌驱逐。

有时飞梦绕钱塘,此景依然在心目。今年夏月居晋阳,南北风土殊炎凉。

清和已过近五月,草木犹自愁飞霜。故园物候不可见,尘沙塞草空茫茫。

云山望断几千里,小楼尽日空徜徉。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端阳佳节繁华角黍堆盘醽醁

端阳(端陽)duān yáng
即端午。 明 冯应京 《月令广义·岁令一·礼节》:“五月初一至初五日名女儿节,初三日扇市,初五日端阳节,十三日龙节。”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闹榭》:“节闹端阳只一瞬,满眼繁华, 王 谢 少人问。”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端阳》:“京师谓端阳为五月节,初五日为五月单五,盖端字之转音也。”参见“ 端午 ”。  ——《漢語大詞典》
佳节(佳節)jiā jié
美好的节日。 唐 王维 《九月九日忆山中兄弟》诗:“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宋 苏轼 《端午游真如》诗:“今年匹马来,佳节日夜数。”《古今小说·葛令公生遣弄珠儿》:“时值清明佳节,家家士女踏青,处处游人玩景。” 清 吴伟业 《庚子八月访同年吴永调于锡山有感赋赠》诗之二:“天遣名山供户牖,老逢佳节占风流。” 冰心 《寄小读者》九:“幸而我素来是不喜热闹的,每逢佳节,就想到幽静的地方去。”  ——《漢語大詞典》
竞 ( 競 ) jìng
竞 [ jìng ]
     ◎ 比赛,互相争胜:~争。~赛。~技。~选。
繁华(繁華)fán huá
(1).比喻青春年华。《史记·吕不韦列传》:“不以繁华时树本,即色衰爱弛后,虽欲开一语,尚可得乎?” 唐 司空图 《春愁赋》:“贪壮岁之娱游,惜繁华之易度。” 明 刘基 《感怀》诗:“繁华能几时,憔悴及兹辰。”
(2).比喻容貌美丽。《西京杂记》卷一:“ 汉 掖庭有 月影臺 、 云光殿 、 九华殿 、 鸣鸞殿 、 开襟阁 、 临池观 ,不在簿籍,皆繁华窈窕之所栖焉。”《后汉书·班彪传上》:“后宫之号,十有四位,窈窕繁华,更盛迭贵,处乎斯列者,盖以百数。” 清 陈维嵩 《蝶恋花·纪艳》词之一:“ 刘氏 三娘 双姊妹,生小繁华,家住 鸡鸣埭 。”
(3).繁荣美盛。 南朝 宋 鲍照 《拟古》诗之四:“繁华悉何在,宫闕久崩填。” 唐 韦应物 《拟古》诗之三:“京城繁华地,轩盖凌晨出。” 宋 贺铸 《采桑子·罗敷歌》词:“东南自古繁华地,歌吹 扬州 ,十二青楼,最数 秦娘 第一流。”《明史·蒋瑶传》:“权倖以 扬 繁华,要求无所不至。”《花月痕》第二回:“京师繁华,靡丽甲於天下。” 鲁迅 《两地书·致许广平六十》:“世事大概差不多,地的繁华和荒僻,人的多少,都没有多大关系。” 茅盾 《子夜》四:“如果这两三年的他,不走黑运,那么,在这繁华的局面下,怕不是早已捞进十万八千么?”
(4).犹荣华。 唐 王维 《洛阳女儿行》:“城中相识尽繁华,日夜经过 赵 李 家。” 宋 欧阳修 《有美堂记》:“盖彼放心於物外,而此娱意於繁华,二者各有适焉。”《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五:“自道品格胜人,不耐烦随波逐浪,虽在繁华綺丽所在,心中常怀不足。” 清 徐士鸾 《宋艳·傅会》:“浮世繁华一梦休,登临因忆昔年游。”
(5).犹奢华。 唐 宋之问 《桂阳三日述怀》诗:“ 始安 繁华旧风俗,帐饮倾城沸江曲。” 清 沈复 《浮生六记·浪游记快》:“吾乡素尚繁华,至此日之争奇夺胜,较昔尤奢。” 丁玲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二:“他们家又做运销生意,生活越过越好,也不需要妇女们到地里去,都只在家里做点细活,慢慢还有点繁华,爱穿点洋货。”
见“ 繁花 ”。  ——《漢語大詞典》
角黍 jiǎo shǔ
食品名。即粽子。以箬叶或芦苇叶等裹米蒸煮使熟。状如三角,古用黏黍,故称。《太平御览》卷八五一引 晋 周处 《风土记》:“俗以菰叶裹黍米,以淳浓灰汁煮之令烂熟,於五月五日及夏至啖之。一名糉,一名角黍。” 宋 周邦彦 《齐天乐·端午》词:“角黍包金,香蒲泛玉,风物依然 荆楚 。”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穀四·粽》:“糉,俗作粽。古人以菰芦叶裹黍米煮成,尖角,如椶櫚叶心之形,故曰糉,曰角黍。近世多用糯米矣,今俗五月五日以为节物相餽送。或言为祭 屈原 ,作此投江,以饲蛟龙也。” 清 赵翼 《连日竞渡再赋》诗:“竞渡传从 楚 岁时,为投角黍弔 湘 纍。”  ——《漢語大詞典》
堆盘(堆盘)
欧阳脩寄枣人行书赠子履学士诗秋来红枣压枝繁堆向君家白玉盘
汪元量湖州歌金盘堆起胡羊肉
张镃咏葡萄眼儿媚词时人那识风流品马乳喜堆盘
陆游 初夏行平水道中诗 市桥压担莼丝滑,村店堆盘豆荚肥。  ——《分类字锦》
映 yìng《國語辭典》

映 [ yìng ]

  1. 照射。南朝宋·謝靈運〈夜發石關亭〉詩:「亭亭曉月映,泠泠朝露滴。」《南史·卷一二·后妃傳下·陳後主沈皇后傳》:「每瞻視眄睞,光彩溢目,照映左右。」
  2. 光線照在物體反射出來。如:「倒映」。北周·庾信〈詠畫屏風詩〉二五首之五:「狹石分花逕,長橋映水門。」宋·陸游〈東湖新竹〉詩:「插棘編籬謹護持,養成寒碧映淪漪。」
  1. 日光、光影。南朝梁·任昉〈落日泛舟東谿〉詩:「交柯溪易陰,反景澄餘映。」
醽醁 líng lù
亦作“醽淥”。 美酒名。 晋 葛洪 《抱朴子·嘉遯》:“藜藿嘉於八珍,寒泉旨於醽醁。” 宋 黄庭坚 《念奴娇》词:“寒光零乱,为谁偏照醽渌。” 元 曾瑞 《醉太平》曲:“ 苏堤 堤上寻芳树, 断桥 桥畔沽醽醁, 孤山 山下酹 林逋 。” 张昭汉 《久别琼玉表妹赋此志怀》诗:“诗思杂离情,宛如中醽醁。”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