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移乃去。此梁公思亲于在堂之日。

沈禧元代〕《【南吕】一枝花_【南吕】一

  【南吕】一枝花廷仪公子实当代都督李公之家嗣也。器宇宏达,才华瞻敏,
百氏之书,靡不该浃;至于龙韬虎略,不待言而可知也。及乎礼贤下士,彬彬然
诚有儒者之风,不以富贵而骄慢于人,以是人皆景仰而乐与之游。今年冬适过吴
门,解鞍旅馆,予得获见,遂即倾盖,欢若平生。于是宿留,命酌于小楼之上,
鸣琴赋诗,放歌剧饮,以罄一时之欢。既而出诸名公所赠词章乐府以示予且咏然,
其辞气雄伟,风调清越,不觉使人技痒。愧予无似,曷克窥其阃奥而闯其藩篱哉。
兹不自揣,勉述〔南吕〕一阕以呈。校诸杰作,固不能模楷其万一,然于期望之
私,庶几有在焉。
  瑶台上品仙,麟阁中人物。胸襟开宇宙,器量溢江湖。声振寰区,会见悬鱼
袋,行看佩虎符。锦みま人跨凤侣,金蹀躞马骤龙驹。
  【梁州】诗裁囊锦奚奴捕,醉压雕鞍侍女扶。看花南陌归来暮。香尖满路,
月色盈衢。歌钟簇拥,珠翠萦纡。辕门画戟森成列,戍阁铜龙漏滴初,转氍毹红
铺锦褥。灿金莲光摇银炬,击琅声碎珊瑚。醉乎,玉奴。流苏帐暖春风度,雪
儿歌红指舞。一刻千金未肯孤,洞府仙都。
  【余音】玉鞭骄马游荆楚,锦缆牙樯下汴吴,解垢琴书客窗遇。学能周鲁,
才兼文武,伫看袭爵封侯快陛补。 题张思恭“望云思亲卷”时父母已殁矣(并序)
  吾乡张思恭尝持“望云思亲诗卷”征予诗。予嘉思恭之意,遂赋五言古诗一
首,已归之矣。兹复请余词,将欲揭者座隅而朝夕歌咏之,以示不忘亲之故也。
大唐梁公仁杰为并州法曹时,登太行见白去孤飞,因指曰:“吾亲舍在其下。”
云移乃去。此梁公思亲于在堂之日。矧今思恭望云思亲于既殁之后,其孝也为何
如哉!予益嘉恭之孝且纯也,故不辞而复述〔南吕〕词一阕以贻之。
  人为万物灵,孝乃一身本。贤愚均化育,今古重彝伦。敬祖尊亲,晨昏宜定
省,冬夏问寒温。看古来孝诸贤俊,到如今青史流芳世不湮。
  【梁州】且休说唐时仁杰专前美,谁知道晋代张翰有远孙。家居积祖松陵隐。
双亲沦殁,一念犹存。既归黄壤,望断白云。我则见卷舒触石生肤寸,我则见变
化从龙出厚坤。云来时好着我搅断柔肠,云聚处好着我结愁成阵,云飞时好着我
飘散心神。泪痕,满巾。恨无羽翼能飞奋,越思忖越愁闷。怎得吾亲更返魂,报
答深恩。
  【余音】云横岭岫连丘陇,云锁松揪掩墓门。云来云往何时尽?孝心未伸,
孝思怎忍?留取个孝行名儿做标准。 七月初六日为施以和寿
  长生境上仙,仁寿乡中叟。七贤林下客,九老会中俦。绀发青眸,适兴娱诗
酒,忘情狎鹭鸥。拣林泉胜处遨游,乐桑榆晚景优游。
  【梁州】人都道散消摇陆地神仙,我则道厌尘嚣箕山许由。庆生辰恰值新秋
候。一枝梧坠,六叶抽。双星南度,大火西流。这其间绮筵开香黄金兽,翠
袖捧醅斟碧玉瓯。则其那西池姥来献蟠桃,南极老重添遐算,东海翁再下仙筹。
嵩邱,华阜。高巍巍万仞横空秀,更钟厚更坚久。愿祝椿龄不老秋,名并庄周。
  【余音】溪南剩把茅堂构,深隐烟霞傲列侯,闲来时抚孤松看尽云横岫。利
名不求,是非总休,似这般五福俱全世希有。 赠妓桂香秀马氏
  不同桃李芳,自历风霜久。幽姿超万卉,素质压凡流。品异名优,素娥为伴
