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久闻(久闻)
宋 韩维 同曼叔游高阳山 久闻高阳胜,近在汝州侧。 ——《骈字类编》
射策 shè cè
(1). 汉 代考试取士方法之一。《汉书·萧望之传》:“ 望之 以射策甲科为郎。” 颜师古 注:“射策者,谓为难问疑义书之於策,量其大小署为甲乙之科,列而置之,不使彰显。有欲射者,随其所取得而释之,以知优劣。射之言投射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议对》:“又对策者,应詔而陈政也;射策者,探事而献説也。言中理準,譬射侯中的。二名虽殊,即议之别体也……对策者,以第一登庸;射策者,以甲科入仕。”《南史·儒林传序》:“及 汉武帝 时,开设学校,立《五经》博士,置弟子员,射策设科,劝以官禄,传业者故益众矣。” 宋 苏轼 《策略第一》:“自 汉 以来,世之儒者忘己以徇人,务为射策决科之学,其言虽不叛於圣人,而皆泛滥於辞章,不适於用。”
(2).泛指应试。 唐 皮日休 《三羞》诗序:“丙戌岁, 日休 射策不上,东退於 肥陵 。” 清 吴伟业 《哭志衍》诗:“射策 长安城 ,驄马黄金络。” ——《漢語大詞典》
(2).泛指应试。 唐 皮日休 《三羞》诗序:“丙戌岁, 日休 射策不上,东退於 肥陵 。” 清 吴伟业 《哭志衍》诗:“射策 长安城 ,驄马黄金络。” ——《漢語大詞典》
先 xiān《國語辭典》
先 [ xiān ]
名- 祖先。《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行莫丑于辱先,诟莫大于宫刑。」
- 首要的事务。《礼记·学记》:「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 原先、先前。《红楼梦·第七二回》:「这两日比先又添了些病,所以支持不住。」
- 先生的简称。《汉书·卷六七·梅福传》:「夫叔孙先非不忠也。」
- 姓。如春秋时晋国有先轸。
- 对已去世者的尊称。如:「先父」、「先人」、「先圣先贤」、「革命先烈」。
- 时间或次序在前。如:「先发制人」、「近水楼台先得月」。《论语·卫灵公》:「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诗二首之一:「春江水暖鸭先 知。」
- 暂时。如:「你先不要慌,我们慢慢想办法来解决。」
- 倡导、先行。《论语·子路》:「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文选·曹植·求自试表》:「突刃触锋,为士卒先。」
- 时间居前。唐·韩愈〈师说〉:「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 事前联系、介绍。《汉书·卷四三·郦食其传》:「此真吾所愿从游,莫为我先。」
先 [ xiàn ]
动- 不当超前而超前。《孟子·告子下》:「徐行后长者谓之弟,疾行先长者谓之不弟。」
- 领导、率导。《礼记·郊特牲》:「天先乎地,君先乎臣。」
黄甲 huáng jiǎ
(1).科举甲科进士及第者的名单。因用黄纸书写,故名。《旧五代史·选举志》:“其判成诸色选人,黄甲下后,将歷任文书告赤连粘。” 宋 赵昇 《朝野类要·举业》:“正奏名五甲也,吏部谓之黄甲闕榜,第五甲旧多贵显,故或称为相甲。” 明 彭大翼 《山堂肆考·科第·登第》:“黄甲由省中降下,唱名毕,以此升甲之人,附于卷末,用黄纸书之,故曰黄甲。是日贡院设香案于庭下,状元引五甲内士人拜香案,礼部亦遣官来赞导,置黄甲于案中,而望闕引拜。”
(2).指进士及第者。 清 蒋士铨 《空谷香·劝讼》:“君以堂堂黄甲,不能庇以青衣。”
(3).一种大蟹。 北魏 杨炫之 《洛阳伽蓝记·景明寺》:“寺有三池……或黄甲紫鳞出没於繁藻。” 宋 陆游 《偶得海错侑酒戏作》诗:“满贮醇醪渍黄甲,密封小瓮餉红丁。” ——《漢語大詞典》
(2).指进士及第者。 清 蒋士铨 《空谷香·劝讼》:“君以堂堂黄甲,不能庇以青衣。”
(3).一种大蟹。 北魏 杨炫之 《洛阳伽蓝记·景明寺》:“寺有三池……或黄甲紫鳞出没於繁藻。” 宋 陆游 《偶得海错侑酒戏作》诗:“满贮醇醪渍黄甲,密封小瓮餉红丁。” ——《漢語大詞典》
何意 hé yì
(1).为什么,何故。 宋玉 《神女赋》:“晡夕之后,精神怳忽,若有所喜,纷纷扰扰,未知何意?” 南朝 梁 任昉 《奏弹刘整》:“ 整 闻声仍打 逡 , 范 唤问:‘何意打我儿?’”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教子》:“﹝ 瑯瑘王 ﹞遂大怒,询曰:‘至尊已有,我何意无?’”
