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挥王谢驱群鸡,狂童岂劳折箠笞。

李流谦宋代〕《挽安岳李令

司马家儿何等儿,家居令人撞坏之。
长啸羯奴一绳縻,校三十里嗟已迟。
新亭收涕仅自支,下者朽栋当积危。
君看黄发掩面时,此殆天意非人为。
一时埃壒埋精奇,褐衣怀珍去而违。
老樵携畚动岳只,委体毡庐玉投泥。
向来扪虱气吐霓,元子眼无金篦。
纵狼山林血黔黎,惨澹万古关河悲。
先生异代论盛衰,使当若时未可知。
指挥王谢驱群鸡,狂童岂劳折箠笞。
中兴天子周宣齐,炳燿常武烝民诗。
囊封未报九地归,恨无伟烈光钟彝。
我思若人涕沾衣,太阿不如两钱锥。
鱼复阵石存遗基,故智犹为竖子窥。
斯文未泯神所持,复有英雄发嘘欷。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指挥王谢狂童折箠

指挥(指揮)zhǐ huī
亦作“ 指麾 ”。亦作“ 指撝 ”。
(1).以手或手持物挥动示意。《鹖冠子·博选》:“凭几据杖,指麾而使,则厮役者至。”《易·谦》“六四,无不利撝谦” 三国 魏 王弼 注:“指撝皆谦,不违则也。”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一:“见 光 在松树上拊手指挥嗤笑之, 綝 问侍从,皆无所见。” 唐 李颀 《题璿公山池》诗:“指挥如意天花落,坐卧閒房春草深。”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一》:“老儒则端坐石磴上,讲《孟子》‘ 齐桓 、 晋文 之事’一章,字剖句析,指挥顾盼,如与四五人对语。”
(2).发令调遣。《荀子·议兵》:“ 汤 武 之诛 桀 紂 也,拱挹指麾,而强暴之国莫不趋使,诛 桀 紂 若诛独夫。” 汉 桓宽 《盐铁论·论功》:“是以刑省而不犯,指麾而令从。” 唐 刘知几 《史通·辨职》:“夫使 辟阳 、 长信 ,指撝 马 郑 之前; 周勃 、 张飞 ,弹压 雷桐 之右,斯亦怪矣。” 明 唐顺之 《塞下曲赠翁东崖侍郎总制》之十六:“画戟森森清昼閒,指挥只是笑谈间。” 徐怀中 《西线轶事》二:“到前边要服从命令听指挥,一定要保证电话畅通。”
(3).安排。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种榆白杨》:“能种一顷,岁收千匹,唯须一人守护,指挥处分。”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十:“或大期将至,即肋下微痛……便须指挥家事,以俟终焉。” 清 恽敬 《西楚都彭城论》:“指挥既定,人心自固。”
(4).犹指示。 宋 范仲淹 《与中舍书》:“请三哥指挥儿姪知委。” 宋 苏轼 《相度准备赈济第三状》:“臣已指麾 杭州 ,不得减价,依旧作七十收糴。” 明 高明 《琵琶记·义仓赈济》:“招状执结是实,伏乞相公指挥。”
(5).犹指点。 明 汤显祖 《南柯记·之郡》:“指挥风景迟去輦,为惜流光晚下鞭。”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寄生》:“女从门外过,媪故指挥云树以迟纤步, 王孙 窥覘尽悉,意颤不能自持。”
(6).谓意之所向。 汉 许慎 《〈说文解字〉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 晋 袁宏 《后汉纪·明帝纪下》:“归舍皆仰屋窃叹,虽口不言,指挥可知,皆谓多寃狱,莫敢言者。”
(7). 唐 宋 诏敕和命令的统称。 唐 黄滔 《唐昭宗实录》:“今年新及第进士 张貽宪 等二十五人并指挥取今月九日於 武德殿 祗候。” 宋 李心传 《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建炎二年六月》:“尚书省言,检会 靖康 元年已降指挥:人户愿将金帛钱粮献助者,计价依条补授名目。”《宋史·宁宗纪一》:“ 汝愚 曰:‘内禪事重,须议一指挥。’太皇太后允诺。 汝愚 袖出所拟以进。”
(8).军职名。 唐 中叶后有都指挥使, 后唐 、 后周 及 宋 ,均沿用其名,为禁卫之官。 宋 代殿前司及侍卫亲军均有都指挥使、副都指挥使。 金元 亲军亦置之。 明 代内外诸卫皆置指挥使。 清 代惟京城有兵马司指挥,为坊官,与 宋 明 之制不同。近世有前敌总指挥、总指挥等,均为军级以官职,又与古时不同。
(9). 五代 、 宋 军队的编制单位。 宋 王溥 《五代会要·京城诸军》:“ 后唐 长兴 三年三月敕:‘……左右羽林置四十指挥,每十指挥立为一军。’” 宋 曾公亮 等《武经总要》卷二:“国朝军制,凡五百人为一指挥,其别有五都,都一百人,统以一营。”
(10).专指领导乐队、合唱队进行排练和演出的人。其职责为根据音乐作品的内容和风格,以手势、身体动作和面部表情来指示节拍、速度、力度、思想感情等的变化。 冰心 《晚晴集·我的童年》:“我非常尊敬而且羡慕那位乐队指挥!” 李一氓 《〈阿英文集〉序》:“指挥上台,管弦乐团既演奏 贝多芬 《第九交响乐》,也演奏《黄河大合唱》。”  ——《漢語大詞典》
王谢(王謝)wáng xiè
(1).六朝望族 王 氏、 谢 氏的并称。《南史·侯景传》:“ 景 请娶於 王 谢 , 帝 曰:‘ 王谢 门高非偶,可於 朱张 以下访之。’”后以“王谢”为高门世族的代称。 唐 刘禹锡 《乌衣巷》诗:“旧时 王 谢 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娄芳华》:“我家小娘子,出身矜贵,门楣 王 谢 ,甲第 金 张 。” 王闿运 《上征赋》:“仰 王 谢 之高风兮,夕余宿乎汝左。”
(2).指 晋 王坦之 与 谢安 。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雅量》:“ 桓公 伏甲设饌,广延朝士,因此欲诛 谢安 、 王坦之 …… 王 之恐状,转见於色。 谢 之宽容,愈表於貌。望阶趋席,方作 洛 生咏,讽‘浩浩洪流’。 桓 惮其旷远,乃趣解兵。 王 谢 旧齐名,於此始判优劣。”  ——《漢語大詞典》
驱 ( 驅 ) qū
驱 [ qū ]
  1. 赶牲口:~马。~策。~驰。
  2. 赶走:~动。~赶。~寒。
  3. 强行、逼迫:~使。~遣(a.强迫;b.赶走;c.消除,排除情绪)。
  4. 快跑:并驾齐~。先~。前~。
群 qún《國語辭典》

