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三槐 sān huái
(1).相传 周 代宫廷外种有三棵槐树,三公朝天子时,面向三槐而立。后因以三槐喻三公。《周礼·秋官·朝士》:“面三槐,三公位焉。” 晋 葛洪 《抱朴子·备阙》:“故 姜牙 卖鱼无所售而见师於 文 武 ; 蒋生 憒慢於百里而独步於三槐。”《陈书·周迪传》:“位等三槐,任均四岳。” 明 王世贞 《鸣凤记·花楼春宴》:“四美二难真际会,九棘三槐尽我儔。” 清 钱谦益 《祖九诏》:“蔚矣三槐之事业,再世有闻。”
(2). 宋 王祐 尝手植三槐于庭,曰:“吾子孙必有为三公者。”后其子 旦 果入相,天下谓之三槐 王氏 。见 宋 邵伯温 《闻见前录》卷八。世因以“三槐”为 王氏 之代称。 ——《漢語大詞典》
(2). 宋 王祐 尝手植三槐于庭,曰:“吾子孙必有为三公者。”后其子 旦 果入相,天下谓之三槐 王氏 。见 宋 邵伯温 《闻见前录》卷八。世因以“三槐”为 王氏 之代称。 ——《漢語大詞典》
功 gōng《國語辭典》
功 [ gōng ]
名- 勋劳。如:「立功」、「歌功颂德」。《史记·卷七·项羽本纪》:「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
- 事情、工作。如:「功亏一篑」。《史记·卷八二·田单传》:「乃身操版插,与士卒分功。」《北史·卷一一·隋高祖文帝本纪》:「始令人以二十一成丁,岁役功不过二十日,不役者收庸。」
- 成效。如:「事半功倍」、「徒劳无功」。《荀子·劝学》:「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 成就、事业。如:「丰功伟业」。《孟子·公孙丑上》:「管仲晏子之功,可复许乎?」
- 工夫。如:「用功」、「练功」。唐·韩愈〈答殷侍御书〉:「一来应举,事随日生,虽欲加功,竟无其暇。」
- 一种丧服。参见「功服 」条。
- 物理上称施于物体上的力与物体沿施力方向所移动距离的乘积为「功」。
就 jiù《國語辭典》
就 [ jiù ]
动- 成功、完成。如:「造就人才」、「功成名就」。唐·魏征〈述怀〉诗:「纵横计不就,慷慨志犹存。」
- 从事。如:「就职」、「就业」。《水浒传·第四一回》:「科举不第,弃文就武。」
- 趋近、靠近。如:「避重就轻」、「就近照顾」。《易经·乾卦·文言曰》:「水流湿,火就燥。」唐·孟浩然〈过故人庄〉诗:「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 因袭。如:「因陋就简」。晋·张华〈王公上寿酒食举乐歌诗表〉:「是以一皆因就,不敢有所改易。」
- 依顺、依从。如:「迁就」、「半推半就」。《水浒传·第二三回》:「武松把半截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肐𦞂地揪住。」
- 即刻、马上。表示事情或动作很快就要发生。如:「你等我一下,我去去就来。」、「一会儿就知道了。」
- 只、仅。如:「就剩下这一个了。」
- 表示肯定。如:「这就对了!」、「那就是他家。」
- 早已。如:「一个钟头前,我就来了。」
- 偏、偏偏。如:「我就不信我做不来。」
- 此、其。唐·白居易〈霓裳羽衣歌〉:「千歌百舞不可数,就中最爱霓裳舞。」
- 依照。如:「就事论事」、「就原来的规画加以调整。」
- 表承接、选择、让步等关系之词。如:「遇到红灯,就得停下来。」、「一到家,就去休息了。」、「你不同意,那就算了。」
- 纵使、即使。如:「你就不说,我也知道。」《儒林外史·第二回》:「若是不进学,就到八十岁,也还称小友。」
却归(卻歸)què guī
亦作“却归”。 退归。多谓辞官回家。 唐 韩愈 《与大颠师书》:“至此一二日,却归高居,亦无不可。” 唐 赵璘 《因话录·羽》:“ 蒙 却归故林,而 赵 公薨於相位。” 南唐 沈汾 《续仙传·王可交》:“ 王渢 具以奏闻,詔称其异。后 可交 却归乡里,备话歷歷。” ——《漢語大詞典》
来 ( 來 ) lái
来 [ lái ]
- 由另一方面到这一方面,与“往”、“去”相对:~回。~往。过~。归~。~鸿去燕(喻来回迁徙,不能在一地常住;亦喻书信来往)。
- 从过去到现在:从~。向~。
- 现在以后,未到的时间:~年。将~。~日方长。
- 用在数词或数量词后面,表示约略估计:二百~头猪。
- 做某个动作:胡~。
- 用在动词前,表示要做某事:大家~动脑筋。
- 用在动词后,表示做过(一般均可用“来着”):昨天他哭~。
- 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的趋向:上~。
- 表示发生:暴风雨~了。
- 在数词一、二、三后面,表示列举理由:这台收录机一~音质好,二~价钱便宜,我就买了。
- 用做诗、歌词中的衬字:八月里~桂花香。
- 表示语气,归去~兮!
