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得当时亦连步,如今独在读书堂。
旧年同是水曹郎,各罢鱼符自楚乡。重著青衫承诏命,
齐趋紫殿异班行。别来同说经过事,老去相传补养方。
忆得当时亦连步,如今独在读书堂。
齐趋紫殿异班行。别来同说经过事,老去相传补养方。
忆得当时亦连步,如今独在读书堂。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忆得(忆得)
白居易魏堤有怀诗忆得瞿塘事重吟行路难 ——《分类字锦》
当时(當時)dāng shí
(1).指过去发生某件事情的时候;昔时。《韩诗外传》卷一:“臣先殿上絶缨者也。当时宜以肝胆涂地。负日久矣,未有所致。今幸得用於臣之义,尚可为王破 吴 而强 楚 。” 唐 曹唐 《刘阮再到天台不复见仙子》诗:“桃花流水依然在,不见当时劝酒人。” 清 纳兰性德 《采桑子》词:“近来怕説当时事,结徧兰襟,月浅灯深,梦里云归何处寻。” 田汉 《江西杂咏·初访井冈山之四》:“龙潭日夜奔飞瀑,犹作当时怒吼声。”
(2).指当时的人们。《文选·任昉〈王文宪集序〉》:“公秉理照物,动必研几,当时嗟服,若有神道。” 李周翰 注:“言既研几而为断决,则当时之人嗟叹而服之,若有神明之道也。”《新唐书·苏晋传》:“ 晋 与 齐澣 更典二都选,既糊名校判,而 晋 独事赏拔,当时誉之。” 宋 王谠 《唐语林·德行》:“﹝ 沈传师 ﹞亦为史官,及出领 湖南 、 江西 ,奉詔在镇修《宪宗实録》,当时荣之。”
(3).指在位的皇帝。《后汉书·邓彪传》:“ 永元 初, 竇氏 专权骄纵,朝廷多有諫争,而 彪 在位修身而已,不能有所匡正……故颇以此致讥,然当时宗其礼让。” 明 李贽 《书苏文忠公外纪后》:“ 苏长公 以文字故获罪当时,亦以文字故取信於朋友,流声於后世。”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廷谳》:“试读檜枝词,掉舌刺当时。这根株深泉无曲处,分明是妬杀九重飞。”
(4).正当青春之时。 唐 长孙佐辅 《对镜吟》:“粧成持照尚当时,只畏愁多遽变衰。”《二刻拍案惊奇》卷三:“ 徐 氏 丹桂 ,年正当时,误了佳期,心中常怀不足。”《醒世恒言·乔太守乱点鸳鸯谱》:“看这姑娘年纪已在当时,情竇料也开了。”
(5).官名。《管子·五行》:“ 黄帝 得六相而天地治,神明至。 蚩尤 明乎天道,故使为当时。” 郭沫若 等集校引 冢田虎 曰:“当时,官名。”
(1).适时。《荀子·解蔽》:“当时则动,物至而应,事起而辨,治乱可否,昭然明矣。”《汉书·严安传》:“政教文质者,所以云救也,当时则用,过则舍之,有易则易之。” 欧阳山 《苦斗》六一:“如今 何 家又是官,又是富,正是当时得令,势大财雄。”
(2).就在那个时刻;即时。《海内十洲记·祖洲》:“上有不死之草,草形如菰苗,长三四尺,人已死三日者,以草覆之,皆当时活也。” 元 高文秀 《遇上皇》第一折:“天有不测风雨,人有当时祸福。” ——《漢語大詞典》
(2).指当时的人们。《文选·任昉〈王文宪集序〉》:“公秉理照物,动必研几,当时嗟服,若有神道。” 李周翰 注:“言既研几而为断决,则当时之人嗟叹而服之,若有神明之道也。”《新唐书·苏晋传》:“ 晋 与 齐澣 更典二都选,既糊名校判,而 晋 独事赏拔,当时誉之。” 宋 王谠 《唐语林·德行》:“﹝ 沈传师 ﹞亦为史官,及出领 湖南 、 江西 ,奉詔在镇修《宪宗实録》,当时荣之。”
(3).指在位的皇帝。《后汉书·邓彪传》:“ 永元 初, 竇氏 专权骄纵,朝廷多有諫争,而 彪 在位修身而已,不能有所匡正……故颇以此致讥,然当时宗其礼让。” 明 李贽 《书苏文忠公外纪后》:“ 苏长公 以文字故获罪当时,亦以文字故取信於朋友,流声於后世。”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廷谳》:“试读檜枝词,掉舌刺当时。这根株深泉无曲处,分明是妬杀九重飞。”
(4).正当青春之时。 唐 长孙佐辅 《对镜吟》:“粧成持照尚当时,只畏愁多遽变衰。”《二刻拍案惊奇》卷三:“ 徐 氏 丹桂 ,年正当时,误了佳期,心中常怀不足。”《醒世恒言·乔太守乱点鸳鸯谱》:“看这姑娘年纪已在当时,情竇料也开了。”