(2).岂料;不意。《后汉书·申屠蟠传》:“ 蟠 勃然作色曰:‘始吾以子为可与言也,何意乃相拘教乐贵之徒邪?’” 三国 魏 吴质 《答魏太子笺》:“自谓可终始相保,并骋材力,效节明主,何意数年之閒,死丧略尽。”《醒世恒言·灌园叟晚逢仙女》:“吾姊妹居此数十餘年,深蒙 秋公 珍重护惜,何意驀遭狂奴,俗气薰炽,毒手摧残。” 清 顾炎武 《王征君潢具舟小坐栅洪桥下》诗:“何意多同心,合沓来诸方?” ——《漢語大詞典》
(2).岂料;不意。《后汉书·申屠蟠传》:“ 蟠 勃然作色曰:‘始吾以子为可与言也,何意乃相拘教乐贵之徒邪?’” 三国 魏 吴质 《答魏太子笺》:“自谓可终始相保,并骋材力,效节明主,何意数年之閒,死丧略尽。”《醒世恒言·灌园叟晚逢仙女》:“吾姊妹居此数十餘年,深蒙 秋公 珍重护惜,何意驀遭狂奴,俗气薰炽,毒手摧残。” 清 顾炎武 《王征君潢具舟小坐栅洪桥下》诗:“何意多同心,合沓来诸方?” ——《漢語大詞典》
栖鸾(栖鸾)
王筠 奉酬从兄临川桐树诗 栖鸾既不重,舞鹤复何施。
晋书苻坚载记坚颇留心儒学王猛整齐风俗政理称举学校渐兴关陇清晏百姓丰乐自长安至于诸州皆夹路树槐柳百姓歌之曰长安大街夹树杨槐下走朱轮上有鸾栖英彦灵集诲我萌黎 ——《分类字锦》
晋书苻坚载记坚颇留心儒学王猛整齐风俗政理称举学校渐兴关陇清晏百姓丰乐自长安至于诸州皆夹路树槐柳百姓歌之曰长安大街夹树杨槐下走朱轮上有鸾栖英彦灵集诲我萌黎 ——《分类字锦》
尚 shàng《國語辭典》
尚 [ shàng ]
动- 尊崇、仰慕。如:「尚文」、「尚武」。《墨子·尚贤上》:「不能以尚贤事能为政也。」
- 主管其事。《史记·卷九·吕太后本纪》:「襄平侯通尚符节,乃令持节矫内太尉北军。」通「掌」。
- 仰攀婚姻。《史记·卷八七·李斯传》:「诸男皆尚秦公主,女悉嫁秦诸公子。」
- 犹、还。如:「他至今尚未结婚。」《诗经·大雅·荡》:「虽无老成人,尚有典型。 」
- 尚且、况且。《老子·第二三章》:「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
- 希望,表示祈求。如:「尚飨」。唐·韩愈〈汴州东 西水门记〉:「乃伐山石,刻之日月,尚俾来者知作之所始。」
- 姓。如汉代有尚长。
赤城 chì chéng
(1).指帝王宫城,因城墙红色,故称。 唐 王勃 《临高台》诗:“赤城映朝日,緑树摇春风。”
