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南藩 nán fān
亦作“ 南蕃 ”。
(1).犹南疆。《史记·赵世家》:“我先王因世之变,以长南藩之地,属阻 漳 、 滏 之险,立长城,又取 藺 、 郭狼 ,败 林 人於 荏 ,而功未遂。”《陈书·高祖纪上》:“公赤旗所指,祅垒洞开,白羽纔撝,兇徒粉溃。非其神武,久丧南藩。” 唐 杜甫 《人日寄杜二拾遗》诗:“身在南蕃无所预,心怀百忧復千虑。”
(2).南方的屏障。《隋书·高祖纪下》:“ 有梁 之国,我南藩也,其君入朝,潜相招诱,不顾朕恩。” ——《漢語大詞典》
(1).犹南疆。《史记·赵世家》:“我先王因世之变,以长南藩之地,属阻 漳 、 滏 之险,立长城,又取 藺 、 郭狼 ,败 林 人於 荏 ,而功未遂。”《陈书·高祖纪上》:“公赤旗所指,祅垒洞开,白羽纔撝,兇徒粉溃。非其神武,久丧南藩。” 唐 杜甫 《人日寄杜二拾遗》诗:“身在南蕃无所预,心怀百忧復千虑。”
(2).南方的屏障。《隋书·高祖纪下》:“ 有梁 之国,我南藩也,其君入朝,潜相招诱,不顾朕恩。” ——《漢語大詞典》
大吏 dà lì
(1).大臣;大官。《史记·秦始皇本纪》:“羣臣諫者以为诽谤,大吏持禄取容,黔首振恐。” 宋 苏洵 《上皇帝书》:“惟其大吏无所属,而莫为之长也,则课之所宜加。何者?其位尊,故课一人而其下皆可以整齐。”
(2).称独当一面的地方官。 清 薛福成 《庸盦笔记·骆文忠公遗爱》:“ 骆公 督 四川 ,凡 滇 、 黔 、 陕 、 甘 等省大吏之黜陟,及一切大政,朝廷必以諮之。”
(3).指部将。《孙子·地形》:“大吏怒而不服,遇敌懟而自战,将不知其能,曰崩。” 曹操 注:“大吏,小将也。” ——《漢語大詞典》
(2).称独当一面的地方官。 清 薛福成 《庸盦笔记·骆文忠公遗爱》:“ 骆公 督 四川 ,凡 滇 、 黔 、 陕 、 甘 等省大吏之黜陟,及一切大政,朝廷必以諮之。”
(3).指部将。《孙子·地形》:“大吏怒而不服,遇敌懟而自战,将不知其能,曰崩。” 曹操 注:“大吏,小将也。” ——《漢語大詞典》
一月 yī yuè
(1).一年的第一月。《书·泰誓序》:“一月戊午,师渡 孟津 。” 孔 传:“十三年正月二十八日更与诸侯期而共伐 紂 。” 宋 洪迈 《容斋三笔·帝王讳名》:“唯 秦始皇 以父 庄襄王 名 楚 ,称 楚 曰 荆 ;其名曰 政 ,自避其嫌,以正月为一月。”
(2).一个月。《诗·小雅·采薇》:“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郑玄 笺:“一月之中三有胜。”《汉书·律历志上》:“法,一月之日二十九日八十一分日之四十三。” 晋 葛洪 《抱朴子·论仙》:“及见 武皇帝 试闭 左慈 等,令断穀近一月,而颜色不减,气力自若。”《京本通俗小说·志诚张主管》:“捻指之间,在家中早过了一月有餘。”
(3).第一个月。《淮南子·精神训》:“万物背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故曰一月而膏,二月而胅……十月而生。” 唐 陈陶 《种兰》诗:“一月薰手足,两月薰衣裳,三月薰肌骨,四月薰心肠。” ——《漢語大詞典》
(2).一个月。《诗·小雅·采薇》:“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郑玄 笺:“一月之中三有胜。”《汉书·律历志上》:“法,一月之日二十九日八十一分日之四十三。” 晋 葛洪 《抱朴子·论仙》:“及见 武皇帝 试闭 左慈 等,令断穀近一月,而颜色不减,气力自若。”《京本通俗小说·志诚张主管》:“捻指之间,在家中早过了一月有餘。”
(3).第一个月。《淮南子·精神训》:“万物背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故曰一月而膏,二月而胅……十月而生。” 唐 陈陶 《种兰》诗:“一月薰手足,两月薰衣裳,三月薰肌骨,四月薰心肠。” ——《漢語大詞典》
二 èr《國語辭典》
二 [ èr ]
名- 介于一和三之间的自然数。如:「一、二、三……。」大写作「贰」,阿拉伯数字作「2」。
- 二一四部首之一。
