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人须眉尚宛然,咄咄微躯真敝帚。
张煌言〔明代〕《岁在戊戌,余行年已三十九矣。抚时感事,遂以名篇》
人生百岁安得有,我今草草三十九。犹忆中原荡赤风,结束辞家岁在酉;
银鱼尝挂铁裲裆,金马长悬玉匕首。江东霸气倏萧条,纯钩锈涩沈枪朽;
纵横露布浪飞书,突兀星槎莽犯斗。风云缩朒帝应嗔,日月膏肓鬼亦吼。
丈夫意气岂勋名,何况文章等刍狗!头颅如许可奈何?慷慨悲歌还自诟。
太史公,牛马走;鲸涎蛟沫日攒眉,虎符龙节凭谁手!
揶揄龌龊里中儿,累累黄金窃佩肘。带砺山河安在哉?五侯空绾龟文纽!
自昔英雄多妙年,隆中、圯上相先后。如彼南阳邓仲华,丹青独画云台右;
其人须眉尚宛然,咄咄微躯真敝帚。古来何代无废兴,雌伏雄飞更某某;
上不为富春泽畔羊裘翁,下即为山中宰相天子友。
不见故侯原上瓜,请看徵士门前柳;谁能出处两无凭,踯躅千秋笑鸡口。
莫论兵,且饮酒;今人争羡古人贤,后人亦羡今人否?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其 qí/jī《國語辭典》
其 [ qí ]
代- 他、他们。用于第三人称。如:「听其自然」、「任其自生自灭」。《孟子·万章上》:「亲之,欲其贵也。」唐·韩愈〈师说〉:「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 他的、他们的。如:「人尽其才」、「各得其所」。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亦不详其姓氏。」
- 这个、那样,表示指示。如:「查无其事」、「不厌其烦」。《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藏诸名山,传之其人。」
- 殆、大概,表示揣测。《礼记·檀弓上》:「吾今日其庶几乎?」唐·柳宗元〈封建论〉:「势之来,其生人之初乎!」
- 将,表示时间。《左传·庄公二十二年》:「五世其昌,并于正卿。」《管子·小匡》:「教训不善,政事其不治。」
- 岂、难道,表示反诘。《左传·僖公十年》:「欲加之罪,其无辞乎?」唐·韩愈〈祭十二郎文〉:「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
- 可、应该,表示期望。《左传·隐公三年》:「吾子其无废先君之功!」《战国策·魏策四》:「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
- 若、如果,表示假设。《荀子·劝学》:「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君之不近,庶人不服。」宋·苏轼〈留侯论〉:「彼其能有所忍也,然后可以就大事。」
- 还是、或是,表示选择。《庄子·养生主》:「是何人也?恶乎介也?天与?其人与?」《史记·卷四三·赵世家》:「秦诚爱赵乎?其实憎齐乎?物之甚者,贤主察之,秦非爱赵而憎齐也。」
- 发语词,无义。《史记·卷八·高祖本纪》:「其以沛为朕汤沐邑。」
- 然,语中助词。《诗经·秦风·小戎》:「言念君子,温其如玉。」
- 表示语气的加强。如:「尤其」、「极其」。
- 姓。如汉代有其石。
其 [ jì ]
助- 置于句中或句末。用于彼、何之后。《诗经·曹风·候人》:「彼其之子,不遂其媾。」《史记·卷四七·孔子世家》:「赐!汝来何其晚也?」
其 [ jī ]
助- 置于语尾,表疑问的语气。《诗经·小雅·庭燎》:「夜如何其?夜未央。」《文选·苏武·诗四首之三》:「征夫怀往路,起视夜何其?」
- 人名用字。如汉代有郦食其(音ㄌㄧˋ ㄧˋ ㄐㄧ)。
人 rén《國語辭典》
人 [ rén ]
名- 具有高度智慧和靈性,且能製造並使用工具以進行勞動的高等動物。如:「男人」、「女人」、「人類」。
