绕席胡儿争劝进,堪怜好歹太师尝。

张佳胤明代〕《阅边古北酋妇率部族扣关行酒四首

阶前荐体野黄羊,湩酪盛来可可香。
绕席胡儿争劝进,堪怜好歹太师尝。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胡儿劝进好歹太师

绕 ( 繞 ) rào
绕 [ rào ]
  1. 缠:~线。缠~。
  2. 纠缠,弄迷糊:~嘴。~口令。
  3. 走弯曲迂回的路:~远。~道。~越。
  4. 围着转:~场一周。围~。环~。
席 xí《國語辭典》

席 [ xí ]

  1. 用草茎、竹篾等编成的垫子,可坐卧。如:「草席」、「竹席」、「凉席」。《文选·曹植·求自试表》:「而寝不安席,食不遑味。」
  2. 座位。如:「就席」、「入席」。《汉书·卷六八·霍光传》:「田延年前,离席按剑。」
  3. 职位。如:「法席」、「教席」、「首席」。《文明小史·第一三回》:「每一个人替他们安置一席,倒也不难。」
  4. 成桌的酒和饭菜。如:「酒席」、「筵席」。《红楼梦·第五四回》:「众媳妇们忙撤去残席,……另外又添换了果馔摆好。」
  5. 船帆。《文选·木华·海赋》:「维长绡,挂帆席。」唐·李善·注:「《释名》曰:『随风张幔曰帆。』或以席为之,故曰帆席也。」《文选·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诗》:「扬帆采石华,挂席拾海月。」
  6. 量词:➊ ​ 计算谈话次数的单位。如:「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➋ ​ 计算议会席次或名额的单位。如:「这次立委选举在野党共取得三席。」
  7. 姓。如晋代有席坦。
  1. 凭借。《汉书·卷三六·楚元王刘交传》:「吕产、吕禄,席太后之宠。」《新唐书·卷九六·房玄龄传》:「常恐诸子骄侈,席势凌人。」
  1. 全面。《史记·卷九○·魏豹彭越传·太史公曰》:「然已席卷千里,南面称孤。」
胡儿(胡兒)hú ér
(1).指胡人。多用为蔑称。《汉书·金日磾传》:“﹝ 日磾 既亲近,﹞贵戚多窃怨,曰:‘陛下妄得一胡儿,反贵重之。’” 唐 李颀 《古从军行》:“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五代 江为 《塞下曲》:“胡儿移帐寒笳絶,雪路时闻探马归。” 宋 陆游 《闻武均报已复西京》诗:“胡儿敢作千年计,天意寧知一日回。” 明 王世贞 《将军行》:“碧眼双胡儿,惯骑 大宛 驹。” 太平天囯 用为对 清 朝统治者的蔑称。《太平天囯诗歌选·天兵天将猛似虎》:“ 天京 天兵威似猛虎, 汉口 胡儿败若寒鷄。”
(2). 清 末 民 初泛用为对外国人的蔑称。 黄钧 《新年感事》诗之一:“试看歌舞欢腾地,又见胡儿策马来。” 于右任 《战争的孤儿》诗之二:“东村屋煨尽,西郊人逃亡;吾父击胡儿,何时死战场?”
(3).指胡人的儿童。 唐 高适 《营州歌》:“虏酒千钟不醉人,胡儿十岁能骑马。” 唐 李益 《登夏州城观送行人赋得六州胡儿歌》:“六州胡儿六蕃语,十岁骑羊逐沙鼠。”
(4).果核。 元 张国宾 《薛仁贵》第三折:“你道不曾摘枣儿,口里胡儿那里来?”  ——《漢語大詞典》
争 ( 爭 ) zhēng《國語辭典》
  1. 「争 」的异体字。
劝进(勸進)quàn jìn
(1).鼓励促进。《汉书·王莽传中》:“几上下同心,劝进农业。” 晋 袁宏 《后汉纪·光武帝纪》:“前者选择诸侯为公卿,所以砥礪藩屏,劝进忠信。”《晋书·武帝纪》:“诸令史前后,但简遣疎劣,而无有劝进,非黜陟之谓也。”
(2).指劝登帝位。《南史·宋纪上》:“於是 陈留王 虔嗣 等二百七十人及 宋 臺群臣并上表劝进,犹不许。”《北史·许谦传》:“及 慕容垂 死, 谦 上书劝进。” 鲁迅 《花边文学·趋时和复古》:“ 康有为 永定为复辟的祖师, 袁皇帝 要 严复 劝进, 孙传芳 大帅也来请 太炎先生 投壶了。”参见“ 劝进表 ”。
(3).指劝酒。 清 钱棨 《沁园春》词:“三杯劝进,少此嬋娟。”  ——《漢語大詞典》
堪 kān《國語辭典》