侣,青女结绸缪。古香飘玉宇银沟,清影蔽绿窗朱牖。
  【梁州】银蟾影里孤根瘦,玉兔光中万粟稠。占高秋骨与繁华斗。狂蜂难觅,
粉蝶谁搜。别许那状元攀折,仙客雕搜。品题一出骚人手,声价平增了五百筹。
你看他吐新词胸藏锦绣,舞霓裳步撒香钩,整金钗指露纤柔。莫愁,见羞。紫云
红拂皆居后。□□□更清秀。总有千金未许酬,名擅青楼。
  【余音】金风淅淅当时候,玉露正值秋,绣幕罗帏要消受。韩生漫偷,
荀卿漫投,都不如这一缕余馨再三嗅。 赠人
  天生瑚琏材,裔出簪缨彦。莺花坛上客,诗酒社中仙。所事堪怜,俊逸张京
兆,风流司马迁。宴金丹西入瑶池,访琼仙东游阆苑。
  【梁州】秦台夜月乘鸾凤,谢馆春风醉管弦。千金拣得如花面。腰肢袅娜,
体态婵娟。文禽翼比,瑞木枝连。仰见他舞霓裳风摇翠柳,临鸾镜水映红莲。则
这捧霞觞翠袖殷勤,按银筝珠玑错落,歌白雪金玉相宣。百年,业冤。姑苏台下
重相见,意绸缪情眷恋。山海深盟胶漆坚,永保团圆。
  【余音】毫分不惜蝇头利,十万曾缠鹤背钱,红景乡中姿欢宴。行携素手,
坐并香肩,似这般美满恩情世间鲜。 咏雪景
  千山鸟罢飞,四野云同螟。九天敷上瑞,万国贺升平。积素堆琼,幻出冰壶
镜,妆成白玉京。那时节拥蓝关马足难行,临蔡地兵威越整。
  【梁州】这其间江头有客寻归艇,我这里醉里题诗漫送程。你看他溯澄江下
不减王猷兴。冲开鹭序,荡散鸥盟。梨花乱撒,柳絮飘零。那时节酒停斟听唱阳
春,人将别重歌古郢。想当初钓鱼人击冻敲冰,骑驴客冲寒忍冷,牧羊徒守节持
旌。美名,擅称。辉光照耀终难泯,他每志坚贞秉忠正。一片丹衷贯日星,流播
芳馨。
  【余音】香缣貌得三冬景,彩笔吟成万古情,临行持此为相赠。则愿你艺超
薛谭,才压秦青,那时节声价超迁迈夷等。 寿人八十
  南山颂载歌,北海樽频敬。西池桃并结,东土佛重生。八秩初登,伫见膺三
聘,行看受七征。享期颐松柏遐龄,宜受用桑榆晚景。
  【梁州】我则见碧天边一点孤星现,陆地上千枝火树明。正生甲却值元宵景。
欢声涌沸,弦管铿锵。高开绮筵,胜会宾朋。捧遐觞翠袖殷勤,歌白雪金钗列整。
人都道降长生蓬岛仙乡,跻寿考香山老宿,东升平洛社耆英。本是个德星,寿星。
从今五福都兼并,顺天时乐天性。见尽黄河几浅清,则愿寿等岗陵。
  【余音】庄庭椿老枝偏盛,海屋筹添数倍增,看来年渭水风云庆。名流汗青,
功莲良平,那时节爵位高崇列台鼎。 咏白牡丹
  不将脂粉施,自有天然态。羊脂轻捻就,酥乳砌成来。夹叶重台,妖红冶艳
都难赛。素质檀心可喜煞,水晶球无贬无褒,白玉瓣不宽不窄。
  【梁州】彻赚得寻芳客争探斗买,勾引得惜花人浅耨深埋。冠群不入凡流派。
沉香亭馆,碧玉台阶,黄蜂难觅,粉蝶难猜。倚东风连理争开,迎晚日并蒂相偕。
我则道紫麝脐调合就天香,白凤翎铺排着国色,玉梅英妆点出容额。洁白,莹白。
涅难缁标格堪人爱,困雕阑脉脉犹黄你。卯酒才消晕粉腮,那时节笑靥微开。
  【余音】歌钟到处携欢约,舞袖飘时压善才,博得个能是的名儿自多赖。再
休去迷花恋色,再休去惹垢沾埃。他本是个救苦难的观音离南海。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云移思亲在堂