(2).山名。多以称土石色赤而状如城堞的山。在 浙江省 天台县 北,为 天台山 南门。《文选·孙绰〈游天台山赋〉》:“ 赤城 霞举而建标。” 李善 注:“ 支遁 《天台山铭序》曰:‘往 天台 ,当由 赤城山 为道径。’ 孔灵符 《会稽记》曰:‘ 赤城 ,山名,色皆赤,状似云霞。’” 唐 李白 《梦游天姥吟留别》:“ 天姥 连天向天横,势拨五岳掩 赤城 。” 王琦 注:“《太平广记》:‘ 章安县 西有 赤城山 ,周三十里。一峰特高,可三百餘丈。’《海録碎事》:‘ 顾野王 《舆地志》云: 赤城山 有赤石罗列,长里餘,遥望似赤城。’” 清 朱彝尊 《罗浮屈五过访》诗:“况今天地多战争, 赤城 华顶 风烟惊。”(2)在 四川省 灌县 西南。又名 青城山 。 宋 陆游 《将之荣州取道青城》诗:“倚天山作海涛倾,看遍人间两 赤城 。”自注:“ 青城山 ,一名 赤城 。”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四川一·山川险要》:“﹝ 青城山 ﹞一名 赤城山 , 杜光庭 记:‘山高三千六百丈,周匝一百五十里, 蜀 山之望也。’”
(3).传说中的仙境。 北周 庾信 《奉答赐酒》诗:“仙童下 赤城 ,仙酒餉 王平 。” 倪璠 注引《神仙传》:“ 茅蒙 ,字 初成 ,乃於 华山 之中乘云驾龙,向日昇天,歌曰:‘神仙得者 茅初成 ,驾龙上昇入泰清,时下玄洲戏 赤城 。’” 唐 陈子昂 《修竹篇》:“携手登白日,远游戏 赤城 。” ——《漢語大詞典》
(2).山名。多以称土石色赤而状如城堞的山。在 浙江省 天台县 北,为 天台山 南门。《文选·孙绰〈游天台山赋〉》:“ 赤城 霞举而建标。” 李善 注:“ 支遁 《天台山铭序》曰:‘往 天台 ,当由 赤城山 为道径。’ 孔灵符 《会稽记》曰:‘ 赤城 ,山名,色皆赤,状似云霞。’” 唐 李白 《梦游天姥吟留别》:“ 天姥 连天向天横,势拨五岳掩 赤城 。” 王琦 注:“《太平广记》:‘ 章安县 西有 赤城山 ,周三十里。一峰特高,可三百餘丈。’《海録碎事》:‘ 顾野王 《舆地志》云: 赤城山 有赤石罗列,长里餘,遥望似赤城。’” 清 朱彝尊 《罗浮屈五过访》诗:“况今天地多战争, 赤城 华顶 风烟惊。”(2)在 四川省 灌县 西南。又名 青城山 。 宋 陆游 《将之荣州取道青城》诗:“倚天山作海涛倾,看遍人间两 赤城 。”自注:“ 青城山 ,一名 赤城 。”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四川一·山川险要》:“﹝ 青城山 ﹞一名 赤城山 , 杜光庭 记:‘山高三千六百丈,周匝一百五十里, 蜀 山之望也。’”
(3).传说中的仙境。 北周 庾信 《奉答赐酒》诗:“仙童下 赤城 ,仙酒餉 王平 。” 倪璠 注引《神仙传》:“ 茅蒙 ,字 初成 ,乃於 华山 之中乘云驾龙,向日昇天,歌曰:‘神仙得者 茅初成 ,驾龙上昇入泰清,时下玄洲戏 赤城 。’” 唐 陈子昂 《修竹篇》:“携手登白日,远游戏 赤城 。”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