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别人搭套项推沉磨,盖下一枚安乐窝。

乔吉元代〕《【中吕】山坡羊_寓兴鹏抟九

寓兴

鹏抟九万,腰缠十万,扬州鹤背骑来惯。事间关,景阑珊,黄金不富英雄汉,一片世情天地间。白,也是眼;青,也是眼。

冬日写怀

离家一月,闲居客舍,孟尝君不费黄齑社,世情别,故交绝,床头金尽谁行借?今日又逢冬至节。酒,何处赊?梅,何处折?

朝三暮四,昨非今是,痴儿不解荣枯事。儹家私,宠花枝,黄金壮起荒淫志,千百锭买张招状纸。身,已至此;心,犹未死。

冬寒前后,归晴时候,谁人相伴梅花瘦?钓鳌舟,缆汀洲,绿蓑不耐风霜透,投至有鱼来上钩。风,吹破头;霜,皴破手。

自警

清风闲坐,白云高卧,面皮不受时人唾。乐跎跎,笑呵呵,看别人搭套项推沉磨,盖下一枚安乐窝。东,也在我。西,也在我。

失题

云浓云淡,窗明窗暗,等闲休擘骊龙颔。正尴九咸,莫贪婪,恶风波吃闪的都着淹,流则盈科止则坎。行,也在俺;藏,也在俺。

妆呆妆亻林,妆聋妆口吞,人生一世刚图甚?句闲吟,酒频斟,白云梦绕青山枕,看遍洛阳花似锦。荣,也在恁;枯,也在恁。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别人一枚安乐窝

看 kàn/kān《國語辭典》

看 [ kàn ]

  1. 視、瞧。如:「看見」、「收看」、「偷看」。唐·李白〈清平調〉三首之三:「名花傾國兩相歡,長得君王帶笑看。」
  2. 觀賞。唐·杜甫〈宿府〉詩:「永夜角聲悲自語,中天月色好誰看?」唐·王建〈醉後憶山中故人〉詩:「遇晴須看月,鬥健且登樓。」(詩文中亦讀平聲)​
  3. 拜訪、探望。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德行》:「荀巨伯遠看友人疾。」
  4. 對待。如:「另眼看待」、「刮目相看」。唐·高適〈詠史〉詩:「不知天下士,猶作布衣看。」(詩文中亦讀平聲)​
  5. 估量、觀察判斷。如:「你看這法子行得通嗎?」、「看來他真是被冤枉的!」
  6. 診治。《儒林外史·第一五回》:「請醫生看你尊翁的病。」
  7. 拿取。《醒世姻緣傳·第六四回》:「我流水叫徒弟看茶與他吃了。」
  1. 用在動詞之後,表示姑且試試的語氣。如:「想想看」、「等等看」、「試試看」。《水滸傳·第四二回》:「說的是。再仔細搜一搜看。」

看 [ kān ]

  1.  
  2. (一)​2.4.之讀音。
  3. 看守。如:「看門」、「看護」、「看守」。
别人 bié rén
另外的人。如:家里只有母亲和我,没有别人。  ——《漢語大詞典》
搭 dā《國語辭典》

搭 [ dā ]

  1. 挂、披挂。《字汇·手部》:「搭,挂也。」宋·林逋〈湖山小隐〉诗:「步穿僧径出,肩搭道衣归。」
  2. 覆盖。如:「他身上搭著一条毛毯。」
  3. 架设、架起。如:「搭桥」、「搭帐棚」。唐·韩偓〈夜深〉诗:「夜深斜搭秋千索,楼阁朦胧烟雨中。」
  4. 连接、接著。如:「两条电线已搭上了。」《红楼梦·第三○回》:「才要搭言,也趁势儿取个笑。」
  5. 钩、牵引。如:「勾搭」。《水浒传·第四六回》:「枯草里舒出两把挠钩,正把时迁一挠钩搭住。」
  6. 配合。如:「搭配」、「两种药搭著服用。」
  7. 参预、加入。如:「搭伙」。元·张国宾《合汗衫·第四折》:「我也到那里去搭一份斋,追荐我亡夫张孝友去来。」
  8. 乘坐。如:「搭车」、「搭船」。
  9. 按。《清平山堂话本·快嘴李翠莲记》:「张狼因父母做主,只得含泪写了休书,两边搭了手印。」
  1. 披在身上的短衣。宋·林逋〈深居杂兴〉诗六首之一:「中有病夫披白搭,瘦行清坐咏遗篇。」
  2. 姓。如元代有搭海。