云移(云移)
元 杜本 寄题竹轩 月进窗棂影,云移几席阴。  ——《骈字类编》
乃 nǎi《國語辭典》

乃 [ nǎi ]

  1. 你、你的。如:「乃母」、「乃兄」。宋·陸游〈示兒〉詩:「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2. 他、他的。《周禮·天官·小宰》:「各脩乃職。」
  1. 是。如:「失敗乃成功之母。」《史記·卷八·高祖本紀》:「呂公女乃呂后也,生孝惠帝。」《水滸傳·第二三回》:「眾上戶道:『真乃英雄好漢!』」
  1. 然後、於是。《史記·卷七七·魏公子傳》:「侯生視公子色終不變,乃謝客就車。」
  2. 卻。《漢書·卷三五·吳王劉濞傳》:「不改過自新,乃益驕恣。」
  3. 而。《荀子·正論》:「然則鬥與不鬥邪,亡於辱之與不辱也,乃在於惡之與不惡也。」
  4. 若、如果。《孟子·公孫丑上》:「乃所願,則學孔子也。」
  1. 竟、居然。《列子·湯問》:「人之巧乃可與造化者同功乎?」《史記·卷一○二·張釋之傳》:「而廷尉乃當之罰金!」
  2. 才、始。《禮記·月令》:「是月也,日夜分,雷乃發聲。」《文選·楊惲·報孫會宗書》:「於今乃睹子之志矣。」
  1. 語助詞。用於發語或轉折。《書經·大禹謨》:「帝德廣運,乃聖乃神,乃武乃文。」
去 qù《國語辭典》

去 [ qù ]

  1. 往、到。与「来」相对。如:「去学校」、「去郊游」、「去餐馆吃饭」。唐·李白〈赠韦秘书子春〉诗二首之二:「终与安社稷,功成去五湖。」
  2. 离开。如:「去职」。《汉书·卷八五·何武传》:「去后常见思。」
  3. 死亡。明·汤显祖《牡丹亭·第二七出》:「杜衙小姐去三年,待与招魂上九天。」
  4. 距离。如:「去古已远。」唐·李白〈蜀道难〉:「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5. 送、发出。如:「去信」、「去电报」。
  6. 除掉。如:「去一层皮。」宋·沈括《梦溪笔谈·卷三·辩证一》:「不求去碍,而欲见不颠倒,难矣哉!」
  7. 放弃。《庄子·大宗师》:「离形去知。」《汉书·卷九四·匈奴传上》:「得汉食物皆去之,以视不如重酪之便美也。」
  8. 失掉。如:「大势已去」。《史记·卷八七·李斯传》:「胥人者,去其几也。」
  1. 过去的。如:「去年」。《文选·曹操·短歌行》:「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1. 表示事情的进行。相当于「啊」、「了」。如:「他睡觉去了。」、「他上班去了。」唐·李贺〈沙路曲〉:「断烬遗香褭翠烟,烛骑啼乌上天去。」宋·苏轼〈海棠〉诗:「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1. 平上去入四声之一。参见「去声 」条。
  2. 姓。如汉代有去卑。
此 cǐ《國語辭典》

此 [ cǐ ]

  1. 这个。与「彼」相对。如:「此人」、「特此公告」、「不分彼此」。
  1. 如此、这样。北周·庾信〈哀江南赋〉:「惜天下之一家,遭东南之反气,以鹑首而赐秦,天何为而此醉!」
  1. 斯、乃、则。《礼记·大学》:「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
梁 liáng《國語辭典》

