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插架 chā jià
(1).用斑竹制成悬于壁间可以放置物品的架子。一名高阁。见 宋 无名氏《绀珠集》。
(2).置书于书架上。 唐 韩愈 《送诸葛觉往随州读书》诗:“ 鄴侯 家多书,插架三万轴。”
(3).引申指藏书。 明 汤显祖 《牡丹亭·延师》:“我年将半,性喜书,牙籤插架三万餘。” ——《漢語大詞典》
(2).置书于书架上。 唐 韩愈 《送诸葛觉往随州读书》诗:“ 鄴侯 家多书,插架三万轴。”
(3).引申指藏书。 明 汤显祖 《牡丹亭·延师》:“我年将半,性喜书,牙籤插架三万餘。” ——《漢語大詞典》
万签(万签)
宋 朱熹 再和 三径犹寻陶令宅,万签聊借邺侯书。 ——《骈字类编》
时 ( 時 ) shí
时 [ shí ]
- 一切事物不断发展变化所经历的过程:~间。~不我与。
- 较长的时间:~代。古~。
- 泛指一段时间:~光。~令。~分。
- 现在的,当前的:当~。~下。~务。~宜。
- 常常:~常。学而~习之。
- 一年中的一季:~序。四~如春。
- 旧时的记时单位,一昼夜十二分之一为一“时辰”,深夜十一点至次日凌晨一点为“子时”,中午十一点至一点为“午时”。
- 现在的记时单位,一昼夜的二十四分之一:~钟。~差(chā)。
- 某一时刻:按~上班。
- 不定时,有时候:~而。~阴~晴。
- 机会:~机。待~而动。
- 姓。
讽味(諷味)fěng wèi
讽诵玩味。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赏誉》:“闲习礼度,不如式瞻仪形;讽味遗言,不如亲承音旨。” 唐 刘长卿 《送薛据宰涉县》诗:“夫君多述作,而我常讽味。” 宋 刘克庄 《江西诗派小序·夏均父》:“律诗用事琢句,超出绳墨,言近旨远,可以讽味。” ——《漢語大詞典》
孟光 mèng guāng
东汉 隐士 梁鸿 之妻,字 德曜 。夫妻隐居于 霸陵山 中,以耕织为生。后至 吴 。 鸿 为佣工,每食时, 光 必举案齐眉,以示敬爱。见《后汉书·逸民传·梁鸿》。后作为古代贤妻的典型。 宋 司马光 《送酒与邵尧夫因戏之》诗:“请君呼取 孟光 饮,共插花枝煮药苗。”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他人行别样的亲,俺根前取次看,更做道 孟光 接了 梁鸿 案。” 明 王玉峰 《焚香记·辞婚》:“但俺小姐德不下于 孟光 ,状元才可超于 司马 ,堪为佳配。” 清 钮琇 《觚賸·睐娘》:“ 孟光 同隐,未得其人; 弄玉 俱仙,徒为虚语。” ——《漢語大詞典》
倚 yǐ《國語辭典》
倚 [ yǐ ]
动- 靠、斜靠。如:「倚门而望」。《史记·卷八六·刺客传·荆轲传》:「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
- 依仗、仗恃。如:「倚势欺人」。《书经·君陈》:「无依势作威,无倚法以削。」《史记·卷一○七·魏其武安侯传》:「灌夫亦倚魏其而通列侯宗室为名高。」
- 偏斜、侧偏。如:「不偏不倚」。《礼记·中庸》:「中立而不倚,强哉矫。」
- 随著、配合。《史记·卷一○二·张释之传》:「使慎夫人鼓瑟,上自倚瑟而歌。」宋·苏轼〈赤壁赋〉:「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阮 ruǎn《國語辭典》
阮 [ ruǎn ]
名- 乐器名。一种弹拨乐器。参见「阮咸 」条。
- 国名。为殷商时的小国,故城约在今大陆地区甘肃省泾川县东南。后为周文王所灭。
- 姓。如晋代有阮籍。
阅 ( 閱 閲 ) yuè
阅 [ yuè ]
- 看,察看:~览。~读。翻~。传(chuán )~。批~。订~。检~。~兵。
- 经历:~历。已~三月。
- 容,容许:“我躬不~”。
- 本钱:折~。
- 总聚,汇集:“川~水以成川”。
琴书(琴書)qín shū
(1).琴和书籍。多为文人雅士清高生涯常伴之物。 汉 刘歆 《遂初赋》:“玩琴书以条畅兮,考性命之变态。” 晋 陶潜 《归去来辞》:“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 元 王旭 《离忧赋》:“抱琴书以归来兮,愿终老而欣然。” 清 华岩 《客春小饮有感》诗:“衣食从人急,琴书对我閒。”
(2).弹琴和写字。《南史·隐逸传上·宗少文》:“ 少文 妙善琴书图画,精於言理。”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杂艺》:“﹝ 顾士端 ﹞有子曰 庭 ,西朝中书舍人,父子并有琴书之艺,尤妙丹青。”
(3).曲艺的一种。因说唱故事时,主要以扬琴伴奏,故名。有 山东 琴书、 徐州 琴书、 北京 琴书等。 ——《漢語大詞典》
(2).弹琴和写字。《南史·隐逸传上·宗少文》:“ 少文 妙善琴书图画,精於言理。”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杂艺》:“﹝ 顾士端 ﹞有子曰 庭 ,西朝中书舍人,父子并有琴书之艺,尤妙丹青。”
(3).曲艺的一种。因说唱故事时,主要以扬琴伴奏,故名。有 山东 琴书、 徐州 琴书、 北京 琴书等。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