- 次序排第二的。如:「第二名」。唐·杜牧〈赠别〉诗:「娉娉褭褭十三余,荳蔻梢头二月初。」
- 不专一的、两样的。《左传·昭公二十一年》:「其子有二心,故废之。」《新唐书·卷一九六·隐逸传·卫大经传》:「卓然高行,口无二言。」
- 改变。《左传·僖公十五年》:「必报德,有死无二。」《宋史·卷四一八·文天祥传》:「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
- 并比。《史记·卷九二·淮阴侯传》:「此所谓功无二于天下,而略不世出者也。」
十九 shí jiǔ
十分之九。谓绝大多数。《庄子·寓言》:“寓言十九,重言十七,巵言日出,和以天倪。” 唐 韩愈 《平淮西碑文》:“凡 蔡 卒三万五千,其不乐为兵,愿归为农者十九,悉纵之。” 曹靖华 《飞花集·忆当年,穿着细事且莫等闲看!》:“如此‘土气’的穿着,加之满口土腔,甚至问路,十九都遭到白眼。” ——《漢語大詞典》
日醉
唐 李颀 九月九日刘十八东堂集 淹留怅为别,日醉秋云光。 ——《骈字类编》
藩 fān《國語辭典》
藩 [ fán ]
名- 篱笆。如:「藩篱」。《易经·大壮卦·九三》:「羝羊触藩,不能退。」宋·范成大〈复自姑苏过苑陵至邓步出陆〉诗:「浆家馈食槿为藩,酒市停骖竹庑门。」
- 古代诸侯王的封国、属地。如:「藩国」。《文选·曹植·赠白马王彪诗·序》:「后有司以二王归藩,道路宜异宿止。」
- 姓。如汉代有藩向。
- 屏障、保卫。《文选·左思·咏史诗八首之三》:「吾希段干木,偃息藩魏君。」
职 ( 職 ) zhí
职 [ zhí ]
- 职务,分(fèn )内应做的事:~业。~务。~守。~权。天~。尽~。
- 职位,执行事务所处的一定地位:~工。~位。~员。~称。以身殉~。
- 旧时公文用语,下属对上司的自称:卑~。~当奉命。
- 掌管:~掌。
- 由于:~此而已。
弗 fú《國語辭典》
弗 [ fú ]
副- 不。如:「自叹弗如」。《左传·隐公三年》:「教之以义方,弗纳于邪。」
- 去灾求福。《诗经·大雅·生民》:「生民如何,克禋克祀,以弗无子。」汉·郑玄·注:「弗之言祓也……以祓除其无子之疾,而得其福也。」同「祓 」。
理 lǐ《國語辭典》
理 [ lǐ ]
动- 雕琢玉石。《韩非子·和氏》:「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战国策·秦策三》:「郑人谓玉,未理者璞。」
- 修整、整治、使整齐。如:「整理」、「治理」、「理家」、「管理」。
- 办事、处置。如:「办理」、「处理」、「代理」。
- 对别人的言行有所反应。如:「答理」、「理会」、「不理不睬」。
- 温习、熟习。如:「书不理不熟。」明·无名氏《闹铜台·楔子》:「英雄贯满东京府,曾理兵书习六韬。」
- 条纹、纹路。如:「肌理」、「纹理」。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卷一○·物异》:「建城县出燃石,色黄理疏,以水灌之则热,安鼎其上,可以炊也。」
- 事物的规律、意旨。如:「天理」、「公理」、「真理」、「义理」、「定理」。
- 顺序、层次。如:「有条有理」。《荀子·儒效》:「井井兮有理也。」
- 物理学科或自然学科。如:「理化」、「理工」。
- 姓。如殷商时代有理征。
莫敢 mò gǎn
犹莫非。《元朝秘史》卷一:“将 沼兀列歹 不做兄弟相待,説道:在家常川有 阿当合 兀良合歹 人氏的人往来,莫敢是他的儿子?”《西游记》第十六回:“莫敢是盗贼,谋害我们的?”《西游记》第二四回:“师父别时叮嚀,教防他手下人囉唣,莫敢是他偷了我们寳贝么?” ——《漢語大詞典》
辄 ( 輒 ) zhé
辄 [ zhé ]
- 总是,就:动~得咎。浅尝~止。
- 古代车箱两旁的板上向外翻出的部分,像耳下垂那样。
- 仗恃胡作非为:“甘受专~之罪”。
玼瑕 cī xiá
玉的斑点。引申为缺点,毛病。《陈书·傅縡传》:“必须掎摭同异,发擿玼瑕。” 唐 欧阳詹 《瑾瑜匿瑕赋》:“虽特达之自有,岂玼瑕之则无。” 宋 司马光 《送李汝臣同年谪官导江主簿》诗:“老生闚其文,色若寒灰死。阁笔不能下,敢有玼瑕指。”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