梁 [ liáng ]

  1. 桥。如:「桥梁」。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诗:「河梁幸未拆,枝撑声窸窣。」
  2. 架在柱上,用来支撑屋顶的横木。如:「栋梁」、「余音绕梁」。《后汉书·卷六二·陈寔传》:「时岁荒民俭,有盗夜入其室,止于梁上。」
  3. 物体隆起的部分。如:「脊梁」、「鼻梁」、「山梁」。《文明小史·第九回》:「(傅知府)​穿了一件家人们的长褂子,一双双梁的鞋子,不坐轿子。」
  4. 朝代名:➊ ​南朝萧衍所建(西元502~556)​。建都建康。参见「南朝 」条。➋ ​见 「后梁」条。
  5. 姓。如春秋时晋国有梁益。
公 gōng《國語辭典》

公 [ gōng ]

  1. 平分。《说文解字·八部》:「公,平分也。」
  2. 使多数人得知或分享。如:「公诸世人」、「公诸同好」。
  1. 一种古代的爵位,位居五等之首。《礼记·王制》:「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
  2. 称谓:➊ ​ 对祖父的称呼。如:「外公」。➋ ​ 对年长或有地位者的尊称。如:「主公」、「老公公」。➌ ​ 妇人称丈夫的父亲为「公」。如:「公公」、「公婆」。
  3. 对同辈的敬称。《史记·卷七六·平原君传》:「公等录录,所谓因人成事者也。」
  4. 平正无私。如:「因公忘私」。《书经·周官》:「以公灭私,民其允怀。」《韩非子·五蠹》:「自环者谓之私,背私者谓之公。」
  5. 有关众人的事物。如:「办公」。
  6. 姓。如汉代有公俭。
  1. 属于大众的。如:「公费」、「公物」、「公筷」、「公海」。
  2. 雄性的。如:「公鸡」。
  1. 不掩饰、不隐藏的。如:「公然」。《隋书·卷七○·杨玄感传》:「朋党相扇,货贿公行。」
  2. 国家负责的。如:「公营」、「公告地价」。
思亲(思親)sī qīn
思念父母。亦泛指思念亲人。《淮南子·诠言训》:“故祭祀思亲,不求福。” 唐 王维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漢語大詞典》
于 ( 於 ) yú《國語辭典》

于 [ yú ]

  1. 去、往。《文選·曹植·責躬詩》:「煢煢僕夫,于彼冀方。」
  2. 取。《詩經·豳風·七月》:「晝爾于茅,宵爾索綯。」《孟子·萬章下》:「殺越人于貨,閔不畏死,凡民罔不譈。」
  1. 在。《儀禮·士昏禮》:「婿立于門外。」同「於 」。
  2. 以、用。《左傳·宣公十二年》:「楚自克庸以來,其君無日不以討國人而訓之,于民生之不易,禍至之無日,戒懼之不可以怠。」
  3. 對、對於。《詩經·邶風·泉水》:「有懷于衛,靡日不思。」
  4. 至、到。《淮南子·原道》:「以恬養性,以漠處神,則入于天門。」
  5. 依照。《書經·盤庚下》:「歷告爾百姓于朕志。」
  6. 為了。《孟子·萬章上》:「唯茲臣庶,女其于予治。」
  1. 和、與。《書經·康誥》:「告汝德之說,于罰之行。」
  1. 用於句首或句中,無義。如:「鳳凰于飛」。《詩經·周南·葛覃》:「黃鳥于飛。」
  2. 用於句尾,表示疑問的語氣。《呂氏春秋·審應覽·審應》:「然則先王聖于?」同「乎 」。
  1. 姓。如明代有于謙。

于 [ xū ]

  1. 表示感嘆的意思。《詩經·周南·麟之趾》:「于嗟麟兮。」通「吁」。
在堂 zài táng
谓母亲健在。《左传·哀公二年》:“君夫人在堂,三揖在下。君命祇辱。” 晋 潘岳 《闲居赋》:“太夫人在堂,有羸老之疾,尚何能违膝下色养,而屑屑从斗筲之役乎?”《北史·儒林传下·王孝籍》:“加以慈母在堂,光阴迟暮,寒暑违闕,关山超远。”  ——《漢語大詞典》
之 zhī《國語辭典》

