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礼乐非等闲,大臣执论安如山。
去年见君丹禁中,今年逢君旧京道。问君年来亦何事,笑而不答颜自好。
朝廷礼乐非等闲,大臣执论安如山。师丹祗知正庙议,朱云非好犯龙颜。
龙颜转变分怒喜,臣节坚贞等生死。只今义烈贯云霄,大爵高官安用尔。
蹇予结交三十年,一见知君是谪仙。文章落笔波涛用,风骨当朝玉雪妍。
司马分曹力有馀,两河藩翰亦区区。天闲来牝三千颂,柏府风霆万里车。
台衡虚位需调燮,太史濡毫叙功业。霖雨方谐天上欢,浮云忽作江南别。
江南佳气郁巃嵷,洛邑秦关未可踪。滚滚江流传渡马,苍苍山邑号蟠龙。
谢傅东山几落花,荆公精舍自啼鸦。由来胜槩归高品,再喜斯文得大家。
我家住在清溪曲,终日閒持一竿竹。不怕宫袍混草衣,时来共咏春波绿。
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朝廷 cháo tíng
亦作“ 朝庭 ”。
(1).君王接受朝见和处理政务的地方。《论语·乡党》:“其在宗庙朝廷,便便言,唯谨尔。” 邢昺 疏:“朝廷,布政之所。”《淮南子·主术训》:“是故朝廷芜而无迹,田野辟而无草。”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艺二·阿房宫赋》:“先帝为 咸阳 朝廷小,故营 阿房 为堂室。”
(2).指以君王为首的中央政府。《商君书·农战》:“今境内之民及处官爵者,见朝廷之可以巧言辩説取官爵也,故官爵不可得而常也。”《史记·汲郑列传》:“大将军闻,愈贤 黯 ,数请问国家朝廷所疑,遇 黯 过於平生。”《后汉书·皇后纪下·灵思何皇后》:“ 并州 牧 董卓 被徵,将兵入 洛阳 ,陵虐朝庭。” 唐 任华 《杂言寄杜拾遗》:“而我不飞不鸣亦何以,只待朝庭有知己。” 清 戴名世 《芝石记》:“然芝秉山川清淑之气以生,终不可谓非天下之瑞,特当此之时荐之朝庭,固不若其蒙翳於榛莽荒草之中也。” 柯灵 《香雪海·水流千里归大海》:“最使这个封建朝廷伤脑筋的,是不断从全国各地传来老百姓造反的消息。”
(3).借指帝王。《东观汉记·朱遂传》:“至乃残食孩幼,朝廷愍悼。”《文选·朱浮〈为幽州牧与彭宠书〉》:“朝廷之於 伯通 ,恩亦厚矣。” 李善 注:“ 蔡邕 《独断》云:‘朝廷者,不敢指斥君,故言朝廷。’” 明 李诩 《戒庵老人漫笔·殿上金佛》:“朝廷每受朝时,置一金佛于寳座香案上,当其前。”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逃难》:“方纔 香君 回家,也説朝廷偷走。”
(4).朋友。《敦煌变文集·唐太宗入冥记》:“皇帝缘心□□,便问 催子玉 :‘卿与 李乹风 为知己朝庭否?’ 催子玉 □□(答曰):‘臣与 李乹风 为朝庭。’帝曰:‘卿既与 李乹风 为□□(知己)朝庭,情分如何?’ 子玉 曰:‘臣与 李乹风 为朝廷已来,□□ 管 鲍 。’” 蒋礼鸿 通释:“‘知己朝庭’就是知己朋友,所以 催子玉 用‘ 管 鲍 ’来比喻他和 李乹风 的交情。” ——《漢語大詞典》
(1).君王接受朝见和处理政务的地方。《论语·乡党》:“其在宗庙朝廷,便便言,唯谨尔。” 邢昺 疏:“朝廷,布政之所。”《淮南子·主术训》:“是故朝廷芜而无迹,田野辟而无草。”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艺二·阿房宫赋》:“先帝为 咸阳 朝廷小,故营 阿房 为堂室。”
(2).指以君王为首的中央政府。《商君书·农战》:“今境内之民及处官爵者,见朝廷之可以巧言辩説取官爵也,故官爵不可得而常也。”《史记·汲郑列传》:“大将军闻,愈贤 黯 ,数请问国家朝廷所疑,遇 黯 过於平生。”《后汉书·皇后纪下·灵思何皇后》:“ 并州 牧 董卓 被徵,将兵入 洛阳 ,陵虐朝庭。” 唐 任华 《杂言寄杜拾遗》:“而我不飞不鸣亦何以,只待朝庭有知己。” 清 戴名世 《芝石记》:“然芝秉山川清淑之气以生,终不可谓非天下之瑞,特当此之时荐之朝庭,固不若其蒙翳於榛莽荒草之中也。” 柯灵 《香雪海·水流千里归大海》:“最使这个封建朝廷伤脑筋的,是不断从全国各地传来老百姓造反的消息。”
