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七夕 qī xī
农历七月初七之夕。民间传说,牛郎织女每年此夜在天河相会。旧俗妇女于是夜在庭院中进行乞巧活动。见 南朝 梁 宗懔 《荆楚岁时记》。 南朝 梁 庾肩吾 《奉使江州舟中七夕》诗:“ 九江 逢七夕,初弦值早秋。” 唐 杜甫 《牵牛织女》诗:“牵牛在河西,织女处其东;万古永相望,七夕谁见同!” 明 谢谠 《四喜记·巧夕宫筵》:“时当七夕,鹊渡银河。天上人间,良宵第一。” 阿英 《女儿节的故事》:“农历七月七日乞巧节,又称七夕或女儿节。”参见“ 乞巧 ”。 ——《漢語大詞典》
难忘 nán wàng
无法忘记。例如:难忘的时刻。
永远留在脑海里。例如:一个具有政治胆识的难忘行动。
值得记忆的。例如:难忘的岁月。 ——《漢語大詞典》
永远留在脑海里。例如:一个具有政治胆识的难忘行动。
值得记忆的。例如:难忘的岁月。 ——《漢語大詞典》
祈 qí《國語辭典》
祈 [ qí ]
动- 向神明求福。如:「祈祷」、「祈福」。《说文解字·示部》:「祈,求福也。」《诗经·周颂·噫嘻·序》:「〈噫嘻〉,春夏祈谷于上帝也。」汉·郑玄·注:「祈,犹祷也,求也。」《礼记·月令》:「以祠宗庙社稷之灵,以为民祈福。」
- 请、求。如:「祈求」、「祈请」。《诗经·小雅·宾之初筵》:「发彼有的,以祈尔爵。」汉·毛亨·传:「祈,求也。」《吕氏春秋·孟冬纪·安死》:「惮耕稼采薪之劳,不肯官人事,而祈美衣侈食之乐。」
- 京城千里之地。《诗经·小雅·祈父·序》:「〈祈父〉,刺宣王也。」汉·郑玄·笺:「祈、圻、畿同。」通「圻」、「畿」。
- 姓。如晋代有祈嘉,元代有祈望芳。
巧 qiǎo《國語辭典》
巧 [ qiǎo ]
形- 高妙、灵活、聪慧。如:「灵巧」、「巧思」、「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 美好。《诗经·卫风·硕人》:「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 技艺精妙。如:「巧手」、「巧工」。汉·王充《论衡·自纪》:「大简必有大好,良工必有不巧。」唐·秦韬玉〈贫女〉诗:「敢将十指夸偏巧,不把双眉斗画长。」
- 虚伪不实。如:「花言巧语」。《论语·学而》:「巧言令色,鲜矣仁。」唐·白居易〈新乐府·天可度〉:「但见丹诚赤如血,谁知伪言巧似簧。」
- 精妙的技能、才艺。如:「乞巧」。《孟子·离娄上》:「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员。」
- 恰好。如:「凑巧」、「碰巧」、「巧遇」。
- 狡诈、虚伪。如:「巧辩」、「巧立名目」。唐·韩愈〈答刘秀才论史书〉:「巧造语言,凿空构立。」
夜 yè《國語辭典》
夜 [ yè ]
名- 从天黑到天亮之间的一段时间。如:「夜以继日」、「夙兴夜寐」。《左传·庄公七年》:「夏四月辛卯夜,恒星不见。」
- 姓。如汉代有夜龙。
- 昏暗的。汉·王符《潜夫论·赞学》:「是故索物于夜室者,莫良于火。」唐·卢照邻〈同崔录事哭郑员外〉诗:「夜台无晓箭,朝奠有虚尊。」
- 夜行。唐·苏味道〈正月十五夜〉诗:「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三乡(三乡)
唐 刘谷 和三乡诗 苧萝山下无穷意,并在三乡惜别时。
唐 李群玉 送郑子宽弃官东游便归女几 回车三乡路,仙菊正堪摘。 ——《骈字类编》
唐 李群玉 送郑子宽弃官东游便归女几 回车三乡路,仙菊正堪摘。 ——《骈字类编》
不以 bù yǐ
(1).不为,不因。《礼记·表记》:“故君子不以小言受大禄,不以大言受小禄。”《左传·僖公三十三年》:“大夫何罪,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
(2).不用;不靠。《孟子·离娄上》:“ 离娄 之明, 公输子 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宋 曾巩 《上欧蔡书》:“故其言无不信听,卒能成 贞观 太平,刑置不以,居 成 康 上。” 洪深 《戏剧导演的初步知识》下篇:“合作完成演出,而不以自身取胜,不独立吸引注意。”
(3).无论;不管。《资治通鉴·后唐潞王清泰二年》:“或事应严密,不以其日;或异日听於閤门奏牓子,当尽屏侍臣,於便殿相待。”《元史·刑法志一》:“虽有牙符而无织成圣旨者,不以何人,并勿啟,违者处死。” ——《漢語大詞典》
(2).不用;不靠。《孟子·离娄上》:“ 离娄 之明, 公输子 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宋 曾巩 《上欧蔡书》:“故其言无不信听,卒能成 贞观 太平,刑置不以,居 成 康 上。” 洪深 《戏剧导演的初步知识》下篇:“合作完成演出,而不以自身取胜,不独立吸引注意。”
(3).无论;不管。《资治通鉴·后唐潞王清泰二年》:“或事应严密,不以其日;或异日听於閤门奏牓子,当尽屏侍臣,於便殿相待。”《元史·刑法志一》:“虽有牙符而无织成圣旨者,不以何人,并勿啟,违者处死。” ——《漢語大詞典》
望仙
李华含元殿赋望仙辟于巽维建福敞于坤隅
中华古今注秦始皇常靸望仙鞋
妆台记开元中梳双鬟望仙髻及回鹘髻
别国洞冥记元封三年大秦国贡花蹄牛其色駮高六尺尾环绕其身角端有肉蹄如莲花善走多力帝使辇铜石以起望仙宫沈约 诗 既表祈年观,复立望仙宫。 ——《分类字锦》
中华古今注秦始皇常靸望仙鞋
妆台记开元中梳双鬟望仙髻及回鹘髻
别国洞冥记元封三年大秦国贡花蹄牛其色駮高六尺尾环绕其身角端有肉蹄如莲花善走多力帝使辇铜石以起望仙宫沈约 诗 既表祈年观,复立望仙宫。 ——《分类字锦》
时 ( 時 ) shí
时 [ shí ]
- 一切事物不断发展变化所经历的过程:~间。~不我与。
- 较长的时间:~代。古~。
- 泛指一段时间:~光。~令。~分。
- 现在的,当前的:当~。~下。~务。~宜。
- 常常:~常。学而~习之。
- 一年中的一季:~序。四~如春。
- 旧时的记时单位,一昼夜十二分之一为一“时辰”,深夜十一点至次日凌晨一点为“子时”,中午十一点至一点为“午时”。
- 现在的记时单位,一昼夜的二十四分之一:~钟。~差(chā)。
- 某一时刻:按~上班。
- 不定时,有时候:~而。~阴~晴。
- 机会:~机。待~而动。
- 姓。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