堪 [ kān ]

  1. 勝任、承受。如:「難堪」、「足堪重任」、「不堪一擊」、「情何以堪」。《論語·雍也》:「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宋·柳永〈雨霖鈴·寒蟬淒切〉詞:「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
  1. 可以、能夠。如:「堪稱大將」、「不堪設想」。唐·杜秋娘〈金縷衣〉詩:「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五代十國南唐·李煜〈浪淘沙·往事只堪哀〉詞:「往事只堪哀 ,對景難排。」
怜 ( 憐 ) lián《國語辭典》
  1. 「怜 」的异体字。
好歹 hǎo dǎi
(1).好坏。 元 马致远 《黄粱梦》第三折:“那先生好歹,哥哥説与我听。” 元 本 高明 《琵琶记·蔡婆埋冤五娘》:“胡乱这般时节,分甚好歹?”《红楼梦》第二五回:“ 彩霞 咬着牙,向他头上戳了一指头,道:‘没良心的!狗咬 吕洞宾 --不识好歹。’” 赵树理 《小二黑结婚》五:“那时候 小二黑 十三岁,已经懂得好歹了。”
(2).指结果。犹分晓。 元 高文秀 《遇上皇》第一折:“每日家醉而復醒,醒而復醉,倒街卧巷,今番务要和你见箇好歹。”《西游记》第十九回:“ 老孙 还要打开那门,与他见个好歹。”
(3).意外的变故。多指死亡。 元 关汉卿 《五侯宴》第四折:“孩儿也,不争你有些好歹啊,着谁人侍养我也。”《水浒传》第五一回:“ 雷横 娘道:‘哥哥救得孩儿,却是重生父母,若孩儿有些好歹,老身性命也便休了。’” 郭澄清 《大刀记》第九章:“万一我要有个好歹,等 咱二愣 长大成人,去找你认爹的时候,这只手镯就算个凭证吧!”
(4).不管怎样;无论如何。《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若是半路里追不着的时节,直到他爹娘家中,好歹追他回来,问个明白。” 元 无名氏 《鸳鸯被》第一折:“姑姑,你若作成我这桩亲事,重重相谢。你好歹早些儿来回话。” 丁玲 《奔》:“到了 上海 ,你可别丢开我不管,我比不得你们,有亲戚熟人,好歹要替我找个落脚!”
(5).凑合着;将就。 梁斌 《红旗谱》四五:“午饭好歹搁上点面蒸疙瘩,人们都说好吃。” 王树梁 《山林支队》第一章十三:“ 罗才 以为大概是要放他走了,就好歹把马缰绳缠到了牲口槽边的立柱上。”  ——《漢語大詞典》
太师(太師)tài shī
(1).古三公之最尊者。 周 置,为辅弼国君之官。《书·周官》:“立太师、太傅、太保。” 孔 传:“师,天子所师法。” 秦 废。 汉 复置。后代相沿,多为重臣加衔,作为最高荣典以示恩宠,并无实职。亦指太子太师,为辅导太子之官。参见“ 太傅 ”、“ 太保 ”。《书·周官》:“立太师、太傅、太保。” 孔 传:“师,天子所师法。”
(2).古代乐官之长。《国语·鲁语下》:“昔 正考父 校 商 之名颂十二篇於 周 太师。” 韦昭 注:“太师,乐官之长,掌教诗、乐。”《荀子·乐论》:“使夷俗邪音不敢乱雅,太师之事也。” 汉 班固 《东都赋》:“尔乃食举《雍》《彻》,太师奏乐。”
(3).称年高有德的大和尚。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一:“ 君瑞 敬身,太师忙答。” 元 无名氏 《猿听经》第三折:“太师一一问根芽,小生也曾得志贯京华。”
(4).复姓。 周 有 太师疵 。见《史记·周世家》。  ——《漢語大詞典》
尝 ( 嘗 ) cháng
尝 [ cháng ]
  1. 辨别滋味:~食。~新(吃新收获的谷物或应时的果品)。~鲜。品~。卧薪~胆。
  2. 试,试探:~试。~敌(试探敌人的力量)。
  3. 经历:~受。备~艰苦。
  4. 曾经:未~。何~。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