(5).官名。《管子·五行》:“ 黄帝 得六相而天地治,神明至。 蚩尤 明乎天道,故使为当时。” 郭沫若 等集校引 冢田虎 曰:“当时,官名。”
(1).适时。《荀子·解蔽》:“当时则动,物至而应,事起而辨,治乱可否,昭然明矣。”《汉书·严安传》:“政教文质者,所以云救也,当时则用,过则舍之,有易则易之。” 欧阳山 《苦斗》六一:“如今 何 家又是官,又是富,正是当时得令,势大财雄。”
(2).就在那个时刻;即时。《海内十洲记·祖洲》:“上有不死之草,草形如菰苗,长三四尺,人已死三日者,以草覆之,皆当时活也。” 元 高文秀 《遇上皇》第一折:“天有不测风雨,人有当时祸福。” ——《漢語大詞典》
亦 yì《國語辭典》
亦 [ yì ]
副- 相當於「也」、「也是」。如:「人云亦云」。《論語·公冶長》:「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唐·李商隱〈無題〉詩:「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 相當於「又」。《左傳·文公七年》:「先君何罪?其嗣亦何罪?」唐·杜甫〈羌村〉詩三首之一:「鄰人滿牆頭,感歎亦歔欷。」
- 只是、不過。《戰國策·齊策四》:「王亦不好士也,何患無士?」唐·杜甫〈蒹葭〉詩:「江湖後搖落,亦恐歲蹉跎。」
- 已經。《文選·王康琚·反招隱詩》:「昔在太平時,亦有巢居子;今雖盛明世,能無中林士?」唐·杜甫〈獨立〉詩:「草露亦多濕,蛛絲亦未收。」
- 雖然。唐·杜甫〈奉先劉少府新畫山水障歌〉:「畫師亦無數,好手不可遇。」宋·歐陽修〈玉樓春·蝶飛芳草花飛路〉詞:「紅蓮綠芰亦芳菲,不奈金風兼玉露。」
- 位於句首或句中,無義。《書經·盤庚上》:「予亦拙謀,作乃逸。」《詩經·召南·草蟲》:「亦既見止,亦既覯止,我心則降。」
- 姓。如明代有亦孔昭。
连步(連步)lián bù
(1).行走时,后脚迈到和前脚相齐的位置,再迈前脚向前进。《礼记·曲礼上》:“拾级聚足,连步以上。” 郑玄 注:“连步,谓足相随不相过也。”
(2).接踵,前后相承。《拾遗记·周灵王》附 南朝 梁 萧绮 录:“ 孟子 云:‘千年一圣,谓之连步。’” 齐治平 校注:“此语不见今《孟子》七篇中……继踵即连步也。”
(3).犹快步。 唐 刘商 《题禅居废寺》诗:“凋残精舍至,连步访緇衣。” 明 王玉峰 《焚香记·登程》:“ 王兄 ,且暂住马,连步忙追驥尾,好同行竝轡论交。” 清 林则徐 《舆人行》:“陵危反试腾踔力,连步不闻喘息声。”
(4).并走;同行。 南朝 梁武帝 《赠逸民诗》:“乘舆携手,连步同游。” 唐 张籍 《同将作韦二少监赠水部李郎中》诗:“忆得当时亦连步,如今独在读书堂。” 唐 姚合 《寄华州李中丞》诗:“省署尝连步,江皋欲独耕。” ——《漢語大詞典》
(2).接踵,前后相承。《拾遗记·周灵王》附 南朝 梁 萧绮 录:“ 孟子 云:‘千年一圣,谓之连步。’” 齐治平 校注:“此语不见今《孟子》七篇中……继踵即连步也。”
(3).犹快步。 唐 刘商 《题禅居废寺》诗:“凋残精舍至,连步访緇衣。” 明 王玉峰 《焚香记·登程》:“ 王兄 ,且暂住马,连步忙追驥尾,好同行竝轡论交。” 清 林则徐 《舆人行》:“陵危反试腾踔力,连步不闻喘息声。”
(4).并走;同行。 南朝 梁武帝 《赠逸民诗》:“乘舆携手,连步同游。” 唐 张籍 《同将作韦二少监赠水部李郎中》诗:“忆得当时亦连步,如今独在读书堂。” 唐 姚合 《寄华州李中丞》诗:“省署尝连步,江皋欲独耕。” ——《漢語大詞典》
如今 rú jīn
现在。《史记·项羽本纪》:“ 樊噲 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唐 杜甫 《泛江》诗:“故国流清 渭 ,如今花正多。”《红楼梦》第七八回:“我这如今是天上的神仙来请,那里捱得时刻呢?” 丁玲 《母亲》三:“ 曼贞 便同她解释,说如今的世界不同了,女人也可以找出路的。” ——《漢語大詞典》
独 ( 獨 ) dú
独 [ dú ]
- 单一,只有一个:~唱。~立。~霸。~裁。~创。~特。~辟蹊径(喻独创新风格或新方法)。~具慧眼(形容眼光敏锐,见解高超)。
- 老而无子:鳏寡孤~。
- 难道,岂:“君~不见夫趣(趋)市者乎?”