- 別人、他人。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 每人。如:「人盡皆知」、「人手一冊」。《後漢書·卷一八·吳漢傳》:「若能同心一力,人自為戰,大功可立。」
- 某種類型、身分的人。如:「軍人」、「主持人」、「介紹人」、「臺北人」。
- 人的品格和性情。如:「文如其人」。《孟子·萬章下》:「頌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宋·王安石〈祭歐陽文忠公文〉:「世之學者,無問乎識與不識,而讀其文,則其人可知。」
- 姓。如明代有人杰。
- 二一四部首之一。
须眉(鬚眉)xū méi
亦作“ 须麋 ”。
(1).胡子和眉毛。《荀子·非相》:“ 傅説 之状,身如植鰭; 伊尹 之状,面无须麋。” 杨倞 注:“麋,与眉同。”《汉书·张良传》:“四人者从太子,年皆八十有餘,须眉皓白,衣冠甚伟。”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一一八:“荷衣説艺鬭心兵,前辈须眉照坐清。”
(2).借指男子。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七:“教 邓 子孙,止於保姓;教 济河王 子,意在维城。有此远识,须麋不逮。”《红楼梦》第一回:“我堂堂须眉,诚不若彼裙釵。”《海上花列传》第三三回:“磊落须眉浑不喜,偏要双鬟窈窕。”
(3).比喻事物细微处。 明 李贽 《四书评·孟子·离娄下》:“叙事刻画,须眉如画。” 明 李贽 《四书评·孟子·万章上》:“刻画 大舜 情事,须眉毕见。”
(4).画笔的一种,用以描绘画面细部。《红楼梦》第四二回:“大南蟹爪十支,小蟹爪十支,须眉十支。”
亦作“ 鬚麋 ”。
(1).胡须和眉毛。《左传·昭公二十六年》:“有君子白晳,鬒鬚眉,甚口。” 陆德明 释文:“鬚,本又作须。” 明 王世贞 《玄狱太和山赋》:“像帝之真,理别鬚麋。”《花月痕》第五一回:“迄今诵其言,犹觉鬚眉间勃勃有生气焉。”
(2).男子代称。《水浒传》第一○八回:“帅府前军士居民,都来看 宋 军中人物,内中早恼怒了一个真正有男子气的鬚眉丈夫。”《再生缘》第六回:“莫非他,不是鬚眉是女人。” 罗洪 《践踏的喜悦》:“三太太是自命为不让须眉的,相貌也长得有点男子气魄。” ——《漢語大詞典》
(1).胡子和眉毛。《荀子·非相》:“ 傅説 之状,身如植鰭; 伊尹 之状,面无须麋。” 杨倞 注:“麋,与眉同。”《汉书·张良传》:“四人者从太子,年皆八十有餘,须眉皓白,衣冠甚伟。”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一一八:“荷衣説艺鬭心兵,前辈须眉照坐清。”
(2).借指男子。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七:“教 邓 子孙,止於保姓;教 济河王 子,意在维城。有此远识,须麋不逮。”《红楼梦》第一回:“我堂堂须眉,诚不若彼裙釵。”《海上花列传》第三三回:“磊落须眉浑不喜,偏要双鬟窈窕。”
(3).比喻事物细微处。 明 李贽 《四书评·孟子·离娄下》:“叙事刻画,须眉如画。” 明 李贽 《四书评·孟子·万章上》:“刻画 大舜 情事,须眉毕见。”
(4).画笔的一种,用以描绘画面细部。《红楼梦》第四二回:“大南蟹爪十支,小蟹爪十支,须眉十支。”
亦作“ 鬚麋 ”。
(1).胡须和眉毛。《左传·昭公二十六年》:“有君子白晳,鬒鬚眉,甚口。” 陆德明 释文:“鬚,本又作须。” 明 王世贞 《玄狱太和山赋》:“像帝之真,理别鬚麋。”《花月痕》第五一回:“迄今诵其言,犹觉鬚眉间勃勃有生气焉。”
(2).男子代称。《水浒传》第一○八回:“帅府前军士居民,都来看 宋 军中人物,内中早恼怒了一个真正有男子气的鬚眉丈夫。”《再生缘》第六回:“莫非他,不是鬚眉是女人。” 罗洪 《践踏的喜悦》:“三太太是自命为不让须眉的,相貌也长得有点男子气魄。” ——《漢語大詞典》