搭 [ dá ]

  1. 焦油的旧称。参见「[[煤搭]]」条。
套 tào《國語辭典》

套 [ tào ]

  1. 加在東西外面的罩蓋物。如:「筆套」、「手套」、「被套」、「書套」。
  2. 拴繫牲口以拉車的皮繩或麻繩組。如:「大車套」、「牲口套」。
  3. 繩圈兒。如:「活套兒」、「繩套」。
  4. 技巧、動作、事件等。如:「老套」、「俗套」。
  5. 河流或山脈轉折彎曲的地方。如:「河套」。
  6. 量詞。計算成組事物的單位。如:「兩套洋裝」、「一套理論」。
  1. 加罩。如:「套件外衣」。
  2. 用套拴繫。如:「套車」、「套馬」。
  3. 綁住、限制住。如:「套住手腳」、「套牢」。
  4. 互相配合、銜接或重疊。如:「套招」、「套色」。
  5. 用言語設計問出實情。如:「拿話套他」。
  6. 模仿。如 :「套公式」。
  7. 拉攏。如:「套交情」。
  8. 獲取。如:「套利」。
  9. 房屋向一端發展。如:「裡間兒開個門兒,又套出一間耳房來。」
  1. 成組的。如:「套房」。
  2. 罩在外面的。如:「套鞋」、「套褲」。
项 ( 項 ) xiàng
项 [ xiàng ]
  1. 颈的后部,泛指脖子:颈~。~链。~缩(缩脖子,形容羞怯、畏缩的样子)。强~。
  2. 量词,分类的条目,:~目。事~。
  3. 钱款,经费:款~。进~。存~。
  4. 数学用语,代数式中不用加、减号连接的单式,如“4ax2”。
  5. 姓。
推 tuī《國語辭典》

推 [ tuī ]

  1. 用力往前或往外移动物体。如:「推车」、「推门」。唐·李白〈襄阳歌〉:「玉山自倒非人推。」
  2. 顺著迁移。《易经·系辞下》:「寒暑相推而岁成焉。」
  3. 根据已知寻究其他。如:「推算」、「推论」、「以此类推」。《汉书·卷三六·楚元王刘交传》:「有意其推本之也。」
  4. 扩充、扩展。如:「推行」、「推销」、「推广教育」。《孟子·公孙丑上》:「推恶恶之心。」
  5. 选择、荐举。如:「推选」、「推举」。《礼记·儒行》:「推贤而进达之。」
  6. 辞让、让与。如:「推让」。《史记·卷九二·淮阴侯传》:「推食食我。」
  7. 借口、假托。如:「推托」、「推卸」、「推三阻四」。《警世通言·卷二八·白娘子永镇雷峰塔》:「又推个事故,却来白娘子家取伞。」
  8. 尊崇、赞许。如:「推崇」、「推许」。《晋书·卷四一·刘寔传》:「天下所共推,则天下士也。」
  9. 除去。如:「推陈出新」。
沉 chén《國語辭典》

沉 [ chén ]

