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望 wàng《國語辭典》
望 [ wàng ]
动- 向远处或高处看。如:「登高望远」、「一望无际」。唐·李白〈静夜思〉诗:「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宋·汪元量〈潮州歌〉:「北望燕云不尽头,大江东去水悠悠。」
- 希冀、期盼。如:「盼望」、「期望」、「渴望」。《孟子·梁惠王上》:「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 拜访、慰问。如:「拜望」、「探望」。
- 怨恨、责备。《史记·卷八九·张耳陈余传》:「不意君之望臣深也!岂以臣为重去将哉?」《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若望仆不相师,而用流俗人之言,仆非敢如此。」
- 将近、接近。唐·韩愈〈祭窦司业文〉:「逾七望八,年孰非翁。」《儿女英雄传·第一回》:「你那我虽然不至于老迈不堪,也是望五的人了。」
- 志愿、心愿。如:「愿望」、「绝望」。
- 名誉、名声。如:「名望」、「声望」、「德高望重」。《三国演义·第八三回》:「陆逊年幼望轻,恐诸公不服。」
- 农历每月十五日,地球上所看见的满月月相,后指农历的每月十五日。《文选·枚乘·七发》:「将以八月之望,与诸侯远方交游兄弟,并往观涛乎广陵之曲江。」宋·苏轼〈后赤壁赋〉:「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
- 向、朝。如:「望后退」、「望前看」、「望我点点头」。
之 zhī《國語辭典》
之 [ zhī ]
介- 的、底。《论语·公冶长》:「夫子之文章。」《左传·襄公十四年》:「余弟死,而子来,是而子杀余之弟也。」
- 于。《易经·比卦·象曰》:「比之匪人,不亦伤乎?」《礼记·大学》:「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
- 诸、之于。《孟子·滕文公上》:「禹疏九河,瀹济、漯而注诸海;决汝、汉,排淮、泗而注之江。」
- 与、及。《书经·立政》:「文王罔攸兼于庶言、庶狱、庶慎,惟有司之牧夫。」《吕氏春秋·仲夏纪·适音》:「乐之弗乐者,心也。」
- 而。《战国策·秦策二》:「臣恐王为臣之投杼也。」
- 若、如果。《书经·盘庚上》:「邦之臧,惟汝众,邦之不臧,惟予一人有佚罚。」《论语·子张》:「我之大贤与,于人何所不容?我之不贤与,人将拒我,如之何其拒人也?」
- 则。《左传·僖公九年》:「东略之不知,西则否矣。」《吕氏春秋·仲春纪·功名》:「 故民无常处,见利之聚,无之去。」
- 用于强调或补足语气,无义。《书经·西伯戡黎》:「殷之即丧!指乃功,不无戮于尔邦?」《史记·卷四八·陈涉世家》:「怅恨久之。」
- 他、彼。《书经·皋陶谟》:「安民则惠,黎民怀之。」《论语·颜渊》:「爱之欲其生。」
- 其、他的。《武王伐纣平话·卷中》:「纣王令推上法场,斩之老母。」清·王士祯《池北偶谈·卷二四·谈异五·女化男》:「乃以聘礼还之夫家。」
- 此、这个。《诗经·邶风·日月》:「乃如之人兮,逝不古处。」《庄子·知北游》:「知以之言也,问乎狂屈。」
- 往。如唐朝李白有〈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诗。《诗经·鄘风·载驰》:「百尔所思,不如我所之。」
- 至、到。《西京杂记·卷五》:「此自少之多,自微至著也。」
- 是、为。《公羊传·宣公十五年》:「吾见子之君子也,是以告情于子也。」汉·扬雄《法言·吾子》:「羊质而虎皮,见草而说,见豺而战,忘其皮之虎也。」
- 取用。《战国策·齐策三》:「故物舍其所长,之其所短,尧亦有所不及矣。」
- 姓。如汉代有之马宇。
正 zhèng/zhēng《國語辭典》
正 [ zhèng ]
形- 合于规范的、合于法则的。如:「正道」、「正路」。
- 不偏斜。如:「正中」、「正午」。《论语·宪问》:「晋文公谲而不正,齐桓公正而不谲。」
- 精纯不杂的。如:「纯正」、「正红色」。《韩非子·难四》:「屈到嗜芰,文王嗜菖蒲菹,非正味也,而二贤尚之,所味不必美。」
- 与「反」相对。如:「正面」、「正方」。
- 与「副」相对。如:「正本」、「正刊」。
- 与「偏」相对。如:「正门」、「正厅」。
- 与「负」相对。如:「正数」、「正电」。