尚 shàng《國語辭典》
尚 [ shàng ]
动- 尊崇、仰慕。如:「尚文」、「尚武」。《墨子·尚贤上》:「不能以尚贤事能为政也。」
- 主管其事。《史记·卷九·吕太后本纪》:「襄平侯通尚符节,乃令持节矫内太尉北军。」通「掌」。
- 仰攀婚姻。《史记·卷八七·李斯传》:「诸男皆尚秦公主,女悉嫁秦诸公子。」
- 犹、还。如:「他至今尚未结婚。」《诗经·大雅·荡》:「虽无老成人,尚有典型。 」
- 尚且、况且。《老子·第二三章》:「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
- 希望,表示祈求。如:「尚飨」。唐·韩愈〈汴州东 西水门记〉:「乃伐山石,刻之日月,尚俾来者知作之所始。」
- 姓。如汉代有尚长。
宛然 wǎn rán
(1).委曲顺从的样子。《诗·魏风·葛屦》:“好人提提,宛然左辟。” 毛 传:“宛,辟貌。” 陈奂 传疏:“宛有委曲顺从之义,故云辟貌。”
(2).真切貌;清晰貌。《关尹子·五鉴》:“譬犹昔游再到,记忆宛然,此不可忘,不可遣。”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上:“山川宛然,原野未改。” 明 乌斯道 《月夜弹琴记》:“ 乌公 尚未深信,即命骑往文庙取水洗砖而验焉,则见儿影之傍钱迹宛然在,众始惊愕。”《清史稿·灾异志三》:“﹝ 顺治 ﹞二年七月, 石门 资福院 僧锯木,中有‘太平’二字,墨痕宛然。”
(3).仿佛;很象。 南朝 宋 鲍照 《字谜》诗之三:“乾之一九,隻立无偶;坤之二六,宛然双宿。”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九:“ 韩平原 作 南园 於 吴山 之上,其中有所谓村庄者,竹篱茅舍,宛然田家气象。”《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七:“地方官不奈他何的,宛然 宋 时 梁山泊 光景。” 清 沈复 《浮生六记·闲情记趣》:“觅螳螂蝉蝶之属,以针刺死,用细丝扣虫项繫花草间,整其足,或抱梗,或踏叶,宛然如生。” 茅盾 《创造》一:“两朵半开的红玫瑰从书桌右角的淡青色小瓷瓶口边探出来,宛然是淘气的女郎的笑脸。” ——《漢語大詞典》
(2).真切貌;清晰貌。《关尹子·五鉴》:“譬犹昔游再到,记忆宛然,此不可忘,不可遣。”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上:“山川宛然,原野未改。” 明 乌斯道 《月夜弹琴记》:“ 乌公 尚未深信,即命骑往文庙取水洗砖而验焉,则见儿影之傍钱迹宛然在,众始惊愕。”《清史稿·灾异志三》:“﹝ 顺治 ﹞二年七月, 石门 资福院 僧锯木,中有‘太平’二字,墨痕宛然。”
(3).仿佛;很象。 南朝 宋 鲍照 《字谜》诗之三:“乾之一九,隻立无偶;坤之二六,宛然双宿。”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九:“ 韩平原 作 南园 於 吴山 之上,其中有所谓村庄者,竹篱茅舍,宛然田家气象。”《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七:“地方官不奈他何的,宛然 宋 时 梁山泊 光景。” 清 沈复 《浮生六记·闲情记趣》:“觅螳螂蝉蝶之属,以针刺死,用细丝扣虫项繫花草间,整其足,或抱梗,或踏叶,宛然如生。” 茅盾 《创造》一:“两朵半开的红玫瑰从书桌右角的淡青色小瓷瓶口边探出来,宛然是淘气的女郎的笑脸。” ——《漢語大詞典》
咄咄 duō duō
(1).感叹声。表示感慨。《后汉书·逸民传·严光》:“咄咄 子陵 ,不可相助为理邪?” 晋 陆机 《东宫》诗:“冉冉逝将老,咄咄奈老何!” 唐 李益 《北至太原》诗:“咄咄薄游客,斯言殊不刊。” 鲁迅 《集外集·斯巴达之魂》:“咄咄危哉!大事去矣!”