  1. 没入水中。如:「沉没」、「石沉大海」。《诗经·小雅·菁菁者莪》:「泛泛杨舟,载沉载浮。」
  2. 往下降落。如:「地基下沉」。宋·辛弃疾〈生查子·悠悠万世功〉词:「红日又西沉,白浪长东去。」
  3. 埋没、沦落。《文选·左思·咏史诗八首之二》:「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唐·李商隐〈戊辰会静中出贻同志二十韵〉:「中迷鬼道乐,沉为下土民。」
  4. 使降下。如:「沉不住气」、「沉下脸来」。
  5. 迷恋、迷于所好。《书经·微子》:「我用沉酗于酒,用乱败厥德于下。」《战国策·赵策二》:「常民溺于习俗,学者沉于所闻。」
  6. 潜藏、隐伏不外露。《国语·周语下》:「气不沉滞,而亦不散越。」三国吴·韦昭·注:「沉,伏也。」《文选·陆机·汉高祖功臣颂》:「沉迹中乡,飞名帝录。」
  1. 重。如:「这个担子好沉。」《红楼梦·第四○回》:「那刘老老入了坐,拿起箸来,沉甸甸的不伏手。」
  2. 深的。三国魏·曹植〈吁嗟篇〉:「自谓终天路,忽然下沉渊。」南朝宋·鲍照〈观漏赋〉:「注沉穴而海漏,射悬涂而电飞。」
  3. 长久的。唐·杜甫〈病后过王倚饮赠歌〉:「酷见冻馁不足耻,多病沉年苦无健。」
  1. 深、深切。如:「沉醉」、「沉睡」。《文选·曹操·短歌行》:「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磨 mó/mò《國語辭典》

磨 [ mó ]

  1. 摩擦而使物品光滑或锐利。如:「磨光」、「磨刀」。
  2. 将物研细。如:「磨细」、「磨粉」、「磨墨」。
  3. 消灭、泯灭。《后汉书·卷八九·南匈奴传》:「呜呼!千里之差,兴自毫端,失得之源,百世不磨矣。」
  4. 纠缠不休。如:「你真是会磨,竟然让他答应了!」《三侠五义·第五回》:「连包兴在旁也由的暗笑:『老爷今日叫疯子磨住了。』」
  1. 艰难、阻碍。如:「好事多磨」。
  1. 纠缠不休的。如:「磨功」。

磨 [ mò ]

  1. 两块圆形的石盘相合,当中有轴,推转上面一石,用来碾碎谷物的器具。如:「石磨」、「磨房」。也称为「磨 盘」。
  1. 推动磨子将谷物碾平。如:「磨豆腐」、「磨豆浆」。
  2. 掉转,多指车辆。如:「巷子太窄,没法子磨车。」
盖 ( 蓋 ) gài/gě/hé
盖 [ gài ]
  1. 有遮蔽作用的东西:~子。锅~。瓶~。膝~。天灵~。
  2. 伞:雨~。
  3. 由上往下覆,遮掩:覆~。遮~。掩~。~浇饭。
  4. 压倒,超过:~世无双。
  5. 方言,超出一般地好:这本书真叫~!
  6. 用印,打上:~章。~戳子。
  7. 造(房子):~楼。翻~。
  8. 文言虚词(①发语词,如“~闻”;②表大概如此,如“~近之矣”;③连词,表示原因,如“有所不知,~未学也”)。
盖 [ gě ]
  1. 古地名,在今中国山东省沂水县西北。
  2. 姓。
盖 [ hé ]
  1. 同“盍”,文言虚词,何不。
下 xià《國語辭典》

下 [ xià ]