- 修改错误。如:「修正」、「订正」、「纠正」。《论语·学而》:「就有道而正焉。」
- 整理。《论语·尧曰》:「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隋书·卷五八·李文博传》:「夫清其流者必洁其源,正其末者须端其本。」
- 分析、明辨。《论语·子路》:「必也正名乎!」
- 恰巧、刚好。如:「正好」、「正是」、「正中下怀」。《北史·卷七○·刘璠传》:「行本怒其不能调护,每谓三人曰:『乡等正解读书耳。』」
- 表示动作在进行的状态。如:「外面正下著倾盆大雨。」《文选·曹植·七哀诗》:「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
- 长官、主事者。如:「里正」、「村正」。《礼记·王制》:「成狱辞,史以狱成告于正,正听之。」
- 姓。如春秋时鲁国有正常。
正 [ zhēng ]
- 参见「正月 」条。
欲 yù《國語辭典》
欲 [ yù ]
名- 愿望,想得到满足的意念。如:「食欲」、「欲望」。《易经·损卦·象曰》:「山下有泽损,君子以惩忿窒欲。」
- 情欲。《礼记·乐记》:「君子乐得其道;小人乐得其欲。」汉·郑玄·注:「欲,谓淫邪也。」同「欲 」。
- 期望、希求。《孟子·告子上》:「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唐·韩愈〈师说〉:「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 想要。如:「欲哭无泪」、「畅所欲言」。《论语·卫灵公》:「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 将要。如:「摇摇欲坠」。唐·许浑〈咸阳城东楼〉诗:「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试 ( 試 ) shì
试 [ shì ]
- 按照预定的想法非正式地做:~车。~图。~航。~问。尝~。~金石。
- 考,测验:~场。~卷。~题。笔~。考~。口~。
冯翊(馮翊)féng yì
(1).浑沌。 元 王冕 《题申屠子迪篆刻卷》诗:“我昔闻诸太古初,冯翊窅窅安可摹。”参见“ 冯冯翼翼 ”。
(2).郡名。 唐 贾岛 《送殷侍御起同州》诗:“ 冯翊 蒲西 郡,沙冈拥地形。” 元 王逢 《后无题》诗之二:“ 吐蕃 回紇 使何如? 冯翊 扶风 守太疏。” ——《漢語大詞典》
(2).郡名。 唐 贾岛 《送殷侍御起同州》诗:“ 冯翊 蒲西 郡,沙冈拥地形。” 元 王逢 《后无题》诗之二:“ 吐蕃 回紇 使何如? 冯翊 扶风 守太疏。” ——《漢語大詞典》
长 ( 長 ) cháng/zhǎng
长 [ cháng ]
- 两端的距离:~度。
- 长度大,与“短”相对,指空间,亦指时间:~短。~空。~短句(词的别名)。~夜(➊漫长的黑夜;➋喻黑暗的日子)。~风破浪(喻志趣远大)。~歌代哭(以歌代哭)。
- 优点,专精的技能:特~。专~。各有所~。
- 对某事做得特别好:他~于写作。
- 生长,成长:~疮。
- 增加:~知识。
- 排行第一的:~子。~兄。~孙。
- 辈分高或年纪大:~辈。~者。家~。
- 领导人;负责人:部~。校~。
孺 rú《國語辭典》
孺 [ rú ]
名- 幼童、小孩。如:「孩孺」、「童孺」。《说文解字·子部》:「孺,乳子也。」
- 参见「孺人 」条。
- 姓。如春秋时鲁国有孺悲。
- 亲慕、相亲。如:「孺慕」。《诗经·小雅·常棣》:「兄弟既具,和乐且孺。」唐·孔颖达·正义:「和而甚忻乐,且复骨肉相亲属也。」
- 幼小、稚幼。《孟子·公孙丑上》:「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太平广记·卷三二○·刘道锡》:「厅事东头桑树上,有鬼,形尚孺,长必害人。」
宁肯(寧肯)nìng kěn
(1).难道不肯,岂肯。《后汉书·刘盆子传》:“所以厚诸君者,非欲求利,徒以县宰不道,枉杀吾子,欲为报怨耳。诸君寧肯哀之乎?”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七:“僕寧肯请人之父而淫人之女?若復见来,便出斫之。” 宋 范成大 《次韵汉卿舅即事》:“风捲南枝一夜休,孤芳寧肯为人留?” 清 黄宗羲 《与康明府书》:“老父母固二公之流亚也。寧肯坐视宇下之小民肝脑涂地,而不为之动心乎?”