- 姓。
寿 ( 壽 ) shòu
寿 [ shòu ]
- 年岁,生命:~命。~终。~险(人寿保险)。~终正寝。延年益~。
- 活得长久:~考(指长寿)。~民。~星。
- 生日:~辰。~礼。~序(祝寿文章)。~筵。
- 祝人长寿:“起为太上皇~”。
- 婉辞,指为死后作准备,或死后才用的:~衣。~穴。~材。
- 姓。
如 rú《國語辭典》
如 [ rú ]
动- 顺从、依照。如:「如约」、「如命」。《左传·宣公十二年》:「有律以如己也。」晋·杜预·注:「如,从也。」
- 如同、好像。如:「爱人如己」、「数十年如一日」。唐·白居易〈琵琶行〉:「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 往、至。如:「如厕」。《左传·隐公五年》:「公将如棠观鱼者。」
- 及、比得上。如:「远亲不如近邻」。《史记·卷七·项羽本纪》:「夫被坚执锐,义不如公;坐而运策,公不如义。」
- 表示举例。如:「例如」、「譬如」。
- 于,表示比较。《吕氏春秋·仲秋纪·爱士》:「人之困穷,甚如饥寒。」
- 假若。《论语·述而》:「如不可求,从吾所好。」《镜花缘·第四回》:「姑且施恩,再限两个时辰。如再无花,就怨不得朕了。」
- 或者。《论语·先进》:「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 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然」,表情形或状况。如:「突如其来」。《论语·述而》:「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
- 姓。如三国时魏国有如淳。
此 cǐ《國語辭典》
此 [ cǐ ]
代- 这个。与「彼」相对。如:「此人」、「特此公告」、「不分彼此」。
- 如此、这样。北周·庾信〈哀江南赋〉:「惜天下之一家,遭东南之反气,以鹑首而赐秦,天何为而此醉!」
- 斯、乃、则。《礼记·大学》:「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
山 shān《國語辭典》
山 [ shān ]
名- 陆地上高起的部分。如:「崇山峻岭」。《左传·襄公二十五年》:「吴师奔,登山以 望,见楚师不继复逐之。」
- 坟墓。唐·李华〈含元殿赋〉:「靡迤秦山,陂陀汉陵。」
- 姓。如晋代有山涛。
- 二一四部首之一。
- 山中的。如:「山村」、「山寨」。
如此 rú cǐ
这样。《礼记·乐记》:“如此,则国之灭亡无日矣。” 唐 杜甫 《房兵曹胡马》诗:“驍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 毛泽东 《沁园春·雪》词:“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漢語大詞典》
水 shuǐ《國語辭典》
水 [ shuǐ ]
名- 无色无臭的液体。由氢气与氧气化合而成。
- 汁、液。如:「墨水」、「药水」、「橘子水」、「柠檬水」。
- 海、河、江、湖的总称。如:「汉水」。《书经·微子》:「今殷其沦丧,若涉大水,其无津涯。」
- 五行之一。参见「五行 」条。
- 水星的简称。参见「水星 」条。
- 额外的收入、费用。如:「捞油水」。《邻女语·第二回》:「你一路上发的水还不彀么?还要到这地方来想方么?」
- 量词。计算衣物刷洗次数的单位。如:「这件衣服洗两水就走样了。」
- 姓。如明代有水苏民。
- 二一四部首之一。
- 瓜果等多汁而不脆甜。如:「这梨吃起来水水的,不脆。」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