之 [ zhī ]

  1. 的、底。《论语·公冶长》:「夫子之文章。」《左传·襄公十四年》:「余弟死,而子来,是而子杀余之弟也。」
  2. 于。《易经·比卦·象曰》:「比之匪人,不亦伤乎?」《礼记·大学》:「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
  3. 诸、之于。《孟子·滕文公上》:「禹疏九河,瀹济、漯而注诸海;决汝、汉,排淮、泗而注之江。」
  1. 与、及。《书经·立政》:「文王罔攸兼于庶言、庶狱、庶慎,惟有司之牧夫。」《吕氏春秋·仲夏纪·适音》:「乐之弗乐者,心也。」
  2. 而。《战国策·秦策二》:「臣恐王为臣之投杼也。」
  3. 若、如果。《书经·盘庚上》:「邦之臧,惟汝众,邦之不臧,惟予一人有佚罚。」《论语·子张》:「我之大贤与,于人何所不容?我之不贤与,人将拒我,如之何其拒人也?」
  4. 则。《左传·僖公九年》:「东略之不知,西则否矣。」《吕氏春秋·仲春纪·功名》:「 故民无常处,见利之聚,无之去。」
  1. 用于强调或补足语气,无义。《书经·西伯戡黎》:「殷之即丧!指乃功,不无戮于尔邦?」《史记·卷四八·陈涉世家》:「怅恨久之。」
  1. 他、彼。《书经·皋陶谟》:「安民则惠,黎民怀之。」《论语·颜渊》:「爱之欲其生。」
  2. 其、他的。《武王伐纣平话·卷中》:「纣王令推上法场,斩之老母。」清·王士祯《池北偶谈·卷二四·谈异五·女化男》:「乃以聘礼还之夫家。」
  3. 此、这个。《诗经·邶风·日月》:「乃如之人兮,逝不古处。」《庄子·知北游》:「知以之言也,问乎狂屈。」
  1. 往。如唐朝李白有〈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诗。《诗经·鄘风·载驰》:「百尔所思,不如我所之。」
  2. 至、到。《西京杂记·卷五》:「此自少之多,自微至著也。」
  3. 是、为。《公羊传·宣公十五年》:「吾见子之君子也,是以告情于子也。」汉·扬雄《法言·吾子》:「羊质而虎皮,见草而说,见豺而战,忘其皮之虎也。」
  4. 取用。《战国策·齐策三》:「故物舍其所长,之其所短,尧亦有所不及矣。」
  1. 姓。如汉代有之马宇。
日 rì《國語辭典》

日 [ rì ]

  1. 太阳。汉·王充《论衡·感虚》:「日之行也,行天星度。」唐·李白〈古风〉诗五九首之二八:「草绿霜已白,日西月复东。」
  2. 白天。与「夜」相对。《诗经·唐风·葛生》:「夏之日,冬之夜,百岁之后,归于其居。」《孟子·离娄下》:「周公思兼三王以施四事,其有不合者,仰而思之,夜以继日。」
  3. 地球自转一周所需的时间。
  4. 每天。《易经·大畜卦·彖曰》:「大畜刚健笃实辉光,日新其德。」《论语·学而》:「吾日三省吾身。」
  5. 特定的一日。如:「国庆日」、「生日」。《书经·舜典》:「正月上日,受终于文祖。」
  6. 季节。如:「春日」、「冬日」。
  7. 光阴。《汉书·卷二五·郊祀志下》:「旷日经年,靡有毫厘之验,足以揆今。」
  8. 量词。计算时间的单位。一日有二十四小时。如:「家无三日粮」。
  9. 从前、往昔。《左传·文公七年》:「日卫不睦,故取其地。」《国语·晋语四》:「日,吾来此也,非以狄为荣,可以成事也。」
  10. 日本的简称。如:「中日条约」、「中、美、英、日、法」。
  11. 二一四部首之一。

日 [ mì ]

  1. 人名用字。如汉代有金日䃅。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