(2).感叹声。表示责备或惊诧。 宋 无名氏 《异闻总录》卷一:“﹝其姊﹞咄咄责妹曰:‘何处无婚姻,必欲与我共一壻?’”《人民文学》1981年第7期:“人们对他的行动咄咄称奇。”
(3).呼驴马等牲畜之声。 明 顾起元 《客座赘语·鸟兽呼音》:“留都呼马驘驴曰咄咄。” ——《漢語大詞典》
(2).感叹声。表示责备或惊诧。 宋 无名氏 《异闻总录》卷一:“﹝其姊﹞咄咄责妹曰:‘何处无婚姻,必欲与我共一壻?’”《人民文学》1981年第7期:“人们对他的行动咄咄称奇。”
(3).呼驴马等牲畜之声。 明 顾起元 《客座赘语·鸟兽呼音》:“留都呼马驘驴曰咄咄。” ——《漢語大詞典》
微躯(微軀)wēi qū
微贱的身躯。常用作谦词。 三国 魏 曹植 《叙愁赋》:“委微躯於帝室,充末列於椒房。”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四:“王者重言,伯者重信,不可以女子微躯,而负明约于天下,国之祸也。” 唐 牟融 《游报本寺》诗:“自笑微躯长碌碌,几时来此学无还。” 清 周亮工 《西禅寺留别》诗:“微躯未敢厌烽烟,祖帐羣公尽大贤。” 郭沫若 《女神·棠棣之花》:“假使我们能救他们,便牺牲却一己底微躯,也正是人生底无上幸福。” ——《漢語大詞典》
真 zhēn《國語辭典》
真 [ zhēn ]
形- 纯正的、不虚假的。如:「真面目」、「真心诚意」。《庄子·田子方》:「其为人也真 。」
- 的确、实在。如:「真好」、「真棒」。《汉书·卷九四·匈奴传下》:「唯北狄为不 然,真中国之坚敌也。」
- 道家称得道成仙的人。如:「太乙真人」、「真人不露相」。《红楼梦·第二五回 》:「魇魔法叔嫂逢五鬼,红楼梦通灵遇双真。」
- 自然、本性。如:「天真」。《庄子·秋水》:「谨守而勿失,是谓反其真。」
- 肖像、画像。如:「写真」、「留真」。
- 实授的官职。《汉书·卷一二·平帝纪》:「吏在位二百石以上,一切满秩如真。」
- 姓。如汉代有真玄菟。
敝帚 bì zhǒu
亦作“ 敝箒 ”。
(1).破旧的扫帚。喻无用之物。 唐 黄滔 《代郑郎中上静恭卢相》:“只眄高车而激切,空持敝箒以屏营。” 元 刘埙 《隐居通议·杂录》:“辞昧体要,真材不足以胜;謏闻雷同,反得以敝帚倖出。” 清 宣鼎 《夜雨秋灯录·东邻墓》:“吾子与吾孙,慎勿当敝帚。”
(2).指像对破扫帚一样,不予重视。《明史·孟养浩传》:“陛下不惟不听,且从而罚之,是坐忍元子失学,而敝帚宗社也。” ——《漢語大詞典》
(1).破旧的扫帚。喻无用之物。 唐 黄滔 《代郑郎中上静恭卢相》:“只眄高车而激切,空持敝箒以屏营。” 元 刘埙 《隐居通议·杂录》:“辞昧体要,真材不足以胜;謏闻雷同,反得以敝帚倖出。” 清 宣鼎 《夜雨秋灯录·东邻墓》:“吾子与吾孙,慎勿当敝帚。”
(2).指像对破扫帚一样,不予重视。《明史·孟养浩传》:“陛下不惟不听,且从而罚之,是坐忍元子失学,而敝帚宗社也。”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