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沮溺 jǔ nì
谓水淹之患。 明 李东阳 《冀州城重修记》:“癸卯之春,沮溺未平,君乃议修復。”
《论语·微子》:“ 长沮 、 桀溺 耦而耕, 孔子 过之,使 子路 问津焉。” 钱穆 新解:“﹝ 长沮 、 桀溺 ﹞两隐者,姓名不传。沮,沮洳。溺,淖溺。以其在水边,故取以名之。”后诗文中常以“沮溺”借指避世隐士。 汉 王粲 《从军诗》之一:“不能效 沮 溺 ,相随把锄犂。” 唐 韦应物 《秋郊作》诗:“方愿 沮 溺 耦,淡泊守田庐。” 明 梁辰鱼 《浣纱记·谈义》:“绍 巢 由 之絶轨,蹈 沮 溺 之高风。” ——《漢語大詞典》
《论语·微子》:“ 长沮 、 桀溺 耦而耕, 孔子 过之,使 子路 问津焉。” 钱穆 新解:“﹝ 长沮 、 桀溺 ﹞两隐者,姓名不传。沮,沮洳。溺,淖溺。以其在水边,故取以名之。”后诗文中常以“沮溺”借指避世隐士。 汉 王粲 《从军诗》之一:“不能效 沮 溺 ,相随把锄犂。” 唐 韦应物 《秋郊作》诗:“方愿 沮 溺 耦,淡泊守田庐。” 明 梁辰鱼 《浣纱记·谈义》:“绍 巢 由 之絶轨,蹈 沮 溺 之高风。” ——《漢語大詞典》
识 ( 識 ) shí/zhì
识 [ shí ]
- 知道,认得,能辨别:~辨。~破。~相(xiàng )。~途老马。
- 所知道的道理:知~。常~。
- 辨别是非的能力:见~。远见卓~。
- 记住:博闻强~。
- 标志,记号。
孔 kǒng《國語辭典》
孔 [ kǒng ]
名- 窟窿、洞穴。如:「穿孔」、「針孔」、「毛細孔」、「千瘡百孔」、「無孔不入」。《列子·仲尼》:「子心六孔流通,一孔不達。」
- 孔子的簡稱。如:「孔廟」、「孔孟學說」。《淮南子·俶真》:「孔墨之弟子皆以仁義之術教導於世。」
- 姓。如漢代有孔融,唐代有孔穎達。
- 通達的。《漢書·卷九六·西域傳上·婼羌傳》:「去長安六千三百里,辟在西南,不當孔道。」
- 大。《老子·第二一章》:「孔德之容,惟道是從。」
- 甚、很、非常。如:「需款孔急」。《文選·枚乘·七發》:「毅武孔猛,袒裼身薄。」《清史稿·卷二○·文宗本紀》:「甲子,詔軍務未竣,需材孔亟,其有知兵之人,所在保舉錄用。」
丘 qiū《國語辭典》
丘 [ qiū ]
名- 小土山、小土堆。如:「沙丘」、「丘陵」、「丘垤」。唐·柳宗元〈愚溪诗序〉:「愚溪之上,买小邱为愚丘。」
- 坟冢、坟墓。《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亦何面目复上父母丘墓乎?」
- 姓。如元代有丘处机。
- 大、长。
渔父(漁父)yú fǔ
(1).老渔翁。《庄子·秋水》:“夫水行不避蛟龙者,渔父之勇也。” 唐 罗隐 《别池阳所居》诗:“雨夜老农伤水旱,雪晴渔父共舟船。” 清 查礼 《岚光洞》诗:“渔父举网来,舴艋两三箇。” 刘半农 《游香山纪事诗》之九:“渔舟横小塘,渔父卖鱼去。”
(2).词牌名。 唐 张志和 创制。单调二十七字,平韵。 ——《漢語大詞典》
(2).词牌名。 唐 张志和 创制。单调二十七字,平韵。 ——《漢語大詞典》
辞 ( 辭 ) cí《國語辭典》
- 「辭 」的異體字。
伍 wǔ《國語辭典》
伍 [ wǔ ]
名- 古代军队的编制单位,以五人为一伍。明·张自烈《正字通·人部》:「伍,军法五人为伍。」《周礼·天官·宫正》:「会其什伍而教之道艺。」
- 军队。如:「入伍」。唐·杜牧〈原十六卫〉:「籍藏将府,伍散田亩。」
- 古代基层的户政编制单位,以五家为一伍。《左传·襄公三十年》:「田有封洫,庐井有伍。」《管子·乘马》:「五家而伍,十家而连。」
- 五的大写。
- 姓。如春秋时楚国有伍子胥。
- 杂处、参杂。《荀子·议兵》:「窥敌观变,欲潜以深,欲伍以参。」唐·杨倞·注:「伍参,犹错杂也。」
员 ( 員 ) yuán/yún/yùn
员 [ yuán ]
- 人,工作或学习的人:~工。教~。演~。动~。复~。司令~。
- 指团体组织中的人:成~。团~。党~。会~。
- 周围:幅~辽阔。
- 量词,常用于武将:一~小将。
- 增加。
- 表示语气。
- 古人名用字。
- 姓。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