(3).借指帝王。《东观汉记·朱遂传》:“至乃残食孩幼,朝廷愍悼。”《文选·朱浮〈为幽州牧与彭宠书〉》:“朝廷之於 伯通 ,恩亦厚矣。” 李善 注:“ 蔡邕 《独断》云:‘朝廷者,不敢指斥君,故言朝廷。’” 明 李诩 《戒庵老人漫笔·殿上金佛》:“朝廷每受朝时,置一金佛于寳座香案上,当其前。”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逃难》:“方纔 香君 回家,也説朝廷偷走。”
(4).朋友。《敦煌变文集·唐太宗入冥记》:“皇帝缘心□□,便问 催子玉 :‘卿与 李乹风 为知己朝庭否?’ 催子玉 □□(答曰):‘臣与 李乹风 为朝庭。’帝曰:‘卿既与 李乹风 为□□(知己)朝庭,情分如何?’ 子玉 曰:‘臣与 李乹风 为朝廷已来,□□ 管 鲍 。’” 蒋礼鸿 通释:“‘知己朝庭’就是知己朋友,所以 催子玉 用‘ 管 鲍 ’来比喻他和 李乹风 的交情。” ——《漢語大詞典》
礼乐(禮樂)lǐ yuè
礼节和音乐。古代帝王常用兴礼乐为手段以求达到尊卑有序远近和合的统治目的。《礼记·乐记》:“乐也者,情之不可变者也;礼也者,理之不可易者也。乐统同,礼辨异。礼乐之説,管乎人情矣。” 孔颖达 疏:“乐主和同,则远近皆合;礼主恭敬,则贵贱有序。”《吕氏春秋·孟夏》:“乃命乐师习合礼乐。” 高诱 注:“礼所以经国家,定社稷,利人民;乐所以移风易俗,荡人之邪,存人之正性。” 唐 杜甫 《秋野》诗之三:“礼乐攻吾短,山林引兴长。” ——《漢語大詞典》
非 fēi《國語辭典》
非 [ fēi ]
形- 不对的、不善的。如:「非分之想」。《书经·康诰》:「封敬哉,无作怨,勿用非谋非彝。」《庄子·盗跖》:「鲍焦饰行非世,抱木而死。」
- 不同的。《左传·僖公十年》:「神不歆非类,民不祀非族。」《文选·曹丕·与朝歌令吴质书》:「节同时异,物是人非。」
- 以为不好、不对。《墨子·非攻上》:「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众闻则非之,上为政者得则罚之。」
- 反对、诋毁。如:「以古非今」。《荀子·修身》:「故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孝经·五刑章》:「非圣人者无法,非孝者无亲。」
- 不是。《庄子·秋水》:「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文选·司马相如·喻巴蜀檄》:「当行者或亡逃自贼杀,亦非人臣之节也。」
- 不。如:「非同小可」、「非去不可」。《荀子·宥坐》:「夫芷兰生于深林,非以无人而不芳。」
- 过失、恶行。如:「为非作歹」、「明辨是非」。《庄子·盗跖》:「强足以距敌,辩足以饰非。」《文选·任昉·王文宪集序》:「约己不以廉物,弘量不以容非。」
- 阿非利加洲的简称。如:「亚非地带」、「中非技术合作」。
- 二一四部首之一。
非 [ fěi ]
动- 诋毁、诽谤。《荀子·解蔽》:「故群臣去忠而事私,百姓怨非而不用。」通「诽」。
等闲(等閒)děng xián
亦作“ 等閒 ”。
(1).寻常;平常。 唐 贾岛 《古意》诗:“志士终夜心,良马白日足,俱为不等閒,谁是知音目。” 元 邓玉宾 《粉蝶儿》套曲:“翠巖前,青松下,把箇茅庵儿围抱,除了猿鹤,等閒间世无人到。”《好逑传》第一回:“他人虽生得秀美,性子就似生铁一般,十分执拗,又有几分膂力,动不动就要使气动粗,等闲也不轻易见他言笑。” 毛泽东 《长征》诗:“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2).轻易;随便。 唐 白居易 《新昌新居》诗:“等閒栽树木,随分占风烟。” 宋 朱熹 《春日》诗:“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六:“鱼水似夫妻正美满,被功名等闲离拆。” 何香凝 《孙中山与廖仲恺》:“ 上海 是帝国主义的堡垒, 武汉 更是 吴佩孚 的地盘,等闲取不得。”
(3).无端;平白。 唐 刘禹锡 《竹枝词》:“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 宋 欧阳修 《南歌子》词:“等閒妨了绣功夫,笑问双鸳鸯字怎生书。” 元 邵亨贞 《蝶恋花》词:“忽见呢喃华屋底,等閒牵动离人泪。” ——《漢語大詞典》