  1. 低处、底部。与「上」相对。如:「底下」。《孟子·梁惠王上》:「犹水之就下。」
  2. 称隶属于人者、地位较低者。如:「部下」、「手下」、「属下」、「名下」。《文选·曹冏·六代论》:「建置不久,则轻下慢上。」
  3. 内、里面。如:「心下」、「言下之意」、「意下如何」、「不在话下」。
  4. 方面。如:「四下看一看」。《清平山堂话本·柳耆卿诗酒翫江楼记》:「两下相思不相见,知他相会是何年。」
  5. 在某个期间或时节。如:「目下」、「时下」、「年下」、「眼下」。《红楼梦·第三一回》:「大节下怎么好好的哭起来?难道是为争粽子吃,争恼了不成?」
  6. 量词。计算动作次数的单位。如:「打十下手心」、「做五十下伏地挺身」。《红楼梦·第四七回》:「用拳头向他身上擂了几下。」
  1. 由高至低、降落。如:「下雨」、「下山」、「下坠」、「顺流而下」。《文选·左思·招隐诗二首之二》:「经始东山庐,果下自成榛。」
  2. 攻克。如:「不战而下」、「连下三城」。《史记·卷八○·乐毅传》:「齐城不下者,两城耳。」《三国演义·第一二回》:「可引得胜之兵攻之,一鼓可下。」
  3. 放入、投入。如:「下面」、「下毒药」、「下调味料」、「下网捕鱼」。
  4. 进入。如:「下水」、「下场比赛」。《儒林外史·第四二回》:「我家太老爷做著贵州的都督府,我是回来下场的。」
  5. 拆卸、除去。如:「下货」。《儒林外史·第一六回》:「过三日再不出,叫人来摘门下瓦。」
  6. 离去、退场。如:「鞠躬下台」、「你上场换他下来。」
  7. 结束工作或学习。如:「下课」、「下班」、「下工了」。
  8. 颁布、传达。如:「下诏」、「下命令」。《汉书·卷四·文帝纪》:「吾诏书数下,岁劝民种树。」
  9. 投送。如:「下状」、「下书」、「下帖」、「下战书」。
  10. 从事、使用。如:「下棋」、「下刀」、「下笔如有神」。
  11. 往、到。如:「南下」、「下乡视察」。唐·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诗:「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12. 轻视。宋·苏轼〈刘恺丁鸿孰贤论〉:「此范氏之所以贤鸿而下恺也。」
  13. 谦抑、谦让。如:「礼贤下士」。《三国志·卷五八·吴书·陆逊传》:「臣虽驽懦,窃慕相如,寇恂相下之义,以济国事。」
  14. 生、生产。如:「母鸡下蛋」。
  15. 住宿、留宿。如:「下榻」。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官人要下呵,俺这里有干净的店。」
  16. 做出某种说明、决定。如:「下定义」、「下结论」。
  17. 低于、少于。如:「不下于」、「每年参加各种考试的人数不下二十万人。」
  1. 等级低。如:「下品」、「下策」、「下级」。
  2. 在后面的。如:「下次」、「下文」、「下月」、「下册」、「下半年」。
  3. 身分微贱的。如:「下人」、「下吏」。
  4. 自谦之词。如:「下官」、「下怀」、「下愚」。
  1. 表示动作完成或结束。如:「躺下」、「坐下」、「打下基础」、「立下决心」。
  2. 降低身分。如:「下嫁」、「不耻下问」。
  3. 容纳。如:「还坐得下吗?」、「情人眼里容不下一粒沙子。
一枚
宋 苏轼 种松得徕字 一枚已有馀,气压千亩槐。  ——《骈字类编》
安乐窝(安樂窩)ān lè wō
宋 邵雍 自号 安乐先生 ,隐居 苏门山 ,名其居为“安乐窝”。后迁 洛阳 天津桥 南仍用此名。曾作《无名公传》自况:“所寝之室谓之 安乐窝 ,不求过美,惟求冬暖夏凉。”又作《安乐窝中四长吟》:“ 安乐窝 中快活人,闲来四物幸相亲:一编诗逸收花月,一部书严惊鬼神,一炷香清冲宇泰,一樽酒美湛天真。”后泛指安静舒适的住处。 宋 戴复古 《访赵东野》诗:“四山便是清凉国,一室可为安乐窝。” 元 宋方壶 《水仙子·隐者》曲:“青山緑水好从容,将富贵荣华撇过梦中,寻着箇安乐窝胜神仙洞。”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锦瑟》:“吾家娘子悯君厄穷,使妾送君入安乐窝,从此无灾矣。”粤剧《搜书院》第二场:“淫奔苟合,借书院作安乐窝。”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