群 [ qún ]

  1. 相聚一起的人或物。如:「鳥群」、「三五成群」、「鶴立雞群」。《禮記·檀弓上》:「吾離群而索居,亦已久矣。」唐·白居易〈與元九書〉:「群分而氣同,形異而情一。」
  2. 量詞。計算群聚的人或物的單位。如:「一群牛」、「一群小孩」。《紅樓夢·第二七回》:「只見寶釵出來了,寶玉、襲人一群人都送了出來。」
  1. 聚集、聚合。《國語·齊語》:「令夫士,群萃而州處。」《荀子·勸學》:「草木疇生,禽獸群焉,物各從其類也。」
  1. 眾多。如:「群英」、「群經諸子」。《禮記·中庸》:「體群臣也。」唐·王勃〈滕王閣序〉:「登高作賦,是所望於群公。」
  2. 成群的。如:「群島」、「群峰」、「群居」。
  1. 群集、成群。如:「群起而攻之。」《楚辭·屈原·九章·懷沙》:「邑犬之群吠兮,吠所怪也。」
鸡 ( 雞 鷄 ) jī
鸡 [ jī ]
  1. 家禽,品种很多,翅膀短,不能高飞;雄性能报晓,雌性能生蛋:公~。母~。~雏。
狂童 kuáng tóng
(1).轻狂顽劣的少年。《诗·郑风·褰裳》:“狂童之狂也且。” 孔颖达 疏:“狂童,谓狂顽之童稚。” 朱熹 集传:“狂童犹狂且,狡童也。” 清 宋荦 《〈明遗民诗〉序》:“岂能使狂童怨女,放士鲜民,皆奏清庙之音。”
(2).指狂悖作乱的人。童,奴才。此为鄙称。 唐 韩愈 《送张道士序》:“臣有平贼策,狂童不难治。” 唐 韩偓 《乱后却至近甸有感》诗:“狂童容易犯 金门 ,比屋齐人作旅魂。”  ——《漢語大詞典》
岂 ( 豈 ) qǐ/kǎi
岂 [ qǐ ]
  1. 助词,表示反诘(➊哪里,如何,怎么,如“~敢”,“~堪”,“~可”,“~有此理”;➋难道,如“~非”,“~不”,“~有意乎”)。
岂 [ kǎi ]
  1. 古同“恺”,快乐。
  2. 古同“凯”,胜利的。
劳 ( 勞 ) láo
劳 [ láo ]
  1. 人类创造物质或精神财富的活动:~动。~力。~逸。功~(功业,成绩)。按~分配。
  2. 辛苦,辛勤:~苦。~顿(劳累困顿)。~瘁(劳累病苦)。~碌(事情多而辛苦)。~心。疲~。烦~。任~任怨。
  3. 劳动者的简称:~工(旧时指工人)。~资。
  4. 用力:~苦功高。勤~。徒~无功。
  5. 用言语或实物慰问:慰~。~军(慰劳军队)。
  6. 姓。
折箠
见“ 折捶 ”。  ——《漢語大詞典》
笞 chī《國語辭典》

笞 [ chī ]

  1. 用鞭或竹板打。如:「鞭笞」。《墨子·鲁问》:「譬有人于此,其子强梁不材,故其父笞之。」
  1. 古代一种用竹板鞭打的刑罚。《新唐书·卷五六·刑法志》:「其用刑有五:一曰笞。笞之为言耻也;凡过之小者,捶挞以耻之。」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