(2).宁愿。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三:“一天夜里, 汤阿英 偷偷回到自己的家,抱住娘失声痛哭,宁肯跟爹和娘到处去讨饭,死也不肯回到 朱 家这个老虎窝里去了。” ——《漢語大詞典》
(2).宁愿。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三:“一天夜里, 汤阿英 偷偷回到自己的家,抱住娘失声痛哭,宁肯跟爹和娘到处去讨饭,死也不肯回到 朱 家这个老虎窝里去了。” ——《漢語大詞典》
薄 báo/bó/bò《國語辭典》
薄 [ bó ]
讀音 形- 不厚的。《詩經·小雅·小旻》:「如臨深淵,如履薄冰。」
- 稀疏的。南朝梁·何遜〈入塞示南府同僚詩〉:「薄雲巖際出,初月波中上。」
- 貧瘠、不肥沃。如:「薄田」。
- 微不足道。如:「薄禮」、「薄技」。
- 卑賤。如:「出身微薄」。
- 不敦厚。如:「刻薄」、「薄情」。
- 不尊重。如:「輕薄」。
- 草木叢生的地方。《文選·鮑照·蕪城賦》:「灌莽杳而無際,叢薄紛其相依。」
- 簾子。《禮記·曲禮上》:「帷薄之外不趨,堂上不趨,執玉不趨。」
- 姓。如明代有薄珏。
- 減輕、減損。《左傳·成公十八年》:「禁淫慝,薄賦斂,宥罪戾。」
- 迫近、接近。《文選·李密·陳情表》:「日薄西山,氣息奄奄。」
- 附著。《楚辭·屈原·九章·涉江》:「腥臊並御,芳不薄兮。」
- 侵入。《荀子·天論》:「故水旱未至而飢,寒暑未薄而疾。」
- 鄙視。如:「厚此薄彼」、「妄自菲薄」。《史記·卷六五·孫子吳起傳》:「其母死,起終不歸。曾子薄之,而與起絕。」
- 輕微的。《論語·衛靈公》:「躬自厚而薄責於人。」
薄 [ bò ]
- 參見「薄荷 」條。
薄 [ báo ]
語音形- 1的語音。
淮阳(淮阳)
史记留侯世家良尝学礼淮阳上又汲黯传会更五铢钱民多盗铸钱楚地尤甚 以为淮阳楚地之郊乃召拜黯为淮阳太守黯伏谢不受印诏数彊予然后奉诏诏召见黯黯为上泣曰臣尝有狗马病力不能任郡事臣愿为中郎出入禁闼补过拾遗臣之愿也上曰君薄淮阳邪吾今召君矣顾淮阳吏民不相得吾徒得君之重卧而治之六汉书地理志淮阳国高帝十一年置
又韩王信传 年春上以为信壮武北近巩雒南迫宛叶东有淮阳皆天下劲兵处也乃更以太原郡为韩国徙信以备胡都晋阳 后汉书和帝纪章和二年三月丁酉改淮阳为陈国灭晋书宣帝纪四年秋九月帝督诸军击诸葛恪帝以 贼之要在于积谷乃大兴屯守广开淮阳百尺二渠又修诸陂于颍之南北万馀顷 宋书州郡志淮阳太守晋安帝义熙中土断立庐越绝书楚故治郢今南郡南阳汝南淮阳六安九江 江豫章长沙翼轸也 水经注泗水又东南径淮阳城北临泗水枚赵充国屯田奏臣前部士入山伐材木大小六万馀 皆在水次愿罢骑兵留弛刑应募及淮阳汝南步兵与吏士私从者凡合万二百八十一人用谷月二万七千三百六十三斛盐三百八斛分屯要害处昌庾信周大将军侯莫陈君夫人窦氏墓志铭祖以孝 之始主诺淮阳父以正光之初搴帷海岱 邹选金马门赋江都老仲舒之贤淮阳摈汲黯之直榴皇甫曾韦使君宅咏海榴诗淮阳卧理有清风腊月 花带雪红求杜牧初冬夜饮诗淮阳多病偶 欢客袖侵霜举烛盘 ——《骈字类编》
又韩王信传 年春上以为信壮武北近巩雒南迫宛叶东有淮阳皆天下劲兵处也乃更以太原郡为韩国徙信以备胡都晋阳 后汉书和帝纪章和二年三月丁酉改淮阳为陈国灭晋书宣帝纪四年秋九月帝督诸军击诸葛恪帝以 贼之要在于积谷乃大兴屯守广开淮阳百尺二渠又修诸陂于颍之南北万馀顷 宋书州郡志淮阳太守晋安帝义熙中土断立庐越绝书楚故治郢今南郡南阳汝南淮阳六安九江 江豫章长沙翼轸也 水经注泗水又东南径淮阳城北临泗水枚赵充国屯田奏臣前部士入山伐材木大小六万馀 皆在水次愿罢骑兵留弛刑应募及淮阳汝南步兵与吏士私从者凡合万二百八十一人用谷月二万七千三百六十三斛盐三百八斛分屯要害处昌庾信周大将军侯莫陈君夫人窦氏墓志铭祖以孝 之始主诺淮阳父以正光之初搴帷海岱 邹选金马门赋江都老仲舒之贤淮阳摈汲黯之直榴皇甫曾韦使君宅咏海榴诗淮阳卧理有清风腊月 花带雪红求杜牧初冬夜饮诗淮阳多病偶 欢客袖侵霜举烛盘 ——《骈字类编》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