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儒自有名教踪,壁立万古涧底松。
三峡移名涧响空,中著一桥如饮虹。
帝连溅瀑龙所宫,谓佛有力真冥濛。
非造物意无禹功,一线偶达成巨谼。
可怪一律人聩聋,助桀唱和更撞舂。
或者误信晨暮钟,万有一幸相际逢。
吾儒自有名教踪,壁立万古涧底松。
异端琐细秋后蛩,一物不格皆妄庸。
谁知健者此山中,朴实可乱田舍翁。
出郊小队不妨农,黄岩意与考亭通。
长养此道如种穜,骏发尔私雨我公,
穮袞虽馑亦有丰。常行万世无汙隆,
行健不息人中龙。不妨更击白鹿鼓,
扣之大小皆舂容。
帝连溅瀑龙所宫,谓佛有力真冥濛。
非造物意无禹功,一线偶达成巨谼。
可怪一律人聩聋,助桀唱和更撞舂。
或者误信晨暮钟,万有一幸相际逢。
吾儒自有名教踪,壁立万古涧底松。
异端琐细秋后蛩,一物不格皆妄庸。
谁知健者此山中,朴实可乱田舍翁。
出郊小队不妨农,黄岩意与考亭通。
长养此道如种穜,骏发尔私雨我公,
穮袞虽馑亦有丰。常行万世无汙隆,
行健不息人中龙。不妨更击白鹿鼓,
扣之大小皆舂容。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吾 wú/yù《國語辭典》
吾 [ wú ]
代- 我。《論語·為政》:「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楚辭·屈原·離騷》:「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 我的。《孟子·公孫丑上》:「我善養吾浩然之氣。」唐·杜甫〈詠懷古蹟〉詩五首之二:「搖落深知宋玉悲,風流儒雅亦吾師。」
- 姓。如漢代有吾扈。
吾 [ yú ]
- 參見「吾吾 」條。
儒 rú《國語辭典》
儒 [ rú ]
名- 术士,古代指有某种特殊技能或知识的人。《说文解字·人部》:「儒,术士之偁。」《周礼·天官·大宰》:「四曰儒,以道得民。」汉·郑玄·注:「儒,诸侯保氏有六艺以教民者。」
- 学者、读书人。如:「博学鸿儒」。《红楼梦·第一回》:「忽见隔壁葫芦庙内寄居一个穷儒。」
- 孔子所创的思想学派。《孟子·尽心下》:「逃墨必归于杨,逃杨必归于儒。」《史记·卷一三○·太史公自序》:「夫阴阳、儒、墨、名、法、道德,此务为治者也,直所从言之异路,有省不省耳。」
- 参见「[[侏儒]]」条。
- 懦弱畏事。《魏书·卷八八·良吏传·序》:「是故搏击为侯,起不旋踵;儒弱贻咎,录用无时。」通「懦」。
自 zì《國語辭典》
自 [ zì ]
名- 起源的地方。如:「其来有自」。清·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履部》:「自,自之通训当为始。」《礼记·中庸》:「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以入德也。」
- 姓。如明代有自勖。
- 二一四部首之一。
- 己身。如:「自言自语」、「自给自足」、「自以为是」、「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 他人瓦上霜。」
- 主动。如:「自觉」、「自愿」。
- 本来。唐·白居易〈嵩阳观夜奏霓裳〉诗:「开元遗曲自凄凉,况近秋天调是商。」
- 自然、当然。如:「自不待言」、「公道自在人心」。《老子·第五七章》:「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红楼梦·第四回》:「姊姊们暮年相见,自不必说悲喜交集,泣笑叙阔一番。」
- 依然。唐·王勃〈滕王阁〉诗:「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 从、由。如:「自古以来」、「自远而近」。《论语·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唐·柳宗元〈石渠记〉:「自渴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民桥其上。」
- 如果,表示假设的语气。《左传·成公十六年》:「自非圣人,外宁必有内忧。」
- 虽然。《礼记·檀弓下》:「自吾母而不得吾情,吾恶乎用吾情?」《史记·卷三○·平准书》:「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有 yǒu/yòu《國語辭典》
有 [ yǒu ]
動- 表事實、狀況的正面存在,與「無」相對。如:「有困難」、「有利有弊」、「有學問」、「有錢」、「擁有」、「面有飢色」。
- 豐足、富裕。如:「他是個非常富有的人。」《詩經·大雅·公劉》:「止基迺理,爰眾爰有。」
- 多,表示時間久或年齡大。如:「本店開設有年。」、「母親已有了年紀。」
- 故意。如:「有心犯錯應嚴懲,無心疏忽可原諒。」
- 置於名詞前,作音節的襯字。如:「有夏」、「有清」。《韓非子·五蠹》:「當舜之時,有苗不服,禹將伐之。」
- 某,表示不確定。如:「有一天晚上」、「有人說你做人很講義氣。」
- 姓。如漢代有有祿。
