尝试思,庄周正谈两事。
今昌父之弟成父,於所居凿池筑亭,榜以旧名。昌父为成父作诗,属余赋词,余为赋哨遍。庄周论於蚁弃知,於鱼得计,於羊弃意,其义美矣。然上文论虱吒於豕而得焚,羊肉为蚁所慕而致残,下文将并结二义,乃独置豕虱不言而遽论鱼,其义无所从起。又间於羊蚁两句之间,使羊蚁之义离不相属,何耶!其必有深意存焉,顾后人未之晓耳。或言蚁得水而死,羊得水而病,于得水而活,此最穿凿,不成义趣。余尝反复寻绎,终未能得。意世必有能读此书而了其义者。他日倘见之而问焉,姑先识余疑於此词云尔
池上主人,人适忘鱼,鱼适还忘水。洋洋乎,翠藻青萍里。想鱼兮、无便於此。尝试思,庄周正谈两事。一明豕虱一羊蚁。说蚁慕於羶,於蚁弃知,又说於羊弃意。甚虱焚於豕独忘之。却骤说於鱼为得计。千古遗文,我不知言,以我非子。
子固非鱼,噫。鱼之为计子焉知。河水深且广,风涛万顷堪依。有纲罟如云,鹈鹕成阵,过而留泣计应非。其外海茫茫,下有龙伯,饥时一啖千里。更任公五十犗为饵。使海上人人厌腥味。似鹍鹏、变化能几。东游入海,此计直以命为嬉。古来谬算狂图,五鼎烹死,指为平地。嗟鱼欲事远游时。请三思而行可矣。
池上主人,人适忘鱼,鱼适还忘水。洋洋乎,翠藻青萍里。想鱼兮、无便於此。尝试思,庄周正谈两事。一明豕虱一羊蚁。说蚁慕於羶,於蚁弃知,又说於羊弃意。甚虱焚於豕独忘之。却骤说於鱼为得计。千古遗文,我不知言,以我非子。
子固非鱼,噫。鱼之为计子焉知。河水深且广,风涛万顷堪依。有纲罟如云,鹈鹕成阵,过而留泣计应非。其外海茫茫,下有龙伯,饥时一啖千里。更任公五十犗为饵。使海上人人厌腥味。似鹍鹏、变化能几。东游入海,此计直以命为嬉。古来谬算狂图,五鼎烹死,指为平地。嗟鱼欲事远游时。请三思而行可矣。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尝试(嘗試)cháng shì
(1).试行;试验。《孟子·梁惠王上》:“我虽不敏,请尝试之。” 宋 苏轼 《东坡志林·记六一语》:“顷岁 孙莘老 识 欧阳文忠 公,尝乘閒以文字问之,云:‘无它术,唯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此公以其尝试者告人,故尤有味。” 冰心 《寄小读者》十八:“大同的世界,原是从无数的尝试和奋斗中得来的!”
(2).试探。《荀子·王制》:“姦言并至,尝试之説锋起。” 宋 司马光 《遗表》:“此所以使狂躁贪冒之人,竞为尝试之説,而无所惩艾者也。” 宋 苏轼 《论高丽进奉状》:“以祭奠 源闍梨 为名,因献金塔,欲以尝试朝廷,测知所以待之之意。” ——《漢語大詞典》
(2).试探。《荀子·王制》:“姦言并至,尝试之説锋起。” 宋 司马光 《遗表》:“此所以使狂躁贪冒之人,竞为尝试之説,而无所惩艾者也。” 宋 苏轼 《论高丽进奉状》:“以祭奠 源闍梨 为名,因献金塔,欲以尝试朝廷,测知所以待之之意。” ——《漢語大詞典》
思 sī/sāi《國語辭典》
思 [ sī ]
动- 考虑。如:「深思熟虑」、「三思而后行」。《论语·为政》:「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想念、怀念。如:「思亲」、「思家」。唐·李白〈静夜思〉诗:「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 悲悼。《文选·张华·励志诗》:「吉士思秋,寔感物化。」
- 心绪、心情。如:「情思」、「愁思」。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诗:「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日月。」
- 想法、意念。如:「心思」、「文思」。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杂文》:「唯士衡运思,理新文敏。」
- 姓。如明代有思志道。
- 用于句首,无义。《诗经·鲁颂·泮水》:「思乐泮水,薄采其芹。」
- 用于句中,无义。《诗经·大雅·文王有声》:「无思不服,皇王烝哉。」
- 用于句末,相当于「啊」。《诗经·周南·汉广》:「汉有游女,不可求思。」
思 [ sāi ]
形- 䯱思:胡须多的样子。《集韵·平声·咍韵》:「䰄,䯱䰄,多须貌。或作思。」
思 [ sì ]
名- 之读音。
庄周 zhuāng zhōu
即庄子,约前369—前295,中国古代哲学家——道家的代表之一的简称 ——《整理自网络》
正 zhèng/zhēng《國語辭典》
正 [ zhèng ]
形- 合于规范的、合于法则的。如:「正道」、「正路」。
- 不偏斜。如:「正中」、「正午」。《论语·宪问》:「晋文公谲而不正,齐桓公正而不谲。」
- 精纯不杂的。如:「纯正」、「正红色」。《韩非子·难四》:「屈到嗜芰,文王嗜菖蒲菹,非正味也,而二贤尚之,所味不必美。」
- 与「反」相对。如:「正面」、「正方」。
- 与「副」相对。如:「正本」、「正刊」。
- 与「偏」相对。如:「正门」、「正厅」。
- 与「负」相对。如:「正数」、「正电」。
- 修改错误。如:「修正」、「订正」、「纠正」。《论语·学而》:「就有道而正焉。」
- 整理。《论语·尧曰》:「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隋书·卷五八·李文博传》:「夫清其流者必洁其源,正其末者须端其本。」
- 分析、明辨。《论语·子路》:「必也正名乎!」
- 恰巧、刚好。如:「正好」、「正是」、「正中下怀」。《北史·卷七○·刘璠传》:「行本怒其不能调护,每谓三人曰:『乡等正解读书耳。』」
- 表示动作在进行的状态。如:「外面正下著倾盆大雨。」《文选·曹植·七哀诗》:「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
- 长官、主事者。如:「里正」、「村正」。《礼记·王制》:「成狱辞,史以狱成告于正,正听之。」
- 姓。如春秋时鲁国有正常。
正 [ zhēng ]
- 参见「正月 」条。
谈 ( 談 ) tán
谈 [ tán ]
- 说,对话:~天。~心。~论。~话。~判。~吐。恳~。洽~。漫~。~笑风生。
- 言论,听说的话:笑~。无稽之~。传为美~。
- 姓。
两事(两事)
诗序狼跋美周公也周公摄政远则四国流言近则王不知周大夫美其不失其圣也疏传言进退有难须两事充之明四国流言为进有难王不知为退有难
又设此旐矣建彼旄矣疏言此旐彼旄者凡两事者一言彼一言此便文诗宋史选举志见五种下 韩愈从仕 见一生下 ——《骈字类编》
又设此旐矣建彼旄矣疏言此旐彼旄者凡两事者一言彼一言此便文诗宋史选举志见五种下 韩愈从仕 见一生下 ——《骈字类编》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