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已 yǐ《國語辭典》
已 [ yǐ ]
動- 停止。《詩經·鄭風·風雨》:「風雨如晦,雞鳴不已。」《論語·泰伯》:「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 完畢、完成。《國語·齊語》:「有司已於事而竣。」《漢書·卷三○·藝文志》:「每一書已,向輒條其篇目,撮其指意,錄而奏之。」
- 黜退。《論語·公冶長》:「令尹子文三仕為令尹,無喜色;三已之,無慍色。」
- 病癒。《史記·卷一○五·扁鵲倉公傳》:「一飲汗盡,再飲熱去,三飲病已。」
- 已經。如:「時間早已過了。」《論語·微子》:「道之不行,已知之矣。」唐·李白〈早發白帝城〉詩:「兩岸猿聲啼不盡,輕舟已過萬重山。」
- 太、甚。《孟子·離婁下》:「仲尼不為已甚者。」《管子·戒》:「其為人也,好善而惡惡已甚。」
- 隨後、然後。《史記·卷七·項羽本紀》:「韓王成無軍功,項王不使之國,與俱至彭城,廢以為侯,已又殺之。」明·徐弘祖《徐霞客遊記·卷一上·遊天台山日記》:「香風來處,玉蘭芳草,處處不絕。已至一山嘴,石壁直豎澗底,澗深流駛,旁無餘地。」
- 一定、必定。《漢書·卷五二·灌夫傳》:「夫不好文學,喜任俠,已然諾。」
- 用於句尾。相當於「矣」。《書經·洛誥》:「公定,予往已。」《孟子·梁惠王上》:「然則王之所大欲可知已。」
- 用於句首,表示感嘆的語氣。《書經·大誥》:「已!予惟小子。」同「哎 」。
- 此、如此。《論語·陽貨》:「不有博奕者乎?為之,猶賢乎已。」《史記·卷二·夏本紀》:「敦序九族,眾明高翼,近可遠在已。」
烦 ( 煩 ) fán
烦 [ fán ]
- 苦闷,急躁:~躁。~乱。~恼。~闷。~郁。心~意乱。
- 又多又乱:不厌其~。要言不~。~絮。~琐。~冗。~文。麻~。
- 搅扰:~扰。~嚣。
- 敬辞,表示请、托:~劳。~请。
潘令 pān lìng
指 晋 潘岳 。 岳 曾为 河阳 令,故称。 唐 卢纶 《送申屠正字》诗:“坦腹定逢 潘令 醉,上楼应伴 庾公 閒。” 宋 刘克庄 《摸鱼儿·海棠》词:“霜点鬢, 潘令 老,年年不带看花分。” 金 完颜璹 《临江仙》词:“ 卢郎 心未老, 潘令 鬢先皤。” ——《漢語大詞典》
宰 zǎi《國語辭典》
宰 [ zǎi ]
名- 具有支配权力的人、物。明·张自烈《正字通·宀部》:「凡为事物之主者亦曰宰。」《吕氏春秋·季秋纪·精通》:「德也者万民之宰也,月也者群阴之本也。」
- 职官名:➊ 某种职位的长官。如:「太宰」、「膳宰」。➋ 家臣的长官。《论语·子路》:「仲弓为季氏宰,问政。」➌ 地方行政长官。《后汉书·卷一一·刘盆子传》:「子为县吏,犯小罪,宰论杀之。」
- 姓。如春秋时鲁国有宰予。
- 主持、治理。如:「主宰」。《老子·第五一章》:「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 屠杀、分割。如:「杀猪宰羊」。
花县(花縣)huā xiàn
晋 潘岳 为 河阳 令,满县遍种桃花,人称“河阳一县花”。见《白孔六帖》卷七七。后遂以“花县”为县治的美称。 唐 李贺 《春昼》诗:“ 平阳 花坞, 河阳 花县。” 明 阮大铖 《燕子笺·入幕》:“连营刁斗月如霜……花县接壶浆,蹔得与故人欢畅。” 清 吴伟业 《赠昆令王莘云尊人杏翁》诗:“快马柳城常命酒,软舆花县暂闻琴。”参见“ 河阳一县花 ”。 ——《漢語大詞典》
正要 zhèng yào
(1).谓端正东西的方位。《文选·左思〈魏都赋〉》:“阐钩绳之筌绪,承二分之正要。” 吕延济 注:“承二分之正要者,言取春分、秋分之日日影正时,以正东西之位。”一说谓端正南北的方位。 张铣 注:“言考度星日,以定南北也。”