- 〔~孤〕复姓。
- 语助词,犹“其”:“弃君之命,,~谁受之?”
在 zài《國語辭典》
在 [ zài ]
动- 存、存活。如:「健在」、「精神永在」。《论语·学而》:「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
- 居于、处于。如:「在任」、「在位」、「在职进修」。《易经·乾卦·九三》:「是故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
- 决定、依靠。如:「事在人为」、「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 观察。《书经·舜典》:「在璿玑玉衡,以齐七政。」《礼记·文王世子》:「食上必在视寒暖之节。」
- 表示动作正在进行。如:「我在听音乐。」、「妹妹在唱歌。」
- 表示时间。如:「他喜欢在晚上看书。」
- 表示处所、位置。如:「人生在世」、「他不在家」。
- 表示范畴。如:「在心理学方面的研究,他是个杰出的专家。」
- 居所、处所。《汉书·卷六·武帝纪》:「举独行之君子,征诣行在所。」《辽史·卷三一·营卫志上》:「无日不营,无在不卫。」
- 姓。如晋代有在育。
读书(讀書)dú shū
(1).阅读书籍;诵读书籍。《礼记·文王世子》:“秋学礼,执礼者詔之;冬读书,典书者詔之。” 唐 韩愈 《感二鸟赋》序:“读书著文,自七岁至今,凡二十二年。” 夏丏尊 叶圣陶 《文心》十四:“正是 王先生 的声音,原来 王先生 在读书哩。”
(2).核对入椁物件的单子。《礼记·杂记》:“荐马者哭踊,出乃包奠而读书。” 孔颖达 疏:“书,谓凡送亡者賵入椁之物书也。读之者,省録之也。”
(3).宣读盟辞。《穀梁传·僖公九年》:“ 葵丘 之会,陈牲而不杀,读书加于牲上,壹明天子之禁。”
(4).上学;学习功课。 郭沫若 《我的童年》第一篇二:“我们的三叔祖、大伯父都是进了学的。但是行二的我们三伯父,行三的我们父亲,因为家业雕零,便再没有读书的馀裕了。” 浩然 《石山柏》:“我发觉,山里的孩子不仅聪明、记忆力强,而且对读书都是非常地新奇和认真。” ——《漢語大詞典》
(2).核对入椁物件的单子。《礼记·杂记》:“荐马者哭踊,出乃包奠而读书。” 孔颖达 疏:“书,谓凡送亡者賵入椁之物书也。读之者,省録之也。”
(3).宣读盟辞。《穀梁传·僖公九年》:“ 葵丘 之会,陈牲而不杀,读书加于牲上,壹明天子之禁。”
(4).上学;学习功课。 郭沫若 《我的童年》第一篇二:“我们的三叔祖、大伯父都是进了学的。但是行二的我们三伯父,行三的我们父亲,因为家业雕零,便再没有读书的馀裕了。” 浩然 《石山柏》:“我发觉,山里的孩子不仅聪明、记忆力强,而且对读书都是非常地新奇和认真。” ——《漢語大詞典》
堂 táng《國語辭典》
堂 [ táng ]
名- 正房、大廳。如:「廳堂」、「登堂入室」。《論語·先進》:「由也升堂矣,未入於室也。」
- 以前官府辦公、審訊、舉行典禮的地方。如:「明堂」、「政事堂」、「大堂」。
- 用於廳堂名稱。有時也含有某一世系的意義。如:「養志堂」、「三槐堂」。
- 專門用途的房屋。如:「課堂」、「食堂」、「禮堂」、「佛堂」、「紀念堂」。
- 同祖父的親屬。參見「堂兄弟」、「堂姪」等條。
- 量詞:➊ 計算成套物品的單位。如:「一堂瓷器」、「兩堂家具」。➋ 計算課程分節的單位。如:「一堂課」。
- 用於商店的名號。如:「同仁堂」、「回春堂」。
- 宏偉。如:「富麗堂皇」。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