(1).寻常;平常。 唐 贾岛 《古意》诗:“志士终夜心,良马白日足,俱为不等閒,谁是知音目。” 元 邓玉宾 《粉蝶儿》套曲:“翠巖前,青松下,把箇茅庵儿围抱,除了猿鹤,等閒间世无人到。”《好逑传》第一回:“他人虽生得秀美,性子就似生铁一般,十分执拗,又有几分膂力,动不动就要使气动粗,等闲也不轻易见他言笑。” 毛泽东 《长征》诗:“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2).轻易;随便。 唐 白居易 《新昌新居》诗:“等閒栽树木,随分占风烟。” 宋 朱熹 《春日》诗:“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六:“鱼水似夫妻正美满,被功名等闲离拆。” 何香凝 《孙中山与廖仲恺》:“ 上海 是帝国主义的堡垒, 武汉 更是 吴佩孚 的地盘,等闲取不得。”
(3).无端;平白。 唐 刘禹锡 《竹枝词》:“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 宋 欧阳修 《南歌子》词:“等閒妨了绣功夫,笑问双鸳鸯字怎生书。” 元 邵亨贞 《蝶恋花》词:“忽见呢喃华屋底,等閒牵动离人泪。” ——《漢語大詞典》
大臣 dà chén
(1).官职尊贵之臣。《左传·昭公元年》:“ 和 闻之,国之大臣,荣其宠禄,任其大节。”《史记·吕太后本纪》:“ 如意 立为 赵王 后,几代太子者数矣,赖大臣争之,及 留侯 策,太子得毋废。” 宋 欧阳修 《归田录》卷一:“大臣执政,不当收恩避怨。”
(2). 清 代用为官号。如内官有总管大臣、军机大臣等,外官有参赞大臣、领队大臣等,特遣的称钦差大臣。至 清 末尽改各部尚书为大臣,侍郎为副大臣。现亦用作君主国家高级官吏之称。 ——《漢語大詞典》
(2). 清 代用为官号。如内官有总管大臣、军机大臣等,外官有参赞大臣、领队大臣等,特遣的称钦差大臣。至 清 末尽改各部尚书为大臣,侍郎为副大臣。现亦用作君主国家高级官吏之称。 ——《漢語大詞典》
执论(執論)zhí lùn
提出异议或谓坚持某种意见。 唐 吴兢 《贞观政要·政体》:“詔敕如有不稳便,皆须执论。比来惟觉阿旨顺情,唯唯而过,遂无一言諫諍者,岂是道理?” 宋 叶适 《徐德操墓志铭》:“有所执论,发於坚毅,不可悗夺也。”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吏部一·大计部院互讦》:“会考时 张纶 不能对众执论,察后乃辗转烦凟。” ——《漢語大詞典》
安 ān《國語辭典》
安 [ ān ]
名- 平稳、安全、舒适的状况或环境。如:「居安思危」、「转危为安」、「苟且偷安」。《论语·学而》:「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 安非他命的简称。如:「吸安」、「安毒」。
- 量词。安培的简称。参见「安培 」条。
- 姓。如汉代有安成。
- 平静、恬适。如:「安宁」、「坐立不安」。《汉书·卷六四下·严安传》:「心既和平,其性恬安。」
- 稳定的、静止的。如:「生活安稳」。唐·杨烱〈浑天赋〉:「故知天常安而不动,地极深而不测。」
- 使稳定。如:「除暴安良」、「安民」。
- 装置、设置。如:「安电灯」、「安门窗」。
- 加上。如:「安罪名」。
- 存、怀、居。如:「你安的是什么心?」
- 习惯、熟悉。《吕氏春秋·先识览·乐成》:「舟车之始见也,三世然后安之。」
- 岂、怎么。用于文言文。如:「安能如此?」《左传·宣公十二年》:「暴而不戢,安能保大?」
- 何处、那里。用于文言文。如:「而今安在?」《史记·卷七·项羽本纪》:「项王曰:『沛公安在?』良曰:『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
- 如何。《礼记·檀弓上》:「泰山其颓,则吾将安仰?」
- 乃、于是。《荀子·仲尼》:「委然成文,以示之天下,而暴国安自化矣。」
如山
刘伯颜大驾还宫诗肃肃锦衣人似海亭亭黄屋象如山 ——《分类字锦》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诗词