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日日望行色,湖南百姓争卧辙。

舒邦佐宋代〕《送张仓移漕广西

宾鸿度月叫秋寒,天怕炎方雨露乾。
绣衣使者持玉节,先送春风入蛋蛮。
岭南日日望行色,湖南百姓争卧辙。
两路行人界上争,去思来暮歌讴接。
广盐变法是谁谋,直至而今病未瘳。
岭上逢人须细问,远方根本是深忧。
广吏从来恃天远,北归南载无空返。
埋轮家世本澄清,无使老蚕自营茧。
莫嫌岭路去逡巡,桂林见说最宜人。
笋样山峰罗样水,锦囊收得越精神。
直声曾动天颜喜,更有元右作知己。
谏坡言路著此翁,所谓如尊乃勇尔。
大苏文章继老苏,魏徵勋业付魏謩。
传家况有黄金印,行入衣冠盛事图。
门下书生知此意,恋恋不为儿女计。
黄花时节送君行,梅花时节迎归骑。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岭南日日行色湖南百姓卧辙

岭南(嶺南)lǐng nán
指 五岭 以南的地区,即 广东 、 广西 一带。《晋书·良吏传·吴隐之》:“朝廷欲革 岭 南之弊, 隆安 中,以 隐之 为龙驤将军、 广州 刺史、假节,领平 越 中郎将。” 宋 苏轼 《食荔枝》诗之二:“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作 岭 南人。” 清 沈复 《浮生六记·坎坷记愁》:“适余自 岭 南归,吾父自至 萧爽楼 谓 芸 曰:‘前事我已尽知,汝盍归乎?’”  ——《漢語大詞典》
日日 rì rì
每天。《左传·哀公十六年》:“国人望君如望岁焉,日日以几。” 唐 王昌龄 《万岁楼》诗:“年年喜见山长在,日日悲看水独流。” 鲁迅 《花边文学·偶感》:“无线电播音所日日传播的,不往往是《狸猫换太子》《玉堂春》《谢谢毛毛雨》吗?”  ——《漢語大詞典》
望 wàng《國語辭典》

望 [ wàng ]

  1. 向远处或高处看。如:「登高望远」、「一望无际」。唐·李白〈静夜思〉诗:「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宋·汪元量〈潮州歌〉:「北望燕云不尽头,大江东去水悠悠。」
  2. 希冀、期盼。如:「盼望」、「期望」、「渴望」。《孟子·梁惠王上》:「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3. 拜访、慰问。如:「拜望」、「探望」。
  4. 怨恨、责备。《史记·卷八九·张耳陈余传》:「不意君之望臣深也!岂以臣为重去将哉?」《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若望仆不相师,而用流俗人之言,仆非敢如此。」
  5. 将近、接近。唐·韩愈〈祭窦司业文〉:「逾七望八,年孰非翁。」《儿女英雄传·第一回》:「你那我虽然不至于老迈不堪,也是望五的人了。」
  1. 志愿、心愿。如:「愿望」、「绝望」。
  2. 名誉、名声。如:「名望」、「声望」、「德高望重」。《三国演义·第八三回》:「陆逊年幼望轻,恐诸公不服。」
  3. 农历每月十五日,地球上所看见的满月月相,后指农历的每月十五日。《文选·枚乘·七发》:「将以八月之望,与诸侯远方交游兄弟,并往观涛乎广陵之曲江。」宋·苏轼〈后赤壁赋〉:「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
  1. 向、朝。如:「望后退」、「望前看」、「望我点点头」。
行色 xíng sè
(1).行旅出发前后的情状、气派。《庄子·盗跖》:“今者闕然数日不见,车马有行色,得微往见 跖 耶?” 五代 冯延巳 《归国谣》词:“芦花千里霜月白,伤行色,明朝便是关山隔。” 鲁迅 《伪自由书·航空救国三愿》:“听说 广州 也有一队(指飞机)出发的,闺秀们还将诗词绣在小衫上,赠战士以壮行色。”
(2).犹行旅。 宋 王禹偁 《送柴侍御赴阙序》:“廷尉评 王 某,从宦属邑,受恩煦深,收涕挥惲毫,以序行色。” 元 无名氏 《百花亭》第三折:“妾口占小词一首,调寄《南乡子》,赠君行色,休得见哂。”《再生缘》第二二回:“壮志堂堂行色远,英风凛凛战谋偕。”
(3).五行之色。黑、赤、青、白、黄是配合水、火、木、金、土的五行之色。《隋书·礼仪志七》:“ 宣尼 制法,云行 夏 之时,乘 殷 之輅。弈叶共遵,理无可革。然 三代 所尚,众论多端,或以为所建之时,或以为所感之瑞,或当其行色,因以从之。”参见“ 行次 ”。  ——《漢語大詞典》
湖南 hú nán
中国南部的省,简称湘。面积211800万平方公里,人口6128万(1990),省会长沙。湖南省东、南、西三部分为山地丘陵,中北部为洞庭湖平原,湘、资、沅、澧四水向北流入洞庭湖。该省为中国江南交通枢纽,京广、湘桂、淅赣、湘黔铁路经本省,全省铁路总长2千多公里。有色金属储量丰富,是中国有名的“有色金属之乡”,其中锑储量占世界第一。是中国南方的林业基地和以稻米为主的粮食产区  ——《整理自网络》
百姓 bǎi xìng
(1).百官。《书·尧典》:“九族既睦,平章百姓。” 孔 传:“百姓,百官。”《国语·周语中》:“官不易方,而财不匱竭;求无不至,动无不济;百姓兆民夫人奉利而归诸上,是利之内也。”《大戴礼记·保傅》:“此五义者既成於上,则百姓黎民化缉於下矣。” 清 陈鳣 《对策》:“古所谓百姓即百官,故《尧典》或与黎民对言,或与四海对言,非若今之以民为百姓也。”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一编第二章第四节:“百姓是怎样一种人呢? 盘庚 说他们是共同掌管政治的旧人,是邦伯、师长、百执事(百官、百工)之人。”
(2).人民;民众。《书·泰誓中》:“百姓有过,在予一人。” 孔颖达 疏:“此‘百姓’与下‘百姓懔懔’皆谓天下众民也。”《论语·颜渊》:“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宋 孔平仲 《孔氏谈苑·元旦占候》:“又云:‘芒种雨,百姓苦。’盖芒种须晴明也。” 明 高启 《赋得乌衣巷送赵丞子将》:“春风三月满京华,肯入寻常百姓家。” 杨朔 《昨日的临汾》:“村里的百姓大半全集拢来了:有驼背的老人,筋肉结实的壮年汉子,顽皮的小孩,以及穿着红绿衣裤的妇女。”  ——《漢語大詞典》
争 ( 爭 ) zhēng《國語辭典》
  1. 「争 」的异体字。
卧辙(卧轍)wò zhé
东汉 侯霸 为 淮阳 太守,征入都,百姓号哭遮使车,卧于辙中,乞留 霸 一年。见《后汉书·侯霸传》。后常用为挽留去职官吏的典故。 南朝 梁 任昉 《〈王文宪集〉序》:“三年,解 丹阳 尹,领太子少傅,餘悉如故。掛服捐驹,前良取则;卧辙弃子,后予胥怨。” 唐 杜甫 《奉送王信州崟北归》诗:“解龟踰卧辙,遣骑觅扁舟。” 元 柯丹丘 《荆钗记·民戴》:“卧辙攀鞍无计策,离歌别酒众难忘。”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