(2).刚要;正预备。《水浒传》第十一回:“洒家正要捉你这厮们,倒来拔虎鬚。”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访翠》:“俺正要访他,恰好到此。” 茅盾 《子夜》十三:“他跺了一脚,正要发作,那 阿珍 却软化了。” ——《漢語大詞典》
(2).刚要;正预备。《水浒传》第十一回:“洒家正要捉你这厮们,倒来拔虎鬚。”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访翠》:“俺正要访他,恰好到此。” 茅盾 《子夜》十三:“他跺了一脚,正要发作,那 阿珍 却软化了。” ——《漢語大詞典》
王 wáng/wàng《國語辭典》
王 [ wáng ]
名- 古代稱統治天下的君主。如:「君王」、「帝王」、「國王」。《書經·洪範》:「天子作民父母,以為天下王。」
- 古代封建社會中地位在公侯之上的爵位。秦漢以後,天子的伯叔兄弟及異姓藩王均稱為「王」。如:「淮南王」。《漢書·卷一九·百官公卿表上》:「諸侯王,高帝初置,金璽盭綬,掌治其國。」
- 泛稱同類中的首領。如:「萬獸之王」。唐·杜甫〈前出塞〉詩九首之六:「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西遊記·第一回》:「那一個有本事的,鑽進去尋個源頭出來,不傷身體者,我等即拜他為王。」
- 技藝超群的人。如:「歌王」、「拳王」。
- 古代對祖父母輩的尊稱。參見「王父」、「王母」等條。
- 姓。如宋代有王安石。
- 古代諸侯朝見天子。《詩經·商頌·殷武》:「莫敢不來享,莫敢不來王。」《史記·卷四·周本紀》:「要服者貢,荒服者王。」
- 大。參見「王虺」、「王鮪」等條。
王 [ yù ]
- 《廣韻·入聲·燭韻》:「玉,說文本作王,隸加點以別王字。」同「玉 」。
王 [ wàng ]
動- 統治天下、稱王。《詩經·大雅·皇矣》:「王此大邦,克順克比。」《史記·卷七·項羽本紀》:「懷王與諸將約曰:『先破秦入咸陽者王之』。」
- 興盛、旺盛。《莊子·養生主》:「澤雉十步一啄,百步一飲,不蘄畜乎樊中,神雖王,不善也。」唐·李白〈贈張相鎬〉詩二首之二:「英烈遺厥孫,百代神猶王。」通「旺」。
祥 xiáng《國語辭典》
祥 [ xiáng ]
名- 泛指一切福善吉利的事物。《书经·伊训》:「作善,降之百祥。」《汉书·卷八·宣帝纪》:「神光并见,咸受祯祥。」
- 吉凶的征兆。亦偏指吉兆或凶兆。《书经·咸有一德》:「亳有祥,桑、谷共生于朝。」唐·孔颖达·正义:「祥是恶事先见之征。」《左传·僖公十六年》:「是何祥也?吉凶焉在?」
- 古代丧礼祭祀的名称。父母之丧,周年祭称为「小祥」;两周年祭称为「大祥」。
- 姓。如清代有祥厚。
- 吉利的。如:「祥云」、「祥瑞」、「吉祥如意」。《老子·第三一章》:「夫佳兵者不祥之器。」
- 良善平和。如:「慈祥」、「祥和社会」。
- 依从、遵循。《淮南子·泛论》:「得于人理,顺于天地,祥于鬼神,则可以正治矣。」
康 kāng《國語辭典》
康 [ kāng ]
形- 平安、安定。如:「安康」、「康樂」。《書經·益稷》:「股肱良哉,庶事康哉!」
- 豐足、富裕。如:「小康」、「康年」。唐·白居易〈和微之詩·和三月三十日四十韻〉:「杭土麗且康,蘇民富而庶。」
- 身體強健。如:「健康」、「康強」。《樂府詩集·卷七三·雜曲歌辭十三·古辭·焦仲卿妻》:「命如南山石,四體康且直。」唐·韓愈〈送李愿歸盤谷序〉:「飲且食兮壽而康,無不足兮奚所望?」
- 通達、平坦。《史記·卷七四·孟子荀卿傳》:「為開第康莊之衢,高門大屋,尊寵之。」
- 大陸地區西康省的簡稱。
- 姓。如元代有康進之,清代有康有為。
海沂 hǎi yí
海边。 晋 潘岳 《金谷集作诗》:“ 王生 和鼎实, 石子 镇海沂。”《魏书·崔光伯传》:“ 光伯 自蒞海沂,清风远著。” 唐 皇甫冉 《送邹判官赴河南》诗:“海沂军未息,河畔岁仍荒。”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