有 [ yòu ]
副- 表示重複、反複、連續。唐·裴守真〈請重耕織表〉:「奸偽由此而生,黎庶緣斯而苦,此有國之大患也。」通「又」。
- 用於整數與餘數之間,表示數目的附加。如:「七十有七人」。《論語·為政》:「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
名教 míng jiào
(1).名声与教化。《管子·山至数》:“昔者 周 人有天下,诸侯宾服,名教通於天下。”
(2).指以正名定分为主的封建礼教。 晋 袁宏 《后汉纪·献帝纪》:“夫君臣父子,名教之本也。” 三国 魏 嵇康 《释私论》:“矜尚不存乎心,故能越名教而任自然。” 宋 曾巩 《上杜相公书》:“重名教,以矫衰弊之俗。” 太平天囯 洪仁玕 《干王洪宝制》:“或为干城之选,则当奏绩於疆埸;或为礼乐之司,则宜建功於名教。” 鲁迅 《热风·随感录五十七》:“明明是现代人……却偏要勒派朽腐的名教。” ——《漢語大詞典》
(2).指以正名定分为主的封建礼教。 晋 袁宏 《后汉纪·献帝纪》:“夫君臣父子,名教之本也。” 三国 魏 嵇康 《释私论》:“矜尚不存乎心,故能越名教而任自然。” 宋 曾巩 《上杜相公书》:“重名教,以矫衰弊之俗。” 太平天囯 洪仁玕 《干王洪宝制》:“或为干城之选,则当奏绩於疆埸;或为礼乐之司,则宜建功於名教。” 鲁迅 《热风·随感录五十七》:“明明是现代人……却偏要勒派朽腐的名教。” ——《漢語大詞典》
踪 ( 蹤 ) zōng《國語辭典》
- 「蹤 」的異體字。
壁立 bì lì
(1).象墙壁一样耸立,形容山崖石壁的陡峭。《三国志·吴志·贺齐传》:“ 林歷山 四面壁立,高数十丈。”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巨马水》:“ 淶水 又南逕 藏刀山 下,层巖壁立,直上干霄。” 清 钱泳 《履园丛话·古迹·天台山》:“ 桃园 之山,壁立万仞。” 萧乾 《万里赶羊》:“走过悬崖壁立、毒蛇遍地的大雪山时候,他们从来没沮丧过。”
(2).室中空无所有,惟余四壁。比喻贫困。《南史·循吏传·范述曾》:“ 述曾 生平所得奉禄,皆以分施,及老,遂壁立无资。” 明 孙梅锡 《琴心记·家门始终》:“可奈家徒壁立,勉当壚涤器营生。” 清 黄遵宪 《乱后归家》诗:“有家真壁立,无树可巢居。” ——《漢語大詞典》
(2).室中空无所有,惟余四壁。比喻贫困。《南史·循吏传·范述曾》:“ 述曾 生平所得奉禄,皆以分施,及老,遂壁立无资。” 明 孙梅锡 《琴心记·家门始终》:“可奈家徒壁立,勉当壚涤器营生。” 清 黄遵宪 《乱后归家》诗:“有家真壁立,无树可巢居。” ——《漢語大詞典》
万古(萬古)wàn gǔ
(1).犹远古。《宋书·顾觊之传》:“皆理定於万古之前,事徵於千代之外。” 晋 葛洪 《抱朴子·勖学》:“故能究览道奥,穷测微言,观万古如同日,知八荒若户庭。” 明 陈子龙 《谒禹陵》诗:“万古终河洛,其咨永不忘。”
(2).犹万代;万世。形容经历的年代久远。《北齐书·文宣帝纪》:“﹝ 高洋 ﹞詔曰:‘朕以虚寡,嗣弘王业,思所以赞扬盛绩,播之万古。’” 唐 杜甫 《戏为六绝句》之二:“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明 李贽 《与梅衡湘书》:“若我边彼边各相戕伐,则边境常态,万古如一,何足掛齿牙耶!” 艾青 《芦笛·笑》:“如能捡得那样的一颗泪珠藏之枕畔,当比那捞自万丈的海底之贝珠更晶莹,更晶莹而彻照万古啊!”
(3).死亡的婉辞。 唐 裴羽仙 《哭夫》诗之二:“从此不归成万古,空留贱妾怨黄昏。”参见“ 千古 ”。 ——《漢語大詞典》
(2).犹万代;万世。形容经历的年代久远。《北齐书·文宣帝纪》:“﹝ 高洋 ﹞詔曰:‘朕以虚寡,嗣弘王业,思所以赞扬盛绩,播之万古。’” 唐 杜甫 《戏为六绝句》之二:“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明 李贽 《与梅衡湘书》:“若我边彼边各相戕伐,则边境常态,万古如一,何足掛齿牙耶!” 艾青 《芦笛·笑》:“如能捡得那样的一颗泪珠藏之枕畔,当比那捞自万丈的海底之贝珠更晶莹,更晶莹而彻照万古啊!”
(3).死亡的婉辞。 唐 裴羽仙 《哭夫》诗之二:“从此不归成万古,空留贱妾怨黄昏。”参见“ 千古 ”。 ——《漢語大詞典》
涧底松(澗底松)jiàn dǐ sōng
涧谷底部的松树。多喻德才高而官位卑的人。 晋 左思 《咏史》诗之二:“鬱鬱涧底松,离离山上苗,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世胄躡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宋 苏辙 《徐孺亭》诗:“ 徐君 鬱鬱涧底松, 陈君 落落堂上栋。”亦省作“ 涧松 ”。 唐 陈陶 《寄兵部任畹郎中》:“ 崑 玉已成廊庙器,涧松犹是薜萝身。” 宋 陆游 《涧松》:“涧松鬱鬱何劳叹,却是人间奈废兴。”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